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證券投資基金行業競爭模式探討

才智咖 人氣:8.56K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行業競爭模式探討

摘 要:研究了全球金融危機環境下我國證券投資基金行業的競爭模式的轉變:由“產品競爭”過渡到“品牌競爭”;“產品創新”正成為競爭的角力點;拓展業務模式;對客戶“精耕細作”等,最後對南方基金做了案例研究。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行業競爭模式探討

關鍵詞:證券投資基金;競爭模式;產品創新;品牌競爭

我國的證券投資基金事業起步於1998 年,至今已有逾十年的發展歷程。儘管歷史不長,而且期間還遭遇到了多年熊市的煎熬和全球金融風暴的衝擊,我國新興的證券投資基金業仍然能在困難中快速發展壯大,在短短十年的時間裡走過了國外百年的基金髮展歷史。2008 年的金融危機不僅教育了投資者,也一定程度上扭轉了我國基金行業的競爭模式。

1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行業競爭模式的轉變

1. 1  在戰略層面,競爭的核心已經從產品競爭過渡到品牌競爭

品牌競爭是市場成熟的表現,也是市場激烈競爭的後果。隨著國內基金行業逐漸走向成熟,“品牌”將取代“產品”成為基金公司之間競爭的重點。“品牌”的概念是與吸引力、忠誠度、信任度等詞聯絡在一起的。品牌效應還意味著投資者對某品牌下的所有產品“非理性”認同。這裡包含兩個層面的意義,首先,良好的品牌忠誠度可以確保老客戶不會輕易退出,甚至會持續買進該品牌下的產品或從其他品牌轉移到該品牌;其次,優秀的品牌影響力還可以作用於潛在客戶,影響他們的投資決策,使他們在購買基金產品時優先考慮該品牌下的產品。這兩個層面的'意義要求基金公司必須高度重視公司的品牌建設。

2009 年6 - 7 月份共有15 只股票型基金髮起設立,它們共同上演了一場基金市場爭奪戰。這場爭奪戰,與其說是15 個基金產品的競爭,不如說是15 個基金公司品牌的競爭。統計發現,這15 只基金中,首發規模較大的多數來自於成立較早、規模較大且長期業績良好的品牌公司;而首發規模較小的基金均來自小基金公司,比如浦銀安盛、東方、華富等,這些公司管理資產的規模較小,成立時間不長,品牌影響力不如大基金公司。

1. 2  在策略層面“, 產品創新”正在成為行業競爭的角力點上文的分析中我們瞭解到,大型基金公司通過其品牌影響力獲得了強勁的競爭地位,同時我們也認為中小型基金公司通過“創新”可以發掘發展的“藍海”,在避開與大型基金公司的直接競爭時,也“偷偷地”培育自己的品牌價值。這裡所說的創新包括產品創新、營銷創新等多個方面,其中以產品創新為重點。我們相信,“產品創新”是中小型基金公司與大型老牌基金公司競爭的重要手段之一。

同樣,在上文中提到的今年6 月份以來發行的15 只股票型基金中,有一隻基金首發規模達90. 98 ,位列第二。而它不是來自於老牌基金公司的產品,而是來自於匯添富基金公司的創新型基金———匯添富上證綜合基金。

1. 3  深化業務模式,拓展盈利領域

深化業務模式是基金公司盈利能力的新增長點。企業年金、社保基金、特定客戶理財、QDII 等基金業務規模的擴大為基金公司未來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基金公司業務模式將表現出由基金管理向資產管理轉變的鮮明特點。

單一的業務模式承受風險的能力小,一旦市場出現下行趨勢,基金公司的發展將會受到影響,甚至在市場形勢惡化時,大量的基金贖回將導致單一業務模式的基金公司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危險。而多元化的業務模式在提高了公司抵抗風險能力的同時,對公司運營效率、盈利能力也有著積極的影響,從而增強公司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

1. 4  對已有客戶的“深耕細作”,挖掘老客戶的價值在品牌建設、產品創新等競爭策略的影響下,基金公司的市場策略也必然要從“跑馬圈地”向“深耕細作”轉變。對老客戶的把握:第一,可以發現他們的特徵和潛在需求,根據他們的口味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和營銷措施,提高其品牌忠誠度和客戶粘合度;第二,通過對客戶群的挖掘,發現他們的新需求(隨著環境的變化,投資者的需求不會一層不變) ,並通過創設新型基金產品或者提供特色營銷服務等方式滿足他們的需求;第三,更重要的是,對老客戶的維護有利於提高公司的口碑和形象,對品牌提升具有顯著的意義;第四,分析核心客戶購買基金的主要渠道,對於公司的渠道管理和建設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