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旅遊形象的策劃與傳播

才智咖 人氣:2.67W
黑龍江省旅遊形象的策劃與傳播
摘 要:目前,旅遊業在全球範圍蓬勃發展,旅遊產品的區際競爭日趨激烈,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區域旅遊形象的策劃和傳播,對於區域旅遊的開發、規劃、建設、經營和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併成為旅遊目的地佔領市場制高點的關鍵。為了加快黑龍江省旅遊業的發展,增強黑龍江省旅遊的市場競爭力,進行黑龍江省旅遊形象策劃和傳播策略的研究,構建較為完整的黑龍江省旅遊形象發展戰略系統,對黑龍江省旅遊形象的塑造和推廣具有實踐意義。  關鍵詞:旅遊形象;形象策劃;傳播
   
  近年來,隨著形象時代的來臨和企業形象(CIS)在全球範圍內所體現出的巨大作用,旅遊形象問題也伴隨著現代旅遊業的發展和區域旅遊開發、規劃建設、經營和管理而被提出來。
  
  一、旅遊地形象研究的基本理論
  
  (一)旅遊形象的內涵
  關於旅遊地形象的定義存在著不同的表述形式,在(旅遊辭典)中旅遊形象是指旅遊者對某一旅遊接待國或地區總體旅遊服務的看法或評價。這個關於旅遊形象的理解是旅遊業中比較普遍的觀點,顯然,“形象”一詞在這裡主要是印象的含義。在《旅遊地理學》《保繼剛等,1993》中,與旅遊形象類似的“感知環境”的定義是:人們把進行旅遊決策時收集到的各種資訊攝入人腦中,形成對環境的整體印象,這就是感知環境,人們在選擇旅遊地時受感知環境而非客觀環境的限制。上述這兩個定義分別闡述了旅遊者在旅遊前和旅遊後所形成的有關旅遊地的形象。還有觀點認為,旅遊形象是旅遊資源(包括人造景觀)的本體素質及其媒體條件(服務環節)在旅遊者心目中的綜合認知印象(彭華,1998),即強調:是旅遊者直接實地旅遊時的印象獲得。
  
  (二)旅遊形象研究的意義
  旅遊形象問題比一般的地區形象問題內涵更明確,本質上也是一個旅遊地如何發展的問題,旅遊地形象的系統研究可能導致旅遊地開發與規劃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創新。旅遊形象研究可為迅速成長的各級區域的形象設計和形象形成提供可靠的實驗區,使區域旅遊規劃更加務實和有效,促進旅遊形象戰略成為區域旅遊發展的新武器、新工具、新思維。
  
  (三)國內外研究概況
  從世界範圍來看,特別是從現代旅遊業發展得比較早的國家和地區來看,旅遊形象問題並不是一個新問題。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國際上研究旅遊形象的學者和文獻源源不斷。相對來說,西方對旅遊形象的研究首先是從旅遊者認知旅遊目的地的心理過程探討旅遊形象的形成、意義、途徑等方面的問題,而對旅遊形象的策劃和設計的研究比較少。
  在中國,對旅遊形象問題的學術性探討卻是一個非常新的課題。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陳傳康教授為代表的研究者也對旅遊形象(Destination Image,簡稱DI)予以重視並在實踐中提倡應用,抓住地方文脈進行DI的匯入。從研究現狀來看,國內的研究內容和視野相對單一,甚至有僵化之嫌,有關結論也比較統一,更細緻和深入的探討和論證比較少見。而目前對黑龍江省旅遊形象發展戰略的研究也尚屬薄弱環節。
  
  二、黑龍江省旅遊形象策劃的基礎研究
  
  (一)產業背景研究
  黑龍江省新時期旅遊開發始於1978年,20多年來,黑龍江省旅遊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表現在旅遊產品和旅遊線路日趨豐富和多樣,旅遊地建設已初具規模,旅遊接待服務及商品開發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全省以哈爾濱為中心的“0”型環狀帶旅遊區,輻射東、西、南、北的“K”字型旅遊帶,以黑龍江省、烏蘇里江界江遊為主題的“L”型旅遊帶,構成了黑龍江省的“OKL”旅遊發展空間框架已基本形成。時任省長宋法棠在黑龍江省旅遊發展工作會議上曾指出:“加快建設旅遊強省,不僅是旅遊業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我省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內在要求。‘十五’期間,旅遊業是我們要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也是要重點培育的新的經濟增長點,要高度重視旅遊產業的戰略地位,加快推進旅遊強省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