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青團建團100年學生徵文

才智咖 人氣:1.3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徵文吧,徵文的主要目的是宣傳與教育,內容選擇主要是頌揚和體會。那麼你有了解過徵文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共青團建團100年學生徵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共青團建團100年學生徵文

中國共青團建團100年學生徵文1

眾所周知,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同時。它也是人們思想解放,引起新文化的一個過程。

我國曆史悠久,是文明古國,經歷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社會制度,其舊思想舊制度的存在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國家的進步。

五四運動的發生距現在已近90年,也許有許多人會說五四運動已經離我們已經太久遠了。很多人也都認為五四精神只是一個時代的精神,已經過時了,對於我們也沒有很大的現實意義了。我認為這種說法是相當的不正確的,我們很有必要重新認識我們的意識形態,有必要在新的.形式下重新認識愛國主義精神。重提五四愛國運動,發揚五四精神對於我們當代大學生還是有著重大意義的。那麼時值今天,當代的大學生遠離了國家和民族苦難的日子,遠離了社會不安定的局面,生活在一個無憂無慮的背景下,愛國好像對於今天的我們已經留於以種形式,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可以把愛國付諸行動,那麼我們今天來重新懷念五四運動,發揚五四精神,用自己的切實行動來發揚帝國主義精神是又極其重大作用。

是的,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當如何認識愛國主義,怎樣用我們的切實行動來實踐愛國主義?

在生活中,我們並非要為發揚愛國主義而做出一場哄哄烈烈的愛國行動,我們應實事求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為人民服務,為國家的經濟做貢獻。在學校裡,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爭取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就像的學生資自願服務西部一樣,去祖國和人民最需要你的地方去,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這就是一種很好的愛國行動。同時在我們步入社會的時候,遵守社會的各種規章制度,做一名遵紀守法的良好公民,也是一種愛國主義行為。

所以,就讓我們一起從小事做起,發揚五四愛國主義精神,一起為愛國主義精神而奮鬥,付諸行動!讓五四精神一代一代傳遞下去,永垂不朽!

中國共青團建團100年學生徵文2

一個國家,一群人;一個愚昧的國家,一群覺醒了的人;一個衰破的國家,一群試圖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之將傾的人。面對外強的侮辱,面對走狗的壓迫,他們毅然挺起了堅定的胸膛。“誓死力爭,還我青島”還在耳邊震盪,壯麗的青春已染紅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它熊熊燃燒著,永遠不會退色,更不會老去。正如俄國詩人普希金講的“在人們走向那兒的路上,青草已不在生長,他抬起那顆不肯屈服的頭顱”是的,他們在呼喚,國人啊,醒來吧。為了我們的自由,為了我們的平等。

於是,一代一代的好兒女的心中,就有了一顆種子,是光明,是希望,是不肯向他人屈服,是不肯對外侮折節。自然的想到,我中華民族素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之說,心悉靈巧的工匠們,便用玉做出一種器型,名曰:“望天吼”

只有挺起胸膛,抬起那顆不屈的頭顱才是美麗,面對“天”的強大,不必在乎自己的渺小,一個反抗,一個挑戰,也許只是一聲震掣長空的吶喊,也足以將色厲內荏的仇敵翻倒在地。因此在人們走向哪兒的路上,也絕對不是草,而是最美麗的鮮花。

許多年後的今天,再次唱著《五月的'鮮花》把思維定格在這裡的時候,感到的仍是一種無比的熱烈,許是,因為對自己青春的一些感慨,才更加意識到當時英雄們的偉大。對現實的憤滿,勇敢的付出於行動,只要我努力過,不在乎得到了什麼,更不怕失去什麼。這便是青春的風采。

大概,曇花被世人追捧是為了那最美麗的一瞬罷。在生命中最壯麗的時刻,把所有的所有,全部獻給所向往的事業,有何嘗不是一種偉大呢?因為感動,這些事蹟才永遠不會被歷史所忘記,永遠不會被山河所忘記。

我們崇敬,永恆的青春,永恆的記憶。

中國共青團建團100年學生徵文3

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由此開始深入工人群眾,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從組織上和思想上作了準備。

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正式宣佈以五月四日為中國青年節。

在“五四”以前,中國文化戰線上的鬥爭,是資產階級的新文化和封建階級的舊文化的鬥爭。在“五四”以前,學校與科舉之爭,新學與舊學之爭,西學與中學之爭,都帶著這種性質。那時的`所謂學校、新學、西學,基本上都是資產階級代表們所需要的自然科學和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說(說基本上,是說那中間還夾雜了許多中國的封建餘毒在內)。在當時,這種所謂新學的思想,有同中國封建思想作鬥爭的革命作用,是替舊時期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服務的。中國資產階級的無力和世界已經進到帝國主義時代,上陣打幾個回合,就被外國帝國主義奴化思想和中國封建主義復古思想反動同盟所打退。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文化,在帝國主義時代,已經腐化,已經無力,它的失敗是必然的。

“五四”以後則不然。在“五四”以後,中國產生了完全嶄新的文化生力軍,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所領導的共產主義的文化思想,即共產主義宇宙觀和社會革命論。五四運動是在一九一九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勞動運動的真正開始是在一九二一年,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之後,即在民族 問題和殖民地革命運動在世界上改變了過去面貌之時。這支生力軍在社會科學領域和文學藝術領域中,不論在哲學方面,在經濟學方面,在政治學方面,在軍事學方面,在歷史學方面,在文學方面,在藝術方面(又不論是戲劇,是電影,是音樂,是雕刻,是繪畫),都有了極大的發展。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五四青年節”實際上已固定成一種文化符號,具有象徵意義。其象徵意義主要是對國家命運的擔當,對社會問題的激情破解,對各行各業的喚醒與創造。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不同歷史時期,都蘊含著時代的精神和感召力,引導著中國青年運動發展的方向。

“五四青年節”每年一次,或隆重或簡樸,但其節日的意義永在。“五四青年節”包含著兩層含義:一是紀念“五四運動”,一是作為青年的節日。兩者共同構成了包含深厚歷史與現實內涵的精神原動力,它既是對歷史承諾的擔當,也是對實現社會與人生的叩訪,更是對未來歷史的觀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