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間服飾藝術傳播研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2.48W

【摘要】立足於河南民間服飾藝術開發、傳播過程,對受眾的外觀管理、外觀知覺和社會心理需求進行研究。從傳承的角度對其一致性、連貫性進行剖析,並運用現代的需要分析追求特異的視覺刺激性,從而更好地探尋河南民間服飾藝術的保護、傳承、開發與傳播。

河南民間服飾藝術傳播研究論文

【關鍵詞】河南民間;服飾藝術;外觀管理;外觀知覺

河南地處中原腹地,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深厚的文化積澱,如何在新常態下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和藝術,實現河南民間藝術的活化,是當下一個重要課題。面對其他藝術觀念的傳播和衝擊,既不能盲目信從,也不能一味抵制,自我構建和自信地應對才是正確的態度。我們應該充分重視自身藝術中樸實元素和特色資源的挖掘和整理,同時大力傳播、開發自身擁有的文化、藝術價值系統,增強河南民間藝術佔位意識,積極展現自己的正面形象。河南民間服飾藝術豐富而精粹,但多與歷史背景密不可分,面對現代的多元化,出現了停滯與沒落的景象。如何挖掘、開發和傳播河南民間藝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1河南民間服飾藝術開發現狀

河南民間服飾藝術之所以能世世代代流傳下來,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它需要在一種相對封閉的環境下世代相傳。隨著自然和社會環境以及物質精神文化的不斷改變,傳統文化面臨著現代化快速發展所帶來的異常深刻的革新,新的生活方式和觀念必然會使現代文化元素與傳統文化元素髮生碰撞和相互交融。針對河南民間藝術開發如火如荼的態勢,必須要機不可失地好好把握。而在這樣的程序中,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破壞了“材美、器麗、工巧”的“天工開物”。河南民間藝術產業化推廣與地域特色保留產生矛盾。即使國家在大力扶持,但是傳統河南民間藝術在產業規模、製作技術、創意思維、人才儲備和媒介材質等方面都受到很大制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

1.1縱向開發

縱向開發這種形式存在多種表達模式,如人與人之間的單向傳播,一個一個或一代一代地往下傳承。典型的特徵是家庭式作坊生產中的父子傳承關係,此模式主要體現在具有血緣關係的上下代之間的傳播。而近些年來,很多年輕人更渴望投入科技發達的現代文明當中,追隨著潮流與時尚,這就對家族式的文化藝術傳承產生了較大的衝擊,致使許多河南民間服飾藝術逐漸沒落消失。

1.2橫向開發

河南民間服飾藝術的橫向開發表現在不同區域相互之間的影響,同時也表達了不同民間藝術之間存在的相互碰撞和交往以及吸收和儲存。此方面貴州凱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貴州凱里地區是著名的苗侗之鄉,很多群居的民族支系之間服飾的式樣和製作工藝都極為相似。

1.3媒介、渠道傳播

藉助一些傳播媒介如雜誌、影視劇和網路視訊等大眾媒介進行宣傳。諸如中央科教頻道等視訊節目,使民間民俗藝術得到了更為直觀、有效地傳播。

2外觀知覺中的認知需求

外觀知覺和外觀管理是相對應的,指的是觀察、評估和推論他人外觀的過程,是在外觀管理完成之後進行的後續工作。不管在任何形式傳播出來的民俗服飾形式,人們都會進行無意識的外觀知覺活動,通過外觀知覺活動可以感受或瞭解到外觀管理的意圖和內涵,從而進行更為有效的維護與開發。

2.1一致性

河南民間服飾藝術的橫向和縱向傳播有效地保證了其一致性的傳承。當外界的某種外觀與特定情境中的形象保持一致時,就很容易被認可。費孝通先生認為,一個民族的共同體必須和“非我族類”的外人接觸時才會發生民族的認同,這就是所謂的民族意識。所以,民族服飾不僅是一個族群最明顯的識別之一,更是展示族群性的重要標誌。仁、義、禮、智、忠、孝、信、勇、溫、柔、慈、慧的河南民間藝術精神,在弘揚民族文化的同時有利於對服飾傳播的受眾進行合理引導,有利於抵制不良的甚至是文化侵略目的的服飾傳播,有利於本土優秀服飾品牌文化的傳播。

2.2刺激性

如果我們每天都面對一致性的事物必定會感覺單調,意識形式也會更少,從而顯得沒有活力,因此適當的新奇與刺激可以調節人們的視覺神經。民俗服飾一經走入現代時尚之中便會引起巨大的反響,正如淘寶的自創品牌裂帛。但是有句話說得好:“宣傳的是寶石藍,賣的卻是深藍色”,“旅遊購物買時是寶,回家閒置”。言外之意就是刺激的色彩和形式能夠引起人們的興趣,但是需要適當的環境與情境。刺激的資訊傳送者需要結合手中的實際需求進行推理,這就需要河南民間服飾藝術在傳播的過程中要格外注意控制情境的能力。

3基於社會需求的河南民間藝術傳播

3.1表現形式

3.1.1以服飾展示形式進行動態與靜態結合

靜態展示指具體的賣場展示、展廳展示、海報展示和POP展示等平面或立體的展示形態。動態展示主要是指T臺秀、媒體傳播、電視廣告和網路傳播等等。服飾無論是靜態展示還是動態展示,都應該表現出濃郁的中原民俗特色。此外,還可以將服飾銷售與民俗特技表演(如雕刻與剪紙)相結合,產品銷售與風情表演結合等等,這樣河南民間服飾藝術產品開發就會有聲有色,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取得更為理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1.2擴大宣傳規模,爭取在河南建立整個民間服飾藝術的服飾產業基地

擴大宣傳規模,是指依靠國家的扶持使基於河南民間服飾藝術產品影響力擴大。國家是比任何服飾企業影響力都廣泛的政體,任何專案都應該積極爭取國家的扶持,只有國家給予充分的扶持,才能更好地做大做強。例如浙江紹興的`紡織產業城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如果能夠進一步得到國家支援,結合河南省本土品牌,在河南省建立整個中原民俗文化的服飾產業基地,不僅對河南本土的服飾產業走出去有很好的推進作用,對河南民間服飾藝術的傳播也是意義重大。

3.1.3建立專屬河南民間服飾藝術的營銷模式

河南民間服飾藝術的產品設計與銷售應該連線起來,從銷售海報、銷售贈品到銷售活動上,塑造一種濃厚的中原民俗文化氣息,建立一條從產品設計、開發到銷售的文化路子。

3.2表現內容

河南民間服飾藝術的服飾傳播內容重點在於服飾產品本身的設計表現。河南民間服飾藝術的設計是對民間文化素材的再認識、再創造,包括文化內涵的改變與表現形式的轉換;而不是簡單的照搬、照抄。設計者必須把激發創作靈感的原型因素轉化為切身的心靈感受,分析、歸納原型因素的主要特徵並加以提煉,然後以一種明確的、恰當的和符合時代需求的形式表現出來。

3.2.1在河南民間服飾藝術基礎上進行改良

創立河南民間服飾藝術風格的服裝品牌,不是一味地去鑽研河南民間服飾藝術,而棄世界流行大趨勢於不顧。我們知道,任何文化在歷史的程序中,總是交織著與其他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在如今全球化風潮撲面而來時,創造具有濃郁河南民間服飾藝術特色的服裝,應該是在世界性、時代性這個前提下,立足於中國風格,即“世界之精神,中國之本質”。中西服裝文化觀念雖然存在差異,但二者並不是格格不入,相應地進行一定的吸收和借鑑能夠增強服裝的生命力和時代感。

3.2.2提取河南民間服飾藝術中的元素進行創造

河南優良的傳統文化與藝術是一座蘊藏豐富的寶庫,為現代時裝設計乃至其他眾多藝術、設計領域提供了極其豐富的表現形式和設計素材。具有中原民俗元素的文明產物數不勝數:靈寶皮影、開封盤鼓、開封汴繡、朱仙鎮木版年畫、洛陽唐三彩、南陽玉雕、淮陽泥狗、泥塑,烙花烙畫、麥稈畫、剪紙、竹編、雕刻、陶瓷、澄泥硯、風箏、民間玩具和民居建築等。在服飾產品設計中,要對河南民間服飾藝術的圖案、色彩、材料和內涵進行重點開發和再創造。總的來說,服裝設計師對河南民間服飾藝術的專業探討是必要的,其中關鍵的是對文化精髓的吸取並能夠合理地運用於服裝設計的創新中。設計師對於傳統文化的吸取不能僅停留於表面資料的把握,而是要將其內在因素辯證地一一剖析,將其所處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哲學、藝術和思想等多方面特徵進行系統工程式的融會貫通,才能在設計和創新思維上不斷得益、不斷湧現出新的發現。

4結語

河南民間服飾藝術在傳播過程中以她非語言的形式與現代社會進行充分的交流與融合,不斷地衍生出特立獨行的刺激形象。然而針對河南民間服飾藝術傳播過程中的社會心理需求對消費者的隨機調查中,對河南民間服飾藝術的瞭解還是不太深入,甚至是擔當“傳承”重任的業內人士也是如此。其主要原因與現代的生活方式與生活環境有關,由此看來,還需要開拓新的傳播途徑,加大傳播的力度,在迎合現代人社會心理需求的同時,對河南民間服飾藝術進行更好地傳承與開發。

參考文獻

[1]SusanBKaiser.服裝社會心理學[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0.

[2]楊源.來自田野的報告———民族田野調查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J].中國博物館,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