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著《三國演義》讀後感750字

才智咖 人氣:1.76W

在中國四大名著裡,我最喜歡的就是《三國演義》了。這本書寫出了以中國歷史為背景的故事,從桃園三結義到最後三國鼎立,讓我認識到歷史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

經典名著《三國演義》讀後感750字

這本書從張角發動黃巾軍起義開始說起。劉備、關羽和張飛有著共同的目標——參與鎮壓黃巾軍,還結拜為兄弟。董卓動亂,收買猛將呂布,廢了少帝,立獻帝,自己掌握了大權,最後被呂布殺死了。董卓被殺,中原群龍無首,三國為了能夠統一中原,便開始了戰爭,你爭我奪,最終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三國演義》裡有許多著名的事件,如“草船借箭”“火燒連環船”“空城計”等等。我最欣賞的人物是蜀國的軍師——諸葛亮。諸葛亮是蜀國裡最重要的人物,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他是被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所打動,決定出山輔助劉備一統天下。

諸葛亮是一位足智多謀的軍師,多次幫助劉備打勝仗,以少勝多。我覺得諸葛亮最精彩的部分是他在草船借箭的時候。當時,諸葛亮為了籌得十萬支箭,便準備了幾十艘船,船的旁邊插滿了稻草人。他趁大霧時假裝突擊,讓曹操放箭射他們的船。就這樣,曹操的箭全插滿了船上的稻草人。諸葛亮在不動用工匠的情況下,輕易地從敵方拿到十萬支箭,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我最欣賞諸葛亮的'方面,是他那不屈不撓的精神。諸葛亮足智多謀,意志堅強,永不屈服,無論曹操有多少軍隊,他都不曾退縮,反而一直想辦法輔助劉備,讓劉備打勝仗。諸葛亮的《後出師表》有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確實做到了。他為蜀國貢獻了畢生的力量。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曾多次北伐攻打魏國,雖然失敗了,但他卻不曾放棄,反而越戰越勇。當他知道自己即將逝世時,仍然為蜀國獻計,嚇走了司馬懿。諸葛亮這不屈不饒的愛國精神的確值得我們學習。只可惜諸葛亮還未北伐成功,卻已逝世,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但我認為他那愛國精神是永在的。

閱讀了《三國演義》,我的確獲益良多,學到了不少道理。我們應該學習諸葛亮忠心愛國、不屈不撓的精神。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勇敢地克服重重困難,遇到難題時,應該要冷靜地思考,想出解決的方案。我們也應該要有不怕失敗的決心,努力不懈,這樣我們才能達到目標,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