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包戶走訪民情日記範文

才智咖 人氣:2.2W

今後我們要做好傳幫帶工作,下功夫沉到群眾當中去,靜下心來在群眾工作中汲取養分,增長才幹,在本職崗位上幹出熱情、幹出感情、幹出成就。下面的是幹部包戶走訪民情日記範文,供大家參考閱讀!

幹部包戶走訪民情日記範文

幹部包戶走訪民情日記範文【1】

7月4日 星期三 小雨

早上下了會小雨,天氣很涼爽。我帶著昨晚加班製作的課件和資料到塔城市第一國小上法制課。11點30分我來到頭工村警務室與協警共同商量今天的巡邏路線和走訪重點。

下午當我行至氣象局附近時,突然發現路邊坐著一位眼神呆滯的老人,樣子很是疲憊。我便上前詢問情況,發現原來老人耳朵失聰,在嘗試幾次大聲詢問後,老人似乎聽得見,但卻答非所問。天色已晚,不能讓老人自己在外,於是我將老人帶回到警務室,給老人買來麵包和礦泉水,待老人吃過飯後,開始耐心地詢問。

老人無意中說出“草湖”這個詞,這讓我高興不已,趁老人此時清醒,我便詢問其姓名,老人自稱名叫高文道,75歲,住在頭工村大田與162團場接壤的一個草湖附近。僅憑這些資訊幫助老人回家還是遠遠不夠的,於是,我給村上的治保主任打通了電話。經過詢問,答案卻是高文道已經去世。聽到這個訊息,我很失望,但治保主任隨後的一句話又點燃了我心中的希望:還有一個叫高學道的老人,好像失蹤兩天了。通過和村裡其他人聯絡,我好不容易和老人的家人取得了聯絡,找了輛車將老人送到了家中。老人的家人已焦急地等候在房門口,當我將老人攙扶下車時,一家人熱淚盈眶,拉著我的手不住地感激。看到他們一家團聚,我的勞累被一掃而光,此時已是下午9點鐘了。

7月12日 星期四 晴

“張文奎,女,83歲,家住二工鎮頭工村,本來就是村裡的困難戶,因為眼睛患有白內障,雙眼已經失明,子女每天出去打工,就老人一個人在家,怪可憐的,有時連飯都吃不上”。11點30分,在走訪張文奎鄰居時聽到這番述說後,我的心裡沉甸甸的。是啊,天氣這麼熱,老人一個人在家,眼睛看不見,想喝口水都困難啊!我決定去看看張文奎老人。

當開啟張文奎老人的院門,一個簡陋的家映入我們的眼簾。院子裡只有3間破舊的平房,且房頂破損,家徒四壁,冷冷清清。我喊了聲:“有沒有人啊?”房內有人十分緊張地喊了一聲“誰啊,房子裡面就我一個人,你晚些再來吧。”我馬上回應道:“老人家,別害怕,我是派出所的民警,知道你病了是過來看你的。”老人還是不相信我說的話,慌張地從床上坐起來,雙手緊握柺杖,為了讓老人放心,我慢慢地把頭上的'帽子遞到老人手裡說,老人家你摸摸我帽子上有警徽,我不是壞人,是來看望你的。你放心吧!

老人手裡拿著我的帽子摸了一番,這才放心下來。和老人交談後才得知:張文奎老人有兩個女兒,兩個女兒生活都十分困難,一個女兒嫁到了外地,很少回來,她和小女兒、女婿在一起生活,全靠女兒和女婿在塔城打零工掙錢維持生計。前幾年老人身體還算硬朗,生活還能自理,但屋漏偏遇連陰雨,現在老人的眼睛失明瞭,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感覺自己拖累了女兒,自己每天一個人在家,一天只吃兩頓飯。聽著大娘滿是絕望、滿是無奈的述說,我心裡都酸酸的,很不是滋味。“老人家,別發愁,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您家的情況我都知道了,我會向鎮政府、村委會反映你的事情,我也會盡全力幫助你的,相信也會有很多熱心人會幫助你的,你放心吧。”我從口袋裡掏出了二百元錢交到了老人的手中,老人雙手顫抖著接過了錢老淚縱橫:“謝謝,謝謝,謝謝……”

出了門我就將張文奎老人的情況向二工鎮政府和頭工村村委會進行了彙報。二工鎮領導們都非常重視,並將張文奎老人納入低保,從下個月起張文奎老人就可以開始領取自己的低保金了,頭工村村委會向頭工村全村發出了倡議書,倡議全村村民為張文奎老人捐款,籌集張文奎老人醫治眼睛所需的全部費用。

下午3點,好些熱心的人聽說後,都來到頭工村村委會給張文奎老人捐款,二工鎮鎮領導、頭工村村委會領導率先捐款,大家你100、我50紛紛響應,很快,在場人員就捐了5500元錢。8點,帶著二工鎮政府全體領導的關心、頭工村全村群眾的深情厚意,我和村委會書記拿著這5500元善款再次來到了張文奎老人的家中。將錢交到了張文奎老人女兒宋麗萍手中,拿著這些善款宋麗萍激動地說:“我正在發愁母親的病沒錢治療呢,感謝你們的幫助,我們一家子永遠都不會忘記你們的,謝謝你們了。”

幹部包戶走訪民情日記範文【2】

1月30日,星期三。

今天到聯絡點商水縣姚集鄉大李莊村,與幹部群眾座談,並看望困難戶。

大李莊行政村轄5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2200多口人,2280多畝耕地,有黨員32人、五保戶23戶、低保戶79戶、困難戶69戶,其中特困戶3戶。該村以農業種植為主,有幾家板材加工企業,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打工了。該村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幫助村裡理清發展思路,能引進些專案,使村民致富的路子更廣一些。

當日,我們對3戶困難群眾進行了慰問。針對該村存在的問題,將向局裡作專題彙報研究,拿出一套幫扶方案,不走過場,切實為群眾辦實事。

通過與該村幹部群眾座談、到幾戶特困戶家中走訪慰問,使我感到當前部分農村經濟的發展基礎還很薄弱,一些群眾還很貧窮,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必須加大力度落實。同時,應當出臺更多惠民政策和社會保障措施,切實解決農村弱勢群體的困境。

1月15日,星期四。

近期多次接訪都有石槽集鄉龔寨行政村群眾反映該村村幹部的問題,為徹底摸清情況、解決問題,今天我到該村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傾聽群眾呼聲。

村民反映的問題主要有:一是村黨支部書記勾結黑惡勢力打人;二是村幹部壟斷工程;三是公用用地補償款發放不及時、不透明;四是行政村賬目混亂,公開不到位;五是村幹部未經選舉產生。

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方案後經集體研究形成如下意見:一是成立工作組進駐該村協調工作。二是石槽集鄉黨委立即召開會議研究派駐該村第一書記人選,現任村黨支部書記暫停工作,配合調查。三是工作組必須限時辦結,並按法定程式移交公安、檢察院等相關部門辦理。

群眾的事無小事,解決群眾問題需要各級幹部沉下身子、下到基層才能瞭解事情真相,只有群眾滿意才是我們做領導幹部的工作目的。

4月26日,星期五。

今天我再次到秣陵鎮西陳行政村走訪,主要是看看西陳村文化廣場建設情況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狀況,瞭解群眾生產生活還有哪些困難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經過前期工作,西陳村文化廣場建設已經結束,新安裝籃球架2個、乒乓球檯2個,添置圖書500冊。當看到部分群眾或在廣場上打球鍛鍊身體、或在圖書館內看書、或聚在一起談笑風生,深感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提高農民素質和群眾幸福指數的重要性。

針對西陳村從事建築行業的傳統,我與村“三委”幹部醞釀,提出“成立協會、能人帶動、規範發展、共同致富”的思路;針對西陳村群眾民間文藝活躍的特點,要求有關部門加大文化資金、器材等投入力度,深入挖掘整理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群眾業餘生活。

通過此次調研,我深切感受到幹部下基層不僅要身入,更要心入,只有這樣才能更深刻地瞭解群眾所需,才能增進對群眾的深厚感情,用實際行動解決實際問題,讓群眾得到實惠、感受溫暖,才能真正得到群眾的認可和擁護。

幹部包戶走訪民情日記範文【3】

轉眼間,開展“學轉強促”活動已有多日,回顧走訪過程中所經歷的酸甜苦辣,頂著風、冒著雨、烤著太陽、流過汗,經常會看到不理解的表情,有時感到很委屈。值得欣慰的是,我們聽到了群眾內心真正的苦和樂,加上對惠農政策的講解,實實在在辦了些力所能及的事,老百姓的觀念變了——由不理解轉變到理解,由不歡迎轉變到熱情,甚至盛情挽留在家裡吃飯,我們得到大多數群眾的信任和支援,受到了歡迎。在走訪的過程中,我們看到還有很多百姓的生產生活很艱苦,仍存在因病因殘致家庭貧困的現象,內心感到不安和內疚,在走訪中都一一瞭解和記錄,並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

第一站拒收慰問金的老黨員

當我們到達長潭村的林名其家裡時,老人正坐在輪椅上。聽到我們的聲音,老人的老伴一個勁地往外搬凳子,似乎把我們當成了貴賓。 老人今年84歲了,他深情地講述了30年前入黨時的激動心情:“雖然自己已經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多年,但我時刻將黨放在心中,對黨有著深厚的感情,不管是在哪裡,我都是以實際行動履行黨員的職責。黨組織時常來看望我,問寒問暖,傾聽我的意見和建議,使我倍感親切,謝謝組織上對我們這些老同志、老黨員的尊重和關愛,我們將繼續發揮自己的光和熱。”讓人為之觸動的是,當我們送上500元慰問金時,老人拒絕了:“比我困難的人還有很多,把這錢留給更需要幫助的人吧。”這是怎樣的一種胸懷呵!

第二站送給我們錦旗的老人

我們再次來到紅旗分場蘭凡成老人的家中,他滿臉笑容地招呼我們進屋。

當我們問老人還有什麼困難要向政府反映時,老人激動地說:“我這輩子做夢都沒有想到,這麼多領導會親自到家裡噓寒問暖,謝謝政府,我沒有困難了。現在的政府好,不僅將我門前的出入路修成水泥路,還讓我享受了低保,中國共產黨好,挺好!”老人送上自己做的錦旗表示感謝。看到滿臉寫著滿足和感動的老人,我們覺得為他們做的還遠遠不夠。

第三站黑暗的土屋

這家人住的是老式的土磚屋,共有四間屋子,只有一間屋子有“傢俱”(兩張床),屋內陰暗潮溼,散發著一股黴味。園藝分場的幹部告訴我們,這家男主人有40多歲了,母親、妻子和大女兒都是弱智,唯一讓家裡充滿希望的是小女兒,今年考上了大學。可是男主人因以前在煤礦上班摔斷退,基本喪失了勞動力。小女兒陳鍊跟我們說起了家庭的情況。當談到工作組為她籌集到1.2萬元現金,給她當學費時,陳鍊幾次忍不住落淚,她說,很感謝黨和政府以及村委會對她家的照顧。

第四站:滿眶熱淚的郭斌香

這並不是一個特別的名字,但這卻是一位特殊的老人。 老人今年70歲,老伴因患肝癌去世了,兒子患有肝病,還需要老人的照顧,兒媳已經改嫁,把孫女扔給了老人。工作組當場捐了1000多元。“感謝你們過來看望。”臨走時,老人滿眶的熱淚和無數次的謝謝,激起了我們心中的千層浪:我們做了什麼,能夠讓老人家如此感激?

當我們向困難家庭走訪慰問的時候,他們的感激,甚至是感恩之情,讓我們覺得,我們的幫助實在是微不足道。對於這些困難群眾來講,一點慰問金,一句溫暖的話,甚至是一次握手,都有著無比巨大的力量,能給他們傳遞溫暖,帶來希望。今後我們要做好傳幫帶工作,下功夫沉到群眾當中去,靜下心來在群眾工作中汲取養分,增長才幹,在本職崗位上幹出熱情、幹出感情、幹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