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明節主題徵文(通用11篇)

才智咖 人氣:2.15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對徵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徵文要求篇段合乎格式,字數合乎規定。那麼你有了解過徵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清明節主題徵文(通用11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清明節主題徵文(通用11篇)

清明節主題徵文1

清早,春光明媚,太陽公公笑咪咪的,可愛的小鳥在枝頭上“嘰嘰”地唱歌。我們一家迎著和煦的春風出發了。一路上,我又是唱又是跳,逗著外公外婆開心。

記得每年的清明節,家裡的氣氛總是有些沉重,小時候不知道為麼,現在長大了,漸漸地懂了,原來,清明節這一天,是活著的人向死去的人訴說哀思。聽媽媽說,她原來有一個姐姐和弟弟,十幾歲的時候,因為生病死了,這對外公外婆的打擊非常大。也也難怪每到親人團聚的日子,他們總是看著照片流眼淚。

今年,爸爸媽媽商量好了,清明節我們一家陪外公外婆踏青,再不能夠讓他們沉浸在痛苦中了。清明節也要快樂地過。

清早,春光明媚,太陽公公笑咪咪的,可愛的小鳥在枝頭上“嘰嘰”地唱歌。我們一家迎著和煦的春風出發了。一路上,我又是唱又是跳,逗著外公外婆開心。

哇,公園真熱鬧啊!人山人海。藍藍的天空被五花八門的風箏給遮住了,在白雲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路旁的桃樹上開滿了粉紅的桃花,風一吹,那桃花便像仙女一樣,紛紛地落了下來,看著這怡人的景色,外公外婆的心情也好了起來。他們幫著我拿出風箏也加入了放風箏的隊伍。我們使勁地跑,風箏終於飛上了天,越飛越高,好像一隻快樂的小鳥在自由地遨翔。望著風箏,我們都笑了。

回家的時候,我們去了舅舅的墳地。爸爸媽媽告訴舅舅,外公外婆身體很好,我們一家都很好,讓他放心。我也告訴舅舅,我的學習也很好,我們家還買了新房子,馬上和外公外婆一起搬進去住。默唸時,我一不小心說了句“祝舅舅和大姨清明節快樂”媽媽捏了我一把,偷偷地望了外公外婆一眼。我也嚇得直吐舌頭。沒想到外婆卻說,沒關係,他們今天看到我們了,還聽我們說了這麼多的話,一定很高興很快樂吧。

是啊,為什麼不能夠說呢?不管是死去的人還是活著的人,我們都要快樂!清明節也要快樂!

清明節主題徵文2

還下著如絲如毛的細雨,新生的葉上像抹了層油,使葉片晶瑩透亮。

又是清明,又是小雨,看著那雨,從天而降。嚐嚐,好像還略帶鹹味,難道這是先人們的感動之淚?

我帶著疑惑跟隨著長輩們走著,不久就來到了奶奶的墳前。新生的樹木圍繞在她身邊,那又是年輕的一代。四周靜靜的,只剩下細雨的沙沙。

帶著思念,我們與長眠於地下的先人進行心靈對話數秒,隨後伯伯說話了:“我們都來看您了,給您掃墓來了!”伯伯很激動,好像真見到了奶奶,又聽到了那曾經最動聽的聲音——母親的呼喚。

他慢慢地蹲下,眼角露出了一滴濁淚。他點燃了三炷香,輕輕的,緩緩地插進了泥土。無言的淚無聲地劃過他的臉頰,它送去了思念,祝福,折射著曾經的一幕幕普通的回影。

撿完了春天的殘葉,我們匯在一起點燃了火種。爺爺,伯伯、姑姑、爸爸,我們拿著天國的鈔票,捎進火裡,捎去祝福與思念。

那一份份糊包上的名字,曾經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人生苦短,生死之別。那曾經歲月中的一幕幕被我們看的太過平常,不懂得體會其中的真情,待到失去才懊悔。

望望上面的樹葉,再過些日子也會長大、成熟、飄落;人也經過童年、青年、壯年、老年。人一代代的延續,最後化作的只是一把泥土。走過一生,平凡一生,錯過一生。但人僅此一生,似乎該為這世界留下些什麼。是得,不僅是為世間留下一塊墓碑,更該留下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火滅了,人散了,又只留下一塊冰冷的墓碑。而墓裡的靈魂卻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我知道,日後我也會化為一把泥土,一塊墓碑。而我的靈魂,我的思想,我的品質將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那麼,這一生!我就不枉走過!

清明節主題徵文3

淡粉色的紫葉李開滿了墳墓周圍。遠望,如同大片紫雲在微風中搖曳著,有一種說不出的冷美,清新脫俗。

我與家人來到墳前,望著周圍被風吹出的紫葉李花雨,我拾起一瓣,端詳良久,驀地想起獨愛紫葉李的太奶奶。不覺想問一句,您在天堂過得還好嗎?

是有多久沒有再見到您了呢?距離上一次啊……我驚異,竟快五年了,五年足以改變一個人,我已不似當年的幼稚。而您呢,您可安好?

俯身,親吻一瓣馨香,憶起那年,您牽著我的小手,在麥地邊放風箏,風箏線斷了,落在了那棵紫葉李上。我急了,不停地跺腳,您淺笑,搬來了梯子,替我將風箏取下來。我欣喜地拿著風箏,卻忘卻了您因為年老而摔倒的場景。您的愛我感受到了,卻不知如何報答。您如春雨,而我恰似紫葉李,沒有您的滋潤,我怎能成長?

許是看我出神已久,表姐不禁喊我,這才回過神來。大家做著簡單而又不可缺少的準備工作,清除墓旁雜草,把老人生前愛吃的點心供在墳前,燒著紙幣,排除鞠躬,輪到我時,淚水已溢位眼眶。

仰頭,沐浴著花瓣雨,腦海裡全是您的笑臉。無論何時何地、何年何月,您都是淺笑著的,您就像長不大的孩童。達.芬奇為蒙娜麗莎的微笑而傾倒,而您,則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不禁轉過頭,苦笑的對錶姐說:““思念是會呼吸的病”這話好對啊,這思念已在我心中深深地紮了根。”

回眸,望著墓碑。我淺笑,忍著悲傷、忍著不捨,重重地磕了頭,離開了。

紫葉李紛芳,渲染著春天。春風如歌,唱盡春愁。清明,這時節,永留心中。

清明節主題徵文4

清明節那天,我們回到爸爸的老家。我們先去山上燒了紙錢祭了祖,然後就在山上玩。

爸爸在山上看風景, 大姐拿著相機在拍一隻美麗的蝴蝶,我拖著鐵鍬亂挖坑。媽媽說:”別亂挖了,鐵鍬給我,看我給您挖個“雞腿”吃吧。“這雞腿是指根長在土裡像雞腿的一種脆甜植物。我和媽媽開始尋找雞腿,找了半天沒找到,卻發現好多蒲公英,綠色的蒲公英開著小黃花,有的花都結果了。我喊大姐快來吹降落傘。大姐跑過來,摘了一個蒲公英的降落傘邊吹邊說:”我來幫蒲公英媽媽的孩子走遍天涯!“我也摘了一朵蒲公英吹起來。我和大姐玩得正開心,忽然聽見媽媽喊:”您們快過來看,這裡有迎春花!“我和大姐跑過去,看見兩棵迎春花正開著。這迎春花和新蕾公園不同,它的花瓣是黃的,花蕊卻是紅的,很漂亮!看完花,媽媽說:”我帶您們去摘芽芽碰,抽水毛蔥!“田野裡,山上,芽芽碰很多,媽媽挑最肥的摘給我們,去掉上面的葉子,再剝掉芽芽碰的皮,放進嘴裡吃起來,又脆又甜,清香滿口。我和姐不停地吃起來。媽媽看我們吃得差不多了,說:”我們去抽毛蔥吧。“毛蔥是茅草的花苞,可以吃,但是,如果它盛開了就不能吃了。我們在田野裡找了半天,只有媽媽找到了幾根毛蔥。剝開毛蔥或綠或紅的葉子,露出裡面白白的毛蔥,放進嘴裡嚼,感覺軟軟的,嫩嫩的,很清甜。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就到了中午,我們要回家了。我好想再玩一會。我覺得清明節踏青玩的真開心呀!

清明節主題徵文5

再過兩天,就是清明瞭,我遠在異鄉的伯父回來了。因為工作繁忙,他已有幾年沒有回來過,今年是爺爺去世十週年,他特地告了假回鄉來給爺爺掃墓。正趕上學校放假,我便陪同伯父一起去爺爺的墓地。

伯父是個大學教授,他高高瘦瘦的,戴著眼鏡,溫文爾雅,很有學識的樣子。我提著東西跟在伯父身邊,聽他講述他小時候和爺爺之間的故事。他深情的講述將我又帶回到爺爺身邊。到了爺爺的墳前,他將準備好的鮮花放在爺爺墳前。伯父在墳前幾度落淚,我們大家也都沉浸在悲傷中。

回家的路上,我們慢慢從悲傷的氛圍中解脫出來。伯父給我講了很多關於清明的知識。他說:“清明是我國節日體系中,唯一把節日和節氣相結合的日子,如果追本溯源,就會發現,清明其實既是個悲傷的日子,又是個歡樂的日子。

“清明時節萬物復甦,進入耕種時節。在宋代,清明把比它早幾天的寒食節裡的祭奠內容收納進來,人們開始祭奠先祖。同時,清明還將農曆三月的春嬉等習俗收納進來,發展了郊遊踏青、戶外體育娛樂等活動,成為一個綜合性節日。”

“大伯,後天才是清明,我們天前兩天上墳唉,為什麼不在清明這一天呢?”我忽然想起這個問題,問道。

“祭奠先人是清明節的主題之一,掃墓則是人們緬懷先人的重要形式。不過,清明節掃墓本來就不該在清明當天進行。掃墓的時間,最好是在節前10天或節後10天農曆的單日進行。中國文化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單日掃墓寄託了親人的吉祥祝願。而清明當天,則是僧人掃墓的時間,僧人在這一天表達自己不能夠為祖先傳宗接代的歉意。”還有這一說,我可是聞所未聞。

“很多人在清明節掃墓時習慣燒紙,其實這種做法既不安全也不文明,而且,也並非傳統的祭奠形式。”伯父接著說:“其實在中國歷史上,最原始的祭掃辦法是‘掛壓灑’。就如話劇《茶館》最後一幕那樣,將紙錢向空中揚去,或者在先人墓前用磚頭壓住一張紙錢,表示後繼有人。現在較好的辦法是買一束鮮花祭奠先人,祭拜過後將花瓣撒在墓前。”

伯父滔滔不絕的講述,讓我受益匪淺。我不知道一個節日還有這麼精深的知識,以前只知道清明節掃墓,我們可以放假罷了。今天我體驗了一個不一樣的清明節,我不禁對祖國的文化產生了崇敬之情,。祖國還有那麼多高深的傳統文化,我們真應該繼承和發揚呀!

清明節主題徵文6

上星期六,我們一家很早就起床了,一切準備妥當之後,全家人便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我們今天要去掃墓,由於距離清明節還有兩天,所以高速公路上的車子並不多,我們很快的下了高速公路,接著開上蜿蜒的山路,好不容易才到達了目的地。走進墓園,一片寂靜,我們走到奶奶的墳前,清掃之後,媽媽叫我們幫忙把一些彩色的紙壓在石頭下,我問媽媽為什麼要把紙條壓在石頭下呢?媽媽說這叫做掛紙,墳上壓了掛紙,就代表祖先的墳已掃過。接著我們把要祭拜奶奶的貢品放在墳前準備祭拜。我們每個人手拿一柱香,虔心的向奶奶祭拜。祭拜完之後,也差不多是中午了,這時的我們,肚子已經餓得咕嚕咕嚕叫,於是我們就收拾收拾後下山,準備去飽餐一頓了!

下了山,我們來到碧瑤山莊。點好菜沒多久,菜就上桌了,飯菜香撲鼻而來,讓飢腸轆轆的我食指大動,好想立刻大快朵頤一番!佳餚一道道的上桌,每道菜我都很喜歡吃。吃完中餐,旁邊的空地上能夠打陀螺,讓我們體驗過去的童玩。一開始我們還不會玩,但慢慢的,熟能生巧,我們打得越來越好了。玩了許久,直到夕陽西沉,我們才拖著疲累的身軀,準備回家了。

這次掃墓行不但讓我吃到了美食,玩到了童玩,更讓我瞭解了掃墓的意義。清明掃墓是中國人慎終追遠的傳統習俗,我們要把這習俗傳承下來,讓我們的後代子孫能繼續儲存這個習俗,慎終追遠、不忘本。

清明節主題徵文7

俗話說:“清明時節雨紛紛。”可這次清明節不但一絲雨都沒下,而且老天爺彷彿故意跟我們作對似得,天氣格外悶熱,鄉下的麥苗似乎蔫了許多。原本的生機勃勃,原本的嫩綠,青綠,漸漸打了黃,這是極其缺水的階段。

恰巧,放了一天的清明假,再加上原本的兩天星期天,有了拯救麥苗的時間,爸爸帶著我踏上了回老家的旅程。

中午終於抵達了目的地,下了車看見媽媽來接我們了,她鞋子上有點幹泥巴,褲子上溼透了。顯然,媽媽正在給麥苗澆水,知道我們回來,來不及換衣服,就來接我們了。媽媽說:“現在正是給麥苗澆水的時候,非常緊,一口井被三四家佔著,”爸爸也加快了速度,回到家換了身舊衣服,就和媽媽直奔麥地了。

姐姐和我呆在家裡,一看錶十點了,再往外瞅瞅,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在等待中,我們漸漸入睡了。不知到了什麼時候,爸媽回來了,早上天剛亮,他們又出去了。

……

眼到了中午,爸爸和媽媽回來了,他們又是一身泥,這次上下衣都溼了,鞋子更是溼的厲害,我和姐姐急忙幫爸爸脫下鞋子,呀!溼鞋子可真難脫,我一下子坐在了地上,我們都笑了起來。爸爸的襪子也溼了,我去把爸爸的溼襪子洗了洗,溼鞋子重新刷了刷。媽媽也是累極了,為了讓媽媽歇會兒,姐姐去做了飯。媽媽說:“有兩個女兒真好,幫我們洗衣服、做飯。”聽了,我心裡頓時溫暖起來,那時可真幸福,真希望時間在那一刻定格,我們的家永遠幸福下去。爸爸媽媽都欣慰的笑了。

原本沉寂的清明節,這次格外溫馨。

清明節主題徵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到了清明節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裡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裡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想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著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桃紅柳綠,遍地金黃的油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甦的景象,這是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季節。

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我們一個美好的人生。還要對生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充充實實的,這樣才會不讓自己遺憾,並且對得起他人。

清明節主題徵文9

今天是清明節,另外興趣班都停課了,只有早上的一節語文課。也就是說,上完語文課,我必須馬上趕往老家吼山。

心不在焉地上完語文課出來,媽媽已經帶著菲菲在下面等我了。汽車像離線的箭一樣衝了出去,由於心急,開錯了好幾次。不過路上的風景美得讓人驚歎,一開出城外,就看到了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灰濛濛的天配上山路上的行人,不禁讓我想起了杜牧的《清明》這首詩。

汽車行得很快,一會兒就到老家。拉上了偉偉哥哥後,我們便馬不停蹄地趕往墓地。由於偉偉的指點,這次總算沒有開錯。到了墓地,一開啟車門,一股新鮮的空氣夾著泥土特有的芬芳撲面而來,讓大家忍不住做了幾個深呼吸。走上泥土地,就看見一片片茂盛的叢林,裡面不時傳出幾聲清脆的鳥叫。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抹鮮豔的紅色——映山紅!鳥聲開始密集,樹反而越來越少了。到了,到了!媽媽把堆在墳前的荊棘和樹枝掃到了一旁。這時大大姐帶著一家人也來了,我們一起燃放了煙花,又在墳頭插了一支松樹枝,便離開了。

回去的路上,我們看到了一片竹林,裡面長著不少筍,經得主人同意後,我們挑了幾支剛探出頭來的嫩筍挖回了家。

下午,我們還去了吼山,吼山風景還是一層不變。但是,我拍了很多張照片。

清明節的一天過得很快,一眨眼,就到了晚上。我收穫的不僅僅是照片,還是愉快的心情和放鬆的心態。

清明節主題徵文10

清明節是中國人紀念已逝親人的傳統節日,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裡,會有許許多多家庭為逝去的.親人掃墓,這種習俗已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了。

然而,近年來清明祭奠這個習俗卻慢慢變味了,變得奢侈化了。過去祭祀,在平常人家庭裡只用些黃色圓形紙(俗稱元寶)和幾碟小食一壺清酒即可。而現在卻演變成什麼小車、紙別墅、傭人等等……真是五花八門,而這些祭品往往又需用火燒掉,成為嚴重的火災隱患,每年清明節都有失火燒山事件發生就是明證。

今年的清明祭奠,人們的奢侈令我咂舌。清明節當天早上,看著家人張羅著祭祖用品,嘴裡還唸唸有詞,說什麼百萬傢俬之類的,聽得我稀裡糊塗。正當我想上前問媽媽這樣做有什麼意義的時候,忽然小侄子“哇”一聲:“好大的一隻燒豬啊,那個爆竹卷著有大鍋蓋一樣大!”我扭頭朝馬路上一看,果然是四個人抬著一隻大燒豬和一卷大爆竹,還有人擔著祭品跟在後面。這也太誇張了吧,不是明擺著炫耀嘛!看著那支隊伍浩浩蕩蕩地朝著祠堂方向走去,我不由嘆了一口氣。

我們家也出發“拜山”了,一路走去,途中還真是驚歎連連啊!“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這個瀰漫著淡淡哀傷的節日裡,我想人們的心情也難免會有一種淡淡的哀愁吧?但是為什麼今天全然不見了呢?雖然說清明前後也有踏青嬉遊、親近大自然的傳統習俗,但是至少去“拜山”上墳不該如此吧。一路上,我看見浩浩蕩蕩的車隊,那些人抬著奢侈的祭品來到他們先人的墳上。在祭祀的整個過程中,根本沒有一點憂傷、莊重、肅穆的氣氛,反而看見他們臉帶笑容,還嘻嘻哈哈大笑不止。等他們祭祀完之後,又燒了一大卷炮仗,後來還放了幾筒禮炮。天哪,禮炮不是在喜慶的日子才放的嗎?怎麼清明節祭奠親人也放啊?這到底是在紀念已逝的親人還是搞什麼新意?這樣過清明節我還是第一次看見。

春雨濛濛,飄灑在我的臉上。望著這灰暗的天空,回想起那已逝的親人,那是多麼令人懷念。我默默地為他們敬了酒,上了香,接著帶著哀愁與不捨,拖著疲憊的身軀踏上了歸途。想著剛才見到的情景,我一路無語。

清明節主題徵文11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之說。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的時候,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接著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依然盛行。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放風箏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我家鄉的清明節主要以掃墓為主。今年的三月四日,我們一家四口人好像往常一樣,一大早就坐車回老家——長樂祭祖掃墓。這一天,天氣陰沉沉的,偶爾還伴著細細的小雨。我們有的扛著鋤頭,有的提著祭品,有的拿著鐮刀,一路走上山來。山上的空氣尤其的新鮮,放眼望去滿目蒼翠,真個心曠神怡啊!我們順著彎又陡的山路,連走帶爬地來到山頂,終於來到了爺爺的墳前,我們要給敬愛的爺爺掃墓了。

奶奶和媽媽忙著給爺爺上香,擺祭品,我和爸爸負責清除墳上的雜草。“正正,你割得真認真呀!”媽媽誇讚我道。可我一根草也沒割斷過,真是不好意思。

一眨眼的功夫,山上便多了很多上墳的人們。時近中午,我們上好了墳,收拾好東西就高高興興地下山了。這時又下起了牛毛般的春雨,媽媽便教我念起了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清明》一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