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保定周邊自駕遊景點分享

才智咖 人氣:2.39W

在五一期間打算在保定附近自駕遊的朋友們,大家知道保定有哪些景點好玩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五一保定周邊自駕遊景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五一保定周邊自駕遊景點分享

保定白草畔1

保定白草畔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介紹:保定白草畔是百花山的主峰,海拔高度2161米,是北京第三高峰,北京西南第一高峰。百草畔自然風景區面積19.2平方公里,林木覆蓋率82%,海拔高度最低處也比城區高800多米。景區以百花爭妍的高山草甸為特點,空氣清新,環境幽美,氣候涼爽宜人,夏季氣溫比北京城區低8-16度,是炎熱的夏季旅遊度假的佳處所在。

保定白草畔是北京地區唯一可乘汽車直達2000多米山頂的旅遊景點,主要景點有山上八景和山下八景,還有觀光農業、五千畝仁用杏基地、萬畝松林、賞花園、採摘園等,歡迎各界朋友前來觀光度假,熱誠接待各類中小型會議、團體旅遊和學生野外實習等。 乘車路線:風景區緊臨108國道,距六裡橋120公里,從天橋或六裡橋乘917路汽車到房山,再轉乘小公共汽車到四馬臺村即可。每星期六和星期日917路汽車直達四馬臺村。

保定白草畔森林公園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野三坡的六大景區之一,位於河北省淶水縣西北部,其東、北面與北京接壤,主峰海拔1983米,為北京周邊四大至高點之一,正處太行山與燕山交界處,森林覆蓋率達76%以上,素有“綠色明珠”之美譽。

保定白草畔森林公園屬以森林景觀為主的山嶽型森林公園。地形地貌複雜多樣,山勢剛勁挺拔,林木茂密,遮天蔽日,花草豐盛,異石林立,山泉甘洌;野生動物種類繁多,自然生態系統儲存完好。春夏秋冬異彩紛呈,景色隨季節更替而色彩變幻。春季紫丁香、野玫瑰、杜鵑花次第綻放,漫山遍野、爭奇鬥豔、清香撲鼻、沁人心脾;夏季枝繁葉茂、鬱鬱蔥蔥;秋到層林盡染、奼紫嫣紅;冬季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據專家考評園內有種子植物約91科662種,蕨類植物11科38種;共有脊椎動物184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15種。被譽為“天然植物標本庫”和“野生動物王國”。園區內空氣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551923個,為北京市區的126倍,堪稱“天然氧吧”。

主要景觀有:冰川杜鵑、密林雪浪、空中花園、櫟林棠秋、石頂觀日、二林競秀、暴馬丁香、風動石等。

保定白草畔森林公園是集森林、石林、甘泉、珍稀植物、野生動物、雲海日出等景觀於一體的旅遊勝地。美麗迷人的自然景色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人,已具有相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真正實現了森林旅遊和林業發展的良性迴圈和可持續發展。

野三坡2

野三坡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科普教育基地。

野三坡,是我國北方著名的旅遊勝地,有一處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這裡自然風光奇特,生態環境純淨,古老的歷史文物獨具特色,濃郁的民族風情豐富多彩。自1986年開發旅遊業以來,以其獨特的魅力,深受海內外遊人的青睞,這就是聞名遐邇的“世外桃源”——野三坡。

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國家AAAA-旅遊區。

·國家森林公園。

·國家地質公園。

·中華環保生態示範區。

·中華世界語旅遊基地。

·世界地質公園。

·農村旅遊先進典型。

·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野三坡地處北京西部(行車2.5小時),河北省西北部,保定市淶水縣境內。她以“雄、險、奇、幽”的.自然景觀和古老的歷史文物,享有世外桃源之美譽!

奇山秀水野三坡:野三坡位於我國北方兩大山脈交匯處。巍巍太行從這裡沿冀/晉/豫邊界千里南下,崢崢燕山從這裡順京、津、冀一路東行。

在天成地造的600平方公里內,地質遺蹟豐富多彩,拒馬河水川流不息,生態環境原始自然,歷史文物稀有珍貴。這裡濃縮了太行之情、燕山之華,匯聚了五嶽神秀,再現了十四億年來地質演化過程,傳承著中華古老文明。是融雄山、碧水、春花、秋葉、瀑布、冰川、奇峽、怪泉、摩崖石刻、長城古堡、名樹古禪、高山草甸、空中花園於一體的獨特自然風景區。

華北地質歷史的縮影:野三坡雄距紫荊關深斷裂帶北端之上,多期強烈的構造運動和岩漿活動留下了一幅幅雄偉的歷史畫卷。雄偉、險峻、神奇、幽深的百里峽構造—沖蝕嶂谷和氣勢磅礴、巍然矗立的龍門天關花崗岩斷裂構造及深邃莫測的佛懂洞塔—魚谷洞構造岩溶洞泉,體現了其內容豐富、型別齊全、典型獨特的地址遺蹟特點,造就了它峭壁千仞、如箭插天之雄,危崖絕壁、夾澗而立之險,怪石嶙峋、千姿百態之奇,深邃曲折、移步換景之幽。

野三坡的地址遺蹟具有典型性、稀有性、系統性,是華北板內造山帶的典型代表。此外,野三坡還有完整的地址遺蹟,各類不整合面清晰,侵入岩、火山岩、沉積岩、變質岩各類岩石遺蹟齊全,異常發育的構造節理、斷層、褶皺等構造遺蹟突出,山地夷平面、河流階地各種擬態等地貌遺蹟豐富多彩。它是一部生動的地質教科書,是一座天然地質博物館,它濃縮了華北30億年來地質構造的演化史,是專家學者研究全球構造和板內造山帶的最佳區域,是學生教學實習的理想基地,是科普教育的生動課堂

大自然的神奇寵兒:野三坡有七大景區,108個景點,或峰巒聳立、上臨霄漢;或碧翠漫野、幽泉叮咚;或奇巖嵯峨、巍然屏立;或蔥鬱險峻、妖嬈連綿。

保定白草畔3

保定白草畔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保定白草畔是中國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於河北省中部。舊稱白羊澱,又稱西澱。因電影《小兵張嘎》而馳名中外。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沖積扇交匯處的扇緣窪地上匯水形成。現有大小澱泊143個,其中以保定白草畔較大,總稱保定白草畔。面積336平方千米。水產資源豐富,淡水魚有50多種,保定白草畔由堤防圍護,澱內壕溝縱橫,河澱相通,田園交錯,水村掩映。澱上波光盪漾,水鳥啁啾,蘆葦婆娑,荷香暗送,構成了一幅生態美景。素有華北明珠之稱、亦有“北國江南、北地西湖”之譽。2007年,保定市保定白草畔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旅遊景區。

保定白草畔(Bai-yang Lake,亦作Baiyang Lake),又名西澱,古稱掘鯉 保定白草畔

-澱。保定白草畔上游接納海河水系中大清河上源唐河、瀦龍河來水,下游由大清河排出。湖區水產豐富,蘆葦分佈面積廣。環湖窪地大多已改為稻田。

保定白草畔是國家級5A景區白 洋澱在河北安新縣境,地處京、津、石腹地,各距離150公里左右,總面積366平方公里,這裡古有“北地西湖”之稱,今有“華北明珠”之譽,詩讚“北國江南”,歌詠“魚米之鄉”,是帝王巡幸之所,“荷花澱派”誕生之地,雁翎神兵揚威之處,“小兵張嘎”造就之域。

保定白草畔水域遼闊,煙波浩淼,勢連天際,總面積366平方公里,澱區被39個村落、3700條溝壕、12萬畝蘆葦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143個澱泊。

保定白草畔氣候宜人,風景絕美,四季競秀,妙趣天成。春光降臨,蘆芽競出,滿澱碧翠;每至盛夏,“蒲綠荷紅”,岸柳如煙;時逢金秋,蘆蕩飛雪,稻俗飄香;隆冬時節,堅冰似玉,坦蕩無垠。

保定白草畔是典型的北方溼地,自古以來就以物產豐富著稱。它是鳥的王國、魚的樂園、多種水生植的博物館,有著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保定白草畔遊區分六大景區,即鴛鴦島民俗文化景區、荷花觀賞景區、生態遊樂景區、休閒娛樂景區、碼頭觀光景區、民俗村觀光景區。每個景區各具特色,它們集吃、住、行、遊、購、娛為一體,使所有的客人遊得盡興,玩得開心、吃得爽意,住得溫馨。

主要概述

保定白草畔是中國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於河北省中部。舊稱白羊澱 華北明珠——保定白草畔區域圖

,又稱西澱。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沖積扇交匯處的扇緣窪地上匯水形成。現有大小澱泊143 個,其中以保定白草畔、燒車澱、羊角澱、池魚澱、後塘澱等較大,總稱保定白草畔。面積336平方千米。從北、西、南三面接納瀑河、唐河、漕河、瀦龍河等河流。平均蓄水量13.2億立方米。為控制湖區水位,在保定白草畔東部自然洩水處建有棗林莊大閘,引入大清河北支的南拒馬河,擴大水源。由於南拒馬河含泥沙量大,淤積嚴重,湖泊面積和容積有不斷縮小的趨勢。這裡水產資源豐富,淡水魚有50多種,並以大面積的蘆葦蕩和千畝連片的荷花澱而聞名,素有華北明珠之稱。抗日戰爭時期水上游擊隊——雁翎隊的故事膾炙人口。1982年乾涸。1988年大雨使保定白草畔湖區恢復,成為旅遊勝地。2007年5月8日,保定市安新保定白草畔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旅遊景區。

保定白草畔地處北緯38°43′~39°02′,東經115°38′~116°07′。東界任丘、雄 保定白草畔景點示意圖

縣,西鄰清苑、徐水,南連高陽,北接容城。總面積366平方公里(水面大沽高程10.5米),85%的水域在安新境內,幾乎在安新縣總面積的二分之一。澱區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自然坡度為1∶7000,海撥(大沽)高程7~9米.屬於東部季風區暖溫帶半乾旱區,**性氣候特點顯著。四季分明,春旱少雨,夏溼多雨,秋高氣爽,冬寒少雪。平均氣溫12.1°C,日照2638.3小時,無霜期203天。平均降水量5522.7毫米.保定白草畔總流域面積31199平方公里。佔大清河水系流域面積的96.13%。澱區地形複雜,大小澱泊143個,溝壕3700條腳趾錯落.百畝以上大澱99個,尤以保定白草畔為最著,故因以命名。澱區內村莊、葦地、田園星羅棋佈,純水村39個,澱邊村134個.人口除了漢族外,有蒙古、回、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達斡爾、土家、傈傈等14個少數民族。安新縣政府駐地安新鎮,位於澱區內西北部,系保定白草畔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旅遊中心。

保定白草畔是冀中平原的大窪澱,它連線於任丘、安新、高陽、雄縣、容城四縣之間。由保定白草畔、藻苲澱、馬棚澱、腰葫蘆澱等143個大小不等的澱泊組成,總面積50萬餘畝,常年有水面積325000餘畝。正常蓄水量4億立方米。但保定白草畔水面面積隨水位而變化。當水位在海拔5至5.5米時全澱乾涸;水位升到10米時,蓄水6億多立方米,最適宜的水位是7至9米。整個保定白草畔形狀如同一個巨大的胃,彙集了從南、西北三面流來的唐河、府河、漕河、拒馬河等九條河水,然後從澱泊東面經趙王新河、大清河匯入海河。

保定白草畔水域遼闊,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是河北省避暑勝地。這裡四季景色分明,水光天色,美不勝收。春天,蘆葦出水,滿澱青翠,每逢清晨,紅日映透澱底,保定白草畔好象披上了綠帶霞衣;夏天,澱水漲滿,魚躍水面,綠葦搖曳,菱葉燦燦,荷花吐豔,一派水鄉景色;秋天,蘆花紛飛,稻穀飄香,鴨鵝成群,蓮菱遍佈,小舟穿梭往來,漁歌此起彼落;冬天,地凍冰封,一片碧玉,恰似一幅巨大的明鏡鑲嵌在冀中的原野上

保定白草畔水產資源豐富,是有名的淡水魚場,盛產鮭魚、鯉魚、青魚、蝦、河蟹等40多種魚蝦,加之水生植物遍佈,野鴨大雁棲息,這裡的人們可以捕撈魚蝦,採挖蓮藕,雙可獵取各類水禽,一年四季,一片繁忙。故被人稱為“日進斗金,四季皆秋”的聚寶盆。

保定白草畔旅遊的特色,一是乘汽艇或木船,穿行於縱橫交錯的蘆葦叢中,綠水碧波,蘆花潔白,鵝鴨成群,肥魚滿艙,一派水鄉風情;二是品嚐水鮮,保定白草畔盛產魚蝦,蝦則體大肉厚,魚則個大肉嫩,是宴席上的佳餚;三是觀看漁民拉網捕魚,甚至可以與漁民一起下澱捕魚,體驗一下漁家的生活,也可以自己備一釣魚杆,一

保定白草畔景色(17張)邊划船一邊垂釣。

保定白草畔附近還有不少名勝古蹟。古代許多帝王曾到此避暑、水獵,留有四處行宮和大量歷史傳說。如有一澱稱為“撈王澱”,據說是當年乾隆皇帝落水被漁民救起的地方。有關部門還在保定白草畔建有康熙水圍行宮、大型游泳場、水上體育樂園、野生動物觀賞區景點,並將闢幾個具有民俗風情的村莊,供遊人參觀。

保定白草畔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抗日戰爭時期,保定白草畔地區人民成立了著名的水上游擊隊“雁翎隊”,利用河湖港叉開展游擊戰爭,威震敵膽。

清西陵4

清西陵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

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15千米的永寧山下,是我國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品種最齊全的清代皇家陵墓群之一,是中國兩千年來陵寢建築藝術最傑出的代表。

在清西陵8300公頃的保護範圍上,建有4座皇帝陵,3座皇后陵,4座王爺、公主、阿哥園寢,共14座陵寢和兩座附屬建築(永寺福、行宮)。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嬪、2位王爺、6位阿哥,共計78人。

陵區內矗立著千餘間宮殿建築和百餘座石建築,其建築形式和規制明顯地體現著封建社會典章制度。四座帝陵、三座後陵均用黃色琉璃瓦蓋頂;妃嬪、公主、王爺園寢則以綠琉璃瓦或灰布瓦蓋頂,這些古建築環抱於蒼松翠柏之中,在浩瀚的林海中競相崢嶸。還有五色祥雲縈繞的永寧山,綿綿屏立於陵寢之後。八功遙溯靈源的易水河緩緩流淌於大紅門之前,更使得清西陵乾坤聚秀,規模巨集大,頗具氣勢。

大自然把陵區周圍山川河流也都賦予了一種特殊的靈氣,清朝末年泰寧鎮總兵陳增榮在筆書餘暇,雅愛山川秀麗,定出了西陵八景,那就是“荊關紫氣”、“拒馬奔濤”、“雲蒙疊翠”、“奇峰夕照”、“峨嵋晚鐘”、“福山捧日”、“華蓋煙嵐”、“易水寒流”。

正是由於這些怡人的自然景色,襯托出了“萬年龍虎抱,每夜鬼神朝”的上吉之壤,清朝第三代皇帝雍正才離開父祖,獨闢蹊徑,在易州境內首闢西陵,以圖大清江山萬代、歲遠天長。

1737年3月2日,乾隆皇帝奉安其父於泰陵地宮。後來,為使東陵和西陵香火永續,乾隆皇帝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以後的皇帝採取“昭穆次序、隔代埋葬”的方式分葬於清東陵和清西陵。因此,他首先在清東陵界內的勝水峪建了自己的裕陵與祖父康熙為伴,其子嘉慶在泰陵旁邊建了昌陵與祖父雍正相守。遵照這一昭穆之制,道光的陵寢原建於東陵寶華峪,在歷經七年建陵大工完竣並葬入孝穆皇后以後,發現地宮內滲水不斷,道光只好又在西陵境內選擇了一塊高平之地,將寶華峪陵寢建築拆除,到西陵營建陵墓。在隔咸豐、同治兩代皇帝后,光緒也將墳墓建在了西陵。

如果說西陵的輿地山川均為天造地設自然成趣,那麼,從建泰陵到崇陵竣工歷時185年之後,又形成了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巧妙結合,“使天人合一”宇宙觀在陵寢建築中得到充分體現。正如孫鼎烈在《永寧山扈從紀程》中所說的那樣:“山勢自太行來,巍峨聳拔、脈秀力豐,峻嶺崇崗,遠拱於外,靈巖翠岫,環衛其間,迄下山崗無數,如手之有指,每兩崗間平坦開拓處,諸陵在焉,花之瓣.筍之籜,層層包護”,“龍蟠鳳翥,源遠流長,左右迴環,前後拱衛,實如金城玉筍”。

2000年11月30日,清西陵作為中國明清皇家陵寢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標誌著這組古老的建築群又邁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她的價值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認。 200l年 1 月9日,又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清西陵的所有文物古蹟和風景名勝以及周邊環境已成為全人類的文明成果和文化財富。

清西陵,這顆鑲嵌中國版圖上的古建築藝術明珠,為我們留下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文化,實為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