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校慶的徵文3篇

才智咖 人氣:1.16W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母校教導我們要有海納百川的氣度。下面是小編收集的關於校慶的徵文,歡迎大家參考。

關於校慶的徵文3篇

關於校慶的徵文1

每一次大的經歷都能引起人們和社會巨大的反思,這種經歷不管是喜事也好還是災難也好,都有這樣的一個功效。這種反思小到個人大到國家社會。回首往事,無論是08年的奧運盛會,還是不幸的汶川地震,都帶給了中國人心靈上極大的反思,精神上的洗禮。可以說也是中國人精神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吧。

前幾天巧逢母校百十華誕,有幸參加了這個盛大的節日,除了有節日的高興喜慶之外,心中也有好多以前沒有過的感受。

一個人雜樣才算成長呢?我覺得首先他的人生不能太平坦無崎,必須得經歷幾次對他的成長過程有重大意義的階段,換句話說就是的經歷幾件足以能夠引以反思的經歷,其中這個反思的過程其實就是成長的過程。這中經歷有時候單憑個人是無法創造的。必須得依靠集體來創造那種氛圍的。如果你在一個比較莊嚴的場合參加升國旗儀式絕對比你單純坐在電腦前聽過個有感覺;如果沒有入黨的經歷,單憑從影視作品上看到過這樣的場景,我想你也不會感覺到國際歌想起時的那種莊嚴和肅穆的。因此,我們要想成長,既不能錯過你的人生當中的那些重大經歷,抓住就會,在這些經歷中歷練,成長。

週年紀念大會的場景還歷歷在目:莊嚴的升國旗,校友及各界代表的激情演講,開幕式的禮炮、煙火,大會結束時想起的校歌……每個環節都會激起內心的一次震撼。自豪、欣慰、重任、使命,責任感頓時湧到心頭。第一次真真正正的近距離的與學校肩並肩的站在了一起。

依稀記得校慶時的那些老校友,他們的慈祥溫和沉澱了太多的閱歷和智慧。歷經滄桑仍不忘母校,百忙之中趕赴母校為母校的生日獻上自己的祝福。是什麼力量驅使他們在分別多年之後仍然不忘母校呢?反哺之情,可以算是一種驅使的力量。母校培養他們成人成才,如今他們有所成就,以自己優異的成績給母校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其次我覺得學子與母校之中關係是比較特別複雜的,是一種難以說的清楚的關係。曾經有話這樣形容這種關係:母校是什麼呢?母校是一個只允許你而不允許別人對它吹毛求疵的地方。仔細想想這樣的解釋很是恰當。我們可以抱怨學校這不好那不完善,可以隨意的抱怨,隨意的挑毛病,但是,當別人在你面前說起這些的時候你就會不高興。表面上是抱怨,甚至厭惡,但是,其實我們從內心上還是喜歡自己的母校是,還是衷心的希望自己的母校越來越好的,表面上的抱怨其實是一種愛的另一種方式的表達。我想這種特殊的校與生的關係是聯絡母校與學子的一條紐帶,在這條紐帶的作用下,二者之間的關係不但不會疏離,反而會越發緊密。也是在這種紐帶的作用之下,驅使著一屆又一屆的學子們心繫母校,為母校的前途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次的校慶不光是學校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作為一件大事,引起了學校和學子的深刻反思。學校的反思會讓學校在接下來的發展中能夠更好的把握方向。學生們的反思讓他們充滿了鬥志和激情,有了傑出校友的模範榜樣作用,他們在今後的學習甚至以後的工作之中有了奮鬥的方向和動力。

關於校慶的徵文2

讀著這位親身參加過西遷建設的老人的'詩句,那充滿字裡行間的盈盈深情,彷彿使人感受到了往昔那段艱難的崢嶸歲月。

歷史雖然是昨天的故事,但它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是一個時代的人物風貌和人的精神的光輝寫照。1956年8月的上海,驕陽似火。上千名交大師生員工和家屬整裝待發,企盼著啟程的日子。8月10日,一列專列從上海的徐家彙車站出發,經過49多小時的長途大奔波,呼嘯著開進西安車站。然而,等待這批上海人的西安,並不是繁華的都市,沒有寬暢的柏油馬路,等待他們的只是一片未開墾的黃土地。

8月的西安正值雨季,道路泥濘,走上去泥水濺衣。當時學校正在進行基建,沒有一條正規的道路,到處是灰土,大家形象地稱這種路是“下雨水泥路,天晴揚灰路”。這對於走慣了上海柏油大馬路的人來說,實在不方便。那時學校在一片田地裡施工,沒有一棵樹,田野空曠,夏天烈日炎炎,冬天北風刺骨,這對南方來客的確是個艱難的考驗。當時從教學區通往學生區的路上,要跨一條長達20米的深溝,師生們來往要走臨時用竹排搭成的浮橋。遇到下雨天,道路泥濘,橋面很滑,好多同學在那裡摔過跟頭。然而,每天來來往往的師生們卻情緒飽滿,嘴裡哼著跳躍的歌兒,腳下踩著咯吱響的竹排,生活充滿陽光。

畢業離校十幾屆的老交大人,無論走到哪裡,也難以忘懷他們當年的草棚大禮堂。剛來時學校沒有活動場所,工人們就用從南方運來的毛竹搭了個能容納5000人的草棚大禮堂,就是在這個簡陋的活動場地裡,白天他們開過大會,聽過報告,晚上他們放過電影,演過節目,在草棚裡度過難忘的歲月。

50年代的上海,許多教師家裡已經通上了煤氣管道,而在西安他們則要自己做煤塊。據一些老交大人回憶,那時沒有打煤球的裝置,教師們只能用土和煤攪在一起打煤餅,晒乾後用,打一次煤餅就得用一天時間,而一個月四個星期天裡就得化去一個星期天解決家裡的燃燒問題。

那時西安生活用品不足,以至於連牙膏、牙刷之類的日用品也得從上海帶,工作用的小螺釘、燈泡也從上海帶,總之,出差一回上海,把能帶的都帶來了。

儘管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但大家精神振奮,以苦為樂,心裡嚮往的是新中國美好的未來,追求的是儘快投身到改變祖國落後面貌的火熱的建設大潮。為了西遷支援西北建設,不少交大老教授自願放棄了上海優越的生活條件,處理掉上海的“小洋房”,攜兒帶女,隻身或舉家西遷,有的還動員了自己的親戚朋友一起來到了西安。

有關校慶的徵文3

丹桂飄香的九月,內蒙古師範大學迎來了六十週年華誕。六十年書香翰墨,六十年風雨滄桑,六十年薪火相承。在內蒙古師範大學60年的創業史上,盛樂校區的建成,創造了令人矚目的“師大速度”,讓師大人為之振奮。師大人在建設盛樂校區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艱苦奮鬥,矢志圖強”的精神已深深地留在全校每位師生員工的記憶中。

20xx年秋天,還是學生的我們來到和林格爾縣盛樂經濟園區,在風沙彌漫的荒灘上種下了第一棵楊樹。後來,我們知道在這片土地上將要建立內蒙古師範大學的新校區。正是從那年起,新校區正式邁開了建設的步伐。經過了一年半的時間,一個具有“現代化、科學化、生態化、智慧化”特點和功能的嶄新校區在盛樂經濟園區拔地而起。20xx年9月23日,在盛樂校區田徑運動場,已作為學校教工的我有幸和16個學院的5000餘名新生共同見證了盛樂校區啟用慶典。國家教育部本科教育評估專家組副組長笪佐領的即興賦詩也依稀迴響在我耳邊:“盛世盛景盛世道,樂山樂水樂心情。真心真意真學習,好人好校好前景。”從此,莘莘學子迎來了他們嶄新的大學生活,盛樂校區也迎來了她美好的明天。

20xx年9月我轉換角色成為了一名大學教師,同盛樂校區一起踏上了新的征途,走入新校區的那一刻,我的眼前豁然開朗:挺拔的教學樓、雄偉的圖書館、整齊的學生公寓、別具一格的雕塑樓、卓爾不群的創業樓、生機盎然的生態園、波光粼粼的師盛湖……,一切都充滿了年輕的活力;清晨漫步在師盛大道,路邊嫩草上掛滿的露珠和我道著早安,空氣中沁滿的清新氣息和花香讓我精神抖擻;白天,天鵝、鴛鴦在師盛湖中嬉戲徜徉,彷彿在向我訴說著生活在盛樂的愜意與閒適;夜晚,坐在湖畔長椅上仰望星空,市區中無法見到的深邃銀河讓我感到靜謐與安詳。盛樂校區的美讓我如痴如醉,也讓我的心為之激動不已,心中時時充滿將畢生精力先給這朝氣蓬勃的校區的激情。

每每想起校區執行之初,在盛樂校區活躍著的那支由管委會、學生處、團委以及常駐盛樂校區各院系的學生工作幹部組成的年輕的充滿青春活力的團學幹部群體,我便會流露出會心的笑容。那時,你們吃在食堂,住在創業樓辦公室,每一個人都要承擔幾百甚至上千名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艱苦的生活條件、繁重的任務,但你們毫無怨言。就是這些風華正茂的年輕人,沒有多少時間留給自己在花前月下談情說愛,沒有多少時間經營自己溫馨的小家;就是這些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日日夜夜駐守在盛樂校區,保障了正常的教學和生活秩序,撐起了校區學生工作的一片藍天!我為你們而驕傲,因為我能成為你們中的一員而自豪,更因為其中凝聚了我的一份心血和汗水而感到無比的欣慰。

20xx年學校重要工作之一就是佈局調整和部分學院整體搬遷工作。同年,物理與電子資訊學院回遷到賽罕校區,我也因工作需要回到了賽罕校區。每當回憶起那時堅苦的校區環境、快樂的工作生活,一切記憶猶新!記得時任管委會黨書記李鳳清老師、管委會副主任劉心亮老師、副書記周燕青老師和團幹部們一起過生日;記得學生處副處長蘇和老師帶領常駐的各學院團幹部檢查學生喝酒、夜不歸宿、上網咖;記得校工會、團委領導老師與校區教工進行文體聯誼活動;記得組織學生觀看了“同一首歌走進大草原”大型演出;還記得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期間學工幹部住學生公寓;記得聆聽了老校長竇伯菊做客“盛樂大講壇”談學習與成長;記得管委會組織盛樂校區學工幹部赴兄弟高校新校區考察學習;記得校區一萬餘名師生共同完成了盛樂校區東溝兩側護坡挖掘魚鱗坑的任務;記得盛樂校區千人角鬥士大賽衝擊大世界基尼斯世界紀錄成功……

彈指一揮間,盛樂校區已走過了八年的發展路程,校區的辦學條件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相比執行初期,校區的整體面貌可謂日新月異。如今,校區樓房鱗次櫛比、校區學生熙來攘往、教學樓內摩肩接踵、教職員工安居治學……校區一片繁榮景象。現在,校區裡已經有15000餘名本科、研究生在此學習與生活,從第一批來到盛樂校區的同學開始,已有四屆本科學生從這裡圓滿完成學業走上工作崗位。已經在走出校園的畢業生也不忘母校恩情,雕塑廣場、“畢業林”裡,我們能感受到那一顆顆炙熱的赤子情懷。

“光陰荏苒六十載,母校華誕笑燦爛,雨露沛然春風暖,教師搖籃巨集圖展;辛勤耕耘桃李田,堅定信念總不變,路同甘苦心同願,碩果滿園總覺甜”。盛樂校區的校園裡,留下了我青春的足跡,留下了我“心照神交”的友誼,她是我成長過程中的“家”,我會永遠為她祝福,為她奉獻。

TAGS:徵文 校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