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有關的徵文(精選19篇)

才智咖 人氣:2.98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徵文,肯定對各類徵文都很熟悉吧,徵文是某個辦事部門為了某個活動公開向社會徵集的有關文章。你知道徵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有關的徵文(精選1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清明節有關的徵文(精選19篇)

清明節的徵文1

大家都知道,清明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民間祭祀的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吧。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水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諺語。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非常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節,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豐富有趣的風俗體育活動。

大家都讀過唐代詩人杜牧那首著名的《清明》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給我們勾畫出了古代清明節的情景。

今年清明節,我和同學們一起去墾利的烈士陵園為革命烈士掃墓了。在烈士的墓碑前,我們莊重的鞠躬、行少先隊禮,並獻上了自己做的白花,聽媽媽講革命先烈們為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與敵人浴血奮戰的故事,我們都非常感動。掃完墓,我們又來到黃河大壩上快樂地玩起來,沐浴著暖洋洋的春風,你追我趕,玩得可高興了。

我們的清明節過得很有意義吧?

清明節的徵文2

清明,一個很傳統的節日,一個歷來受中國人重視的節日,也許是到上海來的這七年以來,沒有過過清明,或者是每次都在清明去烈士碑掃墓,使清明在我的潛意識中失去了本質上的意義。

在清明前幾天聽同學說著要去鄉下掃墓時,我心裡就很難過。一種抑制不住的哀傷在我心頭蔓延。直到早上路過橋邊,看到東邊那塊墓地上,青蔥掩映不住來往的人潮,一些私家車安靜的停在路邊,暗示著他們特地而來。沒有預兆的,那種疼痛蔓到我的指尖,我的淚很衝動地想要滑出眼眶。

不論怎樣,這些人做的事,這些每個人分內的事,我一輩子都不能做。從舉家遷徙後。外婆、小姨,還有祖祖輩輩葬在老家泥土裡的親人,如今,都已被無情的水淹沒,蕩然無存。

我至今無法忘記臨走時的情景,那些跪在墳堆前悲痛的哭聲,多少淚灑在墳前。當我們燒完紙錢,拔完墳堆上的雜草,擦淨碑上的汙泥時,多少人倔強的趴在墳前不肯離去。要知道素以土葬的家鄉,屍骨無存,是多大的忌諱。而對於我們這些人來說,又是何等的罪過?一些哭昏的老者,他們的內心是何等的悲悵,他們又會遭到多少良心的譴責?

也許土葬的家鄉風俗就註定了三峽人要歷經許多內心的掙扎。

“每逢清明倍思親”,多少的移民想要祭祀先祖,磕頭燒香,可現在只是奢望。三峽那給多少人帶去福利的水,卻沖垮了那裡人曾今的家園,祖輩的墳塋,更沖垮了多少人那份思鄉的情愫。

多少人渴望回到家鄉,再回到他們的身旁,深切的叫聲已故的親人。

可是我們已經沒有家鄉,那裡沒有了我們的立足之地和棲身之所,更沒有能實現我們掃墓願望的地方。

思念是一種病,潛伏期是你擁有之時,發作期使你失去之日。

清明時節雨紛紛,思鄉之人慾斷魂。

清明節的徵文3

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朝詩人杜牧寫的一首關於清明節的詩。清明節是24節氣之一,是一個傳統的民俗節日。每當到清明節時,人們都會去掃墓踏青植樹等。一提起清明節還得從介子推的故事說起。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向跟著,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要給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願意做,已經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尋,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十分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清明節的徵文4

唐代詩人杜牧曾經寫過這樣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的腳步聲已經悄然而來了。今天,我們學校組織帶我們去革命烈士紀念碑掃墓的活動。

我們出發了。看!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和沉重的步伐向目的地走去。一路上,景色十分迷人。瞧!油菜花黃黃的,它們十分美麗,爭奇鬥豔;松柏高大挺拔,像一個軍人挺拔地站著。有幾個班的學生已經完全被這景象給吸引住了。

臨近墓碑,我們的心立刻沉重起來,看著石碑上寫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這八個大字讓我更加心痛了。臨近十點時,小主持人讓我們默哀三分鐘,我們的臉色立刻變得嚴肅起來。在生活中,三分鐘是那麼短暫,可是默哀的時候,簡直覺得有種度日如年的感覺。三分鐘內,我想到了許多革命英雄:楊靖宇、劉胡蘭、李大釗、趙一曼、狼牙山五壯士……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三分鐘到了,站在旁邊的銀爺爺給我們講諸暨的英烈們是如何抗戰的。其中一位便是全中國最小的革命烈士——小蘿蔔頭。他在九歲的時候就被敵人殺害了。當講完這些感人的事蹟後,我們有許多同學都流下了感動的眼淚。

將近十一點鐘時,我們又參觀了革命烈士紀念館,其中一位是毛主席身邊的人——俞秀鬆。他在31歲時被殺害。革命烈士那種拋頭顱,灑熱血,為了人民解放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為了新中國成立,為了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的英勇事蹟將永遠被人們傳頌。

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應該學習革命烈士的精神,用我們的努力讓祖國變得繁榮昌盛。

清明節的徵文5

還下著如絲如毛的細雨,新生的葉上像抹了層油,使葉片晶瑩透亮。

又是清明,又是小雨,看著那雨,從天而降。嚐嚐,好像還略帶鹹味,難道這是先人們的感動之淚?

我帶著疑惑跟隨著長輩們走著,不久就來到了奶奶的墳前。新生的樹木圍繞在她身邊,那又是年輕的一代。四周靜靜的,只剩下細雨的沙沙。

帶著思念,我們與長眠於地下的先人進行心靈對話數秒,隨後伯伯說話了:“我們都來看您了,給您掃墓來了!”伯伯很激動,好像真見到了奶奶,又聽到了那曾經最動聽的聲音——母親的呼喚。

他慢慢地蹲下,眼角露出了一滴濁淚。他點燃了三炷香,輕輕的,緩緩地插進了泥土。無言的淚無聲地劃過他的臉頰,它送去了思念,祝福,折射著曾經的一幕幕普通的'回影。

撿完了春天的殘葉,我們匯在一起點燃了火種。爺爺,伯伯、姑姑、爸爸,我們拿著天國的鈔票,捎進火裡,捎去祝福與思念。

那一份份糊包上的名字,曾經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人生苦短,生死之別。那曾經歲月中的一幕幕被我們看的太過平常,不懂得體會其中的真情,待到失去才懊悔。

望望上面的樹葉,再過些日子也會長大、成熟、飄落;人也經過童年、青年、壯年、老年。人一代代的延續,最後化作的只是一把泥土。走過一生,平凡一生,錯過一生。但人僅此一生,似乎該為這世界留下些什麼。是得,不僅是為世間留下一塊墓碑,更該留下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火滅了,人散了,又只留下一塊冰冷的墓碑。而墓裡的靈魂卻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我知道,日後我也會化為一把泥土,一塊墓碑。而我的靈魂,我的思想,我的品質將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那麼,這一生!我就不枉走過!

清明節的徵文6

清明節這天,天氣晴朗,陽光何需明媚,春風拂面,令人格外舒服。我隨母親到老家去給先人掃墓。

一路上,不知怎麼的,我的心“撲通撲通”一直跳,大概是過於興奮吧!2個小時後,終於到了老家,我們來到了以往的集合點——大伯家,一進大門,只見大伯家院子裡整齊地擺滿了金黃的玉米,大伯早已等候多時,我們聊了一會兒,人便到齊了,於是,我整裝待發,有了“兵”還怕沒有命令嗎?

"好,出發。”大伯下達了命令,終於要去掃墓了,一路上,我像個小機靈鬼,還邊走邊開心的說:“不到墓地非好漢,加速前進。”,看來我興奮過度了,走著走著就分不清東南西北了,去了好幾次的墓地,今天竟找不到了,本來很短的路,今天好像走了幾年,就這樣,我們一行人於4月4日到達了目的地。

到達墓地後,我將鞭炮掛在樹上,然後選了一棵小樹爬了上去,嘿嘿,城裡人上樹是佔點下風的。上樹後,我躺在樹幹上,仔細觀察起來,還是老一套,母親將酒菜、麵包和橘子放到墳墓前,接著,又把紙、假錢、元寶放在一起,用打火機將其點燃,然後,隨手拿起一根木棍,來回翻一翻,現在,我也想試試,於是,我也拿著棍子去幫忙,剛開始很好玩兒,翻了一會兒,有些不耐煩了,母親就是母親,一眼便看出了我的心思,走過來耐心地對我說:“如果紙燒不透,就不能送到陰間去,你的前輩們沒錢花了,我可饒不了你。”我一聽,立刻精神抖擻,將紙燒得熟透了,紙燒完了,我們便開始放鞭炮,這種鞭炮很響,我想:這應該是更深刻的表達了對前輩的祖父與懷念吧!

清明節的徵文7

清明節那天,我們全家去黃坑陪祖父過節。

到了黃坑,那裡的水很清,山很高,竹子很多,整個村子都就像一個綠色的搖籃。

到了祖父的家,外婆把鑰匙忘帶了。該怎麼辦呢?忽然,我看見門上有個窗戶,就說:“看,上面有個窗戶。”小姨聽了,說:“那我從上面鑽過去。”我說:“ 這麼小,能鑽過去嗎?”小姨說:“試一下,不就行了?”果然,小姨真得鑽進去了,把門開啟,我們就走了進去。哇,房間裡真暖和!

我看見母親準備在燒飯了,就連忙跑去燒火。飯終於燒好了,母親把飯拿到桌上,我們就坐下來大口大口地吃飯。吃完飯,母親又去做飯,我奇怪地問:“母親,我們不是吃過了嗎,怎麼還要燒?”母親說:“祖父還沒有吃呀!”我說:“哦,我知道了!”飯菜燒好了,母親叫小姨把這些菜拿到另一個桌子上,點上蠟燭和香,又拿來一個椅子放在旁邊。弟弟坐到椅子上,想吃桌上的飯,大舅連忙說:“快起來,讓爺爺吃。”弟弟說:“爺爺不是沒有來?”大舅說:“來了!”弟弟說:“在哪裡?”大舅說:“這是無影的,你看不見的。”弟弟說:“哦。”過了一會,母親和小姨把碗收起來。

收好碗筷以後,我和母親、小姨、大舅、弟弟就上車去山上。看見一座墳墓,母親告訴我:“這是祖父的家。”母親和小姨拿出清明果、鮮花、桔子等擺在墳墓前,我們跪在地上給祖父拜了三下。拜好了就下山,到了公路就上車回家了。回家的路上,我心裡對祖父說:祖父,一個人在山上這麼孤獨,明年清明節我們一定來看您!

清明節的徵文8

俗話說:“清明時節雨紛紛。”可這次清明節不但一絲雨都沒下,而且老天爺彷彿故意跟我們作對似得,天氣格外悶熱,鄉下的麥苗似乎蔫了許多。原本的生機勃勃,原本的嫩綠,青綠,漸漸打了黃,這是極其缺水的階段。

恰巧,放了一天的清明假,再加上原本的兩天星期天,有了拯救麥苗的時間,爸爸帶著我踏上了回老家的旅程。

中午終於抵達了目的地,下了車看見媽媽來接我們了,她鞋子上有點幹泥巴,褲子上溼透了。顯然,媽媽正在給麥苗澆水,知道我們回來,來不及換衣服,就來接我們了。媽媽說:“現在正是給麥苗澆水的時候,非常緊,一口井被三四家佔著,”爸爸也加快了速度,回到家換了身舊衣服,就和媽媽直奔麥地了。

姐姐和我呆在家裡,一看錶十點了,再往外瞅瞅,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在等待中,我們漸漸入睡了。不知到了什麼時候,爸媽回來了,早上天剛亮,他們又出去了。

……

眼到了中午,爸爸和媽媽回來了,他們又是一身泥,這次上下衣都溼了,鞋子更是溼的厲害,我和姐姐急忙幫爸爸脫下鞋子,呀!溼鞋子可真難脫,我一下子坐在了地上,我們都笑了起來。爸爸的襪子也溼了,我去把爸爸的溼襪子洗了洗,溼鞋子重新刷了刷。媽媽也是累極了,為了讓媽媽歇會兒,姐姐去做了飯。媽媽說:“有兩個女兒真好,幫我們洗衣服、做飯。”聽了,我心裡頓時溫暖起來,那時可真幸福,真希望時間在那一刻定格,我們的家永遠幸福下去。爸爸媽媽都欣慰的笑了。

原本沉寂的清明節,這次格外溫馨。

清明節的徵文9

俗話說“水火無情”,在所有的自然災害中,發生頻率最高的就是火災。一個小小的火星可以使大自然的寶貴資源遭到破壞,可以使人類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化為灰燼,可以無情地奪走人最寶貴的生命。

為了讓全校師生更深入地瞭解消防逃生常識,使每一位師生都樹立起消防意識,真正掌握好消防安全知識,並具備自救互救的能力。我們學校準備在“119消防宣傳日”舉行消防大演習。老師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帶一條毛巾,到時需要用。

下午第二節課一上課,我們先聽了消防知識講座。消防叔叔給我們講了一些平時火災發生時應有的常識:如打119電話、大聲呼救、等等,緊接著就是火災逃生演習。校園裡響起了電鈴聲,一聽到鈴聲,老師一邊指揮我們趕緊離開教室,一邊教我們把毛巾捂住鼻子,並排好隊有秩序的下樓。我邊聽邊快速拿出毛巾輕輕地捂住鼻子,然後彎著腰緊跟著同學跑向操場。緊張的逃生剛結束,接著是滅火演習。校長洪亮地宣佈:“滅火演習現在開始!”

話音剛落,操場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消防叔叔們把大火點燃了。火好大呀,在這燃眉之急消防叔叔個個不慌不忙拿起滅火器,先拔出鑰匙,然後把滅火孔對準著火點,再按下開關,只見粉沫紛飛,我還來不及看清楚火竟然滅了,叔叔們的動作好快呀!

後來五、六年級的學生代表和老師代表也去演試了試,演習在歡聲笑語中結束了。在演習中,我學會了如何安全逃生,如何滅火,也深深的明白了,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鎮靜,不要慌張,真是受益匪淺。

學好消防知識讓我們攜起手來,為減少火災的發生而共同努力,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讓我們日益強盛的祖國更加祥和安寧!

清明節的徵文10

清明是一個讓我們緬懷先人的日子;清明是一個籠罩在煙雨濛濛中的節日。在片片雨絲下,隱藏著的是人們對先烈們的淡淡的哀傷和深深的懷念與崇敬。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裡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敬愛的革命烈士們,您用青春和生命為民族解放而英勇抗爭的光輝業績令我們敬仰;您留給後人崇高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將永遠鼓舞我們進取、向上;您播下的思想種子,已經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成為帶領我們走向美好明天的旗幟。

敬愛的革命烈士們,經過你們不懈努力和艱苦卓越的奮鬥,當年被帝國主義列強辱罵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已經站起來了,今天,我們接過從您手中傳過來的接力棒,決心要更新觀念,擴大視野,掌握一技之長,全面完善自我,為中華民族的興旺出一份小小的力量。

敬愛的革命烈士們,此時此刻,我們只想用一朵小花寄託我們的哀思,我們只想用一個花環表明我們的心意,我們只想用一座石碑表達我們的敬仰……但我們更明白,最好的方式只有一個,那就是:繼承您的意志,弘揚您的精神,讓我們的明天更加輝煌,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富強。

“紅花無情笑東風,青山有幸埋忠骨。”敬愛的革命先烈們,你們為人民的利益而死,你們的死重於泰山,你們與青山同在,你們與大地永存。你們永遠是我們心中的一塊豐碑。安息吧,敬愛的革命烈士們,您的精神永存!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思想永遠昂揚,靈魂永不跪倒,步伐永遠堅定,這就是我們面對先烈們的錚錚誓言。我們將無愧偉大時代,我們將奮然前行!

清明節的徵文11

星期二的下午,天氣晴朗,太陽公公似乎很喜歡這日子,微笑著向大地放射著溫和的光線,雲朵姐姐也在空中優雅地跳著芭蕾,不斷地變化著形狀呢!這麼好的天氣怎麼能浪費了呢?當下,媽媽就決定帶我和妹妹支爬附近的文峰山(筆架山)。我倆高興及了。由於我喜歡探險,所以帶了一大家堆用具,如手電筒、鑷子、椎子、摺疊小刀、螺絲刀、小鏟子等等,差點沒有把整個工具盒都帶來了,走在路上“叮叮噹噹”地響,差點被路人看作鐵匠,而妹妹,裝了一大包零食,有那麼一股小超市的味道。

我剛要踏上石階,爸爸卻神祕地一笑,對我說:“今天,我們要來真正體會一下爬山”,不等他說完,我和妹妹以迫不及待地奔向了沒有石板路的密林,我步履為艱地往上爬,可卻還是在“原地踏步”,我一急,撿了根樹枝拄著就要往上爬,最後乾脆手腳都用上了,雙手支抓樹枝,兩隻腳就找準時機去蹬石頭,兩手一拉,雙腳一蹬,身體就如同電影裡的快鏡頭一樣竄了出去。忽然,一個松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我飛來,我一個閃身,飛撲到一邊,那松果飛過去,砸在發地上,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那邊剛躲過,這邊又踩滑了,只覺得兩耳生風,我把眼一閉,心想:完了,吾命休矣!來了個三百六十度旋轉,掉在地上又向前平移了兩米,與泥土來了個親密接觸,我一扭頭,忽忽發現,有位少年正在祭拜我,我往下一看,原來我摔在了人家的墳墓上!驚駭得我三魂嚇掉了兩魂,兩步一邁,腳底抺油似的衝上了大道,驚魂未定的看著捧腹大笑的爸爸,然後我們順道而上,不一會就到了文峰塔下,我和妹妹手舞足蹈了好一會,才準備坐車回家。

夕陽包裹著落日漸去的身影,我們都意猶未盡,感概萬千……

清明節的徵文12

又一個清明節來臨了,又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革命先烈們為了祖國而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如果沒有他們,我們怎能過上今天如此幸福的生活呢?

先烈們,是你們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時候建起了萬里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血殺拼搏,你們英勇倒下了,而成千上萬的中華人民卻站起來了,他們高聲唱著《義勇軍進行曲》,那聲音傳到大江南北、傳到長城內外;先烈們,是你們把中華人民從生死邊緣拯救回來,你們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用血肉之軀建設了新中國。老百姓們當家做主了;先烈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時刻,又是你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還記得江姐嗎?她在重慶作黨的通訊聯絡工作,可就在全國快要解放的時候,她被捕了。敵人對她軟硬兼施,還用老虎凳,吊壓浮水等種種殘酷的刑罰,但她始終不屈服!敵人狗急跳牆,一次又一次的用刑,竹籤子一根一根地插在“江姐 的手指裡,江姐的手指被扎得血淋淋的,但她始終嚴守黨的機密。

是呀!在那段艱苦的歲月裡,湧現出許許多多膽識過人的革命英雄,他們為了國家的未來,為了人民的幸福,寧可拋頭顱,灑熱血,這種無私奉獻、英勇的行為,難道不值得我們世代傳頌,永遠學習嗎?

同學們,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是國家的接班人,讓我們沿著先輩的足跡,繼承先烈遺志,發揚前輩愛國精神,為把祖國建設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盡力奮鬥吧!

清明節的徵文13

青青的嫩草,縷縷的春風,綿綿的細雨,南歸的大雁,逐走了一季又一季寒冷的冬天,悄悄的為春姑娘打開了一扇隱形的大門。嚴冬在春月中消退,彷彿都只在眨眼的一瞬間,就又一次迎來了令人們倍受傷感而悲壯的清明節,讓我們站在烈士們的墓碑旁,靜靜的在腦海中印刻烈士們的愛國情懷,懷著深深的敬佩之情為其默哀,輕輕問候長眠在這片黃土地下的英雄烈士,向他們訴說今日的種種,卻又訴不盡對革命烈士的無限的深情,道不盡對革命烈士們的英魂的無盡哀思。時間轉眼即逝,又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來到了,我雖不能親身來到烈士們的墓碑前以表對您們的哀思之情與敬仰之情,卻也會祭奠長眠在這裡的革命先烈們的英靈,在我們人民的心中,英雄先烈們永垂不朽!

懷想一位位革命英雄們的一篇篇渺小卻又偉大的故事,真是使我感慨萬分,痛恨賣國賊無恥的為了自身小小的利益而出賣國家背叛國家,同時卻也敬佩瞻仰匡扶正義的愛國英雄,我敬佩夏明翰英勇就義時“死了夏明翰,自由後來人”的英雄氣魄,敬佩江姐在臨行前卻還繡紅旗的從容淡定,敬佩邱少雲在烈火焚身時非等閒的堅定意志與勇敢,為了國家而犧牲自己……

我們是在革命先輩們奮鬥拼搏的軌跡下不斷成長的,歲月在奮鬥中離他們遠去,但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卻絲毫不會退卻,依然充滿明亮的光輝,依然燦爛耀眼,不論如何都會深深印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成為一道永遠不朽的不可小覷的光榮痕跡,英雄烈士們啊,你們是我心中永垂不朽的傳說!

清明節的徵文14

清明節這天,學校在四、五、六年級的同學參加掃墓活動。早晨,我們穿上新校服,戴著鮮豔的紅領巾來到學校,就在大隊輔導員包老師的帶領下,步行來到尼山區烈士陵園。轉眼間,我們來到烈士陵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矗立在蒼松翠柏間的烈士英雄紀念碑,碑上鐫刻著

“尼山區抗日烈士紀念碑”幾個大字,整個烈士陵園裡顯得莊嚴而肅穆。

掃墓儀式開始了,我們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默哀3分鐘。在這既短暫又漫長90秒裡,我想了很多很多:在中國這方熱土上,有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的幸福,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篇篇悲壯激越的歷史篇章。是他們的生命換來了中國繁榮的今天。接著,我們進行了以“繼承先烈遺志,奉獻青春智慧,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隊會。

下午4點多,掃墓活動結束了。在回校的途中,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些革命烈士,為了建立新中國,為了我們安定祥和幸福的今天,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表現了革命戰士勇敢戰鬥和頑強不屈的精神。他們的事蹟,值得我們新一代少年兒童學習;他們的品格,激勵著我們永遠前進。我一定要繼承他們的革命遺志,認真學習,奮勇拼搏,早日學好本領,努力成為國家建設的棟樑之材,回報國家,為構建和諧美好的社會主義社會奉獻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清明節的徵文15

今天是四月五日清明節,天氣溫暖,清風爽爽!我心情格外激動,因為我要去給去逝已久,最疼愛我外公祭拜掃墓了。

早上,我和爸爸媽媽坐車來到廈門。一下車,我們就迫不及待地找外婆商量什麼時候去掃墓。經過我們討論,外婆最後決定下午就去掃墓。

在掃墓之前,大家先到超市買了許多外公生前最喜歡吃食物。比如:紅燒豬肉,潤餅卷等。我還特意讓媽媽從永春帶來了燒肉餅,因為那是我兒時記憶中一段趣事。記得小時候,我們爺孫倆一起坐在沙發上,一個吃餡,一個吃皮,好不開心!想著想著,鼻子有點發酸,我又想外公了!

然後我們就坐車去給外公掃墓了。俗話說:“清明時節雨紛紛”可抬頭一看,卻是晴空萬里,萬里無雲。到了陵園,舅舅把外公骨灰盒抱到一個小亭子裡,我們心情格外沉重,連眼淚也從眼眶裡直往下流。我給外公點上蠟燭,再擺上外公喜歡吃東西。隨著香燭煙霧上升,我彷彿看到了外公出現在我眼前。我急忙大叫:“外公!外公!”外公不理我,只是向我微笑。急得我直跺腳,眼淚嘩嘩直流!最後還是媽媽把我攬在懷裡,陪著我默默流淚!我真好想外公,真希望外公能牽著我手看我成長!我也能陪著外公看他慢慢變老!

我們給外公燒了紙錢、金錢,然後和外公告別後,舅舅把骨灰盒送到了原位。外公再見了,您在天堂一定要健健康康、快快樂樂!明年我無論如何,一定會回來看您!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陵園,帶走了滿心牽掛和懷念!

清明節的徵文16

我的老家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鄉村。那裡青山環抱,樹木蔥蘢。每年的清明節,都是老家的人們祭祀祖先的節日。因此一到清明節,我都會和爸爸、媽媽去老家掃墓。

每次來到爺爺奶奶的墓碑前我都想哭,因為我總想起爸爸和我說過的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七歲那年父母雙亡,從此他和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從小他沒穿過一件新衣服,沒吃過一頓飽飯。他靠親戚和學校的資助唸完中學,並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師範學校,當上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這個小男孩就是我的爸爸。爸爸是個堅強的人,沒有因為命運的坎坷、生活的貧困而放棄自己的學業。爸爸在我學習最沒信心的時候告訴了我這個故事,我知道,爸爸是為了讓我明白了:不能因為一點困難就放棄自己的理想。

清明節這天,我來看望我那沒見過面的爺爺、奶奶。我想告訴他們:“爺爺,奶奶,你們安息吧!你的兒子現在過的很幸福,他用他的堅強換來了一個幸福的家庭。你的孫女也會做一個堅強的人,為自己的理想去拼搏!”

清明節的徵文17

對於清明節,世人或許都認為他是悲傷的代名詞,但是,我對他有著不一樣的感受。

的確,清明節充滿著悲傷的氛圍,想起太多早已粉塵的記憶,早已被深埋在心底的記憶,視乎這一切都只能用眼淚來宣洩。或許也因此,類成人們眼中清明的最深的記憶。

但淚往往有著不同的解釋,可往往人們認為清明誒是由無名的悲傷和蕭瑟灌注而成的。也許他們是對的,清明之類是悲傷的。但室,回憶過往的痛苦記憶對於現在的我們又有什麼意義,倒不如好好想想自己為什麼而存在,好好想想對未來的勾畫。

清明不應是對王室的追憶而是對未來的展望。試如果人們一味的沉浸在對往事的追悔,無奈,自責,哪麼世上又有幾人能抓住現在的事光,展望美好的未來。那麼世界將會變成一片哀傷之地。如果清明只是一個工人宣洩的機會,那麼我便是贊同。清明節的祭祖我看慣一大對人大哭一場,可又有幾人是有感而發那?

如今這個社會充滿著欺騙,使我不得不懷疑。類還能表達自身的情感嗎?一幕幕電視劇,感人的情節卻再也不能讓我淚流滿面。人人清明流淚,究竟為什麼?

現在早已沒“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究竟是我太過敏感,還是人們的感情早已麻木。路上叫賣聲依舊,遊人笑語不絕。

人麼視乎麻木,沒有感情的宣洩,沒有對過往的追回,更沒有對未來的展望。

清明節的徵文18

永遠不知道爺爺長什麼樣子。在我的記憶中,爺爺就是故鄉山坡上的那堆長著野草的土墳。

清明去那裡掃墓,奶奶常帶我同去。先是清理野草,從墳前的土坪,到墳後的水溝,奶奶的動作很輕、很緩。總覺得那是她在為爺爺理髮、刮臉。

把周圍清理得乾乾淨淨,奶奶把竹籃裡的祭品在墳前擺開。滷豬肉、油豆腐、九重粿,是每年必擺的。一邊擺,一邊就開始呼喚爺爺的名字,聲音低而柔,彷彿是要把還在睡覺的男人叫醒,請他披衣起身吃飯。一會兒,奶奶對著土墳拉開話匣,絮絮訴說著一年來的變化。兩個兒子家誰家又添新了,誰家又蓋房子了,糧食今年分紅了多少,地瓜今年收成了幾擔,嫁到他鄉的幾個女兒誰過得好,誰的孩子結婚了,甚至村子裡哪條路修通了,哪裡又架了一座新橋,都是她的話題。

“奶奶,您看到爺爺了嗎?他長什麼樣子?”對著說個沒完的奶奶,我搖晃她的手,這樣問她。奶奶沒有理會我,只是繼續說她要說的話。直到覺得該說的話說完了,她才對我說,“你爺爺長得很高呀”。她告訴我,爺爺去世的時候才三十出頭,由於是途中遭土匪毆打而死的,臨時連做個棺材都來不及,只好把原來準備給曾祖母的棺材用來為他入殮。按常規尺寸做的棺材,居然裝不下他的軀體,後來只好把棺材頭尾的木板削薄,才能勉強把他裝進去。可以想象爺爺生前是很高大的,所以他能經常獨自趕著馱貨的騾馬,往返於通往城裡的那條密林夾道的山路。靠自己的力氣,養活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家七口。

清明節的徵文19

清明,印象最深的是兒時外出掃墓,那一天,家裡基本上也不怎麼開伙。因為在頭一天,奶奶就會蒸一鍋饅頭,再煮上一些雞蛋,這就是清明這一天的主食。當時不明白為什麼這一天要吃這些東西,後來,奶奶告訴我,清明也稱寒食節,在這一天,不宜動火。

年年清明,年年都要給親人掃墓,年年清明,年年都會和家人一起外出踏青。我長大一點後,到了清明這一天,竟有著些許的期盼,可以一家人外出走走,不僅只是為了掃墓。常常是在掃墓歸來,爺爺便會陪著我在草地上放一會兒風箏,而奶奶總是笑眯眯地坐在不遠處看著我。

一年又一年,這樣的情形,似乎從沒有變過。兒時的我,從未曾想過,若干年後,疼我愛我的爺爺奶奶也會長眠於地下,而我也要在這一天,帶著孩子去看望他們。兒時的一切,都讓人很是懷念,有時也曾想,如果時間能夠停留,能夠回到兒時,該多好啊!

只是時間一年一年地從身邊流走,當二老相繼離開我之後,我才知道,有些人,走了就不會再回來。曾經的一切,都只是留在回憶當中。而每一年的清明,我再也吃不到奶奶蒸的饅頭了,再也聽不到奶奶說關於清明節的習俗了,再也無法和爺爺一起放風箏。

如今已為人母的我,也總會在這一天,帶著女兒去掃墓。我會對她說關於我小時候的事情,告訴她清明節的來歷,告訴她要懂得珍惜屬於自己的一切。當然,我也一再告誡自己,珍惜和善待身邊的人,因為,有些人一旦離去,便註定再也無法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