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畢業研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1.03W

博士學生在畢業之際進行的相關研究對於專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博士畢業研究論文,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博士畢業研究論文

博士畢業研究論文一

【摘 要】

計算機輔助設計是門技術性較強的學科,能更為直觀地表達設計結果,因而成為多數設計公司的主要設計表達方式。本文通過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該課程的教學目前狀況進行分析,並針對教學中存在的理由提出調整性倡議。

【關鍵詞】

計算機輔助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設計表現

隨著科技的發展,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將藝術設計領域帶入了數字化時代,越來越多的設計公司開始將計算機繪圖作為主要的設計表達方式,因此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教學成為加強環藝設計專業基礎性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但由於計算機輔助設計軟體操作的複雜性與多樣性,導致相同設計方案的生成可以有多種方式,使用者在選擇時,若對技術理論瞭解不夠透徹,即便實現了最終設計結果,但也可能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更加便捷且直觀地表達設計結果是教學深思的重點。

一、 傳統課程教學中存在的理由

(一)教學資源配備不足

教材的單一性。目前大多數軟體教材多以講授選單、命令為主,以“填鴨”的方式將該軟體所涉及的命令都加以交代,但忽略了本專業的獨特性;其次,設計軟體的更新換代快,導致部分院校電腦硬體配置上無法與時俱進,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會出現運轉速度過慢、宕機,或導致檔案丟失的現象,從而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教學進度受到影響。

(二)教學形式單一

由於該課程的傳統教學是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策略,大多數按部就班地講述軟體中各種工具的效能及其用法,學生主要以“模仿”為主。教學過程中教師仍然是主角,學生總是處於被動地跟隨老師製作一些基本例項,缺乏主動性和創新性,容易造成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興趣不濃厚的狀態。

(三)思想存在誤區

學生對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認識與理解存在偏差,將重點放在計算機表現技術上,一味地追求畫面逼真而忽略了設計的創新性,最終雖可以通過臨摹的方式得到較為逼真的畫面效果,但學生自己去做創意設計時,往往得到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二、環藝專業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改革方案

(一)教學內容與策略

1.結合教學大綱要求,以市場需求為依據來選擇教學內容。許多計算機軟體功能極其龐大,如果將軟體中所有命令都講述一遍需要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學生在短時間之內也無法消化,因此只需要選擇軟體中與本專業相關的命令來學習,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同時也能減少授課教師的備課壓力,使教學更有針對性。

2.精講理論,重在操作,突出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本課程的理論知識易於理解,但在掌握操作技巧的方面比較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穿插大量的例項製作分析與上機實訓相結合,來提高學生在環藝設計中的實踐應用能力,並可利用實景圖片、二維圖紙與模型的對比,用以提高學生的三維想象能力,將學生更好地引入設計情景之中,使其更加深刻地瞭解二維與三維空間的轉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根據學生的需要不斷改善和更新教學方式。當今社會形勢不斷髮生變化,人們的意識也逐漸多元化,學生也是單獨的個體,有著不同的思維模式,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也有強有弱,因此,除了統一講授以外,對於無法自行操作的學生,可實行一對一的講解模式,這樣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並可利用多媒體錄製視訊,便於學生課後鞏固,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求知慾,以提高學生的學習靈活性與自主性。課程學習過程中,教師可在知識點講完一段時間後進行測試,根據學生反饋出來的理由及時從教學上加以改善,並在課堂上讓學生參與理由的發現與討論,針對所發現的理由提出改正意見和倡議,從而增加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建立教學網站。由於計算機輔助設計軟體的學習需要一個鞏固與加深記憶的過程,單靠課堂上的練習是完全不夠的,因此可以通過建立教學網站,將教學視訊與相關的設計資料、素材上傳,便於學生隨時查閱與調取,也可以在網站中開通教師答疑專案,讓學生在課後也能與教師互動,提高教學效果。

(二)學生方面

1.正確定位。讓學生正確認識在計算機軟體課程中學習的僅僅只是個應用操作過程,它是作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輔助操作工具,從而把該課程所涉及的軟體知識作為一種手段來表達自己的創作意圖,避開走入學習的誤區。同時,可鼓勵學生自行在網上進行優秀素材的收集,以擴充套件學生的創作視野,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

2.主動性學習。實訓課程講解之後,可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針對實訓練習中出現的設計和所運用到的操作命令來進行分析,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不同的設計與製作策略,教師加以指導並參與最後的.總結工作,讓學生的被動學習過程變為主動,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

(三)考核方式

1.採取階段性考試手段。每完成一小段的知識點講解就進行一次測驗,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對於測試中所反映出的學生欠缺的知識面,在後面的課程講述過程中加以強調與改善。

2.用例項圖紙考量學生對知識理解的靈活性。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實踐性與應用性相結合的學科,單純的計算機軟體技能的掌握無法適應設計行業市場的要求,需要學生同時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知識與實際應用能力。通過二維圖紙轉化三維效果圖的繪製,這樣可以使得學生在鞏固之前相關的專業課程知識的同時,也增加了技能性的考核目標,在不指定步驟和策略的情況下,學生可通過所學知識來繪製,以考核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解決理由的能力及創新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實戰技能以應對競爭激烈的市場需求。

三、結語

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要緊密結合市場實際人才培養需要,從以往的單一教學模式改為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增強授課內容的實用性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與創新能力,為培養高層次技術性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博士畢業研究論文二

摘要:

通過各種途徑調查,最近幾年的計算機類高職教育就業率偏低,針對這個問題,本文通過分析相關職業崗位的技術需求體系,以及現有教育模式的缺陷,提出了高職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的線型模式,並具體規劃了熱門專業方向的課程體系。

論文關鍵詞:

高職;模式;課程體系;人才培養

近幾年來,計算機技術類高職教育發展迅猛,招生規模持續增長;但專業對口就業率偏低,2006年全國軟體技術類高職畢業生就業率低於50%。究其原因,是計算機技術類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不適應社會對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這種狀況嚴重製約了我國計算機產業的發展。為緩解我國計算機職業技術人才極度緊缺的現狀,教育部從2003年起開始建設示範性軟體職業技術學院,學制以兩年製為主。處於本科與中等職業教育夾縫中的高職計算機專業,如何找準自己的市場定位,辦出特色,培養出受社會歡迎的畢業生,是高職院校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當前計算機類高職教育的現狀

調查顯示,不少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有較大程度的脫節。畢業生基本操作不夠熟練,專案經驗欠缺,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缺乏,與用人單位實際要求差距較大,參加工作後進入工作狀態週期較長,論文發表未能體現出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特點與優勢。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多方面:

(1) 管理體制落後,不能充分調動基層教學單位的積極性;

(2) 簡單照搬或沿襲其他本科學校的辦學模式,只是對本科課程體系進行壓縮,未能體現出高職院校的注重實踐的辦學特點;

(3) 教學內容陳舊,體系散亂,與市場需求脫節;

(4) 學校的師資水平還不能適應職業教育的要求,缺乏“雙師型”教師;

(5) 辦學經費緊張,實習、實訓條件較差;

(6) 由於人們對高職院校存在偏見,高職院校生源質量總體偏低,學生的學習熱情和鑽研精神相對較弱。

其中教學內容和學科體系是上述諸多因素當中可以首先改變和完善的一個,也是在辦學硬體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對辦學質量影響最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解決方案

針對社會職業崗位對高職層次計算機人才的需求,確定了產學合作、以就業為導向、以企業需求為依據、以綜合職業素質為基礎、以高技能為主、實施雙證教育的人才培養線型模式。軟體人才培養線型模式是指根據職業崗位的具體需求,將技術學習集中於一條主線,大力強化實際工作能力,大幅削減與崗位工作無關的課程,使計算機人才培養沿一條主線進行的模式。根據該模式確定了相應的辦學體制、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

三、辦學體制

1.採用線型模式培養,計算機行業的特點,是依託若干主流企業技術,進行工程實施。而同一型別的工程專案,根據其所依託的企業技術的不同,往往有多種實現途徑。高職畢業生僅僅需要熟練其中的一種實現途徑,即可勝任崗位工作;同時,根據中國目前國情,就業的壓力超過持續發展的需求,因此,對高職人才的培養只能按照職業崗位的需求,沿一條主線集中學習該崗位所需技術,強化崗位技能,把其培養成為可立即上崗的“專才”,而在相當程度上將個體持續發展的準備工作從高職教育中排除。

2.全面引進知名IT廠商的課程體系,通過專業IT培訓/教育公司合作,引進微軟、IBM等課程和考試體系。

通過全面合作可以獲得:

全面的微軟和IBM課程體系和教材教案;

獨立的考試服務;

社會認可的認證證書;

第一線的師資培訓,促進師資隊伍快速成長與成熟;

高質量的就業渠道和就業平臺。

3.辦學經費保證,從計算機等硬體設施,到師資隊伍的培訓、待遇等方面,都需要有相應的投資;要敢於和傳統學科相區別,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4.模擬實踐,IT市場的人才需求是:大學生畢業論文過來就能幹活,並且能按照工程思想,能通暢交流,具有團隊合作能力。為了實現該目標,加強學生模擬實踐,學生在校期間將參加兩到三個實際專案,真正體會到工程思想和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以適應將來的就業。

四、特色培養模式

1.暑期實訓,為使學生在學習期間就有足夠時間參加實際的軟體開發工作,在第二學期結束後的暑假,組織學生進行暑期實訓,讓學生分組,由不同的老師帶領,按照軟體工程的思想進行專案開發,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軟體開發的整個流程,並體會團隊合作和軟體文件的重要性。

2.創新基地,為強化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組織創新基地,學生自備電腦,組成不同的開發團隊,自己從社會上接一些專案,既鍛鍊了能力又有一定的經濟收入。

3.專業社團,除了普通學生社團之外,組建多支由專業老師指導的專業社團,由校方提供一定的場所和硬體支援,並爭取參與專業方面的實際專案,提高學生專業學習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4.文化軟環境,通過組建伺服器,為學生開放網路空間,依託網路組織各種競賽和大講賽,提高學生學習專業課的興趣和積極性;通過在教學樓佈置一些便利設施,方便學生學習,比如:在教學樓內外可利用的空間佈置座椅、插座、網線插空等方便學生學習;組織各種文藝活動並與專業競賽緊密結合,以文化促技術,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百家講壇,發揮學生積極性,組織百家講壇,講述專案經驗、人生經歷、專業認識、時事評論等內容,豐富學生業餘生活,提高各方面素質。

6.虛擬公司,對高年級學生,學校組織場地,模擬軟體公司,完全模擬軟體公司的流程,承接實際專案,按照軟體工程規範,分組進行專案的接洽、需求分析、設計、程式碼實現、測試及專案實施和維護等,從而實現學生就業時的“零”適應,實現學生與社會的無縫銜接。

五、課程體系

根據市場需求,確定了三個熱門專業方向,具體課程體系內容如下:

(1)公共課:開設計算機數學、英語、體育等公共課程,削減高數、政治等長線課程。

(2)專業基礎課:強化計算機應用基礎、網頁設計、關係資料庫原理、專業外語等課程,增加傳統文化、職業道德與職場實務等素質課程,使學生具備必要的理論基礎和職業素質,培養企業喜歡用的人才。

(3)專業課程:按其專業及其方向和崗位需求,根據“窄口徑/強應用”的線型模式進行課程設定,並且每門核心課程都配備有相應的專案實訓課程。

六、結論

該線性培養模式一些學院的學生中已經採用,經濟學論文範文就業形勢良好,畢業學生就業率達到85%以上,其中超過半數專業對口,而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進入了微軟、微軟、微創、神州數碼等大企業工作,從而也能為學院在社會中贏得了聲譽,由此可見,在全面引入國際知名廠商課程體系的基礎上,以線型模式培養高職軟體人才,對於職業技術學院,應當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

TAGS:論文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