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遊自得的錦溪自駕之旅

才智咖 人氣:2.14W

兩千多年的歷史底蘊,讓眾多文人墨客對她流連忘返,沈從文喻她為“睡夢中的少女”,馮英子稱它“濃妝淡抹總相宜”;劉海粟用“江南之最”的字眼來形容她,一位法國畫家方科來到此地,乾脆在這裡住了下來,他說:“這裡是最中國的地方!”這就是錦溪,就在江南轉身的地方。

悠遊自得的錦溪自駕之旅

錦溪,記憶中的水鄉天堂,不需要走坑窪地段,不需要翻山越嶺,從上海駕車在康壯大道般的高速上一路直行,約摸60分鐘不到的車程就可以將自己投進夢裡水鄉的懷抱。

橋回水轉看錦溪

錦溪地處江蘇省崑山市南側,是距離上海最近的一個古鎮,東依澱山湖,西臨陽澄湖。由於當地開發的程度還比較緩慢,與周莊遊人的摩肩接踵相比,這裡景緻相仿,遊人卻不很多,相對安靜。

正對著蓮池禪院,幾葉小木舟很是愜意地依漂在湖邊,我們幾個坐定船頭,船孃熟練地搖著木槳,口中唱著似是流傳許久的歌謠,陽光靜灑在水上,泛起波光粼粼,咿呀作響的泛舟聲與歌聲的交融,讓人莫明地就想在這個地方住上段日子。

小舟搖到湖中,船孃指著湖中央的庭園,告訴我們這就是陳妃水冢。據稱南宋時,孝宗皇帝為躲金兵來犯,攜妃南逃至此,妃不幸病死於此,遂將其水葬在此地的五寶湖中。因為此妃姓陳,故孝宗皇帝為紀念她而將錦溪一度更名為“陳墓”八百年之久。想必那時的人很會測風水,據說幾百年來,這水墓無論怎樣的汛期大洪、水漫全鎮,墓從來就沒有被淹沒過。所以此處也算是到錦溪必看的一大景點之一。但這並不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相比其他的水鄉景點西塘、周莊,錦溪既有密佈的河網,也有眾多的小橋,同時外面又和大河、湖泊相連通,可以說眾多的水鄉景緻都包含在內了。

久居古蘊水鄉的居民為錦溪保留了一個古鎮所需的完整和本色,流動的水為這個古鎮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生命力,看著鎮上人家在岸邊用水來忙碌著自己的生活是一種享受,而住在古鎮的居民,對於錦溪是一種幸運,這種水與人的自然融合,讓這個水鄉古鎮繁衍不息,泰然自若。

窯多橋多寶更多

雖然素有“三十六座橋,七十二隻窯”之美譽,但古鎮錦溪的橋顯然不止三十六座,與當地人閒聊時發覺,每座留存下來的橋似乎都有自己的歷史與傳說,每個故事都令人神往。很多橋造型別緻,單孔、多孔,平橋、拱橋,半橋、雙橋……始終展現著獨特的美學價值。南塘橋應該是錦溪鎮橋中的代表,亦稱裡和橋,建於宋代,年代久遠,跨度最大,明代詩人高起曾經在此寫下《古井風亭》一詩。其實,已故畫家陳逸飛先生曾經先於周莊雙橋之前,就到錦溪畫了南塘橋,拱橋倒影,民居漁船,渾然一體,看過畫作的人猜想,如果當年陳先生先於拿出的是南塘橋,不知道現在的錦溪是否還有此刻的寧靜?

古鎮錦溪的窯曾經也是當地人的驕傲。有段時間,一些錦溪人家在自己的根基上挖出銅雀臺筒瓦,聯想到曹操曾建銅雀臺,杜牧有詩“銅雀春深鎖二喬”,如果當時錦溪的窯廠就為銅雀臺造磚瓦,當時的繁盛可見一斑。但土地畢竟是有限的,古老的窯廠正在逐漸淡出歷史舞臺,作為歷史的見證,錦溪就將這些老祖宗留下的寶貝全都搬進了博物館,這也就成全了錦溪另外一個傳奇,錦溪有異常多的博物館。不大的鎮上有“中國第一古磚瓦博物館”、“金石人家”書畫篆刻藝術館、“柿園”書法碑帖藝術陳列館、蘇州陶都宜興“紫砂博物館”以及徐州古錢幣收藏家黃風子先生開設的“中國曆代錢幣珍藏館”、劉海粟老先生的`關門弟子張省先生的“張省美術館”,以及“中國根雕博物館”……因此錦溪有“民間博物館之鄉”之稱。建於明末的丁宅現被闢為古磚瓦博物館,是比較典型的明末清初的民居,深宅古院保留得基本無損。陳列有各種秦磚漢瓦共1700多件,其中有珍貴的漢代琴磚、條紋清晰的秦漢幾何瓦當、有印有人掌印的手跡磚等等。

時間的輪盤讓我們在博物館中停歇許久,不為躲風避雨,只為在自然與現實,歷史與未來間,將她遙望在目光深處。所幸,我們手中有相機,就將這無限的風光與寶貝在有限的時日裡收藏,多多“謀殺”些膠捲吧。

從眾多博物館走出後,我們乾脆選擇在水邊喝茶聊天,欣賞美麗的水景。“汲塢茶驛”這家小茶館特別有意思,座位設在普通人家的庭院中,護欄外就是伸手可及的湖水,建議一定要坐在正對蓮池禪院的位置,此座位觀景極佳。一壺小茶,幾句家常,看著遺世而隱的橋,時光匆匆,耳旁,船孃們乎遠乎近的對歌聲從水巷深處漂來,優哉遊哉。

出行Tips

自駕遊路線:

1、滬寧高速-崑山張浦出口-昆周公路張浦方向-錦溪

費用:滬寧高速上海段單程收費15元,江蘇段單程收費15元。

2、延安高架-A9(滬青平高速)西岑出口-滬青平公路-金商公路-錦溪

費用:過路費來回50元。

古鎮遊覽路線:

陳妃墓——文昌閣、蓮池禪院——張省美術館——紫砂館——古磚瓦博物館——古董館——錢幣館——金石人家——奇石館——柿園——明清傢俱館。

必嘗菜目:

清蒸野生白絲魚、銀魚湯、塞肉䰾魚、水晶河蝦、黑蜆湯、醬爆螺螄等地道水鄉菜。

著名特產:

特色小吃有長隆月餅、襪底酥。襪底酥一定要嚐嚐,相傳由南宋皇帝逃難時所帶的宮廷廚師所創並流傳下來的,形如襪底,油酥薄如蟬翼,入口清香鬆脆,甜中有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