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活動中存在的一些“異常現象”

才智咖 人氣:6.44K
會計活動中存在的一些“異常現象”
[摘 要] 文章針對上市公司會計活動中存在的一些“異常現象”,從財務報表公佈時間、審計報告出具過程中出現的意外因素、股利政策,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方式的變化。關聯方交易,收益結構變化、應收賬款持續增長七個方面分別對上市公司收益質量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收益質量;異常現象;評價
 
  對上市公司的收益質量進行評價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從方法論的角度出發,可以分為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兩種方法。定性評價方法通常適合於對企業收益質量進行初步評價,具有直觀、簡單、快速等特點。該法主要依賴於評價者的個人經驗,以及評價者充分利用資訊的能力。一般而言,利用定性評價方法對上市公司收益質量進行評價要密切注意一些“非常現象”,這裡“非常現象”主要指上市公司在會計核算、會計政策方法的選擇、財務資料上的突變性和非常規性。
  
  1 留意財務報表公佈時間
  
  在我國,證監會要求上市公司在每一年的4月30日之前公佈其上一年度的財務報告。各公司因自身情況不同,報表公佈的日期不盡相同,但有一點已成為共識,通常財務狀況不佳的企業,其年報公佈日期偏晚,因此對於遲遲不能按要求公佈年報的企業進行收益質量分析時,要注意分析其推遲報告日期的原因,分清是業務結算的需要還是造假原因使然。以2003年深交所年報披露為例,截至4月30日共有480家上市公司按時披露了年報,虧損公司100家,這100家虧損企業中的51%(51家)將年報披露的時間選擇在證監會規定的最後期限4月30日之前的10天內,共7796的虧損企業將年報披露的時間選擇在證監會規定的最後期限前20天。雖然年報披露時間與企業財務狀況差沒有理論上的必然聯絡,但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年報披露的狀況卻表明在對上市公司收益質量進行評價的時候,有必要對那些遲遲不能公佈年報的企業加以特別的注意。
  
  2 注意審計報告出具過程中出現的意外因素
  
  審計報告是註冊會計師對上市公司進行審計後得出的結論,是投資人對企業收益質量能得到的唯一公正的評價。通常審計報告的出具有其一貫的風格,在對上市公司收益質量進行評估時,如果審計報告比較長或在審計報告中含有異常的措辭,如保留意見、無法表示意見等,則表明註冊會計師與公司管理當局在報表某些方面存在分歧,報表收益質量令人懷疑。如出現審計人員發生變化或更換註冊會計師事務所等情況,則暗示註冊會計師和公司管理當局在某些問題上意見不一致,有可能影響到收益質量。另外,註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將直接關係到其能否對公司報表進行公允的評價。喪失獨立性的註冊會計師通常會作出有利於企業的審計報告,投資者有必要對此保持關注。
  
  3 注意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
  
  股利是上市公司返還收益給股東的一種方式,也是股票投資者獲得收益的一個重要渠道。股利有兩種主要形式,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此外還有公積金轉增股本、配股等不嚴格的形式(都志靈等,1999)。由於現金股利的發放來源於上市公司的淨自由現金流量,因而現金股利的發放水平和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係。所以,在對上市公司收益質量進行評價時,應將目標公司是否發放股利,發放何種股利,發放股利方式與其收益質量聯絡起來。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的經營效益好,發放的現金股利水平就比較高,雖然從短期看,現金股利發放水平與上市公司的經營效益之間也可能有一種互相矛盾的關係,有些收益比較差的上市公司為了吸引投資者,也會增大現金股利的支付。但很難想象,一個經營狀況一直不好的公司會連續向其股東分發股利。林海(世界經濟,2000.5)曾以1997年深市的上市公司的有關資料作為統計分析的樣本對股利政策與上市公司的收益狀況進行過實證研究,得出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水平與上市公司收益具有明顯的相關關係,收益水平高的,支付的股利也比較多。所以在對那些一直不發放股利或很少發放股利的上市公司進行收益質量評價時,應保持高度的警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