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賽三辯質詢答辯技巧

才智咖 人氣:2.99W

質詢答辯技巧;美國法律界紅極一時的律師愛德華?威廉斯(Edwa;質詢是一種藝術;對參加過俄勒岡賽制辯論的讀者來說,威廉斯的說法毫;質詢與答辯的權利義務在俄勒岡規則中有基本規定;因為答辯者只能回答,因此他不能反問質詢者;由於仿自英美法庭的質詢是俄勒岡賽制的重要階段,不;(一)質詢的準備;出色的質詢相當程度需要依賴臨場反應,但這絕不表示;逆向思考;在分析立場的過

辯論賽三辯質詢答辯技巧

質詢答辯技巧

美國法律界紅極一時的律師愛德華?威廉斯(Edward Bennett Williams),曾經在接受《時代週刊》(1959.6.22)採訪時談到了質詢(反對詢問)的技巧,他說:

質詢是一種藝術。它就如同要你將繩索套在被傳喚來傷害你的證人身上,使他被你控制,反過來幫助你。這情況就像是與證人共處暗室,他手持匕首,隨時想捅你一刀,這時你必須小心翼翼地緊跟在他身後。你絕不可能在質詢中做實驗,絕不能問不知道答案的問題。如果你確知答案,證人確並未那樣回答,你可以立刻幹掉他,否則被幹掉的就是你。

對參加過俄勒岡賽制辯論的讀者來說,威廉斯的說法毫不誇張。許多辯手都曾經因為提出不當的問題,而在質詢中遭到重創。在各種發言階段中,經驗不足的辯手最感到困難的通常就是質詢階段。

質詢與答辯的權利義務在俄勒岡規則中有基本規定。根據規則,質詢者有質詢的“主導權”,也就是問答的進行使由他來掌控。規則中說: 質詢者得控制時間,得提出任何與題目有關之合理而清晰之問題,並可隨時停止被質詢者得回答。(規則第九條) 不過質詢者不能濫用這個主導權。作為質詢者,他只能問,不可以利用質詢時間自行申論,或根據答辯者回答自行引申。一旦如此,答辯者可以喧賓奪主,透過表示“對方辯友您不要自行申論”、“對方辯友請不要自行評論”或者“對方辯友請您問我問題”等方式來加以制止。 答辯者則只能回答。除非問題明顯不合理(如涉及與辯論無關的隱私),

否則不能拒絕回答。雖然在無法理解問題時,他可以要求質詢者再問一次,但不能“惡意”這麼做,否則將可能被評委認定為故意干擾提問。

因為答辯者只能回答,因此他不能反問質詢者。“反質詢”在俄勒岡賽制中是違規行為,質詢者不但不必回答,還有權利加以制止。 不過答辯者只能答並不代表他只能任人宰割,當質詢者在問題中露出破綻是,他還是可以隨時捅上一刀,在質詢中獲取利益。

由於仿自英美法庭的質詢是俄勒岡賽制的重要階段,不能善用質詢答辯,很難在這類辯論賽中由出類拔萃的表現,後面介紹的就是關鍵的質詢答辯技巧了。

(一)質詢的準備

出色的質詢相當程度需要依賴臨場反應,但這絕不表示質詢無法準備。透過“逆向思考”和“打造地基”,多數質詢都可以在上臺前準備妥當。

逆向思考

在分析立場的過程中,辯手應該已經對哪些爭議點有機會發展為“可能議題”有了基本概念,質詢的準備應該以這些可能議題為重點。例如在“大學生創業利大弊大”的辯論中,針對我方主打的“大學生創業即使失敗,仍將增進其挫折抵抗力”,以及對方可能主打的“大學生創業會造成課業分心”等議題,辯論隊伍都應該設計好質詢題目;如果場上確如意料中的出現了這兩個議題,就可以使用事先備妥的質詢來回應。

換句話說,事前的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猜中的議題越多,質詢就越可以依賴事前的準備情況,而不必只靠臨場發揮。因此,準備質詢題目時,辯手不應該從“我要怎麼問,問什麼”的“問題設計”開始,而要先思考“我要問出什麼”,也就是先想結果,再想題目。這種由結果倒推問題的準備方式,就是所謂的“逆向思考”(reverse thinking)。

一般而言,對攻防而言越重要的議題,也就是對質詢而言越主要的主題,質詢時辯論隊伍攻擊對手立論和防禦本方立論的重要工具。 打造地基

接下來辯手要思考怎樣問出自己要問出的東西。前面說過,辯論或者論證的基本過程是透過雙方都同意的事,來使對方承認他原本不同意的事(由“第一共識”找“第二共識”)。因此最好的論證擁有三大組成要素:1、無可否認的根據;2、無從推翻的“推論”,因此產生3、無可迴避的主張。 簡單的說,主張的“大樓”必須建立再根據與推論的穩固“地基”之上。而質詢就是打造地基(ground building)的有效手段。 舉例來說,如果我方統一“大學生創業回造成課業分心,因此弊大於利”的方式,是“很多事情都會造成大學生分心,因此造成分心不構成弊大於利的理由”,這個我方主張就是要試圖構建的大樓。而要怎樣使對方接受這個主張呢?類比論證使一個可能的方法。我方如果以交男女朋友、打球與參加社團做類比,強調這些事情也會使大學生分心,但卻不被認為弊大於利。辯手可以這樣問——

問:對方辯友,請問您有沒有女朋友?

答:有。

問:請問您交女朋友是不是會花時間?

答:我懂得時間分配。(答辯者打算逃脫)

問:那請問有沒有大學生會交女朋友交到無法兼顧課業?(質詢者不為所動,繼續以其它大學生為物件進行追問)

答:這不一樣……(答辯者回避問題)

問:請回答我的問題,有沒有大學生會因為交男女朋友而耽誤課業?(質詢者不為所動,再次追問同樣問題)

答:呃,有可能,但是……(獲得對方承認類比)

問:謝謝你,我得到我想要的答案了。

在打造地基時,質詢者最常用的就是“類比論證”。如果對方無法否認類比,又無法證明二者“不能類比”,他將就無法迴避主張——交男女朋友利大於弊。如果交男女朋友、打球、參加社團這些多數人不認為弊大於利的事情,依照對方的邏輯都屬於弊大於利,其辯論的外部連貫性就將受到重傷。

所謂“絕不能問不知道答案的問題”,指的經常就是以對方無法否認的事情作為質詢的地基。“有沒有大學生會因為交男女朋友而耽誤課業”,在一般人的“已知”答案中顯然是“有”,因此對方無法否認。除了一般人的已知,對方自己說過的話他們也將難以否認,同樣可以作為質詢的基礎。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