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國小音樂教師應具備什麼能力?

才智咖 人氣:2.92W

一、中國小音樂教師應具有教學的實踐能力

做一名國小音樂教師應具備什麼能力?

(一)要有教學研究的理念和能力。音樂教師要有標新立異意識。要有突破“教參——教材——學生”這一固定的程式和模式,要善於肢解教材,重組教學內容,以獲得教育實踐的新穎性和高效率,要能夠設計充滿新意、具有教學實效的音樂課堂的教學方案,要能夠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善於總結自己的經驗、借鑑同行的成果,提煉有價值的教學研究能力。

(二) 有實際教學能力,要有使音樂課堂教學成為蘊涵審美價值、洋溢審美情緒的立體動態藝術的能力。即課堂教學的能力。

1、深刻理解、全面掌握中國小音樂教學大綱,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能正確地分析處理中學各年級的音樂教材。

2、在教學中能體現以美育為主導,以發展學生智慧和培養創造能力為目標,完整地完成音樂教育的任務。

3、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有音樂藝術的獨特風格,並富於感染力。能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及對音樂的感受力、鑑賞力和表現力,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藝術情操。

4、需有較高水平的範唱或演奏能力,能吸引和啟迪學生,提高教學效果。演唱、自彈自唱、伴奏是音樂教師的基本功。大多數教師在演唱、彈奏等基本功方面還顯得薄弱、困難,必須要加強這些方面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能力。

5、能積極承擔校內外公開教學的任務,,對其他教師能起示範指導作用的能力。

(三)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識。要教好學生,教師首先要加強自身的功力。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池水,而且是一池活水。面對時代的挑戰,教師和其他行業一樣,時時刻刻在發生著變化,競爭體系的引進、評價體系的更新、學生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明需要等等,學生們在飛速地進步,如果我們還是止步不前,最終等待我們的是被淘汰的命運。教師必須重視科研,要做到“以科助教”,只有兩項齊頭並進,我們才會快速達到時代的要求,才配得上專業化、規範化的“人類工程師”這個稱號。

(四)能熟練運用的網路資訊的技術的能力,現在資訊高速公路的出現,未來全球資訊基礎設施網的開通,無疑需要我們音樂教師對資訊傳播基礎設施幾相關科技知識具有了解和掌握的能力,從而熟練地從網路的各種載體中獲取資訊,並有效地應用到自己的音樂課堂教學實踐中去。運用計算機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參與音樂體驗:

二 、中國小音樂教師應具有教學的創新能力

大量事實證明:音樂教育對培養學生思維力、記憶力、想像力、創新能力及促進人際交往能力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音樂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這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

傳統的音樂教學將學生看作是一個容器、是儲存燃料的罐子,而教師更像是學生思維的保姆,不會也不可能給他們提供創造思維的時間、空間,教師只“教教材”“授人以魚”。現代教學強調“用教材教”“授人以漁”,因此,音樂教師必須有教學創新能力。

(一)對教材的再創造的能力

過去,我們只考慮“教什麼”,對於“怎樣教”的問題未給予重視。而後者則是更重要的。因為不同的教學方法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同樣一首歌曲就可以有多種形式的教法。如只教會歌曲是一種教法;又學歌曲,又表演是一種教法;又學歌,又表演,又改編歌也是一種教法。教法不同,學生的收穫當然也就有差異。因此,教師在準確理解教材的基礎上,一定要對教材進行再創作,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

(二)音樂教師要有培養學生創造意識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常發現有的學生接受能力很強,而且思維敏捷,他們的創意出乎教師的意料之外,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應努力創造良好學習氛圍,積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並表達與眾不同的見解,啟迪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與思維能力;教師應培養學生創造個人音樂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學會參與音樂生活,學會根據生活需要選擇音樂,探索創造個人的音樂生活,啟發學生的創造意識。

21世紀是一個充滿未知的時代,是一個創造的時代,是一個人才、智慧競爭的時代。我們作為新世紀的音樂教師,首要任務就是為眾多的將來不是音樂家的孩子著想,幫助他們積極參加音樂活動,能夠從音樂中享受到樂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實施以培養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大力開發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讓學生自己去實踐、去創造音樂。

三、中國小音樂教師應具有把握學生心理特徵進行音樂教學的能力

心理學認為,人的心理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三個方面。

認識過程包括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情感過程是指人對事物的喜怒哀樂的情緒表現和愛憎好惡的情感流露,如激情、熱情、心境等;意志過程則是把想象、理想設法變成現實的心理過程。

少年兒童的心理髮展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中國小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態並能引導和控制學生的心理過程,即要引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引發他們豐富的情感,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體現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就是要教給學生感受、理解與掌握音樂內涵的本領,要把握不同年齡學生的不同心理特徵,合理安排音樂教學的程式和方法。

國小低年級,這時的孩子活潑好動,興趣廣泛,好奇心強,對簡單具體的事物易於接受,易被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和色彩鮮豔的活動的教具所吸引,以機械記憶為主,思維主要是根據直觀形象的外在屬性進行概括,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所以在音樂教學中要注重創設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讓他們在遊戲與娛樂中學習初步的音樂知識。

國小中年級,不再單純追求主要作用於感官的感覺上的需要,這時的學生開始需要比從前更進一步的得到知覺上的滿足。因此,在音樂教學中要運用歌(樂)曲所表現的典型的意境與情緒,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和想象,注意對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要掌握和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進行簡單的分析、綜合、比較與分類能力的培養,使其逐步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維與概括能力。中年級是從兒童期向少年期過渡的階段,在音樂教學方法的運用上,既不可完全沿用低年級的方法,也不可全盤捨棄那些在低年級有效又適用於中年級的教學方法。要根據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圍繞著學生的興趣,選擇有利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並能強化其參與意識的教學方法。

國小高年級,由於年齡增長和身體發育,學生在心理上有了較大的變化。就認識過程而言,有意注意逐漸上升到主導方面,使抽象思維有了發展的可能性。理解記憶能力越來越強,思維方式由以具體思維為主的形式逐漸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形式過渡。情感和意志方面也都有所發展。在這一時期的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性意學生的情緒,可適當講一些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故事,如名人與音樂、音樂家軼事、名曲誕生的趣事等。如果學生處於變聲期,可多安排一些器樂教學和欣賞教學以及能夠調動學生內心活動的教學內容,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參與意識和創作慾望等。高年級的唱歌教學應從重視外在的表現(如律動、遊戲等)向重視內心情緒的表現方面轉變,更要強調唱歌的藝術表現效果,但其先決條件是學生喜歡音樂和愛唱歌。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進入中學,新陳代謝旺盛,身體發育處於高峰期。主要表現在學生興趣廣泛,成人感強,自尊心、榮譽感和好勝心強。意志品質有了突出表現,自我意識有明顯發展,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逐漸佔優勢。這一時期學生心理髮展表現的主要特點是:好爭論、好懷疑、情感變化決而不穩定等等。但是少年朝的心理髮展是受社會、家庭、學校制約的,尤其是社會與家庭的影響更突出一些。所以,作為一名中學音樂教師,不但要鑽研教材,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同時還要了解社會上的流行音樂及其在學生中的影響等情況,以便有的放矢地發揮學校音樂教育的特殊功能,引導和培養學生健康的音樂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識,學校音樂教育如果能與學生的心理過程相符合,則能夠促進學生具有音樂感的願望得到健康的發展。反之,則容易產生兩種後果:一部分熱衷於升學的學生(或在各種壓力下只注重文化課而排斥其他一切活動和愛好的那部分學生)具有音樂感的願望受到抑制;另一部分喜歡音樂而學校又不能滿足他們愛好音樂的願望的學生,則會向追求社會上流行歌曲的方向發展。由於缺乏基本的音樂常識和鑑賞能力而不辨良莠,學生的身心健康往往會受到某些不良影響。

所以,音樂教師除了要具有符合要求的各種音樂素質以及音樂教育教學的能力,還必須具有把握學生心理特徵進行音樂教學的能力。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是衡量教師素質的重要方面。同樣教材,兩名教師可能教出不同的教學效果,這就是教師的教學能力決定的。音樂教師也只有具備以上的教學能力,才能完成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任務。

綜上所述,音樂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通過音樂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他們成為21世紀有用的人才這也是中國小音樂教師的責任,當然這就要求音樂教師需不斷的加強自身的教學能力和自身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