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是什麼

才智咖 人氣:4.63K

首先,編導是電視特有的一項工作和一個職業。它一般是就電視專題節目、紀錄片等紀實類電視作品而言的。大多數學校開設的編導專業也差不多都是為以後的電視媒體培養人才。

編導是什麼

一、電視節目編導的產生

在我國,就像最初沒有電視專題片一樣,電視編導也不是一開始就有的。

電視編導可以說是隨著電視專題片的產生而產生的。

隨著電視事業的迅速發展,專題類節目逐漸與新聞類節目分野,具有了自己的獨特而固定的形態。

電視編導在這些變化中,名稱越來越固定,分工越來越清晰,職責越來越明確,地位也越來越重要。

二、電視節目編導與電影導演的區別

導演:戲劇、電影等藝術創造工作中的一種職務。職責是根據劇本進行藝術構思,擬訂藝術處理方案和導演計劃,組織和指導排練或拍攝,經過演員和有關人員的創作實踐,把劇本的內容體現為具體的舞臺、銀幕形象,達到預定的演出目的。

一定要注意,編導和導演不是一回事。例如賈樟柯是個導演,他寫出了《小武》的劇本後要想辦法把劇本變成銀幕上活動的影像,這個轉變的過程融合了導演的個人風格,更像是一種藝術創作。

電視節目編導則是指電視紀實作品的最主要的創作核心工作。具體是指從現實生活中選取有價值的題材進行策劃、採訪、制定拍攝提綱、組織拍攝、編輯製作,最後對作品進行把關檢查的系統性創作活動。也指從事這項工作的人。

例如湖南的電視節目中比較著名的欄目,如《情動八點》,《真情》,《尋情記》,《X檔案》等節目,編導的任務是尋找有價值的線索,然後進行採訪和拍攝,把這些素材做成電視節目。

電視編導與電影導演的區別:

1、從藝術創作的角度講:

導演:非作品原創,是把劇本的內容電影化、視聽化;

電視編導:創作則具有雙重性——既是作品的原創,又是對所選內容(題材)的表達,即將其電視化。這決定了電視編導的創作活動必須是貫穿了作品創作前後期的全過程的。

2、工作情景角度講:

電影導演強調藝術創造,充分體現藝術個性;

電視編導要為社會現實、為政治形勢等時事服務,有些為“遵命”之作,少有藝術個性。

3、從組織形式上講

①相同之處:電影導演與電視編導都處於藝術創作組織指揮者、統領者和命令釋出者的地位,都決定著創作的方向和形式,並引領著創作集體,共同完成創作任務;

②不同的是:電視編導還必須是作品內容的創作者,要決定作品的主題、主導思想和內涵、深度。他的統領更為全面、徹底。

4、從工作狀況上講:

①工作範圍:導演比編導顯得更為單純——一般只需潛心於藝術創作,只負責解決藝術創作範疇內的問題,其他有關事項有製片等專人分管,各司其職;而電視編導多兼任製片等多項工作,除了藝術創作之外,還要與社會打交道,事無鉅細都要親自管。

②可控程度:從創作(尤其是拍攝)的角度講,

電影導演具有很強的控制性,因而工作緊張程度相對不高;

電視編導因其創作的紀實性質所決定,在創作(拍攝)中不可控性很大——其一:紀實類作品表現(拍攝)的內容是正在發展變化的現實生活,在創作(拍攝)中,隨著事件的發展、對事物瞭解的全面、深入,創作方向、主題甚至題材都有可能改變,而且這些有時都需要即時定奪,因而電視編導往往處在高度緊張的創作狀態之中。其二:紀實作品的拍攝物件等可控性比較差。

③對客觀條件的依賴程度:電影導演在拍攝中對客觀條件依賴性不強。電視編導在紀實作品的拍攝中對客觀條件則有很大的依賴性。

5、時間要求:電影拍攝製作週期一般比較長,在完成時間上有一定的寬容度;電視作品大多數有固定播出的時間,製作週期較短,時間要求嚴格。

6、製作經費:電影導演有一定的經費保障,一般無須考慮資金問題;電視編導經費有定額,經常十分緊張。有時還要設法籌集資金。

通過比較可看出,電視編導的工作得做到既“廣”又“專”,既“快”又“好”。

“廣”指編導的電視節目,題材會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體裁又可能是新聞、紀錄、專題甚至晚會或是電視劇;人事上不僅要領導好自己的攝製組,還得和社會各個方面打交道;經濟上常常要自己理財,不僅會花錢,還得會籌集錢和回收錢。

“專”則指既要懂得電視攝製的每一環節,懂行調配方方面面的人力物力,更要懂得所拍攝電視片的“題材”與“體裁”的藝術規律。

“快”是說攝製的電視節目,不僅要講求內容的時效性,製作也要講求速度與效益,絕不能給播出“開天窗”。

“好”則是主題上有開掘,形式上有新招,風格上有新意,不僅領導滿意、觀眾滿意,連自己也得滿意。

由此可見,想成為一個優秀的電視編導是很難的,恐怕比成為一個優秀的電影導演要難得多。

儘管難,也得知難而進。否則電視的水平永遠也無法提高,永遠只能蒙受著“大眾文化快餐”的評價。

三、電視節目編導與電視節目編輯的概念與區別

電視節目編導既是指電視節目最主要、最核心的創作工作,又用以指做這項工作的人。

“編輯”:指新聞出版機構的組織、審讀、編選、加工整理稿件(作品或資料)等工作。是定稿付印前的重要環節。也指從事編輯工作的人員。

顯然,編輯主要是指後期的工作。是指電視節目播出前的最後一道工序,即電視節目後期製作,把原始的素材鏡頭編輯成電視節目所必需的全部工作過程,如(撰寫文字稿本)、整理素材鏡頭、畫面聲音剪輯(包括使用特技)、配合語言文稿錄音、疊加螢幕文字和圖形、編配音響效果和音樂、審查與修改,最後把素材鏡頭組合編輯成播出帶。(以政法頻道的編輯機房為例說明)

電視節目編輯不是電視節目的原創者。

電視節目編導的工作性質則與編輯有明顯的區別,其創作屬於原創,而不是加工、完善;所涉及的工作環節更多,工作量和工作範圍等都遠比編輯要大

一、電視編導的職業特徵

1、職業敏感性

所謂職業敏感,就是對社會生活中與自己職業相關的事物特別注意,並能及時地發現和把握它們,使其對職業工作產生意義。作為電視節目的主創者,電視編導必須具有很強的職業敏感,即從職業角度出發,對社會生活善於觀察、能敏銳地發現有價值的題材、抓取鮮活的事件、現象和群眾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從而有益於自己的創作。要不然做出來的稿子沒人喜歡看。所以這就要求同學們對一些社會焦點問題有一定的瞭解。這和現階段的教育有些矛盾。高中應試教育一定時期內還是不能改變。所以要求同學們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來關注社會。其實有些刊物還是不錯的,我一直都推薦給我的學生,這些說比故事會好看多了。例如《南方人物週刊》,《新週刊》,《南方週末》,《東方人物週刊》等等,買過期的就行,便宜。

如果說的再細一些,職業敏感性的養成主要有三方面:⑴專業定向注意習慣;⑵比較豐富的生活經驗;⑶豐富的文化知識修養

2、知識面的廣博性

由於創作可能涉及到個方面的內容,所以電視編導在某種程度上應該是一個通才,要儘可能地多接觸、學習各種知識,提高藝術修養,以便發揮多方面知識互補互促的藝術通感作用,提高創作能力和水平。

3、電視業務的綜合性

編導是電視節目創作集體的核心和領軍人物,更是專業方面的總設計、總指揮,這就要求他必須是一個電視專業的通才,即不但具有選材、策劃、構思、組織採訪拍攝活動的能力,還要了解和熟悉電視創作各個工序的專業特點、相關知識和技能。雖然不一定要樣樣精通,但若具備一些專業鑑賞力是十分有益的。

4、巨集觀與微觀

編導是電視欄目、節目的主創者,又是把關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欄目或節目的播出質量和水平,所以他既要有對欄目、節目的巨集觀把握意識,又必須有對欄目、節目審慎、仔細的具體關注和檢查。如鏡頭的使用、解說詞與畫面的配合、播音錯漏、畫面聲音質量、剪輯主持人背景影象等等,甚至字幕。

二、電視編導的素質

1、政治、思想、品質素質

要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為廣大觀眾提供優秀的電視作品,編導必須有一定的政治頭腦、政策理論水平和較高的思想素質、品德修養。其中包括:

⑴政治素質:達到一定的政治思想高度,政治敏感性強,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分析能力,使自己的思想意識與主流社會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標準保持高度一致。儘量使自己看起來只有14歲那天真幼稚的智商。中國受高等教育只有百分之五。有知識的人不看電視。雖然這是一條很噁心的準則,但是不這樣沒法在電視混。

⑵思想素質:強烈的事業心與敬業精神;追求真實、為受眾服務的信念;清正廉潔的工作作風。這個說的比較嚴肅,其實真正的電視臺工作不是這樣的。但是咱們的教育和考試還是喜歡考的很理想化。

2、電視業務素質

⑴應具有比較深厚的理論知識功底:堅實而系統的基礎理論知識是形成高層次應用能力的基礎。只有把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結合起來,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

⑵對電視專業知識、技能的瞭解和掌握:電視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編導首先要具備較強的電視藝術創作能力,精通和善於運用鏡頭語言進行藝術表述;其次,還要了解熟悉創作各環節的專業知識,如採訪(前期、後期)、攝像、照明、撰稿、剪輯、音樂、音響、特技、字幕等。

3、美學修養和藝術鑑賞力

電視作品要獲得好的傳播效果,不能僅僅滿足於把內容、資訊傳播給受眾,還要帶給受眾以美的享受、美的薰陶。因此編導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藝術鑑賞力,靈活運用藝術原則,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藝術想象,使作品內外在美兼具;還要學一點受眾心理學,提高作品的傳播效果。

4、組織和社交能力

電視創作就其本性來講,屬於同社會、同人、同環境打交道的工作;而電視節目的生產又是一項集體創作活動,這就需要編導不但要有與外界各方有效溝通的能力,還要具有相當的組織能力和號召力,使各工序協同工作。

電視編導的地位與作用

電視編導工作是電視傳播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服從於電視臺的根本任務。不過,作為一個獨立的工作部門,電視節目編導還擔負著特定的任務,在整個節目製作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電視編導的地位

1、組織者:

2、創作者:

3、領導者:

4、製片人:

電視節目編導必須通過對題材的確定、構思、拍攝以及對素材的選擇、加工,把好的內容組合成優秀的電視節目,奉獻給受眾。在這一過程中,電視節目編導承擔了原創和將其電視化的任務,起著創作、把關與中介的重要作用。

二、電視編導的作用

(一)電視節目編輯擔當總合成工作,對節目素材進行再加工,使節目得以最終成形

(二)電視節目編輯擔任“把關人”的重要角色,在決定節目質量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把關的含意是極為廣泛的,它包括了政治關、事實關、文字關和形式關等各個方面。比如在電視新聞節目中,編輯就是通過對新聞條目的先後排序、對播出時間的選擇等,來完成對電視新聞版面的組合。

事實關,主要指在電視節目編輯中要遵循客觀、真實原則。

文字關,要求編輯人員對文字稿,旁白(文字稿、報道詞、解說詞)等進行認真潤色,刪改,以做到文從字順,通俗易懂,增強節目的易受性,提高節目的質量水準。

形式關,要求電視編導以自己的審美情趣及修養不斷完善節目的傳播樣式,增加節目的可鑑賞性,創造出精品。

電視編導的具體任務

一、創作前期的任務

前期編導工作包括幾項基本內容:

1、選題:作為編導,題材選擇正確是成功的一半。一般選題主要基於這幾點:第一,時代要求;第二,觀眾興趣;第三,本電視機構的經濟技術條件;第四,如在欄目中播出,要考慮欄目定位、物件性和欄目基調。

2、構思、確定拍攝方案:在對所選題材進行了解或前期採訪的基礎上,編導要對選題作深入的、富有創造性的思考,從而確定主題、表現方式及基本結構,制定拍攝提綱。

3、拍攝前的準備:拍攝前準備工作的充分與否,直接關係到拍攝能否順利進行。拍攝前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1)籌建電視攝製組,進行合理而嚴密的分工;(2)對拍攝物件及場地、環境等的瞭解、勘察。(3)拍攝裝置、器材的準備。

二、拍攝採訪中的任務

拍攝採訪是電視創作中獲取影像和聲音材料的最重要環節。編導在此期間一要對外聯絡,落實拍攝地點、時間等具體事項;二要對內統籌安排拍攝程序、採訪事宜;三要在拍攝現場進行場面排程、安排或指揮拍攝、指導現場採訪。發現問題,及時決斷、處理;四,有時編導身兼攝像、切換導演或主持人,這時要注意兼顧全域性。

三、編輯製作後期的任務

後期編制是編導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在此期間編導的主要工作是:(1)對文字稿的審查、定奪;(2)向剪輯人員闡明自己的創作構思和要求;(3)指導電視片的剪輯工作,把握作品畫面和聲音的表情達意、節奏、風格;(4)特技、字幕等技術手段的使用;(5)認真全面地把關、檢查。

TAGS: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