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交往教學構建網路互動新平臺論文

才智咖 人氣:2.57W

一、運用微格教學法"實現立體式交往教學

歷史學交往教學構建網路互動新平臺論文

課堂教學交往大致有四種類型,單向型、雙向型、多向型、立體型。根據交往教學論觀點,其中的立體型交往教學效果最好,它使教師作為一名學習成員參與到教學中,成員之間的雙向互動更加廣泛和徹底,有助於學生接受多方面的知識資訊。隨著現代資訊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立體型交往教學的方式有待於創新,筆者及其團隊成員嘗試運用微格教學法實現立體式交往教學,微格教學法主要用於師範技能訓練,在“歷史教學論”課程上應用,它利用多媒體手段,結合歷史專業的特點和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以說課微型課為微格教學訓練內容,通過將複雜的教學過程分解為若干教學單元。利用錄影反饋的技術手段使教學行為具有可觀察性,可操作性和可描述性,實現了教學技能訓練的全程有效調控和訓練效果最優。具體而言,將師範生的技能訓練分解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教學和技能訓練定向。即教師先提出目標和要求,提醒學生應注意的事項,為師範技能訓練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第二步分組訓練。即教師按照學生選擇的教學內容將全班同學分為若干組,實行組長負責制,一個小組就是一個教研室,一個團隊。學生之間可以相互討論確定教案,然後由學生按教學設計,使用教學媒體,課堂教學技能以及匯入、板書、講解、提問、組織教學等設定模組上課,其他組員則隨堂聽課。第三步評價和提高。首先是學生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是學生經過確立目標,自身努力後進行自我判斷,建立自信的關鍵環節,其次是小組互評,即在組長的組織下,對每一位實習生做出評價,通過小組合作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新性%再次#教師作綜合評價。在尊重學生個體獨特性的基礎上,以&優點g不價法為標準,肯定優點和特色#提出改進意見。最後在此基礎上,利用網路平臺反饋的技術手段,通過逐步改進$反覆實戰,使學生在教學技能方面形成較為成熟的認知結構,在這個過程中,將師生置於整體交往背景中,使師生與班級小組之間、師生與自身之間、教學組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交往實現整體統一,促進了師生的整體發展。

二、基於網路環境下交往教學的思考

網路環境下將交往教學應用於歷史學教學的實踐已經年有餘。總體而言是成功的,但也有進一步調整的空間為鑑往知來,特提出以下思考。

一是將交往教學與網路平臺相結合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以學生為主體的命題早就有人提出,但在實踐中往往流於形式,師生間的交往往往是單向的、直線性的。並由教師決定交往的目的和內容,大多數情況下是教師提問題,學生回答,學生呈被動狀態,為參與而參與為討論而討論,並沒有從情感、心理、思維全方位接受和投入,而網路環境下的交往教學則改變了這種狀況,將網路論壇引進教學符合當代大學生熟悉和熱衷網路的特點。使他們在心理上能夠接受,同時由於網路論壇具有開放性、互動性、高資訊含量性、自由度高等特點。學生可以將自己感興趣的論題提出自己的研究和看法,完全出於自己的意願發貼討論。並且論壇完全由學生自己管理和建設,他們有參與的成就感。因此,這樣的參與是從情感、心理到思維的全程參與#能夠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二是網路環境下的交往教學更具有開放性和動態性

傳統意義的教學交往侷限於課堂師生之間的交往容易受時間地點限制,而且形式不夠豐富。相對而言開放性和動態性程度不,而網路環境下的交往教學則擺脫了時空的限制。交往的場交往教學論認為,教學是以特殊的'方式有組織的交往。教學的過程就是師生,生生以及師生和教學內容之間的交往互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均作為主體而相互作用。師生雙方不僅同為交往的組織者,而且是平等的參與者和不同意見的交換者,師生交往應該是平等和民主的,並且交往的形式是多邊多向的$經過多年實踐。教育界對交往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已經達成共識。但是,網路環境下如何在傳統專業教學中實現交往教學卻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新課題。

將網路論壇引進教學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根據交往教學論的觀點。教學過程就是教師主體和學生主體藉助各種中介而進行的認知,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等多方面的人際交往和相互作用的過程,在資訊科技發達的當下。將網路論壇作為交往教學的中介和平臺!其優勢日益顯現。

三、教師在交往教學中的引導作用不可或缺

相對傳統課堂而言!網路環境下的交往教學更具開放性和不可預測性,尤其是基於交往教學,由於交往形態的隱蔽性,時間和空間的分離,教師往往對交往內容難於控制,削弱了教師對整個教學活動的管理權。另外,在論壇上,學生以匿名身份以相對自由的意志發表言論,如果教師疏於引導!或者學生的問題得不到教師的迴應和指導的話就很難達到交往的效果。即使由計算機等現代資訊科技支援的面授課堂,如果缺少教師的組織和設計也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師在交往教學中的引導作用不可或缺。

一是對教學活動主題和內容的設計。教師事先應該給學生呈現相關內容,比如教學課件、授課大綱或者討論題目等。使學生對主題有一個瞭解並激發先決學習資訊。同時,教師應該事先提供一些相關的資源路徑和獲得資源的方法。

二是教師對教學活動的管理與調控。這些工作主要集中於組織協作學習小組,對學習者的態度、學習者的行為活動內容、成果形式等的管理與調控。

三是將網路論壇引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參與網路論壇的討、引導討論的良性發展、提出建設性的問題、引發思想的共鳴。這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需要教師具有奉獻精神。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網路環境下的歷史學教學應該是多維立、師生互動、團隊合作的過程,是全體學生從情感、心理到思維的全程參與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