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出名要趁早

才智咖 人氣:1.03W

實習:出名要趁早

實習:出名要趁早

“出名要趁早,實習也是如此”

用趙丹陽自己的話形容,她是屬於起了個大早,搭上實習“早班車”的人。

從廊坊大學城到北京站要經過30多站,兩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剛剛結束的這個學期,中醫學專業的大二學生趙丹陽每個週末都會踏上北上的公交——938支5路,跟著老師一塊兒出診。

踏上938支5路,趙丹陽也就搭上了她所說的實習“早班車”。寒假期間,她乾脆就收拾好行囊,一路向北,將大本營駐紮到北京,開始正式觀摩並實踐“望、聞、問、切”。

如今,越來越多的低年級大學生像趙丹陽一樣,都往實習“早班車”上擠,尤其是寒假裡,低齡實習生大軍更是浩浩蕩蕩。

廣電新聞專業大四學生羅小寧是“資深實習生”了,她的實習生涯可以追溯到大一下學期。抱著一摞獲獎證書和曾經發表的文章,當年一臉稚氣的“85後”新生羅小寧擠進了“老生當道”的實習隊伍中。

“整個人黑瘦了,臉上還冒出了一堆痘痘。”外表柔弱的羅小寧依然記得首次實習後自己的憔悴,但她更津津樂道於實習帶給她的快樂。

第一次參加新聞釋出會的大開眼界、第一次去現場採訪的新鮮與刺激,還有第一篇稿子變成出版物的成就感……羅小寧提前感知了這些本是要到高年級才能領略到到的職業氛圍。

“出名要趁早,實習也是如此。”以傳媒為業的羅小寧十分認同張愛玲的人生格言。大學4年,她幾乎是馬不停蹄地奔走在各大媒體。她認為實踐經驗是大學生就業的“尚方寶劍”,“能早一點接觸實踐,就能多一點經驗,找工作時就可以比別人多一些機會。”厚厚一摞社會名流的名片是羅小寧引以自豪的人脈財富。羅小寧說,提前實習更多的是收穫了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

近年來,競爭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讓很多剛走出校園的高校畢業生初嘗待業滋味,而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更是給“就業難”雪上加霜。就業壓力加大,危機意識增加,使得像趙丹陽、羅小寧一樣趕早實習、攢經驗的大學生越來越多。

贏在起點有人歡欣

高中因生物奧賽而被保送,大學學的是計算機專業,在教育機構實習,後來又學了金融,現在做管理。天津大學2008屆畢業生周政喜歡有跨度的生活,他的人生也因此五彩斑斕。

“好光陰就那麼幾年。趁著年輕,就應該早早地去社會摸爬滾打。”周政認為,自己能進這家眾人仰視的金融機構,很是得益於大一就開始的實習經歷。“講課這幾年對我的邏輯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另外,這對樹立信心也有幫助。”

周政的.實習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

2005年7月,大一暑假,周政到了遼寧鞍山,來應聘某教育機構的講師職位。和他一同參與競爭的,是來自京城某名校大三大四的3位學長。由於沒有實戰經驗,年齡又最小,周政於是被派去做宣傳推廣工作。

“4點多起床,蹬著東北的‘倒騎驢’,載著一車的傳單出發,到晚上10點多才能回來。”周政說那段日子,白天搞宣傳,晚上練習講課,宣傳過程中還不忘跟學生及家長交流。

有了和學生、家長親密接觸與交流的經歷後,周政在隨後的試講中一戰成名,最終在這家教育機構中站穩了腳跟。

“在學校可能體會不到社會競爭的殘酷與生存的艱辛。”周政說,這段提前實習的經歷,他最大的收穫是體會到了做事情一定要堅持,只有堅持才能成功。他聲情並茂地背誦著馬雲的經典語錄:“今天很殘酷,明天更加殘酷,後天會很美好,但大多數人會死在明天晚上,看不見後天的太陽!”“因此,一定要學會堅持!”周政說。

和周政的觀點不謀而合,北京科技大學的孟婷也認為,低年級實習讓她提前接觸和感知社會,從而培養了她現在自主獨立、敢想敢為的性格。

大一暑假,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專業的她就加入了實習大軍。剛到單位時,她連印表機和傳真機都不會用。

“三天期限,否則去負責開電梯!”主管半開玩笑的話無疑也給孟婷下了最後“通牒”。在大家都忙得無暇顧及她時,孟婷邊上網檢視邊學習各類辦公裝置的使用。兩天學會後,主管這才放心地讓她加入了技術部。

激情泯滅有人憂慮

和周政、羅小寧一樣,大一開始實習的夏明也屬於“早起的鳥”,但是,他對於大學生低年級就去實習有著不同看法。

夏明承認,如果不是當年趕早實習,他就不會有高於同齡人的業務能力和一系列作品;如果不是早下手,新聞本科畢業的他不可能在近千人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而後順利進入這家令眾人羨慕的省級媒體工作。

可是,正式成為職場人士後,夏明卻有點提不起工作的興趣和激情,“都做了四年了,做傷了。”

學新聞傳播專業的夏明大一就開始頻頻在校內外媒體實習,4年下來寫了不少稿件,還拿過省級新聞獎。

“當時是甩開膀子幹。”夏明還記得在大學時為寫稿酣戰通宵的日子。但現在他很擔心,常說的職業倦怠似乎已經在自己身上蔓延了,他不知道以後漫長的工作該怎麼開展。

“不是沒有新聞理想,只是比較厭煩日復一日的工作狀態。”夏明介紹說,大學四年,他基本上和報社記者的作息時間比較一致,已經深刻體會到了記者的辛苦,對媒體工作的激情大不如以前了。

現在的職場中,有一群人,剛剛走上工作崗位就出現職業倦怠。他們對自己所處領域和行業瞭如指掌,業務能力也不錯,但工作不到半年,便已“癢不可支”。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曾公佈一組資料,近50%的工作倦怠者就業未滿4年。看來,低齡實習的學生已提前步入了職業倦怠期。

換工作是職業倦怠的一種典型表現。和夏明一樣,陳佳琦也是低齡實習的典型。最近,參加工作不到一年的他正在醞釀跳槽。他表示,“真是想不通,我們的父輩居然能在一個單位呆上一輩子!我的同學畢業後,基本上都換了好幾份工作。”

“每天風風火火,步履匆匆。接電話、發傳真、打文稿、帶著招商人員辦手續……整個一打雜的。”大二下學期,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王心瑜就過上了邊上課邊在一家政府部門實習的忙碌生活。她覺得,實習後,難免會遇到時間衝突的情況,這讓她的出勤率大大降低,自主學習的時間也變少了。

回憶起那段經歷,王心瑜把它比作是活在“空中樓閣”的歲月,“理論知識沒有準備好,心裡發飄感覺不踏實;另外又沒積累到一定的人生閱歷,說話辦事特沒底氣。”

到了大四,王心瑜開始正式的專業實習後,知識的欠缺一下子顯露出來,大學學的那點東西很快被掏空,肚子裡的貨沒剩下多少了。王心瑜只好決定找個機會去讀研,好好還還本科期間的欠賬。

針對大學生低齡實習的現象,上海外國語大學教師相德寶認為,大學生過早進入實習崗位,忽視了專業知識、理論的學習和積澱,可能會導致揠苗助長的結果。大學生應該首先學好知識,打下基礎,然後厚積薄發,走可持續的職業發展道路。

TAGS: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