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聲樂學習中的正確發聲方法

才智咖 人氣:8.92K
淺談聲樂學習中的正確發聲方法
摘要:聲樂是相對於器樂而獨立存在的音樂藝術,歌唱本身是人類自身的器官運動所產生的,所以我們通常認為歌唱也是人的一種運動方式。人的發聲是氣引起聲帶震動傳匯出來的,所以有人比喻人體是一部歌唱樂器。

關鍵詞:發聲原理;正確的呼吸;用氣發聲

在人類歷史上很早就有了歌唱,甚至比語言文學還要早。最初的歌唱是發出各種聲音來傳情達意,然後逐漸加上語言,形成簡單的各國、各民族的聲樂文化曲。世界上存在各種各樣形式、風格的歌唱。
  聲樂是相對於器樂而獨立存在的音樂藝術,歌唱本身是人類自身的器官運動所產生的,所以我們通常認為歌唱也是人的一種運動方式。人的發聲是氣引起聲帶震動傳匯出來的,所以有人比喻人體是一部歌唱樂器。
  談到聲樂的學習,人們自然會聯想到歌唱訓練。它包括髮聲訓練、用聲技巧訓練、語言技巧訓練和音樂表現訓練。在實際的訓練與學習中,上述四項訓練內容是一個不可分割、互相聯絡、互相制約的整體,即在我們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之前,用聲技巧、語言技巧及音樂表現的訓練是不可能達到較高的水準的。因此,在聲樂學習中,發聲訓練是基礎,而我們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是基礎的基礎。
  首先,瞭解人的發聲原理。
  我們知道,聲音的發出和傳播是通過“聲源”施加一種外力使其產生振動,在空氣中形成一種“波”,人耳的鼓膜對某一頻率範圍內振動的波有感知,即是通常所說的“聲波”。有些“聲波”的頻率、節奏通過人耳的鼓膜傳遞到人的大腦形成了美好的資訊,如好聽的樂曲、歌聲或演說,對人是一種享受;反之,便是嗓音或聲音汙染。
  人的呼吸器官是提供使聲帶振動的能源、動力,它的作用猶如手風琴的風箱,它是由鼻、喉、氣管、支氣管、肺、胸、橫隔膜等組成,並通過它們的協調運動,給予歌唱發聲的動力。
  發聲器官是聲帶(喉頭髮聲為特例),它是位於喉頭中的兩條堅實的韌帶,並在其表面附有一層彈性粘膜。聲帶的中間叫做聲門。平常呼吸時兩條聲帶呈分開狀,發聲時,兩聲帶靠攏,這時聲帶的中間叫做聲門。平常呼吸時兩條聲帶呈分開狀,發聲時,兩條聲帶靠攏,這時聲帶受氣息的作用而發聲,從而產生基音。聲帶閉合不好,氣流送到聲帶後沒有產生阻力,則聲帶不能振動,而聲帶閉合過緊,也無能為力,因此,聲帶應與適量的氣流配合運動,這是美好聲音的基礎。發聲器官是用撥出的氣流振動發聲的發源地,故又稱為聲源器官。它的作用猶如吹奏單簧管時簧片的振動。
  共鳴器官是指胸腔、喉、咽、口腔、頭腔、鼻腔以及頭上的“竇”,這些器官是歌唱中調節聲音的色彩、音量等的重要部分,如聲帶發出基音,由於聲帶的振動,引起了腔體裡空氣共振,同時腔體本身也發聲了共振,共振使聲音傳出和擴大,並且美化了聲音,同時它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因為只有產生共鳴、它才具有更大的能量,使聲音傳播的更遠。共鳴又分胸腔共鳴、口腔共鳴,它才具有更大的能量,使聲音傳播的更遠。共鳴又分胸腔共鳴、口腔共鳴和頭腔共鳴三種共鳴。胸腔共鳴能使聲音洪亮渾厚有力,產生低音共鳴作用;口腔共鳴能使聲音明亮、清晰,產生中音共鳴作用;頭腔共鳴能使聲音明亮、豐滿,產生高音共鳴作用。其實,發聲訓練非一朝一夕,只有當我們做到知其然,更知道其所以然,那時我們才會更自覺地、科學地進行發聲訓練。這一點要通過我們平時專業課的學習、我們的專業老師的授課上能充分理解到這方面的重要性。
  其次,運用正確的呼吸和良好的氣息支援。
  聲音的強弱取決於帶動聲帶振動的氣流的多少,聲音的甜美與否取決於各共鳴器官來自聲帶振動的氣流的多少,而所有這些氣流都來自人的呼吸器官。因此,運用正確的呼吸和良好的氣息支援成為發聲訓練的重要內容。正如義大利美聲學派在教學的代表人物蘭培爾蒂所說:“歌唱的學問,就是呼吸的學問。”我國的民族傳統唱法也常講“善歌者必先調其氣”,可見呼吸是歌唱的動力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