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清明節徵文(通用20篇)

才智咖 人氣:1.54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徵文吧,藉助徵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所見過的徵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最新清明節徵文(通用2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清明節徵文(通用20篇)

清明節徵文1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題記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英雄,在每個時代裡,都是閃著光的存在。在此清明之際,讓我們追隨歷史的腳步,追憶先烈,致敬英雄。

縱有千古,橫有八荒,翻開歷史的畫卷,在漫漫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以昂首之子雄起,屹立在世界之林。正是無數英雄的奉獻和拼搏,才換來我們現在和平美好的生活,才鑄就了今天令國人驕傲、令世界矚目的中國。回溯歷史,在團結一致保家衛國的抗日戰爭中,無數戰士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改革開放的和平年代,無數科研人員奮戰在最前線,默默無聞,奉獻國家、奉獻人民。他們是國家的英雄。

古有英雄血戰沙場,今有天使抗擊疫情。2020年初,疫情的陰霾籠罩了華夏大地,無數英雄逆風前行,他們立下"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的誓言,毫不猶豫地在請戰書上寫下自己的名字。他們毅然前往,不懼生死。更有耄耋之年的鐘南山院士,告誡國人,不要前往疫區,自己卻義無反顧地坐上前往武漢的高鐵。在這次疫情中,幾萬白衣天使奮鬥在疫情最前線,他們不顧自己被感染的危險,每天無微不至地照顧病人,把他們當做親人對待。他們放棄在家中與親人的團圓,在工作崗位上,與同事們並肩作戰,舍小家,為大家。他們是人民的英雄。

"很抱歉,以這樣的方式認識你。"這是我想對那些犧牲在大火中的消防戰士們說的話。2019年3月底,一場大火襲擊四川涼山,幾百名消防戰士第一時間衝向火場,但不幸的是,在救火行動時,受風向突變的影響,突發林火爆燃,造成27名消防戰士和三名地方官員犧牲,他們當中最小的只有二十歲,本來是花一樣的年紀,去選擇了最高危的職業,這場大火令全國人民痛心,國家也將四月四號定為哀悼日。但是在一年後的3月30日,災難又不請自來,涼山西昌再次發生大火,已經導致19名消防員犧牲。年輕的消防戰士們,為了神聖的使命,用青春詮釋了生命的價值,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英雄讚歌,他們是令所有人尊敬的英雄。

魯迅先生曾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生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又是一年清明時,哀思綿綿祭英烈。清明節,既是緬懷生命的逝去,也是英雄精神的延續。願我們以史為鑑,追隨先烈的腳步,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清明節徵文2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之說。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依然盛行。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放風箏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我家鄉的清明節主要以掃墓為主。今年的三月四日,我們一家四口人像往常一樣,一大早就坐車回老家——長樂祭祖掃墓。這一天,天氣陰沉沉的,偶爾還伴著細細的小雨。我們有的扛著鋤頭,有的提著祭品,有的拿著鐮刀,一路走上山來。山上的空氣尤其的新鮮,放眼望去滿目蒼翠,真個心曠神怡啊!我們順著彎又陡的山路,連走帶爬地來到山頂,終於來到爺爺的墳前,我們要給敬愛的爺爺掃墓。

奶奶和媽媽忙著給爺爺上香,擺祭品,我和爸爸負責清除墳上的雜草。“正正,你割得真認真呀!”媽媽誇讚我道。可我一根草也沒割斷過,真是不好意思。

一眨眼的功夫,山上便多許多上墳的人們。時近中午,我們上好墳,收拾好東西就高高興興地下山。這時又下起牛毛般的春雨,媽媽便教我念起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清明》一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徵文3

清明節是中國人紀念已逝親人的傳統節日,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裡,會有許許多多家庭為逝去的親人掃墓,這種習俗已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了。

然而,近年來清明祭奠這個習俗卻慢慢變味了,變得奢侈化了。過去祭祀,在平常人家庭裡只用些黃色圓形紙(俗稱元寶)和幾碟小食一壺清酒即可。而現在卻演變成什麼小車、紙別墅、傭人等等……真是五花八門,而這些祭品往往又需用火燒掉,成為嚴重的火災隱患,每年清明節都有失火燒山事件發生就是明證。

今年的清明祭奠,人們的奢侈令我咂舌。清明節當天早上,看著家人張羅著祭祖用品,嘴裡還唸唸有詞,說什麼百萬傢俬之類的,聽得我稀裡糊塗。正當我想上前問媽媽這樣做有什麼意義的時候,忽然小侄子“哇”一聲:“好大的一隻燒豬啊,那個爆竹卷著有大鍋蓋一樣大!”我扭頭朝馬路上一看,果然是四個人抬著一隻大燒豬和一卷大爆竹,還有人擔著祭品跟在後面。這也太誇張了吧,不是明擺著炫耀嘛!看著那支隊伍浩浩蕩蕩地朝著祠堂方向走去,我不由嘆了一口氣。

我們家也出發“拜山”了,一路走去,途中還真是驚歎連連啊!“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這個瀰漫著淡淡哀傷的節日裡,我想人們的心情也難免會有一種淡淡的哀愁吧?但是為什麼今天全然不見了呢?雖然說清明前後也有踏青嬉遊、親近大自然的傳統習俗,但是至少去“拜山”上墳不該如此吧。一路上,我看見浩浩蕩蕩的車隊,那些人抬著奢侈的祭品來到他們先人的墳上。在祭祀的整個過程中,根本沒有一點憂傷、莊重、肅穆的氣氛,反而看見他們臉帶笑容,還嘻嘻哈哈大笑不止。等他們祭祀完之後,又燒了一大卷炮仗,後來還放了幾筒禮炮。天哪,禮炮不是在喜慶的日子才放的嗎?怎麼清明節祭奠親人也放啊?這到底是在紀念已逝的親人還是搞什麼新意?這樣過清明節我還是第一次看見。

春雨濛濛,飄灑在我的臉上。望著這灰暗的天空,回想起那已逝的親人,那是多麼令人懷念。我默默地為他們敬了酒,上了香,接著帶著哀愁與不捨,拖著疲憊的身軀踏上了歸途。想著剛才見到的情景,我一路無語。

清明節徵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又一年清明,心中再次泛起絲絲淡淡的哀傷,揮之不去,纏繞在我的心頭。清明節那天,紛紛的細雨再次如期而至。彷彿有了這細細的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著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站在爺爺的墳前,向遠處眺望,遠處的山上一朵朵粉色的桃花開得正豔,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膚色白裡透紅,靜靜地、悄然無息地開放出一樹的美麗,一樹飽滿的生機,春風吹來,桃花輕輕搖擺,像要為迷人的春天獻上一首鮮活的讚歌,一眼掃去,一大片無盡的桃紅色把大山打扮地粉色的世界,花瓣被風吹下,在碧空中盡情舞蹈,心情飛揚!彷彿是春天的使者,把盛著香氣的春天之美傳遞給每一個人,看到這副美不勝收的“春景圖”,我心中那憂愁的思緒早已被一掃而光,隨之而來的,是一種春天的味道,一種充滿生機的味道。

我迎著春的氣息信步走到河邊。河邊春意盎然,一排排的垂柳搖擺著嫩綠的柳條,像碧綠的長髮,伸向水面,清澈而純淨的一湖春水像一面明鏡,把春天的樣子,展現的淋漓盡致,永遠地定格,永遠地銘記。柳絮迎風飄揚,小小的嫩綠的芽兒從柳條的枝節上抽出,播撒下希望的種子。來年,它一定又會成長成一片片碧綠的柳葉。春天的氣息,吸引了一群色彩斑斕的蝴蝶,似一位位輕盈的舞者,翩翩起舞,停歇在枝頭,舞蹈在花叢中,動植物在這般美好的春天融合成了一體,綻放著春天生命的花朵,清明時節本是緬懷生命的時節,卻有這樣的生命在盡情綻放,盡情洋溢,或許古人把生命之美這般炫耀的時節定義為緬懷先人的清明節正是用心良苦,為了提醒後人珍惜生命,珍惜時間,是通過對先人的哀思讓人們明白這麼深刻的道理。一時之間,清明的節奏不再沉重,變得歡快起來,不知不覺中,雨停,陽光閃耀在天空中,溫暖著我的心靈。

清明節,一個讓人哀傷的日子,更是一個充滿生機的日子。

清明節徵文5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節這一天,細雨綿綿下個不停。渲染迷濛黯然的氣氛,給人帶來憂愁和悲傷。我和父母親一起到美麗的鄉村踏青。

一路上,春景明朗絢麗,生機盎然。讓我們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奏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紅柳綠,鶯歌燕舞,鬱鬱蔥蔥的樹林綠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裡的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呈現出一片白色。山間到處鳴響著鳥兒歡快清脆的叫聲,濛濛的細雨如煙似雲,輕輕地飄灑著,這真是“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啊!我們欣賞著美景,興致勃勃地前進著。這時,兩個天真爛漫的孩子映入了我們眼簾,他們在路邊追逐打鬧,在和煦的東風中放起了風箏。“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我吟誦詩句,這兩個活潑的孩子給美好的春天平添了幾分生機。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我們走進農家的花園,美麗的景色讓我們驚歎。小路兩旁開滿了鮮花,壓得花枝都彎下了腰。遊戲的蝴蝶在花叢中時來時往,盤旋飛舞,依戀著不願離去。自由自在的黃鶯在樹上發出嬌柔的鳴叫,聲音是那麼和諧動聽,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

我們又來到田野,真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田野上長得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枯榮,又一度繁榮,春風吹來,它們生機勃勃地生長著,充滿了生氣。“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田野無邊無際,一陣清風吹過,草兒低伏下去,顯現出成群的牛羊,給靜寂的田野增添了無限樂趣!

今天,清明踏青讓我體會到了農村簡樸而富有樂趣的生活,農村是多麼美好,四月的鄉村,到處呈現著別樣的風景。

夕陽的最後一抹餘輝沉了下去。空氣異常的凝重,像積滿了灰塵的古屋,凝重、悽清、幽暗。微風在樹枝上纏繞著,像是淘氣的孩子,弄得早春的嫩葉瑟瑟發抖。一切都是溼漉漉的,擁擠的街道,門前的自行車,懸掛的條幅,還有那些表情凝重的人們。就像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裡說的那樣:“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一切的一切都在想我們傳遞著一種清冷的氣息。

清明節徵文6

今天是清明時節,為了拜祭祖先,我跟爸爸媽媽回到老家,一路上陽光燦爛,春風暖暖,可是爸爸似乎不怎麼開心,我也就不敢太那麼樂呵。小心翼翼地跟著爸媽後面走,突然爸爸問我:“聰聰,知道清明時節的由來嗎?”我搖搖頭,爸爸給我講開了:

古代的時候,人們就認為,清明時節即起始於節氣。漢代劉安所著《淮南子》稱:“春分後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這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三月節”之稱。後來,《歲時百問》一書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顯而易見,清明時節是因它所處的時令,在光照、氣溫、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後來,皇帝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把這天叫做寒食節(也就是今天的清明時節)。久而久之,清明時節就成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說話間,不知不覺就到了爺爺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開滿油菜花的田地裡。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楊柳隨著春風輕舞,偶爾有幾隻小鳥忽的一下飛走又忽的一下飛來,給寂靜的墓地帶來一絲活力……

來到墓旁,只見整個墓地雜草叢生,一塊石頭碑上刻著爺爺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時間,我算了一下,爺爺和奶奶年紀輕輕地就去世了,聽爸爸講爺爺奶奶都是十分勤勞善良的農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節約來的錢都供給爸爸唸書,自己有病了也捨不得看,當爸爸剛剛參加工作,日子剛剛好起來,本該享福了,卻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變得沉悶起來,難怪杜牧在詩中說“路上行人慾斷魂”,爸爸跟媽媽不聲不響地拔著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著……雖然我沒有見過爺爺奶奶,但是兩行思念傷心的淚水還是不爭氣的流了下來……

雜草清理乾淨了,爸爸點上了紙錢,紅紅的火焰映紅了爸爸的臉,爸爸凝視著一張張寄託哀思的紙錢在火中發黃,捲起,變灰……臉頰上流下了不知是淚水還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給爺爺奶奶磕了三個頭,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給爺爺奶奶爭氣,不讓他們的辛勞白費……

今年清明時節雖然沒有雨紛紛,但是路上行人一樣欲斷魂……

清明節徵文7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家家戶戶都關門閉戶回老家過清明,我家也不例外。而鄉下與縣城的清明過得猶有不同。

一早,鄉親們就紛紛起床,做著過清明的準備。在家吃完早飯,我和.爸爸乖乖地等著隊伍的到來。不久,外面傳來“咚囉”聲。鑼聲,鼓聲,喇叭聲響成一片,猶如一曲交響曲,也似一場雷雨奏:喇叭的“嘀嘀”是閃電的預報,鼓得“咚咚”是雷公的來臨,鑼的“啪啪”是雨姑娘的腳步。聽到這些,不用說,一定是隊伍來了。我和爸爸加入隊伍,跟著領頭走。

半晌,人多了,腳重了,腿痠了,而大家面臨的是一條曲曲折折的山路。那山路可不好走,怪石嶙峋的,何況我還要背一面大旗子。誒~累死我了,汗流浹背的。咦?怎麼停下了?要休息麼?太好了。“噼啪……”嚇得我魂飛魄散,原來是放炮啊!大家拜了拜。連路這樣停停走走的,沒有進率。前面有一間屋,大家在那兒停了停,可以暫且休息。誒喲~終於可以停停我可憐的小腳了。嗚~都起泡了。這一路,我可受了不少苦,加上那旗子總是對那些花花草草有興趣,聊上了,就捨不得走了,非得讓我死拉硬扯。又要走啊?那我的腳還不得磨出血?走了許久,大家繞了一大圈,又回到原點。啊!是到吃午飯的時間了。大家小孩大人都聚在一個處領食物,可領回的卻是一些糖果與泡麵。我走了那麼久,腳都起泡了,吃泡麵充飢?我的天,算了,有的吃就好!

吃完午飯,又要出發,不過是坐車去。一部分還是坐我爸爸的車去呢!因為是我爸爸開車,所以特別優待~嗯,吹了一陣子風,又要下車行走,不過有好的待遇。大家停在一條鐵樓梯前,而好似一條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鐵龍。要爬那麼高,為的是讓大家消耗精力,好吃已準備在梯後的餅。當然,水是不可少的。不久,大家繼續行走,終於來到目的地。我走了那麼久,就是想吃這一頓豐富的晚餐。在小房間結完帳,大家就要用餐了!

好吃好喝的應有盡有,有豬肉炒土豆、牛肉、蝦炒香腸、蘑菇湯、果汁……都是我的最愛。吃一頓大餐,走了那麼久也是值得的!

清明節,這一天我是快樂的,這一天我是充實的,這一天我是會心的。

清明節徵文8

今天是清明節,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又是最有傳統特色的節日之一,也是一個掃塵的.日子,一大早爸爸、媽媽和我一起乘車去了鄉下奶奶家,準備一起去山上墓地掃塵。

奶奶家可熱鬧啦!大姑、二姑都帶著家人來走孃家,爺爺和奶奶忙著炸丸子,姑姑忙著包水餃,爸爸當廚師做菜,媽媽給他當助手,我就當孩子王,領著六七個小孩給他們講我身邊發生的新奇故事,忙活了一箇中午,我們全家人吃了一頓豐盛團圓地午餐。

下午兩點鐘左右(當地風俗中午不能夠去掃塵),爺爺、爸爸和我帶上早已準備好的祭品和香火,沿著水泥路走了二十分鐘左右,穿過層層梯田,沿著蜿蜒曲折的小道一步一步艱難的奮力向山上墓地攀登。

終於來到老爺爺和老奶奶的墓地前,莊重而又肅穆的幾顆四季常青松樹早已在那迎接我們,我們三人都是肅然起敬,直立在他們的墓前。爸爸遞給我一根已經燃燒起來的不時向外冒著縷縷煙的香,那香味是那麼的濃重,使人一聞到這這股香味,馬上就會感覺出一副沮喪而又難過的滋味,我們手裡都拿著香,一起為在“九泉之下”的老爺爺、老奶奶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以表示我們對他們的哀悼和敬意。

爺爺熟練地把一些祭品恭恭敬敬地放在了老爺爺和老奶奶的墓前。然後拿出很多黃紙,巧妙地用兩手攤成扇形,又在紙上面放上了很多一百萬元和一億元的陰間的鈔票,爺爺嘴裡不停的唸叨"這是老爺爺的,這是老奶奶的,這是二老爺爺的……”,我聽後覺得真好玩,可當時的情景又不敢多嘴問,只好跟在爺爺身後拜了又拜,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在回家的路上,爺爺告訴我以前老爺爺過著貧窮的日子,像我這樣大的時候,還給人家當小工混飯吃,沒上一天學,憑自己的努力奮鬥為爺爺創下了這份家業……。”我聽後覺得很受感動,我現在有著優越的家庭,過著無憂無慮,豐衣足食的日子,卻不知道老爺爺過去吃過那麼多苦、受過那麼多難,才為我們換來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應該好好珍惜,在學校要好好學習,長大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我堅信老爺爺在另一個天堂也有這份心願。

清明節徵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的清明節依舊和往常一樣,來到老家,看到那巍巍聳立的高山時,我不禁有些洋洋自得。因為如果不是我,這裡早被燒燬……

清明節即將來臨,老師告訴我們這幾天放假,讓我們回老家掃墓。掃墓?對於這個陌生的詞語,我異常興奮,於是興高采烈地聽老師說起了防火知識……

我日盼夜盼,終於盼到了清明節,我來到了老家的深山中。話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甫真是料事如神,我們一行人頂著毛毛細雨來到了故人墳前。突然,大家都莫名其妙地哭了起來,並且又是燒香,又是燒紙錢,還擺上了貢品。只有我一個人在那偷偷的笑……忽然,我驚呆了,再也笑不出來了,燒紙錢引發的火很大,雖然下著小雨,可那火併未澆滅,反而越燒越大……

想著老師上課時說的話:“火是無情的,生命卻是有限的!

在樹林裡掃墓,一定要十分留意到那些菸頭,那些點著了的紙錢,火苗……千萬別小看它們,不及時將它們撲滅,必定釀成火災……”我回頭望望爸爸、媽媽,可他們對於眼前的一切仍然無動於衷。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我十分為難,看爸爸、媽媽這表情,假如我將火撲滅,肯定會招來他們的責罵。而不及時將火撲滅又……“咳、咳”一股刺鼻的黑煙將我從幻想中拉回了現實。我定睛一看,那火已經釀成了熊熊大火,火勢再不控制就來不及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搶過姐姐的水桶,縱身一躍來到了小河邊,立馬裝滿水,向那團大火撲去,“撲通”,火總算澆滅了。望著這“傑作”,我暗暗得意。我原以為媽媽會誇獎我,可遭來的卻是一頓臭罵……我終於忍不住哭了,嚷嚷道:“你們知不知道,火是無情的,要時刻注意,別因為小火釀成大火而引發火災,這樣會帶來慘重的損失的!”

聽完我的話後,大家似乎都明白了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後來,再也沒大意過。

別小看一支小小的菸頭,一顆小火星,如果不及時撲滅,依然可以釀成大火災。火是無情的,生命是有限的。千萬別讓那小火苗釀成大火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森林防火—人人有責!

清明節徵文10

清明節到了,我跟媽媽都會到外婆的墳前給外婆掃墓。

當我踏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頭,看著藍天中飄過的幾朵悠悠白雲,感受著那拂過山頭上青蔥的小草的微風,我知道我的外婆在這裡一定會開心。

外婆在我六歲的時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外婆的死讓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禮是怎麼樣的。老老的房子裡,掛著一簾簾白白的帳子,到處都是哭聲,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外婆卻安詳地躺在棺材裡。於是,我莫名地就放聲大哭起來。不是因外婆的逝去而哭,因為我並不知道外婆再也不會起來了。我躲在母親的身後,瞅著躺在棺材裡的外婆,哭鬧了很久,很久。

死亡,總能夠讓人緬懷與逝者相處的點點滴滴。

記得小時候,外婆總愛揹著我到處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來。沿路上,她不斷跟人們打著招呼,還不忘捎上一句:“這是我孫子。”隨即,便咧嘴笑了,滿臉的皺紋也就更多更深了。

晚上,在那間只點著一根發出微弱黃光的的蠟燭的小屋裡,我蜷在外婆的胳膊底下,感受著那溫暖的體溫。一床被子下,我聽著外婆講那遙遠的故事。我十分喜歡聽外婆講故事,雖然那時的我並不清楚外婆講了什麼,但是那親切的帶著濃重方音的話語和那緩緩的語速,總能夠令我安然入睡。

小時候,我總不喜歡吃飯。於是外婆就對我說:“吃完飯,佛祖會保佑你的,會給你一塊糖吃。”我信以為真,麻利地吃完飯之後,真的在飯桌上發現了一塊糖。那時的我,單純地以為佛祖是一個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十分要好。她還說佛祖會關心每個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捨給走過這個小村、這間屋子前的乞丐,儘管會屢屢招來父母的數落與不滿。

外婆死前,摔了一跤,隨後又馬上爬起來。家裡的人都以為沒事,我也以為沒事。於是,我好像往常一樣乖乖吃完外婆煮的飯,好像往常一樣得到了一塊糖,也好像往常一樣興高采烈地出去玩。當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見外婆安詳地躺在那張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還拿著那個伴隨她多年的扇子,我衝上前去,搖著她的手,以為她能夠好像往常一樣醒來,再陪我玩。但無論我怎麼去搖外婆那隻發冷的手,也搖不醒她。於是我放聲大哭,哭聲引來了父母親,也引來了外婆的死訊。

每到清明節,當我登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看著藍天,享受著微風,我總覺得外婆就坐在我身邊,靜靜地看著我,直到永遠……

清明節啊,清明節,總是讓我們這麼的思念親人!

清明節徵文11

又到一年一度的清明節,這天好像所有的人都忙碌起來,我也情不自禁想起離我們遠去的外婆,想著他以前疼愛我的種種回憶,不得不承認的是,我非常想念他。

我無法忘記,那一年回到故鄉,看到躺在床上的外婆,有多瘦骨嶙峋。她痛苦地蜷曲著,乾枯的手掌,指節發白。我和媽媽無法相信,外婆已是骨癌晚期。更讓人無法相信的是,一年多前,舅舅帶外婆去醫院檢查時,已發現她得骨癌。然而拿到化驗單的那一刻,外婆卻告訴舅舅不要讓其他的人知道,也不去治療,只是靜靜地回到家,正常地每天上學教書。

原來,這一年多,每天在講臺上給學生上課,把一疊疊試卷帶回家批改的外婆,竟忍受著病情不斷惡化的折磨。在她手拿粉筆在黑板上書寫漢字之時,她的手會傳來陣陣劇痛。獨自一個人居住在老家,兒女們搬到大城市之時,她時常在深夜因為疼痛無法入睡,輾轉反側到天明。這一切,這一切的痛苦,她只是獨自承受,不告訴兒女,不讓兒女為她擔心。她擔憂兒女為她支付鉅額的醫藥費而經濟窘迫,還儘可能地延續自己幾十年的教學生涯,儘可能地教書育人。

這時一切已無法挽回,媽媽、舅舅他們已經阻止不外婆病情的惡化,唯一能做的,只是減輕她的痛苦。可是,外婆艱難吐出的幾個字卻是:別,別再為我花錢。她心甘情願獨自挺過這些折磨,不讓子女為她陷入經濟上的困境。甚至於,在兒女們輪班守夜,陪著她之時,她選擇偷偷服食藥,早點結束這一切,不拖累兒女。當我們及時發現,外婆終於醒來的一剎那,我們懸著的心放下,卻又被外婆自責、內疚、顫抖的目光所刺痛。媽媽摟著我哭,她說:“該自責的是我們呀!你的外婆,我們太對不起她!”

那天晚上,媽媽陪著外婆,下半夜,外婆突然像是恢復些精神,完整地說出幾句話,她滿是不捨地說:看到你們過得好,城城也考上大學,這就夠。後來她安詳地睡去,我們以為將是一個美好的明天,然而,這是永別。

這些年老家的人們不時會提起外婆,說她是一個教一輩子書的好老師,愛教書,愛孩子,就跟有時電視上放的“感動××”的人一樣,感動著村裡的人。我想,外婆也許沒有那麼偉大,但她對兒女、子孫的愛,深沉得讓當年僅八歲的我感到生命的悲涼與母愛的偉大。她讓我永遠銘記,在處於多麼痛苦的憂患中,她的生命書寫多麼深刻的愛。

想到這些,我也暗暗對自己下決心,以後不管再遠,在忙,每年清明節都要回來看望一下外婆,以表示我對外婆的思念。

清明節徵文12

清明節到了,我跟母親都會到姥姥的墳前給姥姥掃墓。

當我踏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頭,看著藍天中飄過的幾朵悠悠白雲,感受著那拂過山頭上青蔥的小草的微風,我知道我的姥姥在這裡一定會開心。

姥姥在我六歲的時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姥姥的死讓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禮是怎麼樣的。老老的房子裡,掛著一簾簾白白的帳子,到處都是哭聲,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姥姥卻安詳地躺在棺材裡。我莫名地就放聲大哭起來。不是因姥姥的逝去而哭,正因我並不知道姥姥再也不會起來了。我躲在母親的身後,瞅著躺在棺材裡的姥姥,哭鬧了很久,很久。

死亡,總能讓人緬懷與逝者相處的點點滴滴。

記得小時候,姥姥總愛揹著我到處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來。沿路上,她不斷跟人們打著招呼,還不忘捎上一句:“這是我孫子·”隨即,便咧嘴笑了,滿臉的皺紋也就更多更深了。

晚上,在那間只點著一根發出微弱黃光的的蠟燭的小屋裡,我蜷在姥姥的胳膊底下,感受著那溫暖的體溫。一床被子下,我聽著姥姥講那遙遠的故事。我很喜歡聽姥姥講故事,即使那時的我並不清楚姥姥講了什麼,但那親切的帶著濃重方音的話語和那緩緩的語速,總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時候,我總不喜歡吃飯。姥姥就對我說:“吃完飯,佛祖會保佑你的,會給你一塊糖吃。”我信感覺真,麻利地吃完飯後,真的在飯桌上發現了一塊糖。那時的我,單純地感覺佛祖是一個大好人,而且姥姥跟他很要好。她還說佛祖會關心每個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捨給走過這個小村、這間屋子前的乞丐,儘管會屢屢招來父母的數落與不滿。

姥姥死前,摔了一跤,隨後又馬上爬起來。家裡的人都感覺沒事,我也感覺沒事。我像以往一樣乖乖吃完姥姥煮的飯,像以往一樣得到了一塊糖,也像以往一樣興高采烈地出去玩。當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見姥姥安詳地躺在那張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還拿著那個伴隨她多年的扇子,我衝上前去,搖著她的手,感覺她能像以往一樣醒來,再陪我玩。但無論我怎麼去搖姥姥那隻發冷的手,也搖不醒她。我放聲大哭,哭聲引來了父母親,也引來了姥姥的死訊。

每到清明節,當我登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看著藍天,享受著微風,我總覺得姥姥就坐在我身邊,靜靜地看著我,直到永遠……

清明節啊,清明節,總是讓我們這麼的想念親人!

清明節徵文13

清明節這天,學校在四、五、六年級的同學參加掃墓活動。早晨,我們穿上新校服,戴著鮮豔的紅領巾來到學校,就在大隊輔導員包老師的帶領下,步行來到尼山區烈士陵園。轉眼間,我們來到烈士陵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矗立在蒼松翠柏間的烈士英雄紀念碑,碑上鐫刻著

“尼山區抗日烈士紀念碑”幾個大字,整個烈士陵園裡顯得莊嚴而肅穆。

掃墓儀式開始了,我們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默哀3分鐘。在這既短暫又漫長90秒裡,我想了很多很多:在中國這方熱土上,有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的幸福,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篇篇悲壯激越的歷史篇章。是他們的生命換來了中國繁榮的今天。接著,我們進行了以“繼承先烈遺志,奉獻青春智慧,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隊會。

下午4點多,掃墓活動結束了。在回校的途中,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些革命烈士,為了建立新中國,為了我們安定祥和幸福的今天,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表現了革命戰士勇敢戰鬥和頑強不屈的精神。他們的事蹟,值得我們新一代少年兒童學習;他們的品格,激勵著我們永遠前進。我一定要繼承他們的革命遺志,認真學習,奮勇拼搏,早日學好本領,努力成為國家建設的棟樑之材,回報國家,為構建和諧美好的社會主義社會奉獻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清明節徵文14

“清明節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多麼應景的詩句。清早,我踏著沉重的腳步,伴隨著濛濛細雨,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渤海墾區革命英雄紀念館,來緬懷那些在戰爭中英雄逝去的先烈們。

一進入紀念館,牆壁上的浮雕映入眼簾,逼真的畫面使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的戰爭場面浮現在我眼前:他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衝在充滿硝煙的最前線。他們不顧自己的安危,為後輩、為我們創造瞭如此美好的今天……

想到英雄先烈,我真知道不少,劉胡蘭在敵人的鍘刀下誓死也不透漏一點機密,寧願捨棄自己的生命。毛爺爺為劉胡蘭同志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我站在雕像前久久凝視,雕像好像告訴我說:“孩子,要一直前進,什麼困難都不要怕。”我在心中默默起誓:“先烈們啊,我不會辜負你們的殷殷期望,好好學習。”說完,我向革命先烈敬禮,獻上我最崇高的敬意。

清明節徵文15

今天是清明節,是踏青。遊玩。祭祀的日子。

西苑公園裡革命英雄紀念碑前不知誰擺放了一籃黃白相間的菊花,我和媽媽在碑前默默佇立了一會。

走過曲曲折折的石橋,黃色的迎春花映入了我的眼簾,其次就是那一片生機勃勃的緑了。不知道春姑娘怎麼配出的這顏色,真是好看極了!來到體能樂園我被裡面的一切深深地吸引了,繩網晃的更厲害了,我的腿都不聽使喚了,我這個“縮頭烏龜”開始向下退,突然身後傳來媽媽的鼓勵聲,“別怕,繼續向上,媽媽相信你!”

一句普通的話語卻激勵著我的心,我鼓起我選擇了向最高處攀爬,順著打好的繩結,我手腳並用向上爬,爬著爬著我就爬高了,向下一看本有恐高症的我便開始害怕了,這時正好有幾個男孩子爬上來,他們一點也不害怕把整張勇氣向上爬去。當我爬到最高峰時最大的考驗到了,轉身這個在地上簡單不過的動作,此刻卻很難,我小心翼翼地轉過頭接著轉過身一步步往下退,終於我成功了。接著我來到更具挑戰性走鋼絲環節,雖然我雙手緊緊地握住了上一層的鋼絲,但走到中間時還是被搖晃的動彈不得,不過在我的努力下還是過了這一關。在最後我又玩了動盪木條。動盪輪胎等等。

今天是清明節,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

清明節徵文16

四月,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天氣裡,我們來到渤海墾區革命英雄紀念館緬懷先烈。你知道這是這是為什麼麼?沒錯,因為今天是清明節。老師說清明節不僅應該去為我們逝去的親人掃墓,還應該去英雄紀念碑前緬懷那些逝去的英雄,因為他們為了後輩的幸福生活,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我知道了,他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

清明節假期,我和同學們在老師、家長的陪同下,齊聚到永安鎮英雄紀念碑前,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久久凝視,我有一些心酸,許多的革命英雄人物湧上心頭:我想起了邱少雲、董存瑞、劉胡蘭……。還有那些數不清的戰士,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換來了戰爭的最終勝利。最終,戰爭勝利了,他們卻永遠的犧牲在了戰場上……。他們為了築

起“和平長城”而奉獻了自己的寶貴生命。我們站在紀念碑前宣誓:“我會熱愛祖國,珍惜今天可貴的和平……”

這一天,我不僅學到了革命知識、歷史知識,我也學到了他們的勇敢和為國家做貢獻的赤誠之心。

清明節徵文17

在一個陽光明媚、萬里無雲的早晨,我在睡懶覺。忽然,太陽公公把我左晒晒、右晒晒好像在說:“別睡懶覺了,快點起床呀!”見我不醒,太陽公公又叫小鳥幫忙,小鳥把我吵醒了。起來之後,聽爸爸說要去拜祭已經去世的奶奶,我立即就答應了。

過了一會兒,小姨和弟弟來了,媽媽說:“兒子,你跟小姨去姥姥家,”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見姥姥,姥爺了,也很想他們,就同意了。爸爸用車送我們,在行駛的路上,我看到了清潔工人,有的在澆花,有的在撿垃圾,有的在掃馬路,好辛苦呀!我還看到大樹爺爺一搖一擺的,好像在說:“啊!今天的太陽多好呀,我可以晒太陽啦!”我聽到小鳥愉快的歌聲,好像在舉行音樂會,真激動人心哪!還聽到小草一擺一擺的聲音,好像在說:“早上利用雨露洗了一下澡,趕快把頭吹乾!”真有意思呀!

到了姥姥家,我問小姨,小姨:“清明節是幹什麼的節日呀?”小姨回答說:“清明節是一個節氣的日子,表明天氣在逐漸的變熱,也是懷念祖先的節日。”姥姥說:“對呀,你爺爺也要去祭奠祖先呢。”

我記住了清明節是一個祭奠祖先的日子。

清明節徵文18

今天是清明時節,說好了今天要上山去掃墓祭拜先輩的,所以我早早就起床洗漱了,做好掃墓的準備。

爸爸媽媽比我起床得更早,他們早就將要去祭拜的東西放在一個大籮筐裡。“酒,有;蛋糕,有;香,也有;紙,還有;香蕉,準備好了,蘋果,也準備好了;蠟燭……”我故意在一樣一樣的大聲地數,媽媽也樂得在旁邊看我數。“好,準備齊了,我們向山裡出發了!”我叫道。我在前邊引路,爸爸挑著祭品跟在後頭,媽媽也一併隨行。

剛出門,就覺得不大對頭,滿天的烏雲,那一朵朵黑沉沉的雲彷彿是吸滿水的大海綿,飽脹得就要滴下來似的,難道老天爺也是有靈性的,要祭拜了也非常傷感?我也不禁擔心起來,對媽媽說:“看來,天要下雨了,真是麻煩。”媽媽說:“是啊,不過東邊的天還好,比較亮。我看了天氣預報,說今天只是雷陣雨,應該不會那麼早下吧。走,快點,我們去叫上你奶奶。”奶奶今天也要一起去祭拜,她自己一個人住在村子東頭。我們走向奶奶家。進了奶奶的房子。咦?怎麼奶奶不在家呢?我叫了起來:“奶奶,您在哪裡?”從後面的菜園傳來了奶奶的聲音,原來,奶奶在田裡種菜啊!媽媽也趕緊走去幫忙。真是清明前後,種瓜點豆啊!三下五除二,奶奶媽媽匆匆忙完,我們就去墓地掃墓了。

我們來到墓地。啊,這裡的景色真美啊!群山起伏,連綿不斷,那遠處的山峰上還繚繞著淡淡的雲霧呢,峰頂若隱若現,彷彿是天上的仙境。山上樹木茂盛,滿眼的蔥綠,像是給山上穿了一件綠色的連衣裙。山腳邊那不知名的野花,不正是給裙腳鑲上了花邊嗎?再看看近處的小草,草尖上掛滿了晶瑩的水珠,是不是昨晚做了個美夢流下的羞澀的眼淚啊。聽,還有清脆的鳥鳴聲,一唱一和,是不是在歌頌這裡的美景。我情不自禁的張開雙臂,做擁抱狀,大喊:真美啊!惹得一旁的爸爸媽媽都哈哈大笑。

我們結隊走到爺爺的墓地,放下祭品。媽媽對我說:“熙熙,你和妹妹先到那邊去玩,讓媽媽和爸爸好好除掉這些雜草。”說完,媽媽和爸爸就開始動手拔草。爸爸將較大的樹木砍倒。我問爸爸:“為什麼要砍倒呢?這不是濫砍亂伐嗎?”爸爸笑著說:“這不算是濫砍亂伐的,在墓邊的樹要砍掉,就像家裡打掃衛生一樣。要不砍掉,到時連墓在哪裡都找不到了。”我點點頭,閃到一旁,和妹妹一起坐在木板上玩手機。過了一會兒,墓地清掃乾淨了,奶奶把東西擺好,插上香,點著火,又手合一放在胸前,嘴裡唸唸有詞,也不知在說什麼。我見了忙把手中的手機放下,問爸爸,奶奶在念什麼。爸爸微微一笑,擺擺手,意思是叫我這時候不要說話。五分鐘左右,奶奶唸完了就叫爸爸去放炮燒紙,然後也招呼我也去拜四拜,說是許許心願,那些列祖列宗會保佑我的。我聽了,半信半疑地照做了。我是希望我們全家幸福如意,我的成績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

我們許完願,就開始放爆竹了。那劈啪劈啪的聲音在山裡顯得格外的響亮,連小鳥的聲音也停止了,樹木也站立不動了。

天,又下起雨了,我們不得不趕緊收拾東西回家。一路上,我們還看見了很多人也來掃墓呢,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啊!

清明節徵文1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大家都明白這是一首杜牧寫的清明古詩。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那裡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這天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說:“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說:“誰不明白啊!好像就你明白一樣。”

我和爺爺爸爸媽媽四個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著爸爸媽媽的樣貌,先鞠躬,再說些什麼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說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說:“我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這樣才對的起父母“我明白我這樣只說說不做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實際行動起來。最後,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裡,然後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說:“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著火嗎?”他們說:“當然怕啊!但只要留意點就行了。”

清明節徵文20

又是一年清明時,起風了。思緒隨著風兒愈飄愈遠,或許談不上傷感,或許談不上離愁。只是在這懷念的季節裡,想起了已故的人和已逝的往事。於是,淡淡的哀愁隨著清波盪開,盪開……

清明時節雨紛紛。看,飄飄灑灑,悽悽冷冷,絲絲細雨,溼潤了心頭,也喚醒了我。滴滴答答,似乎很雜亂,又似乎十分有律動力——正好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輕輕地走在這林間小路上,享受著這難得的安靜。低頭沉思,想起了那個他——在很久以前,他也好像我一樣,沉醉於這清明小雨之中。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但是細雨紛紛,讓人感受到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悽迷而又美麗的境界。於是,他寫下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時節雨紛紛。他就是杜牧。

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裡,我理所當然地想起了已故的親人。他們走了,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但是卻免不了多愁善感幾回。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悽迷紛亂了。杜牧或許與我同樣的心情。看那春雨溼衫,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複雜。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又平添了一層愁緒。於是,他寫下了這句千古名句——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覺小了,我的愁緒彷彿收斂回來了。人生自古誰無死,何必傷感離愁,抽刀斷水水更流,人生亦如此。杜牧或許明白人世間分分離離,故寫下了“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一絕句。行人也不願繼續哀愁下去,或許想散散心頭愁緒,於是借問酒家何處,而遙指杏花村卻令所有人豁然開朗。或許人生總有那麼一些死結,需要別人幫我們解開,而杜牧這句,寫得實在深得人心,一語驚醒我這個夢中人。

喜歡,很是喜歡。喜歡寫這首詩的高明的詩人,寫得自如之極,興味隱躍,餘韻邈然,耐人尋味。

喜歡清明,那種感覺,很是輕鬆十分愜意。楊柳拂過心頭,悄悄地盪開了那顆憂愁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