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公共藝術在城市交通環境中的應用

才智咖 人氣:2.99W

論文關鍵詞:城市 

論文摘要:隨著、的發展以及人們對生活要求的提高,對城市公共交通環境建設的要求在我國許多城市已經相當迫切。公共藝術合理地融入到城市交通環境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交通環境的質量和人文品質。本文從可識別性及安全性的統一、功能性及人文因素的有機結合、體現和加強公共藝術的場所特徵三個方面來闡釋公共藝術在城市交通環境中應用的基本原則。
  
  城市交通是連線城市活動的重要紐帶,同時也是市民戶外活動的重要公共空間,其形象是一個城市對外的視窗。市民在城市中上班、購物、或散步,沿途看到的或許只是一組毫無關係的景象,從中卻可以獲得一個整體的城市印象。而當前,隨著城市車輛的劇增,由此而導致城市道路迅速擴張及由鋼筋混凝土架構的立交橋不斷增加,再加上功能主義規劃原則的主導,城市交通整體上呈現一種生硬、冷漠的面孔,城市間的差異性也正在逐漸消失。因此,從藝術與人文的角度重新審視當前的城市交通環境,無疑是具有現實意義的事情。交通與藝術的結合,在國際上已得到高度重視。首屆城市藝術與公共交通國際研討會於1992年在英國的威克菲爾德舉行,以後每兩年召開一次,研討會的目的是促使從事公共領域建設的人士理解藝術的重要作用,並大力提倡和推動公共領域的設計活動。
  城市交通按道路的性質主要可以分為兩類:1.機動車道:快速路、軌道交通、城市與城市間連線的高速公路等;2.非機動車道:步行街、自行車道、過街天橋、過街通道、商業街等。
  公共藝術如何在城市交通環境中應用,主要應考慮如下幾點:
  
  一、 可識別性及安全性的統一
  
  城市交通環境中的公共藝術在形象上應突出其鮮明的個性,具有明顯的可識別性,同時其設定應以保證車輛行人的安全為前提,不能對司機及行人構成視覺和交通上的阻礙,二者相輔相成,相互統一。如果因公共藝術的設定而影響了交通,反而就失去了這種做法的意義。
  在城市交通環境中,公共藝術欲達到可識別性與安全性的相互統一,必須把握好“速度”這一關鍵要素。速度的變化帶給人們對於視野範圍內公共藝術尺度感的變化,對應不同的速度,公共藝術的`尺寸、表現形式及的運用都會有所不同。哈密爾頓(Hamieton)和瑟斯頓(Thurstone)作過關於高速運動時人們的視覺感知方式的研究,他們從研究中推匯出五條定理 :1.注意力加倍集中;2.注意焦點引向遠方;3.視野縮小;4.前景細部開始模糊;5.視覺變得遲鈍。基於行人在高速運動時的視覺感知特徵,在機動車執行的交通環境中,應注重公共藝術整體色塊,強調外輪廓線及陰影效果,以簡約化、大尺度、地標性的公共藝術為主。相反,在非機動車道,如步行街、過街天橋、過街通道、商業街等以低速度行走的交通環境中,人們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購物、散步、休閒、觀賞等活動上,公共藝術主要可匯同高品質的路面鋪裝、藝術化的植物選擇與造型、道路構築物形態與色彩的塑造等。在這類城市交通環境中,公共藝術更注重細節、情趣乃至引人深思。在北京新建成的SOHO后街設定了一系列“藍色現代人”的公共藝術品,分別設定在各交通路口的交界處,適宜的尺度、抽象的人物剪影及鮮亮的藍色調與周圍現代化的生活環境相映成趣。同時,在剪影的兩側繪有街區的平面示意圖,集可識別性、安全性、藝術性及趣味性於一體。

[1]   

關於公共藝術在城市交通環境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