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勒斯坦:真正發現歐洲奇蹟

才智咖 人氣:2.92W
沃勒斯坦:真正發現歐洲奇蹟
沃勒斯坦:真正發現歐洲奇蹟 弗蘭克的新著《白銀資本》表面上致力於顛覆歐洲中心主義歷史學和社會理論,而實際上卻成為對歐洲人的聰明才智與獨創性最熱情的謳歌和讚美。可以說是弗蘭克發現了真正的歐洲奇蹟。由於弗蘭克對所有那些從不承認自己有歐洲偏見的學者和思想家發動了不懈的攻擊,所以他本人成為鼓吹歐洲奇蹟事實上的領頭羊,這的確是有些令人吃驚。即使是按照蘭代斯(David Landes)的標準來看,弗蘭克對歐洲奇蹟的吹捧也顯得太過分了。

《白銀資本》的中心議題,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自1500年以降就存在著一個單一的全球世界經濟,具有世界範圍的勞動分工和多邊貿易”(1998:52;2000:90)①弗蘭克在序言的第一句話裡就告訴我們,該書的基本宗旨是“顛覆歐洲中心論的歷史學和社會理論”(1998:xv;2000:1)。對於讀者來說,這裡有兩個問題。這個中心議題是真實的嗎?如果是,弗蘭克的著作有沒有完成這個任務?讓我們來分別考察這兩個問題。 

我們必須弄清楚這裡所謂中心議題究竟是什麼意思。按照弗蘭克的敘述,它似乎是這樣的:從1500年以降,確切地說是從1500年到1800年(因為關於1800年以後的歷史研究爭議要小得多),全球而不僅是它的某些部分通過一個單一的勞動分工體系而聯絡在一起。弗蘭克還加上一條“和多邊貿易”,不過在我看來這純屬畫蛇添足。因為如果存在著勞動分工,就必定存在著貿易,而且這種貿易幾乎必然是多邊的。應該提出的問題恰好相反:如果存在著貿易,是不是必然存在著單一的勞動分工體系? 

這種爭論和歐洲中心主義有什麼關係?在這個問題上弗蘭克也是從一開始就非常明確的。他希望證明“從一種全球視野來看,在近代早期的大部分歷史中,佔據舞臺中心的不是歐洲,而是亞洲”(1998:xiv;2000:2)。弗蘭克說是亞洲,但實際上他書中主要談論的是中國。或者更確切地說,弗蘭克建構了一個重要性的等級結構:中國位於頂端,印度處於中間,歐洲則被打入底層。奧斯曼-阿拉伯地帶在他的大部分論述中非常奇怪地消失了。無論如何,弗蘭克宣稱他一舉“摧毀馬克思、韋伯、湯因比、波拉尼、布羅代爾、沃勒斯坦以及其他許多現代社會理論家的反歷史的、反科學的--其實是意識形態的--歐洲中心論的歷史根基”(1998:xv-xvi;2000:2)。我是不是應當說一些不勝榮幸或受寵若驚之類的客套話呢? 

弗蘭克在序言裡還提出兩個值得分析的問題。一個是“把世界經濟或世界體系稱作‘資本主義的’究竟意味著什麼?”(1998:xv;2000:6)。第二個問題是弗蘭克斷言“從歷史的角度看,‘西方的興起’來得比較晚,而且比較短暫”(1998:xxiv;2000:13)。 

在序言裡資本主義還被小心翼翼地描述為某種意義可疑的東西(“如果畢竟有點什麼意思的話”),但是到了第15頁就變成了“馬克思想像的產物”。按照弗蘭克的看法,資本主義這種東西根本就不存在,或者如果它畢竟存在的話,也是自從有史以來就一直存在著。簡而言之,資本主義不是在歷史時間裡某些時刻和某些地域的區別性特徵。它既不是一個體系,也不是一種生產方式,更不是一種可以認識的現實。我們應當告訴那些竟然敢於反抗資本家的野蠻暴行的矇昧無知的人們,資本主義的受害者是不存在的。可憐的弗蘭克,他本人曾經不遺餘力地投身於這種反抗鬥爭,今天他似乎對此深表遺憾。 

“西方的興起”成了弗蘭克的一個大難題,因為在他所建立的分析框架里根本無法說明西方的興起,不管它是怎樣地姍姍來遲和曇花一現。然而,即便是弗蘭克也無法完全抹煞歐洲的財富、軍事力量以及對世界的帝國主義統治,至少是在1800年-1950年期間。由於不能給出任何可能的解釋,歐洲的霸權就成為一個真正的奇蹟。這並不是說弗蘭克對此完全沒有作出解釋。他的解釋是:“本書將證明,歐洲是如何利用它從美洲獲得的金錢強行分沾了亞洲的生產、市場和貿易的好處--簡言之,從亞洲在世界經濟中的支配地位中謀取好處。歐洲從亞洲的背上往上爬,然後暫時站到了亞洲的肩膀上。”(1998:4-5;2000:26)但是請告訴我們,如果一個暴發戶能夠“強行分沾”你的市場的好處並且從你的背上往上爬,那麼你的支配地位究竟是什麼意思?弗蘭克使用的另一個隱喻也未能把故事講得清楚一些:“我的觀點是……西方最初在亞洲經濟列車上買了一個三等車廂座位,然後又包租了整整一個車廂,只是到19世紀才設法取代了亞洲的火車頭的位置。”(1998:37;2000:69)這是一個窮人如何發家致富的故事。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從窮光蛋變成闊佬,只有那些工作勤奮、生活節儉而且具有新教倫理的人,才能夠享有致富的光榮。不過隱喻已經夠多了,還是讓我們書歸正傳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