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聯動對新型工業化的作用分析

才智咖 人氣:3.07W
  

                        作者:簡曉彬 沈正平 劉寧寧

產業聯動對新型工業化的作用分析

內容摘要:產業聯動通過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能夠增強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資訊化和工業化融合的廣度和深度,加大聯動區域人力資源開發的力度,激發區域創新潛力,從而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本文以江蘇徐州、無錫為例,分析兩地產業發展的差異性和梯度性,探討區域產業聯動對新型工業化的作用。
  關鍵詞:產業聯動 新型工業化 產業結構
  
  產業聯動,即區域之間以“行政區”為單位,以市場力為主導,藉助行政外力推動,以產業互為需要、互利共贏為目的的雙向互動經濟發展系統。新型工業化,即在以知識化、資訊化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背景下,以創新為動力,通過工業化與資訊化的有效融合,達到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提高經濟效益之功效,最終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產業聯動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作用機理
  
  產業聯動與新型工業化之間具有一種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協同關係(見圖1)。以產業聯動推進新型工業化,就是通過聯動互補的區域產業分工協作機制和產業轉移機制,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區域產業分工協作機制是基於比較優勢的區際產業分工與合作,以促進產業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尋求在一定時間、空間和稀缺的資源供給範圍內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最優效率,從而推進區域共同發展。區域產業轉移機制是指由於資源供給或產品需求條件變化引起失去優勢的產業在區域間轉移的執行機制。產業轉移一般呈現梯度推移規律,是一個具有時間和空間維度的動態過程。通過區際產業轉移,存在技術經濟水平梯度差異的兩個區域按優勢互補原則,將一個區域內失去比較優勢的產業轉到具有比較優勢的區域。一方面,可以為本地區發展其他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騰出空間,推動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可以在產業由高梯度區域向低梯度區域轉移的過程中實現經濟增長在區域間的傳遞,推進區域新型工業化程序。
  產業聯動在促進資金、技術流動的同時,加快了人才培養和流動的速度,加大了區域(特別是欠發達區域)人力資源開發的力度。而人力資源開發是新型工業化建設的關鍵,新型工業化建設的成效最終取決於人才。人才是創新的主導因素,創新則是產業聯動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傳導紐帶,是新型工業化的根本驅動力。
  
  產業發展差異性和梯度性例項對比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江蘇省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蘇北與蘇南經濟發展的差異也日益擴大。為縮小差異,江蘇制定了“南北掛鉤,結對扶持”的聯動對策,徐州與無錫結成了掛鉤合作伙伴。徐州和無錫在自然環境、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發展水平等方面均有較大差異,各有比較優勢,互補潛力很大。在多年的南北掛鉤合作中,兩地的發展已經產生了產業互補、聯動發展的客觀要求,產業聯動發展的基礎已經具備。
  (一)產業結構差異性
  一般而言,區域產業結構差異越大,表明地域分工水平越高,區際產業聯絡就越密切,各地區可以在產業聯動中實現優勢互補,推進區域經濟和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從區域工業化程序現狀考慮,本文主要分析徐州、無錫工業結構的差異性。具體計算中,參照徐州、無錫統計年鑑中工業產業分類及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主要經濟指標資料,採用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工業研究中心推薦的相似係數指標進行計算(見表1)。
  由表1可知,徐州、無錫的產業結構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工業發展各具特色,互補性較強。從主導或支柱產業看,徐州主要是食品飲料、建材、普通機械、電力、化工等產業,無錫則以輕紡、電子、機械、化工、醫藥、特色冶金等產業為主。兩地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合理組織產業的轉移與對接,以產業聯動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區域經濟共同發展。

畢業論文蒐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