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聲音”背後折射的中國夢:一切皆有可能

才智咖 人氣:2.48W

《中國好聲音》橫空出世,成為2012年夏秋之際最火爆的娛樂節目。作為一檔娛樂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擯棄了選秀節目裡最具娛樂性的元素———外表,不論長相、無關臺風,僅僅憑聲音取勝。這一全新的模式使得《中國好聲音》更具草根性,更符合平民意識,也因此更有看點和話題性———這一點在它的擁躉群裡也引來了50後一代的共鳴。

娛樂八卦 看過來·IT英語出國教育直通車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50年代出生的中國人的'命運,“身不由己”最能準確表達這一代人的集體感知。50後最缺乏的可能就是自主把握命運的機會,而《中國好聲音》這樣一檔節目卻給予公眾發揮潛能、最大限度實現自我的機遇,學員不僅可以以能力表現自我,也可以在面對“權威”的時候自主選擇或者放棄。平等參與,自主選擇,以能力獲勝,這種方式的“中國夢”恰恰是50後所渴求的。

1957年出生的著名導演何平,以《雙旗鎮刀客》《天地英雄》等電影為業內熟知。他自稱多年不看電視,卻對《中國好聲音》青睞有加,“真正的娛樂是什麼?是要靠真實力,就是在秀場要有真能力表現,繡花鞋可不好使。”

比何平大4歲的藝術家陳丹青,雖然眼光是出了名的毒辣,言行也一向桀驁不馴,不過《中國好聲音》獨特的娛樂方式也一樣“打動”了他。陳丹青甚至在好聲音的學員身上找到了共鳴,他覺得自己年輕時和好聲音的學員一樣,很苦,很屌絲。但不一樣的是,他在清華大學的時候,即使看上一個好青年,也無法自主決定錄取他,這個青年也根本無法走到他面前,他們之間橫亙著考試、分數。他說:“我看了這個有什麼感慨呢?你看他多痛快,上面有四個人,拼著命爭取那哥們:你能不能跟著我?你要是跟著我,我就帶你參加我的32場演唱會。”

TAGS: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