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困難戶民情日記精選範文

才智咖 人氣:7.09K

群眾的期盼就是幹部的職責。下面的是走訪困難戶民情日記精選範文,供大家參考閱讀!

走訪困難戶民情日記精選範文

走訪困難戶民情日記精選範文【1】

小事連民心

群眾利益無小事,通過在姚山村的走訪,我越發感覺到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18日下午,在姚山村走訪途中,我發現在姚山村陳圩組龍王街路南一棵樹上,掛著四塊電錶,位置較低,小孩很容易摸到,是個安全隱患。據村幹部和群眾反映,由於群眾房屋拆遷,原先掛在牆上的一些電錶無處可掛,只好掛在樹上,雖多次與供電部門聯絡,但都沒有結果。對此,村幹部和附近群眾十分擔心,遇到陰雨天,就更為擔憂。聽後,我當場安排工作人員給縣供電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打了電話,要求他們派人到現場察看,迅速進行整改。縣鄉供電部門立即組織人員趕赴現場,並著手施工。在姚山國小校園內,有一個50米長、20米寬、2米深的水塘,塘內有不少水,雖然周圍用尼龍網圍著,但對學生來說,還是個安全隱患。學校教師和群眾反映,曾經有名國小生掉進水塘,由於施救及時,沒有發生嚴重後果,但水塘未平,始終是教師和學生家長的一個心病。填平這個水塘需要一萬多元,村及學校經費很緊張,沒有多餘經費用在填平水塘上。聽後,我安排身旁的鎮黨委書記,要求鎮政府出資填平水塘,鎮黨委書記當即表態三天內完成任務。

這兩件事,對於有些幹部和部門來看,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其解決的卻是群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實在在的困難,涉及到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若是對“民有所呼”心不在焉,就會把小問題拖成大問題。只要我們各級幹部始終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切實把群眾的小事當作幹部的大事,做到事情再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就會積小勝為大勝,不斷匯聚加速宿州崛起的強大力量。

群眾心裡有桿秤

按照走訪計劃,18日下午,我在村幹部的陪同下,分別走訪慰問了困難戶和五保戶。

走訪慰問的第一戶是特困戶王新章,今年73歲,老伴已去世,目前全家五口人,兒子、兒媳、孫子、孫女都外出打工,一人獨自生活,患腦血栓病近四年,腿部有殘疾,行動不便,個人有3.9畝地,由女兒幫著種,包括土地收入和殘疾人、低保戶享受的保障金,全年收入2000元左右。在全面瞭解老人的基本情況後,我拉著老人的手,問還有什麼困難需要解決時,老人連聲說:“沒有沒有,政府很關心我們,不能再給政府添麻煩了。”當我給老人送上慰問金時,老人激動得說不出話來,長滿老繭的雙手緊握我的手不放鬆。離別時,跛著腳執意將我送到門口。

來到五保老人溫傳祥家時,老人正在準備吃晚飯。通過交談,得知老人今年74歲,1970年4月從蚌埠下放到姚山村,現有5畝地,包給別人種,自己平時主要以撿破爛為主,全年收入2400元左右。當我問到老人過得好不好時,他十分激動地說:“比過去幸福多了,逢年過節,上級政府都來看俺,給俺送被送糧送錢,共產黨的政策太好了,如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俺今天”。站在一旁的我感覺得出,老人的話發自內心,讓我很受感動。臨別時,我給老人送上慰問金,老人連聲說謝謝,並目送我們很遠。

近年來,雖然農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依然還有部分群眾因孤、病、殘原因導致生活困難,說明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需要群眾理解。然而通過與群眾的座談交流,特別是通過與王新章、溫傳祥兩位老人的交談,我感到他們對黨和政府的衷心擁護,感謝現在黨的好政策,大多數人是通情達理的、是很容易知足的,只是因為客觀原因導致他們暫時的生活困難,不願黨和政府。這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心中有百姓,百姓有桿秤,只要我們心裡裝著群眾,群眾心裡也會裝著我們。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領導幹部,我們一定要堅決執行上級黨委決策,把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帶到基層,送進百姓家中,讓廣大群眾明白黨的政策,感受黨的溫暖,特別要實實在在地幫助弱勢群體解決實際問題,讓他們早日走出困境,過上幸福生活。

走訪困難戶民情日記精選範文【2】

4月13日,我辦的全體班子成員,一早就乘車到馬跡塘鎮的九崗山村進行民情調查。

八點過幾分,我們就到達了九崗山村與村幹部會合。頓時,天開始下雨,在支書的帶領下,我們腳踩著滿是泥濘的山路,冒雨前行,走訪了全村的近百戶農家,聽取了群眾的反映、意見和建議,同時對該村的重點困難戶進行了走訪。

通過走訪,讓我們真正感受了生活在農村最低層的農民的清貧和困苦。他們的現狀需要改變,他們的貧寒需要溫暖,他們的心裡喝望關懷。我是帶著一顆沉重的心走訪完這些特困戶的,他們的可憐,他們的無奈,他們充滿救助的眼神……,至今都留在我的記憶裡。

九崗山村金築二組的楊樹春,四十零歲,之前是一個當地小有名氣的泥水匠,家境還算可以。好漢只怕病來魔,一場重病,讓他這個家徹底垮了。兩個未成年的孩子相繼失學,到外面打工自謀生路去了,積蓄多年準備建房的近十萬元存款,也因病早已花光,現在已是債務累累,年近八十的母親也是有病在身,就他四十零歲的體弱小巧的妻子承擔著這個家庭的全部責任,家裡可說是一貧如洗。

我們來到他家,給了他慰問金,並說明:這次大走訪民情調研活動是縣委、縣政府響應黨中央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號召,訪貧、問苦、抓落實,搞民情調查,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關心人民疾苦……這時坐在椅子上的楊樹春很吃力地試圖想站起來感謝我們,可他的腿己經基本癱瘓,站不起來了,頓時,他哭了。他告訴我們,他病了近六年了,這些年如果沒有黨和政府政策的優越,他早就沒在這世上了。每年縣、鎮、村三級把他作為重點困難戶照顧,不論是平常還是過年,民政的救濟、政府的慰問、社會的捐助,他都享受了。他說他雖困難、貧窮,可他卻感受到了黨的'政策的優越與溫暖……。

最後,我們離開他家的時候,楊樹春硬要他的家人,將一個山間挖的竹筍送給我們,當我們拒絕時,老楊再次流淚了,他說他雖是一個癱瘓了的廢人,但他內心裡感到了我們是他的親人,如果我們不收下他的心意,他很難受……看著他種充滿救助與無奈的眼神,我怕拒絕會傷了他的自尊,只好連同他的情意一同收下,捧在手裡沉甸甸的。我知道,我接過的不只是竹筍,是信賴,是希望,是一份充滿著血肉情誼的責任。

我聽了他心存感激的話,接過他情重如山的竹筍,我也讓他感動了。我想我們的群眾是如此的樸實,他們雖在生活的最低層,常伴他們的是清苦、貧寒,可他們知道感恩戴德,他們對我們的黨,我們的政府是那樣的堅信,那麼充滿寄望。這樣使我更感到作為人民的公樸責任重大,我們的責任與任務,不只是去看望與救濟他們,更多的應該是如何關心人民疾苦,帶領人民群眾改變現狀,脫貧致富奔小康。

走訪困難戶民情日記精選範文【3】

寒冷的西北風像刀子一樣刮在人們的臉上,根據工作安排,我與村會計今天上午來到大姚自然村困難戶、上訪戶金玉霞老人家走訪。據瞭解金玉霞全家三口人,老兩口都已八十多歲,金玉霞老人患有多種疾病,長期吃藥,有點精神偏執症,愛鑽牛角尖,鄰里關係也不怎麼和諧,一個四十多歲的兒子患有精神病,長期吃藥治療。金玉霞老人對一些惠民政策不瞭解,時常到村委會及鎮政府多次上訪。鎮政府及村委會考慮到本戶是失地農民,土地全部被徵,多年前的徵地補償費難以維持生活和治病費用,給兩位老人辦理了失地保險,給患有精神病的兒子申請了最低生活保障。

走進金玉霞老人的家,老人正在廚房忙碌,準備著過年的食物。我們首先向二位老人問好,祝福二老身體健康,過一個祥和快樂的春節。之後詳細詢問了老人兩節困難群眾慰問金收到了沒有,還有什麼困難和要求?金玉霞老人高興的告訴我們:感謝鎮政府和村委會的關心,特困救助的2000元和兩節困難群眾800元的慰問金前天已經去銀行取出來了,年貨都置辦好了,就等著過一個豐盛有餘的春節。還有一件事要麻煩你們,因為我們老兩口年齡大了,腿腳也不靈活了,我兒子的藥品要你們每月十八日到敬老院幫忙取一下。以後還想你們多來家坐坐,和我們嘮嘮嗑,多給我們講講黨的好政策!

走出金玉霞老人的家門,天空飄起了雪花,我與會計踏著凹凸不平的砂石路來到月塘孫自然村老支書孫啟樹家走訪並慰問。孫啟樹同志曾擔任原石灘村支部書記多年,現身患癌症,每月都要化療。家中土地全部被徵,兒女們全部在外打工,家裡生活非常困難全靠親友鄰居幫助。踏入孫啟樹家,只見不大的庭院打掃的乾乾淨淨,兩顆松柏迎雪挺立在門前。不巧的是老支書理髮去了,我們等了十幾分鍾,老支書終於回來了。見到老支書,我們首先代表村支部和村委會向老書記問好,並送上了從黨費結餘中拿出的300元慰問金,詢問了老支書身體康復情況,鼓勵老支書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讓老支書對我村的未來發展和目前存在的問題提一些寶貴意見。老支書表達了對政府及村委會給予他的關愛和慰問的感謝,同時對村以後的工作提出了以下幾點意見:一,文明建立要進一步加大力度,不留死角,多宣傳和教育引導群眾提高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意識!二,進一步加大農電網改造。現在群眾生活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家用電器增加很多,電力不夠供應是瓶頸,不少農戶的家用電器是聾子的耳朵——擺設,希望村早爭取多爭取一些惠民政策,並落實。三,承包土地糾紛的增多給和諧的社會帶來了不穩定因素,希望村自上而下向上級反映,能否早日為承包地確權,在有關政策的指導下進行一些適當的大不動小調整。

我們耐心認真聽取了老支書的意見和建議,表示多向老同志老幹部學習,進一步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對老支書提出的意見,我們要進一步梳理並向有關部門提議。誠心邀請老支書擔任村文明建立監督員,多指導,支援村裡各項工作,為村今後的工作少走彎路,提高工作效率。走出老支書家的院門,雪停了,太陽露出了笑臉!

通過進村入戶的走訪,我的心情不禁有些沉重,因病治貧,因病返貧現象很嚴重,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雖然解決了部分醫療費用,但門檻較高,報銷比例低,特別是部分特困戶、低保戶連入院最基本的門檻費都交不起,更談不上治療了,農村小病拖,大病扛的現象仍很嚴重。再一個問題就是農民教育還有待加強,群眾素質有待提高,只有群眾的自身素質提高了,我們生活的環境才能更美好,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和諧、更穩定!通過這次走訪,我深刻的感受到:只有和群眾“面對面”,才能做到和群眾“心貼心”,瞭解群眾需要什麼,盼望什麼,才能知道我們工作的立足點,才能真正為廣大人民群眾謀福利!

走訪困難戶民情日記精選範文【4】

作為一名基層黨委書記,對農業農村各項工作拘泥於安排部署的多,督辦檢查的多。真正走近群眾、直面群眾的機會並不多。有時深入村組農戶時,又總會被各種繁鎖之事打擾,被一些無端應酬沖斷,在內心深處總感覺自已與廣大群眾接觸的時間少了,與普通百姓的距離拉遠了。借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之機,我特地給自己安排了一些時間,深入村落、企業、農戶中走訪徵求意見,瞭解群眾對我們的期盼,徵求群眾對我們工作的意見建議。

3月20日一清早,我便驅車前往最邊遠、偏僻的八道關村。汽車在平坦的水泥小路上行駛一段距離後,就來到了水泥斷頭路。這裡路面狹窄,坑坑窪窪,好在最近天氣好,但仍依晰可見雨天時留下的深溝淺壑。我們一行下車開始徙步前進,沿著高低不平、曲曲折折的土路,行走近3公里,來到了原雙河村嚴家鋪大院。這裡目前還居住著二十餘戶70多位老百姓,因為交通惡劣,出行不便,群眾很難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甚至購買日常消費品都得走很遠的路到村口小店才買得到。

今天我們是非常幸運的,大多數群眾都在家附近忙農活兒。聽說有鎮領導幹部來了,村民們個個兒喜出望外,奔走相告。不一會兒,院落附近的十幾多位老百姓自發的來到我們身邊,個個兒臉上露出真誠的笑容,我感到老百姓是多麼樸實真摯、可親可愛呀。當得知我們是專程來看望大家,來了解大家在生產生活方面有什麼困難及對鎮村幹部在“四風”方面有什麼問題時,他們的話匣子一個子就打開了。

“如今黨的政策好啊,我們老百姓就託黨的福啵。我們這兒現在最期盼的是能把水泥路修到家門口就好了”,嚴家鋪院的村民楊龍寶拉著我的手,滿懷期盼的對我說道。

“今天我已經看到並感受到了,這裡的交通確實讓你們受了不少苦,這是我工作不到位的地方。我一定會想辦法改善交通條件,解決你們出行難的問題”,面對老百姓的期盼,我沒有理由不這樣去說,並按照自己的承諾去做。

村民周賢榮說:“我是雙女戶,大女英年早逝;二女遠嫁江蘇。丈夫快近六十歲的人了,最近幾年三病兩痛,光一年看病的錢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家庭現已面臨困難,希望能夠得到照顧。”

“等你年滿60歲即可享受雙女戶獎勵了;至於家庭因病困難,一是要自力更生;二是可以向村上遞交救助申請,經村民代表評議同意後上報到鎮政府,由鎮上再上報縣相關部門審批同意後方可享受。”聽著村民的訴求,得知他們還有很多困難時,我內心充滿了愧疚和不安,而些時我唯有細心的解答著他們的疑問,心裡才稍有所安。

“鎮、村兩級有沒有幹部在給你們辦事過程中,有吃拿卡要的行為嗎?”、“有沒有幹部在工作過程中作風粗暴、官腔官調、只說不做的現象?”、“鎮、村幹部到你們這裡來的多不多?”.....,為不虛此行,能更多的瞭解一些關於我們幹部在群眾工作中的態度和作風情況。不時地,我也給前來的群眾丟擲一些問題,希望能聽到他們最真的聲音。

村民席實林告訴我,現在鎮村幹部對老百姓有求必應,服務態度非常不錯。只是他們因工作量大,工作繁忙,主動到像他們這樣偏遠的地方來的更少了,希望他們多來些,哪怕不帶工作任務,只和他們說說話,嘮嘮嗑也行。席實林的這一席話深深觸動著我。是啊,如今我們這些離群眾直線距離最近的鎮村幹部,卻被各種理由和藉口遠離了群眾,甚至脫離了群眾,這是多麼危險的事情。幹部的腳步本應在群眾間行走,現在卻本末倒置,這是我們工作的缺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