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混凝土的歷史及其發展論文

才智咖 人氣:2.55W

一、概述

關於混凝土的歷史及其發展論文

在土木工程的建設材料中,用量最大,使用最廣泛的應首推混凝土。現在,混凝土更加越來越多地應用研於現代工程建設之中,各項大小工程專案的建設都離不開混凝土材料。同時,混凝土也同其他很多專案的發展一樣,面臨著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如生態問題、環保問題、節能問題等等。混凝土作為土木工程中不可缺少的材料,既要保持科學發展的態勢,又要適應人類的環保、生態、綠色發展需要。

二、混凝土的歷史

1.混凝土的產生 混凝土問世的歷史,如果從廣義的角度,可追溯到遠古時代。象古埃及、古羅馬和我國的古代,人們就探索用石膏、石灰和火山灰為膠凝材料,用燒石灰、燒粘土、燒石膏等材料配製成混凝土。儘管不能與現在的混凝土相比,但說明混凝土的製作和探索在古代就開始萌芽了。

當然,真正意義上的混凝土產生,應以1824 年水泥的發明和以水泥作為膠凝材料的混凝土開始,混凝土工程與混凝土技術才真正意義地開始了自己的發展歷史。

2.混凝土的發展歷史首先是不斷探索和發明的時期。1824 年,英國人發明了水泥,之後圍繞水泥的生產開創了水泥工業,水泥的品種逐漸增多,不再是單一的矽酸鹽水泥,用各種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也開始大量地使用。法國人在1850 年用鋼筋網建造了第一條小水泥船,1887 年英國人首次發表了鋼筋混凝土結構計算方法。從此,鋼筋混凝土的時代和對混凝土材料科學探索時期開始了。1918 年,美國人建立子水灰比強度公式,1930 年瑞士人應用數理統計法,提出了混凝土強度與水泥強度等級和水灰比之間的關係,後來混凝土強度增長與膠空比的關係得到確立。揭示了混凝土強度與毛細空隙的關係。

第二是不斷提高和完善時期。1928 年,混凝土收縮和徐變理論在法國被提出,1934 年,乾硬性混凝土在前蘇聯被開發出來,從此,預應力混凝土和乾硬性高強度混凝土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於工程之中。到1937 年,美國首先用亞硫酸鹽紙漿液作為外加劑以改善混凝土和易性,並獲得提高強度和耐久性的專利。隨後,世界各國紛紛加入了混凝土外加劑研究的行列,這些外加劑的使用,不僅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強度和耐久性,還開創了流動性混凝土的時代。

第三是高強度、高效能混凝土的不斷開發和使用時期。圍繞混凝土強度的研發,使混凝土的強度從20 世紀30 年代的10-30Mpa,一直到20 世紀末,高層建築的泵送混凝土高達110 Mpa。現在通常把抗壓強度達60 Mpa 才被認為是HSC。實驗室研製的HSC 例外,因為實驗室用的優質天然骨料可生產230-460 Mpa 的混凝土。高效能混凝土(HPC)是20 世紀60 年代後才形成的新概念,其含義世界各國有不盡相同的解釋。西方一些國家把HPC 定為是一種高彈性模量、高密度、持續高強度、高韌性、抗侵蝕、抗劣化、低滲透、壽命長的耐久性混凝土。我國專家和學者從高密實與自密室性、高抗滲性、體積穩定性和高抗壓強度的技術特性解釋高效能,所以,HPC 是屬於混凝土科學技術的前沿範疇,尚在進一步的研發過程中。

3.混凝土的發展現狀混凝土從1824 年問世以來,混凝土的技術、生產方式、施工技術等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預拌商品混凝土基本取代現場加工的混凝土生產方式,並衝擊預製混凝土構件工業。自20 世紀60 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的預拌商品混凝土生產行業迅速發展起來,在我國現已遍佈城鄉各地,甚至連農村的'私人住宅都是使用這種預拌商品混凝土。由於預拌商品混凝土是以大流動性技術為支撐的工廠化生產方式,可實行遠距離泵送和現澆,它的技術、經濟、環保等方面,比起傳統的現場人工或半機械的混凝土加工方式要優越得多,所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親睞。相反,預製混凝土構件,象20 世紀80 年代盛行的“三板一樑“等預製品越來越受到冷落,致使預製混凝土構件工業陷入了困境。

二是乾硬性及塑性混凝土逐漸被流動性和大流動性的泵送混凝所代替。現在,外加劑和磨細礦物摻和料的效能提升和使用,混凝土的大流動、宜泵送、不泌水、不離析、宜成型、自密實、自流平等效能,均已達到相當的高水平。

三是輕質、高強、多功能的混凝土砌塊,以保護資源和節約能源的優勢,成為我國建築業的牆體材料首選。現混凝土砌塊的品種也在逐漸增多,如加氣砌塊、輕集料砌塊、地面聯索砌塊、隧道吸音砌塊、河堤護坡砌塊等等。

四是大量開發和使用高強度、高效能、多品種混凝土。現在,混凝土強度等級在不斷提高,品種越來越多。 這些多品種、多效能的混凝土以其自身的特點和優勢,適用於各種各類的環境的建築之中,併發揮著特殊作用。

三、混凝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現在,世界各地基礎建設飛速發展,需要大量的建築材料,其中混凝土用量最大,與混凝土相關的材料消耗也日益增大。根統計,全球每年混凝土消耗的天然骨料在80 億噸以上。以生產1 噸矽鹽水泥來計算,所需1.5 噸石灰石,還需要一定數量的煤、電、石油等原能,並向大氣釋放約1 噸二氧化碳,還排放一定數量的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重金屬汙染物。全球二氧化碳等汙染物7%來自水泥工業。如此之大的資源消耗和嚴重的環境汙染,如果沒有有效的節制措施,將直接威脅著人類和整個地球的生命。

但是,社會要前進,人類要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也不可能停步,而且還是高速、快速的姿態。面對快速發展建設的需求和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做到既要保證基礎建設步伐加快,又要降低資源能源的消耗、減少汙染物的排放,這就是我們需要關注並得到解決的矛盾。要使這一矛盾得到解決,混凝土工業須走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目前,混凝土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需解決好四個問題:一是節能減排。利用工業廢渣和天然礦物,減少水泥熟料的用量,尤其是工業廢渣的利用,具有非常大的潛力。這樣做既解決了工業廢渣的汙染,又節約了混凝土的原材料,一舉雙贏。同時應加大科研力度,改善水泥生產工藝,做到低排放、低能耗或尋找新型膠凝材料,以替代水泥。二是提高混凝土的耐久壽命。混凝土工業的專家和學者們應從多方面考慮,如何綜合各方面的因素,使其耐久壽命的延長。三是基礎工業設施建設的規劃要科學化、全面化、長遠化。不要今天建設,明天挖,這是對能源和資源的最大浪費。四是生態環保應貫穿於混凝土生產和使用的全過程。除了在生產混凝土所消耗資源能源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外,混凝土釋放有害物質和其廢棄物都會影響生態環境,所以,還需加大對混凝土的使用期以及廢棄的環境問題研究。

四、結束語

混凝土問世近兩個世紀來,見證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也為人類的進步和文明建設發揮了巨大作用。現在面臨著資源和能源日益減少、生態環境汙染日益加大的問題。混凝土如何發展,如何做到繼續在基礎設施建設中,承擔主要作用,又要達到節能減排的生態環保標準,這就是眾多專家和學者們為混凝土科學發展所研討的可持續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