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軟體的開發過程

才智咖 人氣:2.47W
會計軟體的開發過程
由於會計工作具有資料量大、資料結構複雜、資料加工處理方法要求嚴格,資料的真實性、正確性要求高,資料具有可驗證性,要有充分的安全可靠性保證等特徵。從而決定了會計軟體的開發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會計軟體的開發過程需要用科學的方法往組織與治理。  目前會計軟體的開發方法主要有生命週期法和原型法兩種。生命週期法是將會計軟體的研製開發過程看作一個生命週期,這個週期包括6個階段,即可行性研究、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程式設計)、系統測試、系統執行維護。原型法的基本思想是:在獲得使用者基本需求的基礎上,投進少量的人力、物力,建立一個原始模型,使使用者及時執行並看到模型的概貌和初步使用效果,然後,進一步提出改進意見。開發職員據此進一步修改完善,並把它作為原型。如此迴圈,直到得到一個滿足的模型為止。  兩種方法各有特長,目前會計軟體開發則普遍採用生命週期法。這種方法使系統開發工作分階段分步聚地進行,並明確規定保證了系統開發職員能充分了解系統狀況和使用者需求,對系統開發工作進行有效的組織和控制,避免系統開發陷於無停止的修修補補之中,降低系統的開發本錢,保證系統質量。以下我們結合生命週期中階段的基本內容,扼要先容會計軟體的開發過程。 生命週期法的各個階段及每一階段對應產生的文件如表1所示:  一、系統調查 系統調查是系統設計者熟悉系統,同會計職員交流的過程,是設計新系統的必要預備,在整個會計軟體的開發過程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系統調查分初步調查和具體調查兩個階段。  1.認真周密的可行性分析,盲目進行開發,將來開發完成的軟體有可能因外部環境的限制而無法使用,或出現軟體的維護費大於收益的現象。  2.初步調查的內容。  (1)系統目標調查。通常軟體使用者在軟體開發之前就有一個粗略的目標,希看軟體能達到某些要求或某種功能,軟體開發職員要通過與使用者反覆交流,確定一個較為明確可行的系統目標。  (2)內外部環境調查。內容包括: 第一,軟體使用單位的規模、組織機構、治理體制和治理水平; 第二,單位領導人和財會職員使用會計軟體的迫切程度,開發過程中可能會受到哪些方面的阻力; 第三,單位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通訊設施等是否能夠滿足建立系統的需要。  (3)現在資源調查。瞭解單位的經營狀況和經濟實力,在會計軟體開發過程中能投進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情況。  (4)技術情況調查。瞭解單位的技術氣力,現有職員素質及現有計算機使用狀況。  (5)資料處理情況調查。瞭解資料處理的方式、方法、資料流向、資料流量、輸進輸出的資料內容及頻率等。  3.可行性分析報告。可行性分析報告的內容包括:  (1)初步調查資料。  (2)系統的目標及規模。由於軟體使用者水平不一,所提的系統目標可能不完全符合計算機系統的特點和要求,軟體開發職員應對使用者提出的需求加以分析、整理和提煉後,提出公道的系統目標和規模。  (3)系統的必要性論證。根據初步調查資料,對軟體開發的投進與取得效益進行分析比較,決定是否建立以計算機為基礎的會計資訊系統,假如需要,應採用何種方式建立。  (一)初步調查和可行性分析  1.初步調查和可行性分析的必要性。會計軟體開發是一項人力、物力、財力的耗費較大的工程,在系統開始投進設計之前,必須認真地進行可行性分析,從經濟、技術等方面論證其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對條件不成熟的專案要避免一轟而上,避免求大責備。要根據本單位的具體情況確定系統的目標、規模以及系統建立的方式,以儘量少的耗費最大限度地滿足本單位的需要。反之,假如不進行  (4)技術可行性分析。從單位的技術氣力、裝置能力、職員素質等方面分析是否能勝任會計軟體的開發、使用和維護。  (5)經濟可行性分析。軟體開發協議中的用度包括:硬體購置用度、軟體開發用度、職員培訓用度和軟體執行維護用度等,要根據本單位的資料處理量和經濟實力確定軟體的開發方式和規模,以及選配相應的硬體平臺和系統軟體平臺。  (6)組織可行性分析。會計軟體投進使用後,資料處理工具的改變使會計工作的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很多原有的崗位被新的崗位所替換,會計職員的崗位分工要做相應的調整。考慮到這種調整可能給會計職員帶來短期的不適應,應充分估計碰到的困難。  二、系統分析  (一)具體調查  在初步調查的基礎上需要對現行的會計業務做具體調查。 具體調查要求開發職員深進到會計部分,通過參加實際工作,訪問會計職員等手段,弄清會計資料的來源、流向,以及會計資料之間的關係。具體調查是系統分析設計的必要預備。內容包括:  1.組織機構調查。組織機構調查,一是瞭解機構設定、職員配置和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二是瞭解各崗位職責和相互關係。目的是為制定會計電算化整體方案,確定電算化崗位及開展職員培訓提供基礎資料。  2.業務流程調查。將現行會計業務的處理過程規範化的業務處理流程圖表示出來。  3.資料流程調查。在一個資訊系統中,同時存在著物流和資訊流,資料流程調查就是將業務處理流程中的資訊流提出來,形成反映資訊內容,來龍往脈和加工處理過程的資料流程圖,也就是手工條件下帳務處理的業務流程。  4.資料處理量調查。統計系統中各項輸進輸出的資料量和頻率,確定需要儲存資料的數目、貯存時間和使用方式,據此選定相應的硬體裝置、開發環境和開發工具。 具體調查還包括輸進輸出調查、檔案調查、程式碼調查等內容。  (二)系統分析  系統調查結束之後,要對系統調查資料進行深進分析,找出應解決的題目,提出改進方法,並根據業務職員的需要增刪相應的`功能,最後形成面向軟體開發職員的包括資料流圖、資料字典、輸進輸出專案和要求等內容的會計軟體邏輯模型,編制軟體需要說明書,制定系統設計的初步計劃。以下扼要先容系統分析中的主要文件。  1.資料流圖。這裡的資料流圖與具體調查中的資料流程圖有較大的區別,它打破了原有手產業務流程的框框,按照計算機處理的特點重新組織資料流程。這裡以帳務處理為例,給出一個帳務處理軟體資料流程圖(圖1)。2.資料字典。為具體說明資料流程所述檔案的內容和組織方式,還要編制相應的資料字典,資料字典有二類:一類是資料庫字典,包括檔名、檔案專案、檔案型別;取值的最大長度和說明。另一類是處理 過程字典,主要用來說明處理過程的輸進,輸出及描 述處理演算法。  3.軟體需求說明書。軟體需求說明書是系統分析的終極結果,是軟體開發職員和使用職員共同確認的,反映軟體實現目標和功能的書面檔案,也是指導以後的系統設計工作,評判和測試系統成敗優劣的依據。因此,軟體需求說明書要經過開發職員和使用職員共同簽字,作為重要的文件資料儲存。財政部對商品化會計核算軟體進行評審時,軟體需求說明書是要求報送的重要檔案,其內容包括:  (1)軟體名稱、使用單位和開發單位的名稱和負責職員;  (2)軟體的目標及規模;  (3)軟體的資料流圖、資料字典和輸進輸出內容;  (4)軟體的效能要求,包括:正當性、可靠性、靈活性和易使用性要求;  (5)軟體執行環境,包括硬體裝置、系統軟體及執行場所;  (6)軟體設計進度描述。  三、系統設計  假如系統分析階段的任務是解決
TAGS:會計 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