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旅遊景點推薦

才智咖 人氣:2.2W

巴勒斯坦旅遊景點推薦一:

巴勒斯坦旅遊景點推薦

南耶路撒冷文化景觀

橄欖與葡萄酒之地—南耶路撒冷文化景觀坐落於耶路撒冷西南幾千米處,位於納布盧斯和希布倫之間的中部高原,於2014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一文化景觀屬於巴地爾(Battir)山地梯田種植景觀,由一系列的石坎梯田組成,當地的居民巧妙地利用山地地形,開墾層層疊疊的梯田。在多山地區發展梯田農業需要地下水源,通過灌溉渠道灌溉梯田中的作物。梯田這種傳統的耕作方法有利於排水和蓄水,部分梯田用於種植瓜果蔬菜,其他比較乾燥的梯田以種植橄欖樹和葡萄樹為主。

 耶穌誕生地:伯利恆主誕堂和朝聖線路

耶穌誕生地:伯利恆主誕堂和朝聖線路是於2012年6月29日最新列入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由於滲水對遺產造成的損害, 這一遺產也被同時也列入了《瀕危世界遺產名錄》。這一入選遺產位於耶路撒冷以南10公里,自從公元二世紀以來,就被基督教傳統認定為耶穌的誕生地。公元339年,在此建成第一座教堂,公元6世紀的火災後,在此基礎上重建的教堂保留了原有建築精美的馬賽克地板。這一遺產地還包括拉丁、希臘東正教、方濟會和亞美尼亞修道院和教堂,以及鐘樓、露臺花園和一條朝聖路線。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由Jeru(城市)和Salem(和平)兩個詞根組成,意思是“和平之城”,巴勒斯坦國中部城市,世界聞名的古城。耶路撒冷是位於近東黎凡特地區的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在地理上位於猶大山地,介於地中海與死海之間,被譽為三大宗教的聖城(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自從公元前10世紀,所羅門聖殿在耶路撒冷建成,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昔日聖殿的遺蹟西牆,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

拉馬拉

拉馬拉是“拉馬拉”和“比拉”兩座城市的合稱,巴勒斯坦中部城鎮,原在約旦境內,北近耶路撒冷,位於猶地亞山區頂部,海拔872米。拉馬拉建立於12世紀-佔領時期,而比拉城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3500年前的迦南時代;《聖經》中曾多次提到比拉城,傳說基督教聖母馬利亞返回拿撒樂時曾在這兒休息。拉馬拉有大希律時期的磚石結構遺蹟,但早於-時代的完整建築物全已無存;城南的特勒米斯高丘內有層疊的古代居民遺蹟沉積層,可能是聖經中常提的米斯巴遺址;有些學者認為城西南的賓衣塞姆維勒土丘才是該古城遺址。

阿喀薩清真寺

阿喀薩清真寺意思是“在遠方”的清真寺,與奧瑪清真寺相望。是為了紀念先知從麥加和麥地那展開夜行跋涉來此所建,成為了伊斯蘭教世界又一聖地。 清真寺建於公元709年瓦利德王時代,直到13世紀末馬木路克時期易名為阿喀薩清真寺。

 巴勒斯坦旅遊景點推薦二:

巴勒斯坦旅遊景點介紹

巴勒斯坦(希臘語:Παλαιστ?νη,阿拉伯語:???????,希伯來語:????????)位於亞洲西北部,從地中海東岸一直延伸進入亞歐大陸內部。扼歐、亞、非三大洲交通要道,戰略地位重要。北接黎巴嫩、東鄰敘利亞、約旦、西南與埃及的西奈半島接界,南端的一角臨亞喀巴灣,西瀕地中海。

巴勒斯坦氣候宜人,有大量的歷史文化古蹟,旅遊資源豐富。

巴勒斯坦國家基本資訊

中文名稱: 巴勒斯坦國

英文名稱: Palestine

簡稱: 巴勒斯坦

所屬洲: 亞洲

首都: 耶路撒冷

主要城市: 耶路撒冷

國慶日: 11月15日

官方語言: 阿拉伯語

貨幣: 謝克爾,第納爾

人口數量: 639萬(1997年)

主要民族: 阿拉伯人

主要宗教: 伊斯蘭教

國土面積: 實際控制面積約2500平方公里

國花: 茉莉

巴勒斯坦簽證資訊點選》》》

 氣候描述: 巴勒斯坦夏季炎熱,因此秋冬兩季旅遊較為適宜。

巴勒斯坦大部分地區處於亞熱帶,南部屬熱帶氣候,北部部分高海拔地區終年積雪。年平均氣溫27度,年均降雨量270cm。巴勒斯坦最炎熱的時節是6、7月份,大部分地區中午的氣溫超過40℃,而在信德和俾路支省的部分地區中午氣溫則可能高達50℃以上。海拔高度超過2千米以上的北部山區比較涼爽,且溫差大,晝夜平均溫差14℃左右。氣溫最低的時節是12月至2月。

巴勒斯坦人文風情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巴勒斯坦淪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英國將巴勒斯坦分為兩部分:即以約旦河為界把巴勒斯坦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稱外約旦(即今約旦王國),西部仍稱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此後,世界各地猶太人開始陸續移居巴勒斯坦地區。在猶太人紛紛湧入巴勒斯坦的過程中,猶太人與當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發生過多次流血衝突。

1947年11月,聯合國通過第181號巴勒斯坦分治決議。決議規定,在2.7萬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領土上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耶路撒冷國際化。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宣告成立。由於這項決議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強烈反對,巴勒斯坦國卻未能誕生。

以色列宣佈建國後,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爆發了5次大規模戰爭。以色列通過戰爭佔領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內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領土,數百萬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園,淪為難民。長期以來,以色列在被佔領的阿拉伯領土上實施猶太移民政策,大量興建猶太移民定居點,力求通過改變其佔領領土上的人口結構,建立一個大以色列國。

為了恢復民族權利,重返家園,巴勒斯坦人開始了武裝鬥爭。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簡稱“巴解組織”)成立,其目標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領土上消滅猶太復國主義”。從此,巴勒斯坦開始了反對以色列入侵的武裝鬥爭。歷史以及政治的是非不是輕易可以辨別的,難分對錯的`事情是難以處理,難以處理的事情就會選擇戰爭。經過了多年的戰爭,雙方認識到誰也無法消滅對方,戰爭解決不了問題。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巴以雙方開始尋找政治解決的途徑。

1991年10月馬德里中東和會召開,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之間展開了艱難的和平談判。在阿以和談中,巴以和談是構成中東和平程序的關鍵。1993年9月,巴以雙方簽署了第一個和平協議??《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以來,雙方還簽署了一系列協議,然而這些協議由於以歷屆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徹底執行。儘管根據有關協議,1994年5月巴勒斯坦開始自治,但關於巴勒斯坦最後階段談判卻因雙方在耶路撒冷的歸屬、猶太人定居點、巴勒斯坦難民迴歸、巴以邊界劃定等棘手問題上分歧太大,巴以雙方至今沒有達成永久性和平協議。

2000年9月,以色列強硬派領導人沙龍強行進入伊斯蘭聖地阿克薩清真寺,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巴以流血衝突,特別是 2001年3月沙龍政府上臺以後,由於沙龍採取了一系列強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進組織針對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動”,致使以色列採取了強烈打擊報復,巴以雙方陷入報復與反報復的惡性迴圈。

遊覽心情

到 巴勒斯坦遊玩,如同其它風景名勝古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景色各有魅力,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欣賞到山水如畫的美。所以出發前對巴勒斯坦景區概況要有所瞭解,如果是跟隨旅遊團出遊,帶隊導遊會給遊客講解巴勒斯坦的人文地理;如果是自助遊一定要參考巴勒斯坦必去景點推薦。最後,和親友結伴出行照相機必不可少,用照片記錄下巴勒斯坦 旅途中愉悅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