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質問題

才智咖 人氣:2.15W

水文地質在岩土工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和工程地質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以下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岩土工程中水文地質勘察要求的論文範文,供大家閱讀檢視。

淺談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質問題

[摘要]水文地質勘察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有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實際操作中容易忽視水文地質的勘察工作,導致危害的發生。本文針對這一問題分析了水文地質勘察的現狀、地下水引起岩土工程的危害、岩土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評價內容,以期望能對岩土工程中做好水文地質勘察起到借鑑和參考作用。

[關鍵字]岩土工程 水文地質勘察

在岩土工程勘察過程中,水文地質問題始終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水文地質在岩土工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和工程地質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因為地下水不但是岩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影響建築物的穩定性和耐久性。在一些水文地質條件較複雜的地區,因為人們經常忽視水文地質的勘察工作,影響岩土工程的進展。所以,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加強水文地質的勘察是十分必要的。

1岩土工程中水文地質的勘察要求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應根據工程的具體要求,通過蒐集資料和水文地質勘察工作,查明工程所屬區域的水文地質條件。

(1)自然地理條件。這裡麵包括氣象水文特徵和地形地貌等內容,氣象水文特徵是指工程所屬地域,是屬於亞熱帶還是熱帶、季風氣候,溼潤程度與熱量等。地形地貌是指工程區域周圍的水系、平原或高原特徵、地形開闊平坦與否、地貌侵蝕和堆積情況如何等。

(2)地質環境。包括工程所在區域的地質構造特徵、基底構造及其對第四系厚度的控制、地層巖性、新構造運動等方面的內容。

(3)地下水位情況。包括近2~5年最高地下水位、水位變化趨勢;地下水補給排洩條件、地表水與地下水的補排關係及對地下水位的影響等。地下水位的變化對岩土工程的影響巨大,是工程勘察的重點內容。

(4)各含水層和隔水層的埋藏條件、地下水型別、流向、水位及其變化幅度;主要含水層的分佈、厚度及埋深;通過現場試驗測定地層滲透係數等水文地質引數等;場地地質條件下對地下水賦存和滲流狀態的影響、判定地下水水質對建築材料的腐蝕性等。

2水文地質勘察的現狀

人類經歷的地質災害中有很大一部分都與地下水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據有關資料顯示地下水與巖體互相作用所造成的地質災害複雜而廣泛,並且其造成的災害具有多樣性和不可控性。在目前的'生產和科研中對地下水作用致災的研究和認識有一定的不足,並且對地下水在工程地質勘察評價中的定量和定性分析都是一個薄弱的環節,水文地質問題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極易被忽視。

3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於地下水位升降變化和地下水動水壓力作用兩個方面原因造成的。地下水位變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麼原因,當地下水位的變化達到一定程度時,都會對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變化引起的危害又可分為三種方式:

3.1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潛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主要受地質因素如含水層結構、總體巖性產狀;水文氣象因素如降雨量、氣溫等及人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響,有時往往是幾種因素的綜合結果。主要有以下表現:

(1)土壤沼澤化、鹽漬化,岩土及地下水對建築物腐蝕性增強。

(2)斜坡、河岸等岩土產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質現象。

(3)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體結構破壞、強度降低、軟化。

(4)引起粉細砂及粉土飽和液化、出現流砂、管湧等現象。

(5)地下洞室充水淹沒,基礎上浮、建築物失穩。

3.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於人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採礦活動中的礦床疏幹以及上游築壩、修建水庫截奪下游地下水的補給等。地下水的過大下降,常常誘發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質惡化等環境問題,對岩土體、建築物的穩定性和人類自身的居住環境造成很大威脅。

3.3地下水頻繁升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的升降變化能引起膨脹性岩土產生不均勻的脹縮變形,當地下水升降頻繁時,不僅使岩土的膨脹收縮變形往復,而且會導致岩土的膨脹收縮幅度不斷加大,進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築物特別是輕型建築物的破壞。

4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問題分析及對策

(1)傳統地下水測量方法的一些問題 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的測量與計算沿用的傳統方法為:①鑽孔;②提取巖芯後0.5h,測量孔內水位;③有條件時,測量終孔後24h水位,作為穩定地下水位。對於只有含水層貫通的地層,這種方法是合理的,但對於含水層不貫通的地層和區域性(或大部)不透層水的地,這種方法會帶來一些問題。

(2)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問題解決方法探討 為測取巖體中的真實地下水位,進而找出透水帶,可採取如下方法在鑽孔中進行水位測量。為操作方便,可以採取分段鑽進方法,設計好每天的鑽進工作量,開鑽後可以先以一天的鑽進量為一段。每天鑽進結束後,將孔中水抽乾,第二天開鑽前測量水位,即可查明該段是否含水。若上部地層均不含水,則可一直這樣進行下去。若上部已有含水層(如第四系含水層),則需將測量段密封起來,抽乾其中的水,第二天測量該段是否有水及水壓大小以確定其含水性及水位情況。巖體完整段一般不含水,節理、裂隙密集段可能有水,也可能無水,總體來說,由於巖體中滲透的裂隙性,鑽孔中肯定只有小部分割槽段有水(一般在斷層、密集節理帶產出部位)。這樣,通過測量可以把地層分為含水段與不含水段,再結合地球物理勘探測量,確定出地層的含水部位(裂隙帶)與不含水部位(與水文地質中的找水勘探類似)。以此資料作為巖體穩定性分析的依據,要準確可靠得多。含水帶確定之後,可以根據含水帶的分佈特點,用裂隙滲透的原理,來確定地下水對巖體穩定性的影響。

5小結

水文地質問題一直是岩土工程勘查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在具體工程中,一定要根據勘察到的工程所處地域的地質水文條件,制定相應的防護措施和施工計劃,真正保證工程的質量。隨著工程勘察的發展,其必將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切實做好水文地質工作將對勘察水平的提高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為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質量,在工程勘察中不僅要求查明與岩土工程有關的水文地質問題,評價地下水對岩土體和建築物的作用及其影響,更要提出預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議,為設計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質資料,以消除或減少地下水對岩土工程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