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追夢全面小康優秀徵文1200字

才智咖 人氣:2.52W

中國的百年強國夢走的極其辛苦,是在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犧牲了無數的生命之後,才有了今天的中國。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百年追夢全面小康優秀徵文1200字範文,歡迎閱讀!

百年追夢全面小康優秀徵文1200字

百年追夢全面小康優秀徵文1200字【一】

《百年潮中國夢》是一部非常有意義的電視政論片,共了用五集的內容在這五集影片中分別從百年追夢、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築夢天下等層面對 “中國夢”進行了系統全面的闡釋論述,向我們系統的介紹了中國夢的內涵,使我們對中國夢更加了解,在整部政論片中,緊緊圍繞中國夢這個主題,通過採用同期聲形式重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對中國夢的闡述和一些重要的新觀點、新論斷;穿插了大量的人物採訪,採訪物件涉及領導幹部、專家學者、先進典型、外國友人以及各行各業的普通人物、基層群眾等,從黨的領袖到普通人,大家從自己的視角表達著對中國夢的理解與期待。這樣一種親切溫馨的共同探討,使觀眾不僅加深了對中國夢精神內涵的理解,更增添了在黨中央領導下團結奮鬥、凝心聚力、齊心築夢的信心和動力。

為了實現“中國夢”,一代代,一輩輩,曾付出了太多的艱難和努力。早在1840年,無數中國人就開始了為實現“中國夢”而進行了不懈抗爭,在之後的一個多世紀,留下了林則徐、魏源、譚嗣同、李鴻章、孫中山等一串串追夢者悲壯的身影,每一箇中國人都嘗夠了夢之破滅的滋味,那都是一場場噩夢、涼夢、苦夢。上個世紀初,梁啟超在《新中國未來記》中,描繪了新的“中國夢”,然而,那是一個永遠未能完成的夢,那是一個殘破的夢。“五四”以降,則開啟了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涵的現代“中國夢”之旅,陳獨秀、魯迅、李大釗等都是夢之先覺者,他們彷徨過,嘆息過,發出了一聲聲決絕的天問般的呼喚。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追夢的過程,步履蹣跚,涕淚交零,但追求“中國夢”的意志和決心從來沒有動搖過,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停下追夢的腳步,正是由於這些先覺者的前赴後繼,篳路藍縷,“中國夢”才在新的時代葳蕤綻放,蓬勃生春。

總書記說過“讓每個人人生出彩之夢,是每個人和祖國一起成長的夢。”年輕人的未來決定國家的未來,年輕人的“中國夢”匯成整個國家的“中國夢”。所以我們應該堅定夢想,自強不息的去奮鬥去拼搏,完成自己的中國夢。中國夢是要讓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百年坎坷復興路,世紀滄桑強國夢。沒有夢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對美好夢想沒有堅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樣沒有前途。只有自強不息堅定夢想的奮鬥才會有當今強大的中國。 這部片子能引起全社會的共鳴,能夠有很強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同時也能引起世界巨大的反響,因為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要追求自己夢想的權利,當一個國家和民族有資格來談論造夢的時候,這個國家則處於上升時期。,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要全民參與,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奮發有力的鬥志全力以赴。”

中國的百年強國夢走的極其辛苦,是在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犧牲了無數的生命之後,才有了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人夢想是更加富裕,全面奔向小康,在前進之餘,我們應該思考下歷史,回憶下百年來的經歷,記住歷史,才能激勵自己,未來的路才能走得更加順暢。

百年追夢全面小康優秀徵文1200字【二】

我試圖揣測“夢”的含義,林間夕陽下的瑰麗幻想也許是它的絮語。

我試圖追上夢的腳步,領略它涉足的所有幽謐景緻。

我試圖溯流夢的浪尖,尋找家族百年夢想的源泉。

家族的歷史於我,如同訊號欠佳時的波線,一直躍動到了二十世紀初才有了模糊的碎片。也許我的祖先,耕作在神祕的藍田,也許我家族的血脈,流動在千年前的長安,但確切的故事,停在不近亦不遠的時間截點。

1911年陝西

黃土高原上的秦嶺還閉塞在漫天的黃沙中時,武昌已吹響民主共和的時代號角。窯洞中的曾祖父的並不知道這一切,但他的思想已發生變化。他不明白:那洋燈裡躍動的燈火,為什麼比家中的煤油燈亮?但後來,外來人的一句話在他的心裡留下了深深烙印:“腐朽的封建國家哪裡有未來?”

外祖父悉數的一切,一點一滴從我的腦海總提取出。曾外祖父開始反感那曾經深愛的賭博,學堂中學到的仁義禮智信再一次被回憶。一天,他用平實的語言把自己的夢想說得動人:“昨天,我夢見了滿囤的糧,全中國都這樣,該有多好!”曾外祖父的夢,是一片單薄的葉,一面寫著對幸福生活的渴求,另一面,迎著風,發出期待民主之火照亮華夏大地的響動。

1950年西藏

“要好好生存下去,替爹看看未來。”秉承著父親的寄託,外祖父躲過了日本人的刺刀,求得了生存。他有了責任意識,主動去承擔維護新中國穩定的責任。他的腳步踏至了布達拉,那裡傳送至漢藏友好的佳話。但歷史宗教的差異使局勢開始複雜,不安定的分子竟藏在大貴族家。站在世界屋脊上的外祖父在心中默默問:“中華大地的統一於團結,何時才能徹底實現?”

外祖父的夢,宛如皚皚白雪,分落在神祕的高原,在耀目的日光下,折射出那赤誠的愛國心的剔透與晶瑩。

1976年黑龍江

隆隆的聲響傳過又一時代,一條條枕木鋪就了新的方向。外祖父後來做了鐵路工,在祖國最北的省份定居。這一年,是社會主義在探索道路的艱難中重回正確方向的一年。生活艱苦的年幼的母親,心中泛起疑惑的漣漪:同樣頂著一片天空,為什麼偷偷聽來的外國的生活,就如同神仙般逍遙自在?但她知道,“知識改變命運”,她把美好的夢想,書寫在筆尖,她渴望改變自己的命運,也希望為自己的祖國的建設盡一份綿薄之力。

母親的夢,彷彿絢爛的夏花,恬靜中迸發生命的力量。母親後來走上了講臺,收穫了一片芬芳桃李。那可貴的夢想,便是美好生活之源。

2013年我的'夢

我是95後,從小生活在陽光下,沐浴這時代的新風。我目睹著神舟飛船上天,蛟龍號下海。第二大經濟實體的頭銜,振奮了多少人心,世界遍有的孔子學院,更是把中國今日的影響力彰顯!中國夢的理想,在我的心中發芽。我相信,只要有夢想,中國的偉大復興就能實現。我在知識的田園裡默默耕耘,用勤奮開拓新的土地。儘管前行的路上會有風吹雨打,我堅定著步伐:我是祖國建設的一份子,應為中國夢添磚加瓦,我是未來的希望,知識將轉化為中國的新生力量!

一百年,時光悄悄完成了它一個世紀的飛旋。

一百年,家族由陝西到東北,劃出了一道美麗弧線。

一百年,祖輩與父輩的夢想全部實現,炎黃子孫的的力量無限彰顯!

追夢百年,我將家族的故事濃縮成一條線。我發現,那夢的過程很精彩。祖輩與父輩的夢想來源於生活的河流,卻都奏響了國家進步的主旋。他們用勤勞奔跑在夢之跑道,心中是神聖而永恆的終點。

在中國,這樣的家庭無窮無盡。它們融匯在一起,繪成了中國近代史上綺麗又旖旎的水墨畫,寫就了一頁有一頁不朽詩篇。

追夢百年,感動上演。那文明璀璨的中國夢,團結統一的中國夢,富強繁榮的中國夢,漸漸熔鑄成一支火炬,引導我將中國夢的精神傳承,讓它傳到下一個百年,長久不息!

百年追夢全面小康優秀徵文1200字【三】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出生在華北北部的一個小山村,父老鄉親們一代一代過著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受傳統思想和現實生活的影響,男孩子是各家的寶貝,而女孩子終究要成為人家的人,不太受歡迎,更不會受重視。如我一樣的山村妮子們從小就開始學著餵雞餵鴨打狗養豬,學習做飯學做針線,二十左右歲的時候通過父母之命媒碩之言嫁為他人婦,從此每天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在日復一日的辛勞中老去。生活的軌跡在我剛出生時似乎就劃定好了,我卻“出軌”了,過起了不一樣的生活。

十歲那年奶奶帶著我去了一趟縣城,縣城周圍雖然也有大山環繞,但於我而言,那可是個大地方。那裡有很多廠子,比如鏈條場,織布場,地毯場,服裝場;有縣委各個機關部門;有電影院;有新華書店。很多人早飯後不是扛著鋤頭下田幹活,而是乾乾淨淨去上班。這一趟旅行使我產生了一個濛濛朧朧的願望,我要飛出大山,我想過另一種生活。

另一種生活,那時候實現的途徑是招工進城,先成為副業工,再成為合同工,命運好的話還可以轉成正式工。這一途徑對於我來說幾乎是一條死路,土裡刨食的父母沒有那塊敲門磚,我的夢只能藏在心裡,掛在雲端。

國小畢業那一年縣城和各區片開始設立國辦中學,經過幾次選拔,我進了國辦中學,而我的同學們在我們公社的社辦中學上國中,這一個改變使我的夢清晰了一些,不用走“後門”,經過自己的努力走正門我也許能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吧。那時候已經恢復大學聯考,只是我當時不知道,當我明白大學聯考是怎麼回事後,我的夢越發清晰起來,雖然那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只要你足夠努力,足夠有力,就可以擠過去,擠過去就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於是,夢想變成了追求的目標。

三年國中五年高中(補習了兩年),當我拿到鮮紅的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喜悅的淚水恣意汪洋,我哭,我笑,我大聲地哭,我大聲地笑。奶奶和媽媽與我一起哭一起笑,不善言辭不苟言笑的爸爸也讓滿臉皺紋開成了一朵花。小山村沸騰了,我是小山村第一個大學生,村委會為此特意召開了一次會議,制定了一項政策,以後凡是考上大學(包括中專,大專)的孩子,免除當年一家人的提留款,上學期間的戶口雖然遷走,但土地和樹木保留,村裡各項待遇和福利照樣享受。親戚朋友左鄰右舍紛紛來祝賀,這個三元那個五元,這家擺席那家宴請,一時間我成了村裡孩子們的榜樣

大學畢業後我回到了故鄉,成為了一名教師,幫助更多的孩子插上夢想的翅膀。婚後我們在縣城按揭了一處樓房,100平米,三室二廳,寬敞明亮,溫馨舒適,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原來夢想中的生活落地生根,夢想與現實合二為一。

我那個小山村也變了模樣,寬敞的院落,明亮的路燈,漂亮的廣場,這一切曾經都是那樣的遙不可及,如今都實實在在觸手可得。從小山村走出去的孩子們一批又一批,他們的足跡遍佈全國,在離小山村很遠很遠的地方建了自己的安樂小窩,春節的時候,候鳥一樣從各地飛回自己的老窩,回到夢想出發的起點,感受濃濃的鄉情。小山村不再閉塞,那屢屢炊煙飄成一朵朵思鄉的雲,隨山村的兒女們去追逐夢想,又牽引著孩子們迴歸故鄉。

少女時代,當我朦朦朧朧地幻想要過和奶奶們媽媽們姐姐們不一樣的生活的時候,我沒聽說過“小康”這個詞;學生時代,當我為自己時而朦朧時而清晰的夢想孜孜以求的時候,我不懂“小康”的具體含義。如今,當我站在時光的途中回望走過的路,再回過頭來看今朝,驚奇地發現,一個山村妮子不僅跨越了大山的阻隔,更跨越了幾代人的生活夢想。百度上對小康的定義之一是這樣說的:“小康是指為中國廣大群眾所享有的介於溫飽和富裕之間的比較殷實的生活狀態。”我不就是生活在這樣的狀態之中嗎?

夢是一粒種子,適宜的土壤,適宜的氣候是這粒種子發芽開花結果的必要條件,沒有這些條件,夢只能蝸居心中。山村的孩子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更是需要外部條件的扶助,我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我生活在夢想裡也生活在現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