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旅遊景點推薦

才智咖 人氣:5.41K

 黎巴嫩旅遊景點推薦一:

黎巴嫩旅遊景點推薦

1、貝魯特

貝魯特,黎巴嫩首都,人口約150萬。

貝魯特位於黎海岸線中部突出的海岬上,面向地中海,背靠黎巴嫩山脈,氣候溫和,是地中海東岸以其獨特建築風格與氣候環境並美而聞名的海濱城市。“貝魯特”一詞源自腓尼基語“貝利圖斯”,意為“多井之城”,至今貝魯特一些古井仍在使用。

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貝魯特海岸和峭壁穴居。在腓尼基時代貝魯特已具城市雛形,是當時重要的商業港口,並以織造業、印染業、鑄鐵業聞名。在希臘時代,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曾於公元前333年進駐貝魯特,使這座城市具有希臘文明的特點。貝魯特的繁榮在羅馬帝國統治時期達到頂點,羅馬式的廣場、劇院、運動場、澡堂鱗次櫛比。公元349年和公元551年由於地震和海嘯,貝魯特被毀。公元635年,阿拉伯人佔領貝魯特地區。

1110年十字軍攻佔貝魯特,1187年阿拉伯著名將領薩拉丁將其收復。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貝魯特一直是鄂圖曼帝國的一部分,特別是鄂圖曼帝國將省政府遷至貝魯特後,城市面積不斷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特別是黎獨立後,貝魯特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地發展,成為中東的金融、旅遊和新聞中心,並以轉口貿易馳名於世。

1975年黎內戰爆發後,貝魯特被一分為二,從北部的貝魯特港經中心商業區沿大馬士革路到東南郊,形成一條長約6公里、寬約200米的無人區(人稱“綠線”)。“綠線”以西市區和南部郊區居民大部分為伊斯蘭教遜尼派、什葉派和德魯茲派居民聚居區。“綠線”以東為基督教區。綠線既是東西區隔離帶,也是兩大教派民兵頻繁交戰的地帶,兩區居民不敢輕易往來。

“塔伊夫協議”簽署後,新政府成立,貝魯特東、西區相互開放,首都治安逐步好轉。1992年哈利裡總理上臺後,制定了大規模重建計劃,敘利亞軍隊和黎政府軍控制了整個貝魯特,貝市面貌逐漸恢復。

雖然經過內戰的創傷,貝魯特仍是黎乃至整個中東的文化中心。該市歌舞表演、影視製作等娛樂行業非常發達。貝魯特還擁有龐大的教育機構,黎巴嫩大學、貝魯特美國大學、聖約瑟夫大學、貝魯特阿拉伯大學等綜合性大學聞名於中東地區,此外還有國立音樂學校、美術學校及其他高等院校等。很多國際性、地區性會議也經常在該市舉行。

 2、巴爾貝克神廟

巴爾貝克神廟位於貝魯特東北85公里的貝卡平原北部,是著名的古蹟。

公元前3000年,崇拜太陽神的迦南人在這裡修建了一座祭祀太陽神“巴爾”的廟宇,稱為“巴爾貝克”(“貝克”意為城,“巴爾貝克”意為“太陽城”)。後腓尼基人取代迦南人在此定居。古希臘亞歷山大大帝佔領黎後,在黎沿海建立了貿易中心,同時也同化了由腓尼基人居住的巴爾貝克城,巴爾貝克遂易名為“希利奧波利(太陽之城)”。公元前47年,凱撒大帝認為希利奧波利戰略地位重要,加快了希利奧波利和神廟的建設,並派軍隊駐防。其後奧古斯都皇帝驅遣兩萬名奴隸,歷時數十年,在腓尼基神廟原址上大規模擴建。公元60年,巴爾貝克神廟基本竣工。以後經過300多年的繼續修建,最後成為規模巨集偉的神廟群,用以祭祀羅馬主神朱庇特、酒神巴卡斯和美神維納斯。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希利奧波利神廟改建成教堂,其中的阿夫卡神殿完全拆毀。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朱理安不信仰基督教,阿夫卡神殿得以重建。公元375—395年間,在提奧多亞的統治下,阿夫卡神殿又被廢棄。該地區現存的許多基督教建築物都是在提奧多亞時代建立的。

從二世紀中葉起,羅馬幾位皇帝由安託尼烏斯帶頭,從事於這座神廟的擴建裝飾工作,使之成為一座衛城。公元211—217年卡刺卡拉最終完成這座建築物,使之成為一座要塞。七世紀時,阿拉伯人統治黎,巴爾貝克又恢復原名。

鄂圖曼帝國時期(1516—1918),巴爾貝克隸屬大馬士革省。該城曾先後毀於發生在1158、1203、1659和1664年的地震,神廟大部分倒塌,居民多半遷徙。

法國委任統治時期,巴爾貝克是大黎巴嫩的一部分。

今天的巴爾貝克神廟雖稱作羅馬神廟遺址,但它實際上是腓尼基文明與羅馬文明相融合的產物。它歷經近2000年的刀兵水火而殘敗不堪,但殘存的巨集偉規模仍使人驚歎不已。據稱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巨集偉的古羅馬建築群,全世界包括羅馬,迄今已找不到比它更完整的神廟遺址。從1956年開始至內戰前,每年夏季都在這裡舉行巴爾貝克國際舞蹈和音樂節,酒神巴卡斯廟通常作為音樂節的會場。內戰後巴爾貝克藝術節逐步得以恢復。

神廟由祭禮大廳、朱庇特廟、酒神巴卡斯廟、美神維納斯廟組成,全部用巨石壘成,氣勢極其巍峨。廟外有巨石築的高牆環繞,廟內的庭院和大殿座落在巨石砌成的高達數十米的臺基上,巨石長19—20米,寬4.5米,厚3.6米,其中有的重達2000噸。

祭禮大廳穿過入口,迎面有幾塊富有腓尼基特色的巨石浮雕,經過一個六邊形的前院,來到祭禮大廳。廳長104.5米,寬103米。廳內有兩個祭壇,古代曾用美貌少女活祭。由於大廳開闊,公元四世紀羅馬皇帝狄奧多西曾在此建一座長方形基督教教堂,但後牆已毀。廳中原有128根大花崗石石柱組成的石廊已樑摧柱折,散亂遍地。

主神朱庇特廟大廳西端,有石階通向朱庇特廟。此廟約建於公元一世紀羅馬尼祿皇帝時代,是一座科林斯式建築物,四面以高大的石柱組成氣勢雄偉的柱廊,大殿正面各有巨柱10根,側面各19根,共計54根。巨柱高達20米,直徑2.3米,均由3節圓柱鑲接而成。石縫之間毫無粘合劑,而刀刃不能入。朱庇特神廟已瀕全毀,巨柱只剩下六根,排成一行。它們以其雄偉高峻被視為黎的驕傲,人們常把這六根大石柱和雪松並稱為黎的象徵。

酒神巴卡斯廟朱庇特神廟之左是酒神巴卡斯廟。這也是一座科林斯式建築物,約建於公元100年。正面聳立8根石柱,側翼各15根,石柱高15米,直徑2米,柱上刻滿包括各種蔬菜水果的精緻圖案。石柱鑲接成長廊,拱頂有巨石浮雕,刻有28個神像。神廟中有巴卡斯像,旁有大酒窖,四周牆上刻有葡萄和酒壺組成的圖案。現在廟頂雖已坍壞,但四壁及石柱尚存。

美神維納斯廟巴卡斯神廟前為美神維納斯廟,建於公元245年。此廟是一座圓形建築,高68米,寬36米,四周環繞50根石柱,內供奉維納斯神像。相傳古代青年男女在酒神廟暢飲後,就來到這裡歡聚。

3、貝特丁宮

貝特丁宮位於貝魯特市南部45公里處,始建於18世紀末期。一直是巴希爾·謝哈布酋長(1840年流亡國外)的行宮。1842年謝哈布王朝被推翻,但該宮仍屬巴希爾後裔的財產。1861年國家將其收購,成為當時政府的所在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它又成為地方政府的辦公處。1930年黎當局宣佈它為歷史古蹟保護地,並予修復。1943年黎首任總統扈利決定把貝宮改為自己的夏宮,並將1850年客死的巴希爾酋長遺骨從君士坦丁堡運回貝魯特,葬於貝宮。此後,黎當局對貝宮進行了全力修復,使其儲存了完好的面貌。

貝宮分三部分:(一)巴哈尼埃宮。其庭院是舉行舞會和表演的集體活動場所,酋長及其隨從出征或狩獵前在此集結。院子的一側是長排客房,上層改為博物館,內有從17世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珍貴文物,如兵器、服裝、珠寶等。(二)馬斯塔宮。內有一大院,原為馬廄,可容納約500匹馬及其騎士,國王的600名衛兵也可在此集結。馬廄上方有個美麗的庭院,中間建有噴泉。左側是大臣辦公室和接待處。(三)哈里姆宮。這是酋長、王后及嬪妃的生活區,設有廚房、備餐間、華麗舒適的浴室、閨房及廳房。廳房是酋長處理朝政和休息的地方。由於山區冬季嚴寒,酋長與其親屬在二層過冬。內院還有酋長髮妻(卒於1918年)的陵墓,酋長遺骨運回後也葬於此。

貝宮旁邊還設有酋長三子的行宮。

貝宮造型優美,雕琢精細,富有黎民族特色,是黎建築的瑰寶。

貝宮內還設有黎社會進步黨主席瓦利德·瓊布拉特的父親──卡邁勒·瓊布拉特的生平展覽。卡是黎社會進步黨的創始人,曾獲得列寧勳章,訪華期間受到周總理的接見。卡1977年3月遭暗殺身亡。

4、比卜魯斯市

比卜魯斯(今稱朱拜勒),濱海城市,位於首都貝魯特以北約30公里處,文化和商業活動發達,是黎著名的旅遊勝地。

比卜魯斯具有7000年的歷史,是黎最古老的城市,相傳耶穌曾到這裡行醫。腓尼基人對文明的最大的貢獻是創造了比卜魯斯字母文字,共22個字母,它是西方各種文字字母的始祖。該市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程,儲存著各個時代豐富的文化古蹟,其中最著名的是:

----銅器時代早期民宅遺址。建於公元前2900-2600年間,石築地基,地基上用木柱支撐房頂。

----比卜魯斯神廟。建於公元前2800年,是腓尼基人廟宇建築的首例,現僅存地基部分。從銅器時代早期到羅馬帝國時期,比卜魯斯神廟一直未停止使用。在地基中發現了埃及第三帝國時期比卜魯斯王的玉璽,上面刻有比卜魯斯男女神像。

----銅器時代中期的比卜魯斯王家墓葬群。建於公元前1900-1600年間,墓中皆為石棺,用整塊巨石鑿刻而成,棺蓋亦為石材。墓中有大量隨葬品,大部分是埃及法老贈送的珍品,為防止盜墓,墓葬群附近建有城堡,王家派兵守衛。

----比卜魯斯古港口遺址。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比卜魯斯港就已投入使用。1954年,在開羅城外胡夫金字塔附近發現法老殉葬品中的太陽船就是用黎雪松木做成的。據考古學家考證,上述鬆材是從比卜魯斯港裝船運出的。公元1168-1300年,十字軍東征時,曾把比卜魯斯作為重要的運兵基地,並建立了城堡,至今比卜魯斯仍有此城堡的遺址。

 5、聖瑪利亞山

聖瑪利亞山是指黎巴嫩西部山脈中段山頂的哈利薩鎮。該鎮位於貝魯特以北約25公里處,因矗有聖母瑪利亞雕像(外文稱Our Lady of Lebanon),中國人習慣將其稱為聖瑪利亞山,並沿襲至今。聖瑪利亞山海拔600多米,可從山底的朱尼市乘觀光纜車或沿盤山公路上山。

聖母瑪利亞雕像修建於1908年,高12米。雕像建於一間小教堂頂部,遊客可沿著盤繞著小教堂所修的螺旋形梯道到達雕像底部。從該處俯瞰,美麗的朱尼市及其附近的朱尼灣盡收眼底,不禁使人心曠神怡。

該小教堂後側為黎內戰後新修建的大教堂,上下兩層可容納上千人,其造型奇特,婉如一棵挺拔的雪松。教皇保羅二世1996年訪黎時,曾在此舉行彌撒。

從該雕像處步行5分鐘,是著名的東正教聖保羅大教堂及其修道院。聖保羅大教堂開始修建於1947年,頂端類似圓形,內部金色的牆面覆蓋著美麗的拜占庭特色的馬賽克牆磚,牆磚內刻有聖母瑪利亞塑像及聖徒用聖餐的雕像及其他一些《聖經》中的場景的雕塑。

聖瑪利亞山上有20多座教堂及修道院。黎最大的基督教派馬龍派大主教中心就建在半山腰上。最古老的一座是由聖方濟會修道士於1628年在法克哈雷丁酋長所賜予的土地上建造的。黎東正教派大主教及敘利亞天主教大主教在聖瑪利亞山上均有寓所。梵蒂岡教庭駐黎大使館也建於山頂。

6、傑達溶洞

傑達溶洞位於貝魯特以北20公里的黎巴嫩山脈底部,屬喀斯特地貌,經數千萬年形成,造型呈羅馬教堂穹窿狀,最頂部淨高80多米,洞內有地下河,洞體構造為天然導流通道,是黎凱勒卜河(又名狗河)的主要水源。洞內先進的燈光裝置,將洞頂瑰麗景象呈現得一覽無餘,徜徉於石柱之間飽覽天然之匠心,趣味無窮。洞體分上、下兩洞。上可步行觀賞,地質年代較下層早幾百萬年,在長650米的廊道上呈現不同地質分層,洞石造型千姿百態,峽石與斷裂地形尤為壯觀。下洞觀光包括地下河泛舟遊覽,既有瀑布激水的清越,又有曲徑通幽的妙趣。夏季,洞內涼爽怡人,冬季,河水水位上升,下洞關閉。

1836年,美國傳教士威廉·湯姆森首次發現該洞,後邁克斯威、赫胥黎等人先後兩次探險,現洞內洞口上方石柱仍留有當時他們歷險時刻下的`名字與年代,稱“邁克斯威柱”。該石上方200米稱“萬神殿”,當年邁克斯威等人曾將探險者名字和記錄探險經過的文獻封存於一瓶中置於一石筍頂部,經石灰水浸漬,形成天然的鹼膜,該瓶便被固定於石筍上了。1892年至1940年期間,英、美、法探險家對該洞進行了多次勘探。1940年,黎第一個“洞穴學俱樂部”的探險家對該洞進行了多次勘探。

上洞和下洞分別於1969年和1958年開放,內戰期間關閉,1995年洞內及外部設施經全面更新後重新開放。

 7、蘇爾

古代腓尼基時期蘇爾(又名提爾)被譽為“海中女王”,它是一座無與倫比的海濱之城。它是紫色染料的產地,著名的“絲綢之路”曾延伸到這裡。其時,它依靠其殖民地及紫色的紡織品積累起財富。它的富庶也招致征服者的忌妒。主要征服者有:尼布甲尼撒和亞歷山大大帝。

蘇爾建成於公元前3000年初,它最初是由一個在大陸上的聚居區及一個離海不遠的小島組成。公元前1000年,蘇爾進入了鼎盛時期。

公元前十世紀,蘇爾國王希拉姆填海造地,將陸地部分和小島連線起來。腓尼基大約於公元前815年開始擴張,來自蘇爾的商人在北非建立迦太基。蘇爾的殖民地遍佈地中海及大西洋(14.45,-0.54,-3.60%),促進了海上貿易。

然而,繁榮和權力也帶來了災難。公元前六世紀初,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圍困蘇爾城長達13年。最後,雜湊姆為了居民安全放棄了原屬陸地部分。

公元前332年,在希臘與波斯的交戰中,亞歷山大大帝開始進攻這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城市,他連攻7個月,仍未攻克。於是,他利用被遺棄的舊城的建材,修建了一條通向島城的道路,並使用攻城器械最終攻下了該城,據說,亞歷山大大帝因蘇爾城的拒降及折兵慘重而生怒,遂摧毀半城,並將城裡的30000居民殺害或賣做奴隸。

公元前6世紀,羅馬人取代亞歷山大大帝,統治了蘇爾,而蘇爾人繼續鑄造他們自己的銀幣。羅馬人在蘇爾城建造了很多重要的紀念物,其中包括一套排水系統、一個凱旋門和一個競技場。

基督教人物在該市歷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他們的大名被載入《新約》之內。在拜占庭時代,蘇爾的教士是個腓尼基的大主教。那時蘇爾市經歷了第二個鼎盛時期。這點從蘇爾市中那個時代的建築及墓地的碑文中即可得到驗證。

公元634年,蘇爾城被阿拉伯人攻陷,但它依靠出口食糖及珍珠和玻璃製品仍不斷繁榮。那時蘇爾城遍佈著噴泉及集市,在集市上充斥著從地毯到金銀手飾等各種珠寶。

蘇爾市得益於其防禦體系的完備,直到1124年才被十字軍佔領。十字軍統治180年後,馬穆魯克於1291年重新奪回該城,16世紀鄂圖曼土耳其開始控制該城。一戰結束後,這個城市成為黎的一部分。

黎文物局在50年的時間裡一直在蘇爾市及其周圍地區挖掘文物,現該市主要文物是三座羅馬時代的古蹟。

最近該市最重要的發現是在1991年挖掘出的一座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時代的古墓,這是在黎發現的此類古墓的第一座。 在這個古墓中發現了陪葬的罐子、碑石及珠寶。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蘇爾市定為世界保護遺蹟。

該市的古蹟分為三部分:

一區:座落在從前的腓尼基島,內有古市政建築、柱廊、公共浴室、馬賽克街道和一個長方形的競技場。至該區最盡頭,其左面的柱子屬於羅馬時代訓練摔跤運動員的一個角力學校。該區的其他古蹟由希臘時代、羅馬時代和拜占庭時代的組成。在該區離海岸不遠的地方,遊客可以看到“小島”,實際上是古腓尼基時代的石制防波堤和港口。它因面向埃及,曾被稱為“埃及港”。

二區:從一區向西步行五分鐘即可到達二區。該區最吸引人的景點是一個十字軍時代的大教堂。只有一些最低的建築地基及重新立起的花岡巖柱子完好無損,但它們給人留下的印象並不深刻。而該區的道路可以讓人們領略羅馬—拜占庭時代的道路及其他設施的風格。但遊客不準入內,僅被允從其旁道觀看該區遺蹟。

三區:離一區和二區有三十分鐘的路程。該區由一個大墓地、一個三格距的紀念拱門和羅馬時代最大的競技場之一組成。這些建築物建於公元二世紀至公元六世紀。

大墓地是在1962年發掘,出土的有成百件羅馬和拜占庭時代的雕刻過的石頭及大理石石棺。遊客還可以看到一個拜占庭時代教堂的地基。順著羅馬時代的道路,遊客可進入該古城。沿路有大水槽為該城供水。在墓地的南邊是1967年挖掘出的羅馬競技場遺址。這個480米的建築物可容納20000名觀眾觀看極為驚險的體育專案---戰車賽跑。在跑道的終點有石制的終點標,戰車手需繞場7圈。以高速繞過終點標是比賽最危險的一部分,經常有戰車手從此處摔下。

8、留言崖

貝魯特以北凱勒卜河(意為“狗河”)入海口附近山崖,有20座刻有楔形、象形、拉丁、阿拉伯等19種文字的石碑嵌刻其中,記載了在黎土地上發生過的重大歷史事件。留言崖因此而得名。

在這20座石碑中,最古老的三座是3000年前埃及國王拉美西斯二世為紀念其征服黎所刻,但其中之一已於19世紀拿破崙三世時(公元1860-1861年)被磨平,代之以紀念法遠征的碑文。拉美西斯二世之後的征服者紛紛仿效拉美西斯二世雕刻石碑留念。現存的20座石碑中,17座成文於黎獨立以前,獨立後樹有三座。有5座紀錄了亞述對黎的統治,其中伊斯爾哈杜國王(公元前680年-627年)的雕像清晰可見;另有三座石碑表明羅馬人、希臘人曾征服過此地;馬木魯克時期立的碑,則記載了蘇丹賽福鼎·巴爾古克(公元1382-1399年)在位時修建古橋的情形。

從這些石碑中也不難發現20世紀各種力量在黎及中東地區的角逐。碑文記載瞭如下歷史事件:1918年英法聯軍攻佔貝魯特市和的黎波里市;1920年7月25日大馬士革被高盧將軍統帥的法國東征軍攻陷;1930年英國部隊在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和法國軍隊參與下,夥同麥加頭領——侯賽因國王征服敘、約、巴地區。

在這20座石碑中,最著名的石碑有兩座:其一是為紀念1946年所有外國軍隊從黎撤出,它是黎獲得獨立的歷史見證;其二記載了最近的歷史大事——以色列2000年5月24日撤出南黎,它標誌著在以佔領南黎22年後,黎恢復對南部地區行使主權。

9、國家博物館

黎歷史悠久,出土文物眾多。1923年政府呼籲公眾捐款籌建國家博物館,由安東尼·那拉斯建築師牽頭承建,並於1942年落成,對外開放。1975年內戰爆發,博物館地處戰鬥中心地帶,連遭炮擊,遂關閉,展品裝箱封存。1994年國家文物局獲國際組織和私人捐助,在法國專家幫助下著手修復該館,並於1997年11月25重新開放。赫拉維總統和哈利裡總理出席重新開館儀式。博物館薈萃黎歷年出土文物的精華,被譽為黎6000年燦爛文明史的鏡子,國家璀璨的瑰寶。

目前展出的僅是已修復和整理完畢的文物,主要是腓尼基、波斯、希臘、羅馬時代的石棺、石雕和馬賽克等,造型優美,工藝精細。其代表作有:比卜魯斯出土的公元前八世紀阿里拉姻國王的石棺,健康神裡吉亞的石雕像、石錨,蘇爾出土的腓尼基兒童墓,賽達出土的公元前五至四世紀的石棺和腓尼基兒童石雕像,巴爾貝克出土的公元三世紀的“七聖”馬賽克等。

黎巴嫩旅遊景點推薦二:

黎巴嫩最佳旅遊時間:

黎巴嫩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沿海夏季炎熱潮溼,冬季溫暖。溼潤涼爽;冬季多雨,夏季炎熱乾燥;在黎巴嫩山區冬季有大量

降雪。7月平均最高氣溫32℃,7月至11月是最佳旅遊時間,1月平均最低氣溫12℃。

美麗的黎巴嫩,不僅出現在詩人的妙筆之下,而且也展現在每一個踏訪它的遊客面前:這裡崇山綿延,森林茂密,海天蔚藍,

與一般人想像中的以沙漠、戈壁為主的阿拉伯世界大相徑庭。由於冬春之交黎巴嫩海濱、山區溫差較大,遊客一天之內既可以上山

滑雪,又可下海游泳,因此,山上滑雪場白雪皚皚,山麓的海濱沙灘卻彩傘簇立,這成了黎巴嫩一道獨特的風景。首都貝魯特更不

愧“中東小巴黎”的美譽,以白色、紅色建築為主體的城市鑲嵌在碧藍的地中海與蔥綠的黎巴嫩山脈之間。

黎巴嫩交通:

黎巴嫩交通以海、空為主,公路次之。

水運:主要港口有貝魯特港、的黎波里港、賽達港。貝魯特港為主要貿易港,現有集裝箱及集散貨碼頭14個。2005年吞吐量為

471.2萬噸,承擔著黎70%的進出口貨物運輸量。

鐵路:全長335公里,全部為國有,除貝魯特-謝卡(Chekka)段外,其餘尚不能使用。

空運:貝魯特機場是著名航空港,內戰前有70家航空公司飛機經停貝魯特機場。內戰期間,機場經常被迫關閉。1990年黎政府

投資4億美元改造貝魯特機場,將其吞吐量由每年200萬人次提高到600萬人次。目前有35家航空公司飛經該機場。2005年起降班次

30627次,年航空貨物吞吐量為6萬噸。黎以衝突期間,機場的多次遭以軍轟炸,嚴重被毀。

公路:貫穿全境,全長約7100公里,其中瀝青路3500公里。高速路約530公里。公路在內戰期間破壞嚴重,黎政府制定了修復計

劃,但因資金無法到位修復工作進展緩慢。黎平均每3人擁有一輛汽車,人均汽車擁有量居世界前列,車輛總數為145萬輛。黎以衝

突期間,黎全國公路系統遭到嚴重破壞。

黎巴嫩境內的交通也比較發達。哈里里國際機場的貝魯特國際空港距離市中心不過20分鐘車程,四通八達的航線讓世界各地的

遊客都可以便捷前來旅遊。如果從中國出發,較為經濟的路線是經過卡達、阿聯酋或者土耳其轉機,當然經巴黎、維也納、法蘭

克福也有大量航班抵達這裡。

黎巴嫩國家不大,國內交通主要靠公路。儘管當地公交車收費僅為500嫩鎊/次,但由於線路較少,遊客在市內以打車為主,黎

巴嫩打車有兩種打法,一種叫“serviee”,就是和別人拼車,司機根據路程依次送大家到目的地,不論遠近每人收費1000嫩鎊;另

一種叫“taxi”,就是自己單獨打一輛車,收費無論遠近都是5000嫩鎊。如果遊客到外地,一方面可以跟旅行社商討隨團旅遊,另

一方面也可以包車,租金根據車型的不同,大致從60美元至150美元不等。

黎巴嫩娛樂:

黎巴嫩雖然是一個穆斯林國家,但在黎巴嫩的夜晚,可以享受各種娛樂場、夜總會、酒吧、餐館、劇院、電影院的休閒服務。

黎巴嫩人喜歡夜談,不過他們的夜談很少在家裡。年輕人經常到酒吧和飯店去,或觀看飯店裡每天舉辦的時裝表演,或參加酒

吧裡舉行的各種活動﹔老人則喜歡到咖啡館裡消磨時間,一杯紅茶或者咖啡,再加上地道的阿拉伯水煙,邊和老朋友寒暄,邊品味

咖啡的香醇和煙霧繚繞中淡淡的阿拉伯香料的味道。

夏季的貝魯特更是個不夜城,有的商店要開到第二天5點才打烊。年輕人帶著吉他、手鼓等樂器,在街邊開起自己的演唱會,引

得附近的大人小孩駐足圍觀,遇到節奏感強的歌曲時,所有人都一起搖頭晃腦,當街跳起民族舞。警察不但不制止這種“擾民”行

為,反而要求機動車輛繞道而行。

黎巴嫩住宿:

黎巴嫩現有各類星級飯店398家,床位約1.1萬張。主要旅遊點有腓尼基時代興建的畢卜魯斯城、古羅馬時代興建的巴爾貝克城

和十字軍時代興建的賽達城堡。此外,北部的雪山有很多滑雪場,吸引了大量遊客。

黎巴嫩大大小小的旅館、度假村、出租公寓房星羅棋佈,幾乎遍佈全國各地。相對集中的地區有貝魯特、朱尼、黎巴嫩北部山

區、南部舒夫山區等地。旅館根據地理位置和檔次的不同,價格一般在40美元至100多美元不等,在冬季淡季期間,一般還有比較大

的折扣。

由於黎巴嫩的度假旅遊非常發達,因此外租公寓房或者度假村也相當有市場。這些地方一般都備有臥具和簡單炊具廚具,客人

可以像在家裡一樣自己做飯、洗衣,這樣的一套可住6人的公寓一個月下來不過1000美元,最適合全家一起在這裡消暑度假。

黎巴嫩購物: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是遊人購物的天堂,各種新潮時裝應有盡有,巴黎剛剛上市的新款,幾天後就會在貝魯特市場上出現。歐洲

、亞洲不同風格、不同款式的黃金首飾可供不同愛好的遊人任意挑選,價格比鄰近國家便宜。隨處可見的外幣兌換所,使外國遊客

購物時倍感方便。有些商店售物還可以按當天比價直接收受通用外幣。

 黎巴嫩餐飲:

擁有各色斑斕文化的黎巴嫩自然在餐飲領域成了世界名吃的大薈萃。在這裡,你可以輕而易舉地品嚐到法式、義大利式、中式

、日式、阿拉伯式各種大餐,這裡甚至還有墨西哥、亞美尼亞、泰國風味餐廳。這裡值得一提的是自成一體的黎巴嫩餐,這是一種

在阿拉伯傳統飯菜基礎上,加上了現代精細加工工藝和一些其他菜系的烹調技巧而形成的,代表菜餚有“克布乃耶”系列,即用新

鮮羊肉或羊肝加上佐料,放在木質圓槽中,用木棍反覆搗成醬狀;混合燒烤“穆晒凱勒”系列,烤熟的羊肉塊叫做“束高夫”、羊

肉陷加蔬菜烤成的叫“卡巴巴”、經過木槌敲打烤熟的羊排稱為“立耶什”以及烤雞塊“淘烏夫”;海鮮系列,最著名的是“蘇爾

坦·易卜拉辛小紅魚”,一種油炸東地中海特產小紅魚,就著檸檬汁和炸麵餅一起食用。此外,黎巴嫩傳統菜系的兩種快餐也是旅

遊者一定要嘗的,一個是中東各地都有的“晒我了賣”,類似雞肉卷的一種食品;另外一種叫做“飛來費勒”,一種類似炸素丸子

的東西和用蔬菜、蒜醬裹在一個大餅中做成的三明治。

黎巴嫩節日:

黎巴嫩有三個重要節日:

烈士節(5月6日)

建軍節(8月1日)

獨立日/國慶日(11月22日)

其餘的節日有:

1月1/2日

NewYear'sDay

新年

1月6日

Epiphany(EasternOrthodoxChristmas)

主現日

1月10/11日

Al-Adha

宰牲節3天

1月31日

Hegira(MuslimNewYear)

穆斯林新年

2月9日

StMaron

聖馬龍節

2月9日

Achoura

阿舒拉節

4月10日

Prophet'sBirthday

穆罕默德生日

4月14日

GoodFriday(Catholic)

天主教神聖星期五

4月16日

Easter(Catholic)

天主教復活節

4月21日

GoodFriday(Orthodox)

東正教神聖星期五

4月23日

Easter(Orthodox)

東正教復活節

5月1日

LaborDay

勞動節

8月15日

AssumptionDay

聖母升天節

9月24/25日

Al-Fiter(Ramadan)

開齋節3天

12月25日

Christmas

聖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