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整跟單員紡織品檢驗內容

才智咖 人氣:1.94W

紡織品外觀質量檢驗過程控制應該從檢驗人員、檢驗裝置、檢驗環境、檢驗方法和檢驗物件等諸方面進行。而作為貿易公司在染廠的代言人,染整跟單員通常必須首先熟悉紡織品檢驗的內容:

染整跟單員紡織品檢驗內容

1原料疵點

原料的條幹不均勻,有明顯的大肚紗、胖瘦絲、接頭過多、紗結、異性纖維、網路絲不良、氨綸包覆絲質量不過關、混紡紗混合不均勻等等,都可能引起織物降等。影響紡織品外觀質量的各種原料上的毛病都屬於原料疵點。能夠通過檢驗人員的修補達到提等的目的,必須讓檢驗人員進行必要的修補。

因原料質量不好而引起的紡織品成品質量大幅度降等現象時有發生,主要是因為匹樣確認和缸樣確認時沒有把成品外觀質量檢驗放在重要位置,同時有些顏色不便於發現原料方面的質量問題。在修補過程中,修補方法必須可靠,不允許在修補過程中損壞織物表面,產生新的無法修補的疵點,進而嚴重影響紡織品外觀質量。有時某種外觀疵點在沒有被發現之前,全體檢驗人員很容易忽視此類疵點。當客戶在船樣上找到這種疵點並提出修補意見時,很有可能這一訂單的所有產品已經完成了檢驗和包裝工序,重新返工所帶來的檢驗現場的混亂是可想而知的,給全體檢驗人員工作熱情上帶來的打擊遠比返工給她們體力上造成的打擊大得多。染整跟單員此時需要挺身而出,耐心地做好全體檢驗人員的思想工作,在保證產品交貨期的前提下保質保量地完成返修工作。在返工的同時儘可能地保護包裝箱不受損壞。

2織造疵點

無論是哪種織造裝置,都會產生織造疵點。產生織造疵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裝置本身、原料方面、環境的溫度和溼度、操作者的技術水平、織物的組織結構等等都會造成織造疵點。以機織物為例,斷經斷緯、縮紆縮緯、停車痕、緯檔、接頭、錯經錯緯、嵌條經紗或緯紗錯位、緯密過密或過稀、布邊鬆懈、卷布軸鬆動、上機門幅過窄、組織結構錯誤等等,都屬於織造方面的常見疵點。上述的各種織造疵點有些是可以修補的,有些是無法修補的。對於那些無法修補的織造疵點可以採取吊線讓碼、開剪拼匹等方法提高產品等級。對於嚴重的長度較大的疵點必須開剪處理。

3前處理疵點

不同品種,前處理疵點的特點也不盡相同。對於全棉或滌棉漂白織物來說,自度是否合格顯得非常重要。對於滌綸強捻織物來說,鹼減量加工以後的強度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問題。而對於進行爛花加工的滌棉產品、生物酶拋光處理的磨毛棉織物和萊賽爾織物來說,強力損傷問題仍然是重要問題。有時前處理工序的疵點在本工序加工時無法發現,比如說滌綸減量織物減量後出水不淨染色後織物表面就會產生黃斑。

棉織物退漿不淨就會在染色後的織物表面產生“漿頭跡”,煮練不淨就會在織物表面殘留棉籽殼等等。對於缺乏經驗的檢驗工來說可能會把這些疵點一股腦地全部當作染色疵點。

但是,反過來說,無論是前處理疵點還是染色疵點,檢驗人員發現這些疵點都應做出適當處理,這對於產品外觀質量檢驗才是最重要的。

4染色疵點

對於紡織品檢驗來說,發現染色疵點相對簡單。染色疵點在織物表面上具有有別於底色的顏色和不規則外形等特點。色點、色斑、色跡是最常見的染色疵點。發現這些疵點並作出明顯標註,按照檢驗標準進行適當處理,是檢驗染色疵點的基本要求。在染色過程中很有可能因各種原因造成織物的堵缸或斷頭,特別是堵缸會對紡織品造成極大的傷害,在織物表面產生諸如“雞爪印”或被蕭山人稱為“鬱剎汙”的疵點。此類疵點很難回修。

有時有些仿毛品種因原料特殊,在染色降溫階段因冷水加入過快也會在織物表面產生大量類似於“雞爪印”的疵點。這類仿毛產品在脫水時如果織物過多或脫水時間過長,也會在織物表面產生上述疵點。關於織物表面的“細花”類疵點需要引起檢驗工的特別注意。發現此類疵點應及時與染整跟單員彙報,由跟單員根據疵點的嚴重程度決定對此類次品的檢驗方式。

5整理疵點

由於整理的多樣性,整理疵點也呈現出多樣性。對於進行外觀整理加工的紡織品來說,磨毛整理、拉毛整理、生物酶拋光整理是比較常見的加工方式。絨毛的長度、密度和均勻度是檢驗上述三種整理質量的主要指標。而對於全棉織物的樹脂整理,織物的強力損傷問題也不容忽視。

對織物的功能整理,無法通過外觀檢驗獲得令人滿意和信服的檢驗結果。而對於大多數織物都要進行加工的柔軟整理來說,在外觀檢驗方面有兩點需要引起特別的注意。第一就是是否“拔絲”或“劈裂”,第二就是織物表面有無“矽油斑”。紡織品柔軟整理時大多通過浸軋柔軟劑來改善織物手感。柔軟劑在織物上含量過多,會明顯地降低織物經紗或緯紗之間的摩擦係數。在外力作用下,經紗可以沿著緯紗發生比較明顯的位移,在織物表面產生“拔絲”或“劈裂”現象。目前使用較多的是有機矽系列柔軟劑,此類柔軟劑多為乳化液,當加工環境的溫度過高或柔軟劑乳液在工作現場存放時間過長時,柔軟劑會出現破乳現象。

如果柔軟劑出現破乳以後沒能被及時發現而繼續使用,就會較多地黏附在烘乾機、定形機或軋車的各種滾筒上。這會對後續加工的淺色的紡織品造成嚴重的黏輥現象。

淺色織物黏輥以後就會在織物表面產生大量的“柔軟跡”。“柔軟跡”可以回修,但回修時如果方法不當,會對織物表面產生更大的“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