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內科循證醫學理論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6.26K

1EBM的涵義

肝病內科循證醫學理論的論文

EBM是一門遵循證據的科學,核心是醫務人員審慎地、深思熟慮地、準確而明智地運用目前臨床研究中得到最新最好的醫學證據,結合臨床醫師個人的專業技能和臨床經驗,並考慮患者的價值和願望,制定出每個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案[3-4],是“以人為本”及個體優化治療價值的充分體現。在臨床醫學、醫學統計學、臨床流行病學和計算機網際網路等學科、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循證醫學已悄然與經驗醫學轉換了角色,是21世紀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中醫要實現現代化和國際化,中醫教學必須先行,這也是中醫教育工作者必須探索和實踐的必然趨勢。

2傳統中醫肝病內科教學方式的缺陷

近年來,中醫肝病內科本科臨床教學得到了較迅速的發展,但核心教學方式仍處於經驗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也囿於教科書、醫學刊物的研究報告和教師個人的經驗等。表現在如下幾點:(1)教材與教學大綱的編寫、更新週期嚴重滯後,教學內容落後於臨床實踐的發展。(2)教學方法單一、僵化,多為填鴨灌輸式。學生被動,教師以完成教學任務為宗旨,對學生缺乏獨立的臨床思維和學習能力的培養。(3)倚重於課本理論知識,培養目標模糊,不與時俱進,偏重於知識經驗型人才培養。(4)臨床工作強調的是醫療實踐與臨床經驗的緊密結合,療效是檢驗臨床工作是否有效的至高標準。倘若一貫地強調經驗醫學,就會出現如今的一些弊端:一是使一些理論上有效而實際療效不佳或有害的治療方案繼續使用,而可能犯南轅北轍的錯誤;二是可能阻礙真正有效的新療法在臨床上推廣與使用[5-7]。

3實施EBM中醫肝病內科臨床教學的要求

EBM的基本理念已廣為接受,但要將EBM的理念貫徹於日常的臨床教學中尚需時日,原因有以下兩點:(1)教師知識更新滯後,EBM最新成果均以網路上英文版為主,這就要求教師主動提高文獻檢索能力和學習能力,積極參加相關培訓。(2)學生應從理論課開始,重視學習EBM理念,掌握其要點。這就要求從學校層面強調教師和學生加強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以解決以上問題。

3.1基於教師的要求限制實施一個目標的因素往往不是方法和手段,而是態度和觀念。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EBM教學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育中醫學本科生在繼承中醫學精髓基礎上,主動地獲取最新最佳的臨床證據,培養良好地自我繼續教育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注重學生開拓創新意識的培養、中醫臨床思維的鍛鍊、臨床操作技能的訓練,提高學生主動運用EBM的理念、方法,主動更新醫學知識,將最佳的研究證據有意識地貫徹於日常的臨床工作中,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同時對教師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及英文閱讀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斷地學習EBM的新知識,新證據,新進展,才能給予學生更好地講授。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傳授書本中的中醫肝病內科知識為主,內容固化單一,資源少。教師要不斷地強化自身使用網路資源的能力,加強收集、評估和利用證據進行決策能力的培訓。從而在新證據出現時能夠及時更新及補充中醫肝病內科EBM知識。

3.2基於學生的要求EBM實踐是在全面掌握傳統教材知識的基礎上到臨床實踐的跨越。EBM不能取代紮實的臨床資料收集、臨床技能及臨床經驗等臨床基礎。只有掌握了課本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後才能充分利用好EBM知識深入學習,拓展知識面,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中醫本科生在學習中醫肝病內科理論課時,也應轉變目前的學習觀念。建議帶著要掌握的知識點(問題)去學習,圍繞知識點產生的原因,發展及解決的途徑與方法,解決方法的優勢評價這一思路進行。中醫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辨證施治的實踐精髓,要求中醫本科生注重中醫基本技能的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要立足於獲取綜合第一手資料。臨床實習和見習中多接觸患者,廣涉於四診、辨證、治法、遣藥、醫囑、健康教育的各個環節,在各個具體的實踐中尋找證據及解決方案。發揮主觀能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自覺運用新技術、新方法這一學習手段,充分運用醫學資料庫收集最新的研究文獻,在實踐中體會EBM的`涵義,根據最新的證據,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提出科學的診斷和正確的治療方案。這也充分體現了與時俱進,“以人為本”的時代精神[8-9]。

4EBM在中醫肝病內科臨床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教授完理論課,中醫本科生進入到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此時帶教老師可用具體的臨床病例按照理、法、方、藥之順序,結合現代醫學提出臨床病例討論題,應用EBM的知識對病例進行分析討論,核心在於利用證據進行實踐,重點在於“用”字,具體可按國際通用的PICO模式。P(Population/Participants)-特定的患病人群。綜合“望、聞、問、切”四診所收集的病因、證候、舌脈象等臨床資料,對該患者進行辨病和辨證。以鼓脹(肝脾血瘀證)為例,在明確辨病和辨證後,我們所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論治:如鼓脹併發的門脈高壓症能否用中醫治療,何時介入中藥或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是EBM第一步,提出具體的臨床問題。而學會提出問題是運用EBM技能之第一步,且問題一定是有實質意義的、感興趣的、排除繁雜無用的因素,以明確目的和方向。(IIntervention)-干預。針對第一步提出的問題,確定干預方法(治療方案)。本病中醫治療的治法應為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方藥選用調營飲。在確定中醫治療的基礎上,擬定本病的西醫治療方案。如就門脈高壓症而言,在中醫藥全程介入治療前提下,是採用門-奇斷流術,還是門-體斷流術,或是頸靜脈肝內門體靜脈分流術(TransjugularIntartrahepaticProto-systmicSunt,TIPS)等這些具體的問題提出後,就會檢索相關的臨床資料,找尋具體問題的有力證據。C(Control/comparator)-對照組或可用於比較的干預措施。每一疾病診斷明確後,治療方法有多種,如中醫的治療方案、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單純西醫治療方案。每一種方案都有其優勢和不足。這就要求醫生作出一個正確的比較及抉擇。從良莠不齊的方案中進行科學評價,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和目前的醫療條件,充分考慮患者的經濟能力,但不能因為節省費用而犧牲患者的安全,從而得出最佳的治療措施。O(Outcome)-治療結局。如對於鼓脹患者而言,合適的治療方案執行後,患者的生命質量,有效壽命、死亡率及衛生經濟學指標怎樣。遵循EBM的思維和方法進行系統評價。EBM有較完整的評價體系。要遵循EBM原則,嚴格評價證據的有效真實性。以大樣本、多中心的隨機對照實驗為臨床療效評價的“金標準”。其次為非隨機同期病例對照研究,而以個例報道、專家個人意見等級別較低。具體言之,就以鼓脹為例。掌握了鼓脹的有關中醫、西醫的基礎知識前提下,根據具體病例提出具體問題,再根據所掌握的EBM原理和方法檢索有關鼓脹的最新的中西醫診治知識,然後遵循EBM原則來評價所獲取的臨床研究證據的真實重要性,在老師的指導下,甄別出對具體患者而言最合適的證據為臨床作出決策。最後由老師作總結分析,指出學生的優點和缺點,使其漸漸學會用EBM理念解決實際的臨床問題。試驗結果顯示,所有接受EBM理念教學的學生均有過查閱文獻的經歷,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專業問題而老師又不能給出滿意的答案時,有95%的學生能自覺去查閱相關文獻,其中86%的學生能夠查詢到自己所需的相關知識;這反映出接受EBM理念教學的學生能掌握積極的、主動的、有效的學習方法,非常有利於學生後續的繼續醫學教育。

5結語

EBM理念為臨床教師提供了新的思維和教學模式,同時也對高校教師個人提出更高要求,對教學方式是新的挑戰。但老思維解決不了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對教師和學生而言,嚴謹治學,不斷提高自學能力,採用EBM的學習方法,能提高我院中醫內科學教學質量,實現我院中醫內科學教育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