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的態度決定一切

才智咖 人氣:2.37W

 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經講過一句名言,他說醫生有三大謊言:第一是語言,第二是藥物,第三是手術刀。之所以把語言放在第一位,是因為在他看來,醫生的語言可以救人,也可以殺人。面對患者,為什麼醫生的語言勝過藥物,比刀子還厲害呢?這其實是暗示效應。良好的暗示可以產生非常好的作用,醫生幾句話能使病人馬上眉開眼笑,精神良好,走路也輕快。  由此可見,醫生的態度優劣與否,決定一切!在醫藥衛生界,很多醫患之間的矛盾皆由於醫生的態度不好,解釋工作做得不夠產生的。試想,病人來找醫生求醫問藥,就是想解決病痛問題,他的問題在醫生眼裡可能非常小,因為醫生要面對太多的病人,對他的病情司空見慣;而對於病人來說,他的問題比天還大。此時,如若醫生對病人敷衍了事,以三言兩語打發之,病人的心裡肯定不快。如果你再有什麼差池,那病人鐵定要投訴。反而言之,倘若醫生一開始就對病人和顏悅色、態度誠懇,為病人提出最佳的解決方案,並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以詮釋,病人肯定會心懷感激。此時,就算接診醫生的醫技一般,或出了一點點的紕漏,但你始初就把病人的“氣”理順了,病人自然不會為難你。人心都是肉長的,你讓病人看見了你的心,病人自然會對你抱著寬容之心。  我們身邊的一些好醫生就以行動證實了“態度決定一切”這一真諦。內科老專家徐振忠行醫40多年,對病人的態度一以貫之的非常好,病人就從沒找過他麻煩;內一科陳錦克主任、內四科桂亞雄主任、兒科醫生範植全、內四科醫生陳輝等,都是用實際行動踐行良好態度建立和諧醫患關係的楷模。舉凡有患者看
病,他們會先告訴患者可能得的是什麼病並把這個病大致給患者介紹一下,之後細說都有哪些治療方法可供選擇,再說他才告之擬用的治療方法。其實,大部分醫生都會這樣做,這個過程也就耗時兩三分鐘,再加上回答病人的問題,也就三五分鐘。你給病人做過解釋工作,態度再和藹一點,相信絕大部分病人出了診室後的心情是順暢的。住院病人和醫生有更多的接觸時間,醫生的態度和責任心就更為重要,說白了,醫生不光要醫病,還要醫心。醫生付出了勞動,必將得到回報,這就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之理。  數字化社會,不是有技術或有能力就能做好工作,更要有優良的服務態度。也許你心情不好,或很疲勞,但作為醫生,你面對病人就要有慈愛之心,要有耐心,不可將自己放在高高的位臵上俯視芸芸眾生,更不能用高傲的態度對待病人,這是醫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的職業道德。  總之,作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對患者應常懷“四心”。一是精心醫治,認真地以知識和經驗服務於病人,儘可能地作出準確診斷、施之有效地治療,讓病人感到不虛此行。因為很多病人是拖延日久的重病或有過在外地多次診治的經歷,醫生要盡其量不讓病人失望。二是誠心為病人服務,態度要好,即使很忙、很累,即使病人很囉嗦以至出現誤解也要盡力剋制,讓病人有親切感、放心感。三是對病人要有耐心,保持對病人不厭其煩的態度。出於對病情的關心、疑心,病人及其親屬會問這問那,醫生要坐得住、聽得進,逐一作出迴應。四是慈心,許多農村患者經濟拮据,往往來看病時是東挪西借。所以,為其看病時應儘量進行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心慈點,手軟點,能省就幫著省點,讓患者帶來的不多的錢能幫其解決大問題。雖然此舉不利於醫院的增收,但從經營角度長遠利益來講是薄利多銷的“營銷戰略”,能吸引更多的病人前來求醫問藥,故這不論是對病人還是對醫院都大有陴益。

醫生的態度決定一切
TAGS:醫生 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