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讀後感國小

才智咖 人氣:8.67K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童年讀後感國小,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童年讀後感國小

童年讀後感國小1

我自思:如果把握放到阿遼沙所在的那個社會,或許我連一天都沒辦法活下去,更不要說和罪惡的社會做鬥爭了。

----

這個暑假,我又翻出書架上的一些舊書,重新閱讀起來,其中就有一本高爾基的《童年》,這本書我在四年級的時候就已經讀過,當時就感慨萬千,這次重讀,更是讓我思緒萬千,有頗多感受在心頭。

書中的阿遼沙年幼喪父,不得不被送到殘暴沒有人性的外祖父那裡生活。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裡,阿遼沙受盡了外祖父的虐待,在他的周圍,只有自私自利、冷眼旁觀的“局外人”。但是,阿遼沙還是頑強的活著,慢慢在艱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

我自然而然拿自己的童年和阿遼沙的童年做比較。我的童年比阿遼沙的童年幸福何止萬倍。我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有爺爺奶奶的疼愛、有爸爸媽媽的呵護。但是,我確實一條不折不扣快的大懶蟲,我從來沒有自己做過飯,從來沒有自己洗過衣服、從來沒有獨立做過家務,

連這些小事都沒有做過,更何況一個人獨自到社會上生活了。

我自思:如果把握放到阿遼沙所在的那個社會,或許我連一天都沒辦法活下去,更不要說和罪惡的社會做鬥爭了。

讀了這本書,我決定要徹底改變自己,學習阿遼沙身上所有的那勤勞、愛學習、獨立、勇敢做鬥爭的品質。我會努力的。

童年讀後感國小2

前幾天,媽媽從義烏小商品城給我買了一本高爾基寫的《童年 在人間》。

媽媽晚上一帶回來,我就愛不釋手的一頁一頁認真的讀著。

我已經讀完了《童年》,我的感受是:這本書寫的是高爾基悲慘的童年。首先爸爸、爺爺、奶奶去世。他住在他姥爺家,在這個小家中,他受到了姥姥對他的關心,受到了姥爺的嚴厲管教。在中間,高爾基的媽媽生了一個小弟弟,但沒過多久,也去世了。他還感覺到了兩個舅舅的為爭奪家產表現出的自私。最後他的母親也去世了。想想他的童年,再想想我們的童年,中間的差距,不是數也數不過來嗎?

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我們的童年。

童年讀後感國小3

與家人買東西的時候,你是否挑三揀四?我們不貧不富,與高爾基比,大家幸福多了!

高爾基出生在一個木工家庭。5歲時,父親病故了生活更加艱難了,他與他媽媽就住在外祖父家裡。由於家境貧寒,高爾基上學只好穿母親的皮鞋,外祖母的外套,黃色的衣衫與散腿褲子。這樣一身五顏六色的不協調的裝扮引來同學們的嘲笑。有的同學還給他起外號。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穿的都是自己的新衣服,有的還是高檔的衣服。想到這裡,我不禁有些慚愧,因為儘管有那麼好的條件,我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常常挑三揀四,有的衣服穿的次數多了就不願在穿。

高爾基為了可以上學,只得揀破爛換錢。每逢不上學的日子,他就一大早起來,揹著一個大布袋,走街串巷,撿一些破布頭、爛紙片賣給廢品加工廠。運氣好才能有半個盧布的.收入,如果運氣不好呢,高爾基上學的事就沒有什麼著落。我們現在上學什麼的也不用操心,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美日子,相比之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現在幸福的生活,有什麼理由不加倍努力學習呢?

撿破爛換來的錢成了高爾基的學費來源,但是學校裡那些有錢人的孩子並不理解高爾基的行為,反而嘲笑他,說他身上有“臭”味。我覺得並不是高爾基的身上有臭味,而是那些有錢人的孩子故意嘲笑高爾基,他們才顯得“臭”。高爾基把別人的嘲笑變成催促自己努力學習的動力。他發奮努力,刻苦學習,終於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受到了老師與同學的喜愛與尊重。

我合書沈思,不禁思緒千萬。

童年讀後感國小4

今天,我讀了一個故事叫《毒蘑菇》,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外表美不是真正的美,只有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有的人看似美麗,但心靈卻不一定是真正美,有的人外表醜陋,但心靈不一定醜陋。所以,請大家不要被一些人美麗的外表而迷惑了。

童年讀後感國小5

家好!我是國小樂佳兒。從今天開始我會給大家講講我童年時代的故事。它們可愛、快樂、天真,擁有了無數陽光風格的我。我的童年或許像個小公主的形象,但是它帶著無數的小微笑裝扮著我的整個童年。

童年讀後感國小6

讀了這本書,我才感受到高爾基的童年是多麼的悲慘,他既得不到父親的關愛,也得不到家庭的溫馨。他6歲時父親就去世了,雖然家人都很愛他,但是因為家庭的條件不好,而且他的外祖父脾氣暴躁,他的兩個舅舅又是自私貪婪,這使他生活的一點都不愉快。

雖然他的家人很多,但是他只覺得這家庭中只有他自己,他好像覺得他的外祖父和他是一對敵人,處處充滿著殺氣。這使他過著令人窒息,光怪陸離的生活。只有他的外祖母才使他感到溫馨,他的外祖母對他很好,每當外祖父要打他時,她都幫高爾基說一些好話,她經常講故事給他聽,教育他。

後來他的母親也死了,他只好住在外祖父家,沒幾天外祖父就讓他自己去走向人生的道路糊餬口了,當時他才11歲。

我今年也11歲,但是在家有父母的關懷,在學校有老師們的惇惇教導和老師的關愛。而高爾基的童年過的那麼痛苦,我和高爾基是不能比的。他的這本書對我有了很大的幫助。

我感受到人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我們應該用這美好的時光好好努力的讀書,而不是去享福。如果光是去享受,那麼這個人生活的一點也沒意義了。而高爾基為什麼能成為一名文學家,正是因為他會去珍惜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作文

童年讀後感國小7

《童年》是作者高爾基以自己童年為基礎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它揭露了俄國沙皇時期的黑暗、殘暴和非人生活。而高爾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受盡了折磨與欺辱,無論是在精神上或是肉體上,都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是高爾基卻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堅強地走了過來。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喪父,隨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這一切是主人公阿廖沙艱苦命運地獄。外祖父掌管家裡的一切,脾氣非常暴躁、視財如命,主人公阿廖沙的外祖父家,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人間地獄。阿廖沙時常因為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為了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家中女人更是沒有地位,任丈夫打罵、發洩。這一要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

之後,阿廖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雜,在這期間阿廖沙飽受欺辱,但他還是熬過來了。因為他被自己堅強、不屈服與困難做鬥爭的精神與信念一直支撐著。

而現在的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沙卻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捱打、受欺辱。悲慘的一幕又一幕,讓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們生活在俄國沙皇時期又會怎麼樣?會認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

時代在不斷進步,但人們卻越發變得懦弱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縮、逃避或者走捷徑。屠格溼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才會長久,有所爭取,才會得到。

童年讀後感國小8

今天我有幸讀到了《童年》這本書。作者是前蘇聯的著名作家,他在世界文壇具有極大的成就,而《童年》可以稱得上是他的代表作。讀完著部偉大的作品,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高爾基那悲慘,寧人憐惜,寧人歎服,寧人同情的童年故事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故事發生在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困苦的生活狀態,在這樣一個瀰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裡,幼小的阿廖沙體會到人間的痛苦,黑暗和醜陋。而外租母和哪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甚至可以說成是我的親人,保護,支援著阿廖沙,給他黑暗的童年裡增添了一絲光亮。 老百姓身處黑暗都不知道了麻木,和年輕的一代人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追求自己所希望的生活。

我感覺阿廖沙的原型就是作者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角色描述了自己的童年,高爾基用他真實,有沒得語言描述了自己苦難而又悲慘的童年。我慶幸自己沒有出生在哪個年代,我沒有受到那種痛苦,自己也沒有失去親人,可以說我的童年是幸福,自由的,被家人寵著,每天可以坐在寬敞,乾淨的教室裡學習;回家還有大魚大肉等著讓你品嚐;想要什麼,父母都會盡量滿足你。但是高爾基,他卻很少有那種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但他卻在那種壞境下,成為了一個文學大師,如果身處這麼好的壞境中的我們還沒有處人才,那還真是對不起自己的父母了。 高爾基可能是想告訴我們:要執著追求,堅持理想,持之以恆才能成功的道理吧!阿廖沙在悲傷,愛與恨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了,我在他的故事中品味出黑暗中的光明。

童年讀後感國小9

讀完了《童年》這本書,讓我感觸頗深,心情非常久不能平靜。

高爾基出生在一個世間混亂的時代。他才剛剛幾歲,就見過了許多世面,但他依然過的非常快活。高爾基一直跟隨外祖母生活,可高爾基的外祖父經常搬家,讓高爾基非常不習慣,這樣卻讓高爾基接觸了許多不同的朋友;有對他好的;也有跟他經常打架的等等。這些不同的朋友給高爾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讓他一生記憶猶新。

這本書描寫最有趣、最可恨的人就是高爾基的舅舅——雅可夫,他是一個非常冷漠又不近人情的逆子。有一次,高爾基的舅舅雅可夫喝醉了酒,就跑到了高爾基的外祖母家大發酒瘋,不僅把外祖母家的玻璃全打碎了,而且還把高爾基外祖母的手臂也打斷了,高爾基舅舅如此傷天害理,讓高爾基觸目驚心,給他的童年烙下了深深的陰影。

高爾基的童年雖然沒有過上現在這樣的好生活,但他還是艱苦的度過了,並且成為著名的作家,給後人創造了許多寶貴的財富。現如今經濟這麼發達,生活條件如此優越,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奮發圖強,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童年讀後感國小10

《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在7歲父親去世後,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過歲月。其間,他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呵護,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優美童話的薰陶,同時也親眼目睹兩個舅舅為爭奪家產爭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瑣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阿廖沙就是在這種“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的景象的狹小天地裡”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阿廖沙的生活是多麼悲慘啊: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非常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生活多麼黑暗啊,就好像他的家庭一樣——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周圍的人貪婪、殘忍、愚昧。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她勤勞、堅強、善良,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是幸福的,我們的童年的燦爛的,多彩的: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著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著品嚐;想要什麼,就有什麼;被人欺負,家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人一番……但擁有著這些,我們似乎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裡,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我在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珍惜童年,珍惜如今這美滿、幸福的生活!

童年讀後感國小11

《童年》是高爾基所著,它與《在人間》和《我的大學》被人們稱為高爾基的自傳三部曲。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息。高爾基那悲慘,令人憐憫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我,這部書真實地再現了十八世紀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態。

故事主要寫了高爾基童年時的痛苦生活,在那樣一個瀰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裡,幼小的高爾基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醜惡,小小的心靈因受到許多打擊而深深震動。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保護和支援了高爾基這本書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醜惡,老百姓身處黑暗卻不知道的精神麻木,和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艱苦歷程。

看完了最後一句,我放下了書本,心情是那樣複雜,為什麼一個這麼小的孩子,他的童年那麼悲哀?為什麼他的童年沒有一絲歡笑,只是充滿了仇恨的悲憤?蘇聯當時的社會真的那麼黑暗嗎?然而,我知道,這一切都是資本主義社會下黑暗政治鬥爭的惡果!那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一個暗無天日的社會,一個國家最底層勞動人民永遠無法翻身的社會!這是高爾基先生的批判,這是文章以小見大的妙筆!一個黑暗到可以使人變壞的社會,不得不讓我們感到膽寒,更覺得社會主義制度的光明,是它讓我們能過得如此幸福,和高爾基那不幸的童年比起來,我們是否能體會到現在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又是否應該好好學習,好好珍惜?

想到這裡,我被高爾基的精神深深打動了,同樣是童年,我們的生活可比高爾基的幸福多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天天有新衣服穿,我們真應該珍惜啊。高爾基能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堅持不懈,奮發向上,直至成功。那麼我們呢?這麼好的生活條件下,如果還不努力學習,那就太對不起為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而奮鬥的革命先烈了。我想:在前進的道路上,誰都會遇到一些坎坷。但是,只要像高爾基那樣,咬一咬牙,絕不放棄,就一定能成功。高爾基的精神值得我們尊敬,也同樣值得我們學習

讓我們一起記住這位偉大的人吧!一個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尤其是成長中的青少年學習的楷模--高爾基!讓我們學習他那勤於學習、善於寫作、敢於鬥爭的優秀品質!高爾基上國小的時候,家裡非常得窮,連一件新衣服也買不起。於是,他只好穿著他媽媽的皮鞋和外祖母的外套,還有黃色的衣衫,散腳的褲子,這樣一身五顏六色的打扮去上學。因為高爾基的生活很困難,所以他只能用撿垃圾來維持生活。那時,窮人是很被別人鄙視的,所以一些富家子弟就經常嘲笑高爾基。然而,高爾卻從來不拿它當一回事。他努力學習,終於成為了偉大的作家。

《童年》是一本不錯的書,更是一本袒露真實的小說,他用樸實的語言,深刻的寓意教會了我們每一個青少年如何去拼搏,如何去奮鬥,如何去實現自己遠大而又巨集偉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