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精神徵文650字(通用11篇)

才智咖 人氣:2.56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嘗試過寫徵文吧,徵文一般是某個活動、徵文比賽等需要,作者將稿件遞給徵文活動主辦者後,作者的作品就可以參與比賽,但是著作權的一部分也相應給了徵文活動主辦方。相信寫徵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袁隆平精神徵文650字(通用11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袁隆平精神徵文650字(通用11篇)

袁隆平精神徵文1

2021年5月22日1:07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了,是的這位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的偉大科學家永遠的離開我們了,今天就讓我來說說袁隆平爺爺生前的事情吧。

說起袁隆平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他是赫赫有名的'雜交水稻之父',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作為中國最著名的農民,作為農民兄弟眼中的“米菩薩”,作為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唯一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可為大公之位,可他卻謙虛的說道:“人民科學家我談不上,我只能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如果要說是什麼家,我覺得農學家最合適”!

他希望“禾下乘涼夢”夢想成真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稻穗比掃帚還長,稻穀像花生米一樣大,然後他和他的助手們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

愛提問,好自由的城市學生自立農家耕農業,5月10日在隴南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袁隆平爺爺說:“我覺得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的種子,身體,健康,精神,感情都需要健康,種子健康了我們每個人的事業才能根深葉茂、枝粗果碩,因此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不僅要知識多,而且要人品好,不僅要出科技成果,而且要體現科學精神和科學道德,只有這樣才配當一個科研工作者,也才能當好一個科研工作者。”

1943年袁隆平轉學到博學中學期間吃的是雜糧飯,點的是桐油燈,一兩個星期才打一次“牙祭”,但學習還是很有規律的,每天早上6:00起,養成了他乾淨利落遵守時間的作風。

1947年湖北省舉行遊泳比賽,袁隆平爺爺因為個頭小沒被選上,他很不服氣,就跟上了別人的自行車進了賽場,體育老師發現後勉強讓他上去,沒想到竟獲得了漢口賽區男子100米和400米第1名,其它人都落選了。還有很多很多他堅持不懈,努力向上的事蹟,百折不撓,勇於博擊的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

袁隆平爺爺我們會永遠記著你,記著您的豐功偉績,記著您對祖國的貢獻,向您學習為祖國做貢獻。

袁隆平精神徵文2

作為國家最高科技的獲獎者—袁隆平,是世界上公認的“雜交水稻之父”,如果沒有他,我們將不會吃上這麼美味的大米飯。

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發明家,走在大街上如果你碰到他的話,也許你都不會知道原來他是袁隆平。因為他實在是太普通了,普通的就跟平常的老百姓一樣,膚色是一樣的黝黑,身材是那麼的短小精悍,容顏是那麼滄桑。

記得有一次,一家畫報刊登他的照片,編輯這張照片的工作人員竟然給這幅畫配了一幅“農民獲得豐收的喜悅”的文字,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失誤,但是卻也顯示了一個事實:袁隆平他太像一個農民了。他走在大街上,的確是屬於很快會被淹沒在人海中的那種人。

就是這樣的一位普通但不平凡的科學家今天要來我們學習做報告了,為此,我們異常的激動。

“談雜交水稻”,這是袁隆平來母校為我們所作報告的題目。這個題目似乎也十分普通,沒有什麼修辭的運用,更沒有任何學術的賣弄。但我們深深地知道,在這個看似普通的題目的背後,有著太多的不普通。

1978年,袁隆平和他一家7口,擠在兩間用木板從澡堂隔出的潮溼發黴的小屋裡,還要不時承受“不安心教學,專想歪門邪道”的冷嘲熱諷。但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他的雜交水稻研究終於取得決定性成果。這一切,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嗎?

我們手捧著鮮花簇擁著袁隆平,並一齊湧向他主講的報告廳,我們如此熱情,一點也不比我們追逐心目中最紅的明星差。我們知道,我們也許並不能完全聽懂他所要講的“雜交水稻”,但我們會用我們的`心去感悟大師所說的每一句話。

他開場的第一句話是:“我只是個普通人……”

夠了,我們哪怕聽懂的只有這一句話,就已經夠了!我們從袁隆平身上,懂得了平凡與偉大的關係。

這也是校友袁隆平給我們的最主要感受,的確這就夠了。

袁隆平精神徵文3

前幾天,我看了《袁隆平》這部電影,當我走出電影院時,我熱血沸騰,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這部電影主要講:袁隆平爺爺是一位只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堅持不懈、吃苦耐勞、不畏艱辛、意志堅強、奮鬥終身、的人。以前的水稻產量很低,可是在袁隆平爺爺的不懈努力下,反覆地研究和實驗,終於使水稻的產量大大增加了百分之七十,解決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溫飽問題。成為了“水稻之父”,為全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袁隆平爺爺在工作中的這種精神正是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所要具備的,這使我深有感觸。昨天,我在樓下學玩滑板,我剛站上去,媽媽還沒來得及扶我,我就先摔了個四腳朝天。我連忙站起來,拍拍屁股上得塵土,說:“什麼破玩意兒呀?還沒等我站上去就給我送了個禮!”我賭氣地說:“不學了,不學了!”媽媽看著我要打退堂鼓了,便用激將法說:“ 以前你總是纏著要我給你買滑板,現在給你買了,可你又不敢學。嘿——我還是把它送給別人算了!反正留著也沒用!”聽了媽媽的話,我的勇氣一下子就提上來了,我想:我不能讓媽媽小看我,我要讓她對我刮目相看。這時,袁隆平爺爺的影子彷彿出現在了我的眼前,給了我巨大的鼓勵。我下定決心,今天我一定要學會玩滑板。可我剛一站上去,又摔了下來,害得我青一塊,紫一塊,手也擦傷了。媽媽看著有點心疼了,也勸我暫時不練了,可我卻不依了。經過一次次地摔倒,又一次次地站起來。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天,我終於學會了玩滑板。

通過觀看了這部電影和我學滑板地經歷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永不言敗是駛向成功的風帆!在今後的成長道路上,我要讓袁隆平爺爺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做到不畏艱險、腳踏實地。在學習中,要為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努力奮鬥、頑強拼搏,為生命奏響動聽的樂曲!

袁隆平精神徵文4

我之前對您的瞭解是通過爸爸媽媽,他們說您是共和國脊樑,於是我好奇的找來了您的自傳,自傳裡說您是一個愛研究的人,書裡還說,您是一個研究糧食的人,讀到這裡我就更好奇了,現在的米飯在我們面前已經是平常中的平常,甚至有時我還不愛吃白米飯,可是這麼普通的東西您為什麼還要研究呢?我的好奇心又上來了。當我知道中國那時是一個非常非常貧困的國家時,我就開始對您研究雜交水稻敬佩起來,當我知道中國現在還有農村裡的孩子,四億多人吃不了飽飯時,我就更敬佩您了。當然有一些書中沒有答案的問題我準備用這封信來問一問您。

首先,在我查詢您的資料時,有寫到您在學習方面特別優秀,也擅長運動,喜歡拉小提琴,您這麼有才,家境也不錯,為什麼要報考重慶相輝學院農學系呢?學習農業方面呢?對於這個問題我也給自己了一些答案,比如,您因為經歷過日本螺溝橋事變,雲南那邊的7·8級大地震,看到那邊的難民,窮苦人家,都吃不了一碗飽飯,就立志要研究出雜交水稻。

在讀自傳的時候,我本以為雜交水稻的種子很好找,到處都是,可您卻找的那麼艱難,後來我才知道,要找一顆好種子可不簡單。 在看傳記之前,我以為是因為您喜歡水稻,所以給水稻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雜交水稻,後來我才知道水稻和雜交水稻是有一定的基因區別,這可能也是種子難找的重要原因吧!

當然我也非常看好和讚歎您和您夫人鄧哲,一起做出的“三系”圖表,這張表格有列著您一滴滴的汗水,一點點的努力!

隆平爺爺,你在糧食上給了我們巨大的付出和犧牲,人吃了飯才能像閱兵儀式上的兵哥哥一樣強壯,人吃了飯才能學習,為祖國母親爭光,人吃了飯才能像袁隆平爺爺一樣科學研究!

謝謝您,隆平爺爺,您是共和國脊樑,謝謝您,隆平爺爺,雜交水稻之父,中國人不能把您遺忘!

現在想一想我們午餐時倒掉的飯菜,真是自慚形穢啊。

袁隆平精神徵文5

今天下午,我和同學們一起去拜訪“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路上,我的心情忐忑不安:這位解決了世界十幾億人糧食問題的老人究竟是什麼模樣呢?究竟他的一生又經歷了什麼呢?我很想一探究竟,弄個明白。

聞名不如見面,袁隆平爺爺滿目慈祥、平易近人,臉上佈滿滄桑,額頭滿是皺紋,似乎可以看出他的人生經歷肯定不平凡,也看得出他經歷了一道一道的坎,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功,從他的講解中可以略窺一二:1953年,袁隆平爺爺大學畢業,1960年,中國發生了全國性的大饑荒,有次他遠遠地看到馬路邊圍了一堆人,走近一看,路邊橫躺著兩具骨瘦如柴的屍體,此事深深刺激了袁隆平,他決意在農業科研上搞出點名堂來。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他堅持了六年時間才找到了培育雜交水稻的突破口。十三年過後,1973年10月,袁隆平發表了題為《利用野敗選育三系的進展》的論文,正式宣告我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人生到底有幾個十三年啊!只有堅持自己理念的人,不斷的堅持走下去,才能取得勝利。

從袁隆平爺爺堅毅的目光中可以看出:超級雜交稻一定會成功。20世紀80年代初期,面對世界性的饑荒,袁隆平心中再一次萌發了一個驚人的設想,大膽提出了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的課題,試圖解決更大範圍內的飢餓問題。2011年9月19日,他指導的超級稻第三期目標畝產900公斤高產攻關獲得成功,湖南隆回縣百畝試驗田畝產達到926。6公斤。整整30年啊!袁隆平爺爺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之下又堅持了30年,超級雜交稻研究又勝利了。畢生夢想消除飢餓,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堅持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身為一名共青團員,此行我收益很多:堅持自己的信念、理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管前方的路多麼坎坷崎嶇,要想取得成功和勝利,一定要堅持走下去。

袁隆平精神徵文6

袁隆平是值得尊重的科學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簡樸,不論颳風下雨,天天工作在試驗田裡,一心只想著造福全體人民。袁隆平是值得讓世界尊重的中國科學家。他首創的雜交水稻不僅為中國的糧食生產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而且也在亞洲、非洲的一些國家推廣了3000多萬畝,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獲得了聯合國有關組織和世界許多國家的讚譽。袁隆平在這次世界種子大會上感動了全世界,並不是偶然的。袁隆平的責任、胸襟與貢獻,就象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一個公民、一個科學工作者閃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麼大頭銜、那麼多榮譽的袁隆平,如果想在財富積累上更進一步,如果真正重視“身價幾何”,顯然不需要費多大週摺,做一些廣告、或者把他的獎金成立一個可以最大程度賺錢的公司什麼的,都是可行的辦法。

但袁隆平呢,已經“滿足於”自己每個月6000多元的工資,而且,儘管自己尚有一些“積蓄”,但他卻會穿15元一件的襯衫,100多塊的鞋子,260元的手錶……對於如此節儉的“世界級科學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該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為金錢不惜一切、對金錢揮霍無度的人們應該為此感到臉紅!不僅如此,已經年近八旬的袁隆平老人還給日益功利的社會上了一課,那就是,到100歲他也還想在田裡,還想著解決更多的人的吃飯發展問題、為人類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麼,無數相對於袁隆平老人年齡的“年輕人”,是否該以袁隆平老人為榜樣,為著更有意義的人生而不是隻考慮更“賺錢”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奮鬥不息呢?

袁隆平精神徵文7

又是一年豐收的季節,夏季糧食的豐收時節。糧食的大豐收讓祖國的糧倉爆滿,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的繁榮,讓讓人明更加安康。但是為我國甚至全球糧食曾收層產的袁隆平院士卻離開了我們。

糧食的豐收意味著國民能吃飽飯,意味著國家的國泰民安。對於我們這樣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的國家而言,糧食不僅是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基本條件,而且是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保障,也是確保國家安全的戰略基礎。

糧食問題是安全問題,而非經濟問題。糧食不像其他商品,糧食少一點都會餓死人,是一個硬需求。

袁隆平院士被成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不僅是中國的驕傲,更是世界的驕傲,他為人類生存最初了巨大的貢獻。俗話說的好“民以食為天”,人的生存離不開吃喝。袁隆平院士曾說過:“中國人要把飯碗拿到自己的手裡面,不要靠人家,我們現在就是在為自己的飯碗而努力”。

週末回家看到路邊的田地裡綠油油的稻田,沉甸甸的穗子,把苗都壓彎了腰,偶爾的一陣風,稻穗隨著風擺動,我彷彿看到了袁隆平院士在田邊看著稻田豐收的笑容。再過幾天就是稻子成熟的時候,到時候田地裡一片一片的金燦燦,每當這時就想起了偉大的袁隆平院士,他的一生都在為糧食的曾加產量而努力,與種子打交道,簡直就是稻田裡的守望者,雖然他離開了,但是他的精神,他的努力永遠銘記於心。有了他的努力和付出,才有了我們現在吃飽飯的幸福,我想大概以後的每次吃飯我都會想起他。

斯人已逝,憂思長存。他在稻穗下乘涼的未完成的夢,後人將踏著他的腳印繼續前行。

袁隆平精神徵文8

在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一個看似平常日子和時間,卻發生了一件非常不平常的事情——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袁爺爺永遠離開了我們,享年91歲。

每當想起“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古詩時,我的眼前,我的腦海裡就會立刻浮現出袁爺爺的身影。他那古銅色的臉上,總掛著那笑容,一道道深刻的皺紋記錄著他那不平凡的歲月;他總是穿著那幾十塊錢的襯衫,頂著嚴寒,忍著酷暑,在農田中奔波……

“永不滿足,永遠不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讓中國人端穩中國碗,讓中國碗裝滿中國糧。”這是袁老至死堅持的信念。想當年,當袁老發現了第一顆雜交水稻時,當他公佈這件事時,是那麼多人的不信任和不理解。只有袁老和他的兩位學子依舊堅持在崗位上。我想如果沒有他們當時的堅持,可能就不會有我們現在衣食無憂、健康幸福的生活。

正是那一顆雜交水稻餵飽了全中國人民,也餵飽了多少國家。像美國,日本當時那些科技發達的國家,早就開始了研究水稻的工作,他們向裡面砸進了多少錢,卻依然沒有好的成果。但是當袁隆平爺爺向世界、向國際發出這一發現時全世界的人民都震動了。美國還輕蔑的說:“我們做不到的事,區區一箇中國鄉村教師卻能做到?”但是事實卻讓他們打臉,正是袁爺爺發現的那一粒種子餵飽了我們所有人。

我們現在還不能向袁爺爺那樣,為雜交水稻,為國家做貢獻。但是我們現在能做的事,珍惜每一粒糧食,實行光碟行動。不讓遠在天界的袁爺爺心寒。

袁老,走好!

袁隆平精神徵文9

這是全國人民悲痛的一天,超級巨星隕落:“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在2021年5月22日下午1:07去世,舉國上下,悲痛欲絕。

袁隆平爺爺去世的訊息在各個媒體平臺上出現,廣大人民紛紛表示不敢相信,不敢面對他們的“食神”去世了的訊息。

袁爺爺真的是太偉大了!

他年雖近百,卻不在家樂享天倫之福,而是終日奔波在實驗田,用慈愛的目光注視著一株株如同一隻只精靈的秧苗,在和風中翩翩起舞,那鐫刻著歲月滄桑的臉上,露出甜美的笑容。

袁爺爺畢生追求的是所有人遠離飢餓,他做到了。我們中國人,因為有袁隆平爺爺,端穩了飯碗,不再為一日三餐發愁,世界都為之震驚。

像這麼一位對人民做出卓絕功勳的傑出科學家,廣大人民怎麼忘得了他?請看看各個媒體平臺下的評論:一日三餐,米香瀰漫,飽食者當常憶袁公。稻花香處憶袁老,泣雨聲中送英雄。我們的“神農”完成了他的使命,他帶著種子去往了其他地方,我們再也見不到他了。再聽聽人們的請求:天安門廣場降半旗致哀,沉痛哀悼為中國人的溫飽奉獻了畢生的精力與心血的袁爺爺。

臧克家在《有的人》中寫道:“有的人活著,他死了;有的人死了,他活著。”司馬遷也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袁隆平爺爺的死,重於泰山,而且將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袁隆平爺爺生前說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他將一生奉獻在水稻之中。除了他可以說我浪費糧食,其他人沒有資格。因為是他讓我們不再飢餓,不再擔憂溫飽問題。

請求國家將5月22日設為珍惜糧食日!以此紀念我們的袁隆平爺爺。

學生們應該銘記5月22日,好好學習,帶著袁隆平爺爺那份對我們的希望,為國家爭光!

袁隆平精神徵文10

袁隆平爺爺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爺爺說過這樣一句話:“70歲的年齡,50歲的身體,30歲的心態,20歲的肌肉彈性!”他80多歲每天還堅持打排球游泳,現在年輕已經90歲了,已經遊不動了,打不動了。但他還是在學習,他在辦公室裡全都是書,書桌上堆滿了書,書櫃裡塞著滿滿的書。老師說有句俗話叫:學到老,活到老!90多歲了還在學習,我們現在在是國小生,更應該學習!

有一天,一位記者來採訪袁隆平爺爺,記者問他:為什麼要研發這個雜交水稻呢?袁隆平爺爺說,因為幾十年前人們吃了上頓就沒有了下頓,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現象,希望長大了以後想不要再出現這種狀況,就想要研發這個雜交水稻。經過長期研究,他最終完成了這個願望。袁隆平有兩個願望,第一個是在水稻下乘涼,第二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這兩個願望都實現了!袁隆平一個人解決了半數中國人的糧食問題,他非常的偉大!袁老最看不得人浪費糧食,他曾在2013年接受採訪時說,“我們辛辛苦苦鑽研提高水稻產量,每畝提高5斤或10斤都很難,提高之後,又浪費了。浪費不但可恥更是犯罪……”多年過去,浪費糧食現象依然存在!希望人們不要浪費水稻,現在我們有飯吃了,卻變得不懂珍惜。

所以我們應該要學習袁隆平爺爺這種淡泊名利、艱苦奮鬥、堅持不懈、一心為人民的精神!老師說我們以後要光碟行動用這種方式來紀念袁隆平爺爺!

袁隆平精神徵文11

5月22日,一位91歲的老人走了,但是不管是誰,都向他致敬。靈車過處,人們夾道相送,他就是我們的袁隆平爺爺。

聽老師說,以前我國雖然面積不大,但是人口位居全國第一,這麼多的人。那一定需要很多糧食,但是這裡除了讓人居住的還有山川河流,不能把他們都變成種地的。種糧食的地也少。所以我國就發生了饑荒,饑荒的過程中,人們看見什麼都吃。聽說還有把石頭磨成粉吃的。再見,他們當時是多麼的飢餓。但袁隆平也體驗過飢餓的痛苦,他想起人民的痛苦,所以他就想要培育出新的水稻。解救人民的痛苦。

經過他的研究培育,培育出了新型水稻這種水稻。比如說近年雜交水稻種植面積超過了2·4億畝,每年增產水稻約250萬噸。這可足以養活中國14億人民。而他的夢想不只是讓中國種上雜交水稻而是讓全世界都這麼做。可見袁爺爺的大公無私的優秀品質。

袁爺爺,希望我們能吃飽飯,但是我們不能因為經濟條件好而去浪費糧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古時候,人們就已經知道浪費糧食是不好的。因為他是勞動人民的豐收成果。記得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就看見有些同學把沒有吃完的飯菜倒在餐餘桶裡。把食物給糟蹋了。但是我們要知道這是袁爺爺和他們凡對近幾十年來研究的科研成果,如果我們把它糟蹋了,那麼他們的努力和成果就變得分文不值了而且還是對他們研究成果的不尊重。所以我們要每天吃好飯,不浪費一粒米。不浪費每粒糧食。

袁爺爺,您一路走好,我們一定會珍惜現在的每粒糧食,把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話牢記在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