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政治課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

才智咖 人氣:2.92W

教學的重要內容不單單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德育是培養個體好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則是培養個體良好心理品質的教育,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培養有賴於各種教育途徑,各門學科教學和班主任的共同協作。而德育在個性心理教育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一條重要途徑。這就是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統一。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個學校的整個工作中具有不言自明的重要作用,它是促進一個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取得好的效益的有力保證。

讓政治課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

目前,就全國的情況看,南方學校走在前列,而在北方尤其是廣大的農村學校,學生的課表被文化課排的滿滿的,根本沒有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簡稱“心育”)的立足之地,更為重要的是,由於沒有剛性的、行政性的政策給心理健康教師以應有的“名分”,絕大多數學校都沒有“心育”專職教師,就是有也是兼職的,這些教師的文化課教學工作已經夠勞心費神的了,根本沒有時間與精力來做這個工作。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能等到各種政策與條件都具備了再開展工作,而是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與條件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其實,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各學科都可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語文、自然等學科可以陶冶學生心靈,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熱情;數學、科學課可以進行科學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情感;美術、音樂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線條、色彩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塑造高貴優雅的品質;體育課鍛鍊學生堅強意志,培養學生競爭,拼搏,進取的精神。因此,在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應是每一位課任教師的必備素質。尤其是政治課,更應該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其方法有:

一、以課堂為主體,依託教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如七年級政治教材中的:“做意志堅強的人”、“揚起自信的風帆”、“控制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八年級教材中的“理智對待青春期的情感”“網路是把雙刃劍”“做個有正義感的人”九年級教材中的“誰對我負責”“合理消費”等都是很好的“心育”素材。所以,政治老師應努力把每一堂課都上成“心育課”,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絡起來,作適當的延伸與拓展,充分利用社會調查、課堂討論、小組辯論、小品表演、辦黑板報等方式,將其在學生“心育”中的作用真真切切地發揮出來。

二、開展心理健康專題教育

(一)開展團體輔導。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注意選取那些與學生生活聯絡緊密、學生較感興趣的專題,設計製作多媒體課件,以生動、形象的方式給學生上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課,如通過製作課件“掉進陷阱的驢子”,以驢子不屈地抖落身上的泥土,最終破土而出的精神來培養學生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針對部分學生上網成癮,設計製作心理健康課件“與網路遊戲說bye-bye”,通過師生互動,幫助學生認識遊戲的本質及沉迷網路遊戲的危害;為幫助學生正確處理青春期的情感問題,可設計“男生、女生”的心理輔導課,以幫助學生認識到:在青春期產生對異性的愛慕之情是正常的現象,不必感到羞愧,但要注意男女之間交往的方式、頻率等,主張男女生之間大方、正常的交往,互相取長補短,完善人格,共同進步。

(二)舉辦專題講座。通過聆聽講座,當面溝通,答疑解惑,提高了同學們維護自身身心健康的意識與知識。此外還就“培養學習興趣”、“克服考試焦慮”、“如何有個好人緣”等問題進行專題講座,使那些有心理疾苦但又不願吐露的學生也受到啟迪,拓寬了受教育的層面,使更多的學生擺脫了心理上的障礙,愉快地投入到學習和生活當中。

(三)如果能將政治教研組的老師組織起來,設定心理諮詢信箱,與學生進行書信溝通,既使學生避免了與老師面對面交流的.窘迫與緊張,又能發揮書信交流的獨特優勢,所以定會受到學生的歡迎。此外,如果條件允許,學校能設立心理諮詢室,針對個別學生的心理困惑,採取面對面的諮詢方式,由於針對性比較強,能較好地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消除心理困惑。家中有電腦的學生可以發電子郵件的方式與老師在網上進行溝通。

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否是學生學習積極性高低乃至學生能否成長為有用人才的直接原因之一。因此,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只有解決了學生心理上存在的問題,才有可能真正起到規範學生外顯行為的作用。它也是最貼近學生的、人性化的一種教育,對學生的成長大有裨益。教育家裴斯泰洛齊曾主張教師要研究學生的本性,並提出“教學要心理化”,這在客觀上推動著教學心理化的發展。現代教育也要求我們要培養“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新一代人,在這個時期更要補充學生的心理營養,把握學生的精神脈搏,矯正學生的人生方向,使其健康地成長。政治課教學與心理教育的內容較為接近,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讓政治課教學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只有在政治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走心理化的途徑,才能更好地解決當前高中學生的心理問題,完善其心理品質,才能使政治教學更具吸引力,更有效果。使學生得到良好的、潛移默化的、有的放矢的教育,從而較好的解決學生存在心理問題,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特別是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