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學問的懲罰教育

才智咖 人氣:1.42W
大有學問的懲罰教育
        有這樣一句教育名言:"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都知道在教育教學中不能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可調皮搗蛋的學生卻常常不聽話,惹你生氣,這時候你該怎麼辦?總得想出點法子調教他們,不讓其錯誤的行為繼續氾濫下去吧,不管你用什麼方法手段,看完下面幾則故事,一定能給你一些啟示和幫助。
        故事一: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在擔任某國小校長時,看到一位學生用泥塊砸另外的同學,就制止了他,並要求他放學後到辦公室去。放學後,陶先生來到辦公室時,那位學生早已等在那裡。陶先生沒有批評他,反而掏出一顆糖給他,說:"你按時到了,我遲到了,這顆糖獎給你。"學生驚訝不定地接過糖。接著,先生又掏出一顆糖說:"我制止你用泥塊打人,你立即住了手,我應該獎勵你。"學生疑惑萬分地接過糖。先生又掏出第三顆糖說:"根據我的瞭解,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這說明你很有正義感,這顆糖也是獎給你的。"這時,學生激動得流下了眼淚,說:"校長,我錯了,我不應該用泥塊砸自己的同學……"陶先生笑了,掏出第四顆糖說:"這顆糖獎給你,是因為你認識了自己的錯誤。好啦,我的糖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故事二:1920年,美國有一個12歲的少年,他在踢足球時,不小心把鄰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鄰居說這塊玻璃是用12.5美元買的,要他賠。要知道在當時的美國12.5美元可以買一百多隻雞呀。這個孩子沒有辦法,只得找父親要錢,看來挨一頓揍是沒話說的了,可是父親聽了事情的經過以後,卻沒有打他,而是語重心長地對他說:"玻璃是你踢碎的,你就應該賠,沒有錢,我借給你,但一年後你必須歸還。"在接下來的一年裡,這個孩子擦皮鞋、送報子、洗車……掙錢,掙回了12.5美元還給了父親。這個孩子長大後成了美國的總統,他的名字叫里根。
        故事三:英國皮亞丹博物館收藏中有這樣兩幅畫,一幅是人體骨骼圖,一幅是人體血液迴圈圖,這是當年一名國小生的作品。這名國小生那時由於好奇想看看狗的內臟是怎樣的,於是殺了一條狗,這條狗恰恰是校長的寵物,校長決定給他以懲罰,罰他畫了兩幅畫,後來這兩幅畫成了博物館的收藏。這名國小生就是著名的解剖學家約翰詹姆士·麥克勞德。他和醫學家班廷一起攻克了當時的'不治之症糖尿病,獲取了治療的新方法--胰島素治療法,他們因此而獲得年諾貝爾醫學生理獎。
        以上幾個故事,讓我們體會到懲罰教育它是人性化的教育,正如大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合理的懲罰制度不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合理的懲罰有利於形成學生堅強的性格,能培養學生抵抗誘惑和戰勝誘惑的能力。"國外的學生家長都非常支援學校的懲罰教育,他們認為孩子有犯錯誤接受懲罰的經歷,有利於孩子走上社會後少犯錯誤,甚至不犯錯誤。我們中國的孩子現在有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社會給他們準備了溫暖的襁褓,對他們過於嬌縱,以至於現在的師生關係成了微妙而敏感的話題,所以我們的教師不得不放棄了懲罰教育。但是,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不完整的教育,他所培育的只能是溫室裡的花朵。不過我們教師在對於犯錯誤的學生進行懲罰教育時,需要把懲罰教育與體罰和變相體罰區分開來,對學生明之以理,懲之以規,戒之以情。懲罰教育後要對學生做一番深刻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溝通,杜絕學生再犯同樣的錯誤。
        當然懲罰教育像是一把雙刃劍,是一種危險的、高難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會傷害人,但是沒有懲罰的教育又是不完整的。所以,我們要學習、借鑑以上故事中陶先生、里根父親、校長的經驗,善用"懲罰",巧用"懲罰",這樣當我們舉起懲罰之劍時,劃出的將不是"傷痕",而是藝術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