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師資格考試備考常用素材大全

才智咖 人氣:1.66W

參加教師資格考試合格是教師職業准入的前提條件。申請幼兒園、國小、初級中學、普通高階中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和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的人員須分別參加相應類別的教師資格考試。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整理的最新教師資格考試備考常用素材大全,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最新教師資格考試備考常用素材大全

  歷史典故類

歷史典故主要是對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事蹟的總結和概括。中國歷史悠久,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這部分的素材相對來說比較多,比如:

1、越王勾踐臥薪嚐膽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在與越國交戰中大敗越王勾踐。夫差要捉拿勾踐,范蠡出策,假裝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夫差不聽老臣伍子胥的勸告,留下 了勾踐等人。越國君臣在吳國為奴三年,飽受屈辱,終被放回越國。勾踐暗中訓練精兵,每日晚上睡覺不用褥,只鋪些柴草,又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他不時會嚐嚐 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最終勵精圖治,成功復國,越王勾踐亦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

2、孔子韋編三絕

春秋時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籤,稱為竹簡,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 則幾十個,少則八九個。一部書 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起來才能閱讀。像《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起來的,因此有相當的重量。孔丘花了很大的 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 以後,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

3、李白的故事

李白小時候在四川象耳山讀書,很不用功,並想中途廢學。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旁

看到一位白髮老婆婆在那裡磨鐵杵。李白問幹什麼,老婆婆回答說:“把鐵杵磨成針。”李白不相信,嗤一聲笑了,對她說:“鐵杵豈能磨成針?”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老婆婆向他講了這個道理,李白頓時領梧。從此,他便發奮用功,終於懂得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4、 匡衡鑿壁借光

漢朝元帝時的匡衡,從小喜好讀書。可是家裡很窮,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上學讀書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學習。家裡沒有錢買燈油,怎麼辦 呢?匡衡沒有向困難屈服,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牆壁上鑿了個小洞,借鄰居家照射過來的微弱燈光看書學習。他勤奮刻苦,學到了許多知識,後來做了宰相。

5、秦始皇堅持自我一統天下;廉頗藺相如將相和……

6、文王被拘而演《周易》,左丘失明著有《國語》,屈原被逐寫有《離騷》……

這部分的例子大家可能比較熟悉,用的也比較多。但是隻用這種型別的例子太過於通用,不能夠體現你作為教師的基本素養,所以不建議大家通篇都用歷史典故類的素材。

  名人名言

考教師資格證將來是要做老師的,因而必須站在教師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建議大家在名人名言這部分也多積累一些教育家的權威話語,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孔子、陶行知、杜威、洛克、誇美紐斯、凱洛夫等,以下一些例子可以參考哦:

1、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韓愈

2、業精於勤而毀於隨。 ——韓愈

3、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陶行知

4、 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 —— 亞里士多德

5、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樂和美的滿足的東西,都具有一種奇特的教育力量。 ——蘇霍姆林斯基

6、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陶行知

7、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 ——蘇霍姆林斯基

8、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 ——第斯多惠

9、天賦僅給予一些種子,而不是既成的知識和德行。這些種子需要發展,而發展是必須藉助於教育和教養才能達到的。 ——凱洛夫

對於這部分的內容大家可在平時讀書、看報的時候將一些可用的名言摘抄下來,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相信你一定能有所收穫。

  教育理念類

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要掌握教育教學的相關知識,它體現了教師的基本素養,因而在備考的過程當中,建議大家多積累一些有關教育學、心理學的相 關知識,並運用到寫作當中。其實教師資格證的各個科目是不分家的,你會發現科目二(教學知識與能力)的許多知識我們也可以運用到寫作中,比如:

1、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質為根本宗旨;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2、新課改的學生觀——教學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教學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加註重過程”;教學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3、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是獨特的人;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4、教師職業角色的轉變——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教師是教學的研究者;教師是社群型的開放教師。

5、教師行為的轉變——對待學生,強調尊重、讚賞;對待自己,強調反思;對待同事,強調合作;對待教學,強調幫助、引導。

6、教師職業道德——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

7、全面發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協調發展。

8、教育公正——入學機會均等;教育過程中機會均等。

9、羅森塔爾效應——教師期望越高,學生表現越好。

熱點事例

【素材1】“殺野生動物拍照炫耀”——11月21日晚,有網友爆料稱,有人在雅魯藏布大峽谷核心區獵殺保護動物白鶴和豹貓。22日下午,國家林業局官方微博迴應稱“正在嚴查中!”

<運用方向>從虐貓炫耀到如今的獵殺野生動物炫耀,讓我們震驚的不僅僅是違法行為,更是這一顆顆毫無道德底線的內心。明知做了錯事,卻還能以此為榮。他們的良知究竟在哪?幸而我們看到了斥責的聲音勇敢地站了出來,如若這個社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沉默,甚至附和,我們的世界究竟會變成什麼樣?

<適用話題>道德底線 不做沉默的大多數 善待動物

【素材2】國考降溫不是壞事——日前,2015年國考筆試舉行。據統計,本次考試共有141萬人通過招錄機關資格審查,近90萬人實際參加考試,參考人數與錄用計劃數比例為40∶1,報考比例較去年有所下降。有關負責人表示,考生報名日趨理性。

<運用方向>:國考降溫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在一個充滿活力的國家,年輕人的眼睛是不會緊盯“鐵飯碗”的,他們敢想敢幹,敢衝敢拼,於各行各業中促進社會的變革與發展。

<適用話題>:鐵飯碗、選擇、人才、反腐

【素材3】網路圍觀“殺”了他?——根據新京報的報道:“2014年11月30日上午7點48分,一段疑似因網戀失敗自殺的微博在網上瘋傳。微博發出後幾個小時點選率就達到13萬。網友們紛紛出力救援,勸其不要放棄生命。” 在網友的幫助下,資訊被傳達給了瀘州警方,但警方和家屬破門而入後,還是沒能挽救這個19歲的生命。有人說是網友的評論尤其是無情的勸死跟帖“殺”了他。小曾的朋友也說“網友的無情評論,也是很致命的一擊”。頗有些網民跟帖說“鬧了半天又不死了”、“不行博主必須死”等等,誰看了都不會舒服。但同時還是更多勸他好好活下來的跟帖。如果勸死的言論讓他產生了不快甚至痛苦,那麼勸生的言論所給予的溫暖也足夠消解它們了。

<運用方向>:目前,手機觸屏成為最流行的社交介面,“屏對屏”的交流頻次早已接近甚至高於“面對面”,這是一個“屏社交”的時代。微博、微信、QQ是目前最普遍的屏社交工具。百姓日用而不知,其實屏社交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情感生活。面對生命的抉擇,無論網上網下,人們應該有起碼的價值底線,而在微博上,人們的價值底線似乎更容易被洞穿,這固然與網路的解構和娛樂精神有關,但可善可惡的人性在不同的輿論場顯然也會發生不同的走向,但無論如何,屏社交應該讓彼此互相守望,過得更好。

<適用話題>:屏社交時代、網路輿論、雙刃劍

  經典素材

拒絕狀元(綜合素質是考察一個人的重要標準)

在美國,哈佛、普林斯頓這種頂尖級的學校,都公開宣稱平時的成績非常重要,但還要看學生的綜合素質。哈佛大學每年都拒絕不少“大學聯考狀元”,比如1996 年,就把165名學術水平測驗考試中得滿分的“大學聯考狀元”拒之門外,理由就是對隱藏在分數後面的綜合素質不滿意。哈佛招生院院長在給潛在的申請者寫信時寫 道:“要進入哈佛這樣的大學,個人的特長、參與社群的活動、課外活動也很重要。”普林斯頓招生院院長寫道:“我們把每個申請者都當作特殊的個案來審視,看 他具體的綜合起來的能力和成就。”

美國的高中生能否獲得畢業證書,除了學分、成績等要求外,還要無償地為社會服務數十個小時。社會上有很多組織和基金會,為申請大學的高中生提供各種各樣在 社群服務上有突出貢獻的獎學金。一所高中對此的要求是這樣的:高一5小時,高二10小時,高三10小時,高四35小時(美國高中是四年制),這只是基本的 畢業要求。有些高中生的學業並不突出,但因為“學雷鋒”突出而被大學錄取了。

不潔的後果(素質低下影響聲譽和形象)

晚清王朝大臣李鴻章,在出使俄國時,在一個公共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結果被外國記者作為笑料,大肆渲染,加以嘲弄,丟了中國人的臉。

另據報載:美國客商與我國某醫療機械廠決定合作生產輸液管,外商到車間參觀時,廠長向牆角吐了一口痰,然後用鞋底去擦。正式簽約那天,廠長只接到客商的來 信:“一個廠長的衛生習慣可以反映一個工廠的管理素質,況且我們生產的是用來治病的輸液管,人命關天……請原諒我們的不辭而別。”

貝肯鮑爾的簽名(有風度是有素質的表現)

在談到中國足球運動員的素質時,閻世鐸講道,德國“足球皇帝”貝肯鮑爾來中國時,閻世鐸與他一同進餐,飯罷兩人向酒店外面走的時候,在走廊裡遇到一個小女 孩。她的手裡拿著一張紙和一枝筆,從其穿著上一看可知她是酒店的服務員。她一言不發地走上前,怯怯地將紙筆伸向貝肯鮑爾。貝肯鮑爾明白女孩的用意,他用雙 手接過紙筆,將紙鋪在牆上,認真地簽上自己的名字,然後又用雙手捧著將紙筆遞給了小女孩。在貝肯鮑爾的一生中,為球迷簽了多少次名根本無法統計,但他在給 這名小球迷簽名時,所表現出來的認真態度給閻世鐸留下了深刻印象,而這種認真,對貝肯鮑爾來說是一種極為自然的流露。

回想起這一幕,閻世鐸感慨地說,作為“足球皇帝”,貝肯鮑爾在球迷面前連一點架子都沒有,表現出了十足的紳士風度。但我國的許多球員,沒踢出什麼名氣,走起路來卻像螃蟹一樣橫衝直撞,很多人對球迷的態度更是惡劣無比,嚴重敗壞了中國足球的形象。

閻世鐸表示,提高球員的素養和風度是當務之急。我們需要的是會踢球的全面發展的人,而不是踢球的機器。

防微杜漸(素質體現一個人的內在修養)

羅瑞卿同志是我國第一任公安部長。他是執法的領導同志,也是守法的普通公民。

有一次,羅瑞卿去火車站接客人。因為時間緊沒來得及買站臺票,等把客人送到住處後,羅瑞卿想起了這件事,對隨行人員說:“馬上到車站去補交三張站臺票錢,公安人員應當做守法的模範。中國古人有一句話:‘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要防微杜漸嘛!”

中美日三國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勢在必行)

21世紀國與國的競爭將主要是人才的競爭,為了培養未來的創造性人才,《美國2061計劃》指出,著眼國民素質,實行全面改革。日本的教育改革,在“輕鬆 愉快”中培養生存能力。國際21世界教育委員會強調教育應圍繞四種基本學習:1.學會認知;2.學會做事;3.學會共同生活;4.學會生存。中國提出教育 要三個面向的具體實施就是素質教育,就是生存能力的培養。《教育文摘週報》刊載了陳鶴琴提出的要把死教育變成活教育的觀點。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國 人、做現代中國人。而做現代中國人起碼具備五個條件:第一,要有健康的身體;第二,要有建設的能力;第三,要有創造能力;第四,要能夠合作;第五,要有服 務精神。這五種能力蘊含著羅素的人才四要素。具有這些能力幹什麼用?生存。所以,可稱之為生存能力,從事生存能力的培養就是素質教育工作。

救人的大使與愛管閒事的“老外”(素質表現在小事中)

北京長城腳下,2000年6月的一天,一名少女從斷壁處滾下70多米的山崖。這時,幾位外國人毫不猶豫地率先沿著陡坡滑下去,與隨即趕來的人們一起將她救了上來。事後才知道,組織救人的外國人竟是挪威駐中國大使葉德巨集。大使先生到長城,不是觀光遊覽,而是來撿垃圾的。

葉德巨集大使到長城撿垃圾已非一次。十年前,一位英國專家威廉林賽來到長城邊,他為長城的美而感嘆,同時又被長城上遍地的瓜果皮核、菸蒂紙團和亂丟的礦泉 水瓶震驚,就在外國人中發起一項保護長城的活動。他們在長城上豎起著名的標語牌:“除了腳印什麼也別留下,除了垃圾什麼也別帶走”;他們穿的T恤衫與背的 揹包上印上口號“不愛長城非好漢,長城髒了怎麼辦”、“人人拾垃圾,長城美如昔”等等,定期來給長城“洗臉”。一年前才赴任的葉德巨集大使一到中國,就主動 參加了這項活動。

一些文明國家的公民對保護環境的高度自覺和嚴守規章簡直令國人汗顏。作家陳世旭在談到一次丹麥之行時寫道:在那裡,如果你的車子不按規定停放或不滅火,任 何一個路人就會過來提醒你把車停好或讓車安靜下來;如果你釣魚,一些毫不相干的人也會過來看看你的魚桶裡有沒有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準釣標準的魚,發現有就會 催著你還要一直盯著你把魚放回水中,然後說聲“謝謝”而去。丹麥禁止養鳥,但鳥食市場卻十分興旺,因為幾乎家家都要買上鳥食掛在庭院裡喂鳥,常年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