角落的徵文

才智咖 人氣:2.43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徵文吧,徵文一般都具有意味深長的結尾。那麼一般徵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角落的徵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角落的徵文

角落的徵文1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默默耕耘。”或許就是對您的最好描述。

雖然相處時間僅有十幾天,但軍訓所培養的感情卻是永恆的、常青的,是無法隨歲月流沙而飛逝的。您坐在操場上緊張地備的身影,深深地感染著我們每個人,您就像是一朵默默開在角落裡的花,為班級默默地付出,為大家奔波忙碌,充飯卡的人是您,為大家背地操心的人是您,在沉默中爆發的也是您……

為大家讀家長寄語時您熱情洋溢、激情澎湃、熱淚盈眶的我們挺直了腰板,為了自己,更為了不辜負您和父母對我的期望,我相信我定能從平庸走向優秀、更優秀。

黑夜到白天,白天到黑夜,日日夜夜的陪伴,是您對我們無私的愛。大到生病發燒,小到沒吃上飯,您細緻入微地為我們解決著生活上的問題。您仔細地敘述班裡的事項,認真的樣子帶動了所有人。

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是您教會我們的第一。不由得想起,每天清晨打鈴時被您督促下樓跑操;吃飯時您狼吞虎嚥的背影;唱班歌時您洪亮的聲音;下午上前您抓遲到蟲的嚴厲;晚四時您偷偷對我們的觀察……

您帶我們於黑板白字之間譜寫華,白紙黑字之間續寫未。白色的粉筆字工整地寫在黑板上,寫下的是您對知識的沉澱,寫下的是我們對未的希望。通過您思路清晰的字,我們衝浪在片片未開拓的海域。即使有暗礁,哪怕有海嘯,抑或是一個暗藏的漩渦,可我們還是目不轉睛地看著黑板上開出的朵朵花。因為在那裡我們能看見黑白海平面上升起的點點光明。

我願一生以您為鑑,一世以您為書。花惹了一季的璀璨,葉鬧了繁蕪的夜,而您則抹紅了我們盪漾的笑容。師恩是“春蠶到死絲方盡”的付出;師恩是“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耕耘。師恩是娟娟如流的小溪,清澈的流水滋潤了一方淨土;師恩是輕輕吹拂的柔風,喚醒了一片生機;師恩是屹立於巔之上的青松,無言的撐起了一片高空;師恩是黑暗中的明燈,擦亮了黑夜裡迷茫的眼睛……

師恩如,是深重的.情;

師恩似海,是深遠的愛;

難忘師恩,難忘您,這朵默默開在角落裡的花。

角落的徵文2

圍牆上,那是一片爬山虎,它們是那麼富有生機,那麼安靜,在角落裡見證了我的成長,看著那碧綠的牆面,我的心不斷沉下去,沉下去……

幼時,對爬山虎的認識是從奶奶那裡開始的。奶奶彎著腰,小心翼翼地扶著剛會走路的我。我睜大好奇的眼睛,用肉嘟嘟的小手指著那牆嫩綠,嘴裡咯咯地笑著。奶奶說:“那是爬山虎,是不斷蓬勃生長的化身吶!”於是,一顆不斷向上的爬山虎種子,就在扎著羊角辮的小女孩心中埋下了。

年稍長,愛讀詩,亦愛賞爬山虎。盛夏,蟬在樹上叫著,讓人心中煩躁不安。我停下筆,朝窗外看去,除了豔陽高照,彷彿什麼都沒有了。突然,我瞥見了那不太令人注目的爬山虎。夏天,它們在圍牆上唱著歌跳著舞,原先笨重不堪的圍牆竟變得靈動生機起來,烈火焚燒般地伸展開去,鋪滿了原本陰暗潮溼的角落,在陽光之下,泛出點點金光。爬山虎褪去春天稚嫩的綠,盛夏的它們如同一條生命的瀑布,從圍牆上緩緩垂下,不見其發端,亦不見終極。深深淺淺的綠在這個夏天不斷流動著,終究拂去了我心中的浮躁,使世界安靜下來。那個夏天,爬山虎伴著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理想的國中。爬山虎載著我的夢,唱著生命的歌,讀著青春靚麗的詩。

眼下,爬山虎不負青春韶華,向著陽光,不斷生長,彷彿夠不著天不罷休似的。憶起一個秋天爬山虎只剩下一根根枯黃的藤蔓,縱橫交錯地伏在牆角,靜靜聞著桂花香,賞著菊花美,無人在意爬山虎。夏天,許多植物在高溫之下枯萎,人們的心卻在爬山虎的瀑布上航行,彷彿那麼強烈,震撼,卻給予人心靈的安靜與清新。

爬山虎,終於在陰暗的角落裡、平凡的生命中,展示給人們最絢爛,卻又是最美麗的青春。

角落的徵文3

"在衰落遺失的邊緣堅守,在快捷功利的繁榮裡堅持。"這句話出自我之前看過的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的確有這麼些手藝人,寓居在城市的角落,窮其一生只為等一個傳承。

雖說我生活在一個老小區,但是平時並沒有感受過爺爺奶奶口中所懷念的那種做飯時鄰居家傳來的焦鍋味兒。快節奏的生活,腳步匆匆。唯有那個在角落裡的小車庫,是人人都愛去的,甚至臨時充當了個連線街坊鄰居的紐帶。

小車庫的主人是一位做了一輩子布鞋的老奶奶,眼神總是親切又慈愛的,我常聽她用溫柔的吳儂軟語哼著小調。她確實是位了不起的手藝人,原來狹小又黑暗的車庫被她改成了工作室,點一盞小電燈,大門隨意的敞開著,陽光灑進來。如果有人來,便倒一杯熱茶給你,假設來的是個孩子,那就笑眯眯的再塞上幾顆糖。

曾經我算得上是那個小車庫的常客。記憶中那兒總堆滿了各式各樣的布料,一打又一打的半成品,還有掛在牆上琳琅滿目的布鞋……給小孩子的花裡胡哨的虎頭鞋,給老人的軟底鞋,市面上很少見的,這兒都有。我愛看奶奶做布鞋,總能讓我想象出她年輕時候的樣子。一位江南水鄉的女兒,亭亭玉立於山水間,身上帶著水墨畫的氣質。時過境遷,此時她已頭髮花白,不變的是做布鞋時候的完全投入,一天做上七八個小時也不嫌多,她會撫摸每一雙成品,經常每一雙布鞋都有一個故事。她說,這輩子唯一會的手藝就是做布鞋了,這是她的信仰與福源。

每當開始做布鞋,奶奶就從口袋裡顫顫巍巍地拿出老花鏡,在硬紙板上比著真人腳印大小畫個布樣,拿著剪刀細細剪下。剪完後,就開始納鞋底。那麼厚的底,用一層層布紮成,一針一線都是奶奶手工製成的,針腳很細,縫的直挺。她的那雙佈滿老繭的手上下翻飛,動作行雲流水,許是做了千千萬萬遍。接下來挑一塊嶄新的布料,裡面塞上許多細碎的棉花,腳底下的縫紉機不停地發出"吱嘎吱嘎"的聲音。做一雙精緻的布鞋要好幾天,常常一個小小的步驟就能花上好些時間。而我總會為每個小小的變化驚呼神奇,奶奶見我有興趣,也教我幾針基礎的針法,偶爾喊我打打下手,那個時候的小車庫總是傳來孩童的歡笑。

那位奶奶,以匠心,磨匠工,為匠人。她算得上是文化新紀元的"遺民",在喧囂中慢慢地走。而我是一個來自新世紀的少年帶著朝氣和希望向前奔跑。我也期盼著去探尋那些手藝的文化底蘊,渴望著接過那悠久歷史的接力棒。

後來,那位奶奶搬走了,據說去了一個新的地方繼續製作布鞋。角落的那小車庫關了門。我發現我經常回憶起那兒,似乎在心底也有個了小角落,記敘了那份堅持與守望提醒我豁達與專注……我發現那兒有光。

TAGS:角落 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