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學與網路計算機的相互性論文

才智咖 人氣:1.24W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歷史教學對於學生給予了更高的關注,讓學生成為學習最大的參與者和推動者,成為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工作重心。因而,教師藉助現代的網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從深層次的教學理論出發,設計嚴密而科學的活動,對於已有的資源充分利用形成高效而多元的課堂作用巨大。

歷史教學與網路計算機的相互性論文

一、歷史教學與網路計算機的相互應用之現狀

(一)教學理念的更新

網路計算機技術帶給歷史教學以新的生機,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教學理念變化,教師在課堂當中的地位和角色出現了裂變。這樣的裂變有三種主要的方向,那就是:教師成為課堂上的培訓者;學生成為課堂上的研究者;課堂成為教學的多媒體平臺提供者。例如:在處理《秦的統一》一課時,教師應該從自己的角色出入,利用網路上的豐富資源,從百度、谷歌等站蒐集資料製作成情景故事,圍繞學生對於“統一必然性”的認知目標,設計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因而,以統一為主題設計“圖片”“音樂”“文字”等形式的情景,讓學生在多媒體展示平臺上以情入境、體驗故事,可以帶來巨大的實際教學效果。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始終以培訓者自居,全程服務學生的學習和研究,使得學生在模擬歷史的情景當中,將網路計算機技術提供的資源進行細緻而深入的研究,最終完成教學目標實效的達成。

(二)教學模式的轉變

計算機技術是人類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而網路技術則是計算機技術發展史上最偉大的變革,這項變革帶來人類生活方式的轉變,遠超過過去任何一項發明。對於歷史教堂教學模式而言,計算機技術出現後已經建立起了豐富的教學展示平臺,加上藉助網路的力量,更多更好的資源開始與日常教學“零距離接觸”。當下,全國各地興起的“網班”教學,以網路技術為聯結,計算機服務中心為平臺,將名校課堂教學實時呈現給教育落後地區的學生,很好地優化了落後地區的教學模式。例如:在上國中歷史課時,教師可以利用現有的多媒體技術條件,選擇優秀的遠端歷史教學課程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並適時關注學生的動態反應,認認真真地分析歷史教學名師的特點和長處,並結合自身的教師風格,加以有效融合便可以將自己的教學水平提升到一個更高臺階。學生在利用遠端課程學習時,往往能夠產生許多新的認識而見解,對於不同教師上課的風格,產生認知錯位。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教師現場有效的講解與疏導,對於學生及時解決現有問題,化解潛在知識衝突作用十分明顯。

(三)教學工具的豐富

課堂教學除了教師和學生之外,教學工具就是第三位重要的'因素了。然而,傳統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使用最多的教具,大多難以適應新時代學生的審美和學習需要,諸如:黑板、粉筆等。傳統教學必備工具逐漸被現代化的網路計算機取代,計算機強大的資訊處理和平臺展示功能,使得教學工具不單單是有形的物件,更出現了許多無形的“軟體”。歷史課前備課時,教師製作PPT最需要的便是計算機軟體,藉助網路連線的平臺,這些常用軟體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工具的門類。例如: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最常用的軟體——PPT,利用它教師不僅可以將多樣的歷史圖片、歷史文獻呈現出來,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對文字、圖片格式、大小、顏色進行調節,產生各種美輪美奐的效果,極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對於歷史課的興趣。

二、歷史教學在網路計算機的相互應用之問題

(一)網路計算機的技術性束縛

實效性性束縛是人類對於網路計算機技術的最大詬病,出於資訊共享的目的,但是科學性嚴重不足,嚴重製約著學生對於歷史知識的理解。例如:教師在講解中國近代的社會生活變化時,通常會遇到一幅人物圖,那就是北洋軍閥張作霖的照片,教材上有了樣圖而網路上更多的是跟風的資源,使得教師很難辨別真偽。在向學生傳達知識時,教師極有可能利用錯的人物圖片,讓學生形成錯誤的認識,而對於人物圖片的誤解則會相伴於學生終生。

(二)網路計算機的實效性束縛

人們選擇網路計算機進行教學,主要目的就是在於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實效,憑藉簡單的圖片、多樣的視聽感受,讓學生以豐富的感官認知形成特定知識目標。但是多元化的教學媒介,帶給學生的可能是更大的副作用,那就是對於文字理解能力的弱化,歷史教學最根本的人文性便被簡單的架空了。

因而,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時,必須學會掌控網路計算機而不是被控,從服務於教學目標出發,精心設計教案製作課件,利用多樣的媒體形式去表達歷史教學應有的人文性色彩。這樣的歷史教學才是新課改所追求的,才是每一個歷史教師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