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資質清查工作自查報告

才智咖 人氣:4.62K

一、基本情況

辦學資質清查工作自查報告

我校於1984年建校,創辦時就按上級精神,訂立了學校辦學章程。後又據學校發展進行了修訂。我校現有教職工103人,專任教師92人。師生比1:11。專業課教師46人,專業教師是專任教師的50%。雙師型教師不低於30%。各專業中級專業技術職務專任教師均在2人以上。

學校佔地20000㎡,建築面積7000㎡,生均佔地面積20㎡、生均建築面積7㎡。我校建有綜合樓、教學樓、音藝樓、餐廳樓、學生公寓樓、辦公樓、鍋爐房等。校舍、場地、設施均無存在安全隱患,有建築、消防合格證 。全校電腦總計166臺,學生用機152臺,辦公電腦14臺。

我校德育設施完善、規範,學生文化場所充足,有配套的辦公用房;階梯教室1 間;有音樂教室、舞蹈室、電子琴室、電子鋼琴室、美術室、醫學實習室、電子電器實習室、微機室等配套實習實訓室。 我校圖書室1間,共有圖書40000冊。學生閱覽室1間,每年訂閱報刊140種。

我校現開設幼師、電子電器、計算機及應用、衛生保健等四個長線專業。另外還舉辦計算機、電工、家政服務、文祕、種植、養殖等短期培訓班。二十幾年來學校為社會培養了5000餘名初、中級專業技術人才,為高一級學府輸送了1000餘名優秀學生。學校2000年被評為山西省文明學校,2003年被評為全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2004年被驗收為省級重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007年被定為山西省貧困地區雨露計劃培訓基地,2007年計算機及應用專業被驗收為山西省中等職業教育省級示範專業,2008年被聘為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班子建設,不斷創新辦學理念。

學校領導機構健全,設有校委會、黨支部,下設教導處、總務處、政教處、團委會、工會等。學校校委會成員有11人,其中校長1人,兼黨支部書記,副校長2人,教導主任1人,教導副主任1人,總務主任1人,政教主任1人,政教副主任1人,工會主席1人,團委書記1人,科研室主任1人。實行校委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領導成員實行“三堅持”制度,即堅持每兩週集中學習一次,堅持輪流值班制度,堅持週五校委會彙報工作制度。他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通過不斷地實踐探索,確立了三句話辦學思想,即“特色辦學、質量立校、愛心育人”的辦學宗旨;“學做人之道,修立業之本”的校訓;“文明、勇敢、智慧、自立、自信、自強”的合格職中人培養標準。近兩年又提出了“經營學校”的新理念,把“實現農村孩子求學理想,放飛百姓子弟成才希望”作為執著追求,努力實現學校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

(二)、努力改善辦學條件,穩步擴大辦學規模。

職業教育是農村經濟騰飛的翅膀,縣委、縣政府時刻關注著職中的每一步發展,把職業教育發展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之中,十幾年前就成立了 aa縣綜合職業教育領導組,組建了aa縣職教中心。用於職業教育的經費逐年遞增,去年又投資100餘萬元,新裝了一個“72+1”微機室,一個56座語音室,九個多媒體教室,新建一個100餘平米的舞蹈室,購置了2000餘冊圖書,添置了200餘件音體美器材,硬化了3000平米操場。目前,學校擁有兩棟教學樓,一棟學生公寓樓。還配有課件室1個;微機室2個,計算機152臺;多媒體教室11個;語音室1個;琴室2個;美術室1個;專業實驗室1個,基礎實驗室2個,學校還裝有雙向控制閉路電視教學系統。圖書室和閱覽室藏書40000餘冊,報刊140餘種,各種教學影像資料162種。有滿足教學和體育活動需要的其它設施裝置。今年縣委、縣政府又有新舉措,決定修建新職業高中,把職高擴大至10軌並於今年9月遷入新校址。我們也與時俱進,將原先的4個專業調整為7個專業,即計算機及應用、電子電器、衛生保健、音樂、舞蹈表演、美術設計、文祕等,在三月底已開始宣傳招生。今年秋季開學我校將成為1500餘人的大學校。

(三)、加強教師隊伍管理,提升教師整體素質。

學校在發展壯大,教職工在不斷增加。為了建立一支強有力的師資隊伍,我們實行全員聘任制,崗位目標責任制,常規教學月檢查反饋獎勵制。具體主要從三方面抓起。

第一抓師德師風建設。我們把師德師風建設放在首位,出臺了《職中師德師風建設實施方案》。認真組織教師學習《職業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國小校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等。開展師德建設大討論等,通過活動使全體教職員工牢固樹立起“經營學校”、“學校興亡,我的責任”、“像收拾家一樣去整理校園”等新理念,堅持做到一個忠誠(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做到兩個服從(服從大局,服從領導),做到三個熱愛(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校,熱愛學生),處好四個關係(家務與工作的關係、份內與份外的關係、吃虧與便宜的關係、提出意見與尊重人格的關係),實現五個自覺(自覺學習、自覺守法、自覺清廉、自覺共事、自覺創新),擁有六個意識(師表意識、育人意識、胸襟意識、課堂意識、質量意識、反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