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吃粽子的意義

才智咖 人氣:3.86K

每年端午節,人們都早早地開始準備粽子。那麼粽子在儲存注意事項及哪些人群是不能吃粽子的呢?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分享端午節吃粽子的意義吧!

端午節吃粽子的意義

一、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這個傳說起源於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屈原面臨著亡國之痛,與五月五日投江自盡,岸上的漁夫和百姓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當時人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食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免遭傷害。從此以後,人們為了紀念他,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到江上投粽子、划龍舟。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

二、吃粽子的注意事項

1、一定放冰箱儲存

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加上紅棗、豆沙或者肉,因此在初夏炎熱的天氣裡很容易變質。棗粽子和豆沙粽子放冰箱可儲存3—5天,如果是肉餡,3天內吃完為好。

2、粽子要熱透再吃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徐筠指出,粽子最好不要涼著吃,吃前要徹底加熱。一是糯米和粽子餡都是容易變質的食物,加熱不充分,很容易發生食物中毒;二是因為變涼的粽子過油、過黏,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還有一點要注意,粽子剝開後如有黏絲,則表示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鮮了,最好別食用。

一天只吃半個或一個,每天吃粽子別超過50克,也就是半個或1個。尤其胃腸道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老年人切忌貪多貪涼,最好分小塊多次食用。有些商家賣的迷你粽就是不錯的選擇。

端午節吃粽子注意事項:冷粽傷脾熱粽養胃

3、粽子最宜趁熱吃

專家還提醒,吃新包出來的熱粽子比較健康,不要把它放冷後再反覆加熱。因此最好自己動手製作,吃剛包好的熱粽子。包粽子時要注意,粽葉蒸後放置一段時間顏色發暗是正常的。不要選皮色鮮綠甚至藍綠的粽子,因為粽葉很可能是經過硫酸銅處理,安全性沒有保障。

在保留上,粽子可以放在冷凍櫃裡速凍後長期儲存,吃的時候要重新蒸透,或用微波爐化凍。存放時最好分成一次吃完的小包,用塑料袋包嚴實,和其他肉類等生食品分開放,避免交叉汙染。

三、端午節吃粽子的寓意

1、驅趕蛟龍

《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用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這樣就不用擔心再被蛟龍破壞了!”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逐漸發展為我國端午節食品。

2、紀念屈原

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屈原是戰國時楚人,當他看到國家將亡時,於五月五日投汩羅江而死。老百姓划著船去打撈他的屍體,並將米飯撒到江中,防止魚蝦侵害到屈原。於是有了端午節,有了龍舟競渡,有了吃粽子。另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版本,是說屈原生前正直,是他的政敵在江中追趕他的小船,將他殺害後,裝在麻袋中深入江底。為了掩飾罪行,偽作了“懷沙”一篇遺文,傳言屈原是自殺。但老百姓心中有數,於是也有了端午節,划船是暗示小人們追殺屈原,包粽子,是暗喻小人將屈原捆綁並投入水中。

四、吃粽子的禁忌

不宜冷食

粽子一定趁熱吃。粽子的主料是糯米,支鏈澱粉含量高。糯米加熱後,支鏈澱粉會糊化,有利於被消化酶分解,更易消化;而一旦冷卻,澱粉會老化回生,分子間凝固加強,不容易被消化。

不宜多食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黐牙和不易消化,如果吃的太多,容易引起腹脹。因此正常人每次也要少吃一點,食粽的同時可搭配蔬菜、水果,以幫助腸、胃蠕動,避免消化不良,但不要與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類一起食用,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瀉或腹痛。

空腹不宜吃粽子

如空腹吃粽子,糯米就會在胃裡停留很長的時間,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導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舊病復發。

不宜食用剛從冰箱裡拿出來的粽子

有些人喜歡把粽子放冰箱後冰一段時間再吃,這樣的粽子又硬又冷,對有胃病的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所以最好取出來後,充分加熱變軟後再吃。

吃粽子時不宜喝冷飲

吃粽子的時候不要喝冷飲,喝冷的東西更容易讓糯米凝固,更不易消化,讓人感覺到滯脹。

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

粽子粘度高、不易消化,缺乏纖維質,含過多脂肪、鹽、糖,專家建議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

什麼人不適合吃粽子

粽子並不是人人都適合吃的,專家還建議一些人最好別吃粽子。

心血管病患者:粽子的品種繁多,其中肉粽子和豬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屬油膩食品。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響血液迴圈,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程度,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

老人和兒童: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性大,老人和兒童如過量進食,極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產生的胃酸過多、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

五、吃粽子的講究

1、粽子不易消化,蒸熱以後再吃

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營養學專家談及糯米消化時表示:“我們不建議多吃糯米,就是因為糯米的消化速度快,但是它消化不完全。”澱粉的消化需要澱粉酶的參與,這種酶存在於口腔與小腸,胃裡卻沒有,因為胃的強酸環境易讓澱粉酶失活。一般人理解的“消化”通常在胃裡進行,但胃卻幾乎不會消化糯米,只能通過蠕動儘可能地將它磨碎,並推入小腸,促進下一階段的消化吸收。因此,如果吃入太多糯米,容易導致胃動力減弱,產生“沉胃”的感覺,也因此,很多人因為粽子好吃而大吃特吃,卻導致了消化不良甚至胃炎發作。粽子雖然好吃,控制食量才是關鍵。

另外,糯米在加熱狀態下,支鏈澱粉會糊化,有利於被消化酶分解,更易消化;而一旦其冷卻,則會老化回生,分子間凝固加強,不容易被消化,因此,在進食粽子時,不宜吃已經冷卻的粽子,而應當趁熱吃蒸熱後的粽子,以防止消化不良。

2、粽子熱量高,進食以雜豆類為佳肉類為次

一個普通的鹹肉粽子,含米量約一至一碗半的飯,熱量約為400~500卡路里。因此,專家建議,吃粽子,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過3個,男性最好不要超過5個。在購買粽子時,不妨關注粽子的包裝上表示的營養成分,營養成分的標示包括每份重量或每100克所含的熱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與鈉含量,但消費者常誤以為營養標示上的資料就是一個粽子提供的熱量與營養素,正確的方法是以每份的重量或每100克與一個粽子的實際重量去換算。因此,養成閱讀營養標示的習慣,購買符合個人需求的粽子,才能讓這個端午節既美味又健康。

如果是在自己家包粽子或能夠選擇粽子的材料,建議以雜豆類粽子為佳,如在粽子材料中新增雜糧米、紅豆、薏仁、山藥、芋頭或紅薯,不僅可增加纖維質含量,減少腸胃負擔,更有益於健康。肉粽由於含有的油、鹽多,對人體健康不利,不建議多吃肉粽,但如果肉粽能改用瘦肉,甚至以雞肉、海鮮或魚肉取代,那麼營養價值和健康指數都能更高一些。

3、吃粽子時搭配蔬菜水果茶飲解膩

粽子吃多了,總會感到油膩噁心,食慾不振,吃粽子時搭配什麼是很有講究的。吃粽子時最好不要再大魚大肉,以免加重胃腸的負擔。吃粽子時可以喝普洱茶來幫助消化,有胃熱的人則可以喝綠茶。食粽子搭配水果也可以解膩、助消化,但搭配什麼樣的水果也有講究。胃腸功能不好的人吃粽子時,最好搭配蘋果和梨子,少量的西瓜(不要冰鎮)也行。本身沒有胃病的人,吃了粽子還可以煲些山楂、烏梅湯來喝,或者用山楂、神曲煲些消滯茶來喝。

4、不要把粽子當早餐或者宵夜來吃

很多人都會在早上蒸一個粽子當早餐或者在晚上蒸一個粽子當宵夜,但實際上,這都是很不健康的行為。首先,早餐是一天重要的能量來源,應當兼顧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等的搭配,而粽子則過於油膩,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過多,幾乎蛋白質和維生素含量少,不能滿足人一天的營養需求。但如果是雜豆粽,加一杯牛奶一個雞蛋,再加一個水果,也是不錯的搭配。

而粽子尤其是肉粽類,由於熱量高、難消化,晚上如果當成宵夜進食,不但會導致能量的攝入過多,還會加重腸胃負擔,甚至影響睡眠,得不償失。

5、購買速凍粽子要良好儲存、充分加熱

速凍粽子能達到18個月以上的保質期,且在重新加熱食用時依然能最大程度保持原有的營養及美味。不過,速凍粽子對貯存配送的要求很高,市民在選購時,一定要購買放置在冷櫃中的速凍粽子,而且要儘快回家並立即放在冰箱的冷凍室中,確保在-18℃以下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