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自主招生自薦信

才智咖 人氣:6.23K

在自主招生中自薦信是必不可少的,想要讓考官眼前一亮就需要對自薦信下功夫。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中山大學自主招生自薦信,歡迎閱讀。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自薦信欄目!

中山大學自主招生自薦信

  中山大學自主招生自薦信

尊敬的考官:

您好!

我是一名申請參加中山大學自主招生考試的應屆高中畢業生,很榮幸有機會向您呈上我的自薦信。我出生於一個教師之家,母親是一位優秀的國小教師;父親是也曾經是教師,後來經歷了人生的第二次選擇,考入法院,成了一名法官。父母對生活的熱情和對人生挫折的態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形成了我自強不息、不輕言敗的性格。

會考的教訓,讓我懂得了什麼叫腳踏實地,什麼叫不圖虛榮,什麼叫謙虛謹慎,什麼叫取長補短……高中三年,我努力夯實學科基礎知識、掌握學習方法、提高操作實踐能力、同時,利用課餘時間廣泛地涉獵大量書籍,不但充實了自己,而且培養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夷陵中學嚴謹的學風塑造了我樸實、穩重的學習態度,更重要的是在這樣一個精英雲集的地方,我學會了在競爭中挑戰自我,在合作中欣賞他人。這樣一步一個腳印走來,我嚐到了成功的喜悅:成績逐年上升,我看到了自己身上蘊藏著的無限潛能,它讓我相信——如果給我一個支點,我也能撬起整個地球!

參加自主招生就是想給自己一個機會,尋找一個“支點”,選擇中山大學我有以下幾個理由:

一是中山大學是一所國家教育部直屬的,擁有研究生院,本科專業涵蓋了理、工、文、經、管、法、教育等學科門類的全國著名綜合性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大學,是一所有著堅實的學術基礎和嚴謹的治學傳統,校園環境優美的大學。在這樣的學習環境裡,無論是在知識能力,還是在個人素質修養方面,我會受益匪淺。

二是中山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的大學,這符合了我的學科興趣,我是一個理科生,尤其以數學、物理學科見長,這次推薦我參加自主招生的就是我的數學老師和物理老師。我喜歡在這樣自主開放的環境裡學習,希望可以有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三是中山大學堅持以“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計劃,在教學中注重創新能力培養,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實施了一系列教學改革新措施包括:名師上講臺工程、中英文雙語教學工程、“創新人才培養”工程、本碩連讀制度等,還有一系列的完善學分制管理的制度,包括主輔修制、彈性學制、第二學位制、優異生培養制度等。

現在有很多的大學生畢業後面臨就業難的問題,這也將是我今後不能迴避的,但我想,這是一個適應社會的問題。大學是一個可以接觸並嘗試眾多領域的獨一無二的場所,是一個溝通社會的平臺。我希望這裡掌握生活技能,培養自己的社會角色,使自己能承擔社會責任,權利和義務,成為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現在的科技發展可謂日新月異,我的學習是要掌握最基本的學習工具和方法,將來利用這些工具和方法,再去學習新的東西。我們不可能靠在大學裡學到的知識來維護一生的.,以後如果不再學了,照樣會落後,所以,本科讀什麼專業不能完全決定畢業後的工作方向。我希望根據我的學科特長,選擇適合我的專業,但是我不會太在意專業的趨向,絕對服從學校根據我的情況進行專業調劑。

無論您是否選擇我,尊敬的領導,希望您能夠接受我誠懇的謝意!自主招生只是一次機會,無論這個機會是否垂青於我,我都不會氣餒,我會全力以赴,備戰大學聯考,去迎接六月的彩虹(我的六月不是黑色)!

此致

敬禮!

  中山大學自主招生自薦信

尊敬的老師:

您好!

我叫xxx,是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第一中學的一名學生,今年十七歲。我出生於教師之家,母親是教歷史學科的中學教師,從小我是聽著母親的歷史故事長大的。中山大學的創立者,孫中山先生,這位讓我仰慕的偉人最早成了我生活前行的動力與航標。慢慢的,我也知道了中山大學的校訓是孫先生親筆題寫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辯、篤行”,這些價值觀漸漸潛入我的靈魂,引領著我的讀書學習,鞭策著我的行為修養 。從此,中山大學,便成了我永遠的、矢志不渝的夢想。

我很小就喜歡讀書,人文類的、科技類的;中國的、外國的都讀。喜歡閱讀,使我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全年級的優秀行列,比如我在2013年9月榮獲了山東省高中數學競賽一等獎。當然,我的最愛是歷史學科,因此,凡是屬於歷史方面的書籍,我尤其喜歡閱讀。《中華上下五千年》、《中國通史》、《史記》、《光榮與夢想》等讓我愛不釋手;為了閱讀原汁原味的歷史原著,我曾經下功夫學習中國繁體字,我希望從《三國志》、《新唐書》等這類原著書籍中尋覓到歷史的真跡。

我知道,貴校歷史系是該校最早設立的學系之一,有多位中國現代史的奠基人,如陳寅恪、傅斯年、顧頡剛等,曾在本系任教,奠定了該系深厚的學術根基。他們的故事和精神曾經深深吸引著我。陳寅恪早在1920年代倡導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我一直把這句話作為我的座右銘,它奠定了我為人治學的精神與思想基礎;傅斯年的名言:“一天只有21小時,剩下3小時是用來沉思的。”讓我懂得了如何學習、做學問。我之所以選擇貴校的歷史專業,其實就是想踏著這些偉人的歷史足跡,去勇敢地接下他們的接力棒,把研究歷史這一事業當做我終生的志業,把全部生命奉獻給歷史學業。

我向往中山大學,我渴望在康樂園裡散步;渴望可以住一下黑石屋;渴望瞻仰陳寅恪教授故居;渴望在大鐘樓讀書;渴望到歷史系基地永芳堂去看看。我向往中山大學,從原中山大學副校長陳序經“教授治校”的思想,到以後學校提出的“大學是學術共同體”,強調“教授就是大學”的辦學理念,讓學校學術風氣正,名人輩出;我向往中山大學,還有她的國際視野、培養“具有領袖氣質的文明的現代人”,強調學生應該“知禮、誠信、勤奮、陽光,敢於超越,勇於擔當,著眼未來發展,對學生一生負責”的“善待學生”的辦學內涵……

父親是一名中學的校長,他對學校的熱愛、對工作的負責、對研究的樂趣,也深深地影響了我。他經常告訴我:“我希望你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要充滿興趣,只有興趣才能促使你為之奮鬥一生,幹出一番成績來。”最近,我曾看到過父親寫的一篇文章,記得裡面有這麼一段話:“無論做學問、講課、做事情,都要把自己的生命投入進去,學問、工作都不是外在於他的,而是和自我生命融為一體的。這樣,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會使他自身的生命不斷獲得新生與昇華,從中體驗到自我生命的意義、價值和歡樂”。

這些話,突然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命、生活其本質是一種承擔。假如這次我有幸考上中山大學,我將規劃好我的人生奮鬥方向,不僅努力汲取知識,更要有獻身祖國,為民族、歷史、社會承擔的情懷。在學術風氣純正、活躍的中山大學,我將積極參加一些學術團體、論壇和各種活動,以鍛鍊自己的能力,陶冶自己的情操、把自己磨礪成一箇中山大學所具備的有獨立思想、有遠見卓識、有文化品位、有良好綜合素質的優秀人才。

我很喜歡泰戈爾的那句詩:“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為了我的夢想——中山大學,我已經厚積了多年的力量,等待薄發的那一刻。為了我的夢想——歷史研究,現在已是十二月二十八日零點,因為尊重我的夢想而生選擇,我的靈魂好像已飛往中山大學。我真誠地希望老師們能夠支援我的選擇,支援我的興趣,為了我尋覓中山大學那些歷史名人、那些歷史故事的氣魄與堅貞。

此致

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