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荒島文學的“文學定位”

才智咖 人氣:1.82W

英國荒島文學的發展表明文學是一個時代的精神和社會意識形態的表現,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英國荒島文學定位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檢視

英國荒島文學的“文學定位”

摘要:荒島文學只是一種歷時性文學現象,因為取材相同,使它們都具備一些共同的特點而聚於荒島文學名下。荒島文學著意表現人類的地位和價值。這類作品中的主人公具有明顯的象徵意義。

關鍵詞:荒島文學 變遷 價值

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人們總是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記錄社會發展的點點滴滴,其中最為古樸、最為忠實的形式就是文字。因此,許多作家根據自身的經歷和社會環境創作出了各種不同形式的文學著作,如浪漫主義文學、現實主義文學和現代文學等。有些作家有意識地將主人公放在一個與世隔絕的荒島上,以荒島為背景加以描寫,藉以表現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然而,由於西方各國地理環境和國情各有特點,此種文學作品在西方文學中並沒有形成一種固定的傾向或潮流,只是偶爾出現,或只是構成作品情節的一部分而已。可以說,荒島文學只是一種歷時性文學現象,因為取材相同,使它們都具備一些共同的特點而聚於荒島文學名下。荒島文學著意表現人類的地位和價值。這類作品中的主人公具有明顯的象徵意義。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都是全人類的象徵,用荒島作背景,是為了通過主人公在這種環境下的作為,集中精練地表現人類面臨的處境和問題,展示人類的偉大和渺小。

一、荒島文學的概念與特點

1 荒島文學的概念

一般地說,荒島文學的概念較廣,所有以荒島為故事背景的文學作品都可以稱為荒島文學。作家可以用小說、詩歌或者話劇的形式表現出來,形式多樣。荒島小說是將遙遠而未開化的小島作為故事的場景的一種小說形式。如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就屬於典型的荒島文學作品。

2 荒島文學的特點

荒島文學是一種歷時性文學現象。與浪漫主義文學、現實主義文學不同,在西方文學史上,它不是一種固有的文學流派。因為不論是故事結構還是寫作目的,它們都有自己的特點,正是這特點使得它們與其他文學流派截然不同。

首先,一部荒島文學作品,通常以荒島為背景。“荒島”成為了特別的藝術象徵手法。其次,在小說結構的處理上,作者通常運用三部曲的形式。主人公被困於荒島之上;在島上冒險;最後獲救離開荒島。在結構上,幾乎所有的荒島文學小說都運用這種形式,像《魯濱遜漂流記》、《金銀島》。在這些小說中,主人公通常是因為一些外在的原因,如上帝的懲罰、暴風雨或者戰爭等原因,被困在一個毫無人煙的荒島上。這些外在的力量如此強大,以致人們不能憑自己的意志去克服它們。然後,他們在荒島上要經歷各種各樣的磨難,並且還要面對無數的困難。再次,就荒島文學的主題來說,它是對主人公所經歷的磨難的一種概括。荒島文學的一個特點就是作者把主人公的活動侷限在一個小島上,讓主人公置身於複雜真實的社會之外。這是因為他能夠更容易地掌握和處理故事情節。當人類被孤立於社會之外,並且不受文明的束縛時,作者可以通過自己的想象和他的生活經歷來探索人們的生活和人類的本質。荒島已成為許多作家故事的背景。荒島文學有三個特點:第一,它是一種實驗性文學。對一位作家來說,一座沒有名字,沒有歷史,沒有人類的侵擾,沒有文明的干擾的荒島更具有實驗性。作者有意識地把主人公放在如此隔絕的環境中,然後觀察他在原始狀態下的變化。作者所觀測到的進化過程,毫無疑問地更接近於人類的本性;第二,荒島文學是一種建構文學。當主人公面對一種原始生活環境時,他需要重新修建一切事物,按照已建立的古老的文明社會的形式重新建立起新的社會。在建設的過程中,舊社會沒有的事物,如法律規定和民主等都不可避免地融入到新的社會之中;第三,荒島文學也是一種冒險文學。主人公被擱淺的地方通常是一塊處女地,那裡有許多未知的事物。但是為了能在惡劣的氣候和不利的環境中生存下去,他不得不在未開化的荒島上進行探險。這類觀點就是“有志者事竟成”。在藝術手法上,作者用現實主義手法或浪漫主義手法描寫主人公,以讚揚人類的善。戈爾丁的小說則從反面角度來揭露人類的本性。

二、英國荒島文學與英國的關係

荒島文學與英國文學有著天然的聯絡。首先,大不列顛是個荒島,它賦予了英國文學很多冒險經歷。英國作家也對荒島有了深刻的理解。其次,英國作家們充分利用荒島隔離這一地理現象進行文學創作。他們或以荒島為背景,或以荒島為主題。荒島文學小說經常在英國曆史上出現,例如18世紀笛福的《魯賓遜漂流記》。在英國文學史上,這種典型的文學現象有它特殊的形成原因。

1 英國天然的地理形式對英國荒島文學的形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丹納在他的著作《藝術哲學》中闡述了一個重要的觀點。他說藝術的產生、發展和繁榮與一個種族、環境和時間有著一定的關係。英國的地理環境對英國荒島文學的形成是否有影響呢?不列顛是西歐的一個島國,英國海峽將它和歐洲大陸分裂開來。除了愛爾蘭共和國,它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相鄰。不列顛有很長的海岸線,它綿延11,450公里,而且還有一些很好的天然港口,比如利物浦港口和哥拉斯哥港口,它們為英國的航海業和貿易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英國的總面積大約24萬平方公里,大約560萬人口。從英國的地理位置看,不列顛是由許多小島組成的孤立的國家。因此,我們便形成這樣一個推論:難道是英國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英國人民特殊的心理狀態,而這種心理狀態反映在文學領域就是我們所說的荒島文學嗎?這種聯想不太科學。但作為一個曾經很強大的國家,不列顛有著不同於其他國家的特殊心理因素。可以說,荒島是英國人帶著極大的驕傲和熱情佔領世界的能量之源。

2 英國曆史也對荒島文學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它為荒島文學的創作提供了很多人道的成分。英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但是在工業革命之前,英國的封建制度非常強大,農民附屬於地主,地主附屬於皇室。從意識形態這一角度來說,教會控制著人民生活的每一個方面。13世紀英國頒佈的《大憲法規章》和之後建立的議會制度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人民的思維方式。工業革命不僅帶來了蒸汽機還為英國人民帶來了資本主義價值觀,在他們所倡導的價值觀裡,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追求金錢。如果我們說以前人們對財富的追求是在一層神祕面紗的掩護下進行的,那麼現在已經變成了公開的和光明正大的。工業革命確實為英國人民帶來了許多掙錢的機會。隨著英國海外殖民擴張的繼續,英國成為了世界工廠。各個階層的人們,不論是水手、商人、科學家、遊民、工人、政治家和藝術家,他們都想碰碰運氣積累財富。他們或者沉迷於冒險生活或者沉迷於做生意。他們其中的一些人成為了殖民者、財富的追求者,一些人成為了海盜或者是奴隸主。在財富的驅使下,人們不顧艱難險阻,把追求金錢作為自己的生活目標,有些人為了賺錢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擁有財富數量的多少成為衡量人們生命的價值的準繩。在那個時代,成為富有的人好像成為了每個英國人的目標。英國荒島文學反映的就是興起的資產階級的價值觀。

從以上兩點我們可以看出,英國荒島文學的發展歷史與英國曆史以及它的政體的發展歷史有著相同的淵源。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三、英國荒島小說的歷史變遷

當我們回顧英國文學中一系列的荒島文學小說時,我們會發現一條清晰的線索,這條線索貫穿於荒島文學發展的始終。當然,作家們的主題發生了變化,從最初的外在社會環境到社會制度到人類本性的多樣性再到人類內心世界。《魯濱遜漂流記》高度讚揚了資本主義制度和人類戰勝自然的事蹟,它從另一個角度揭露了人類的本性。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呢?我們將從作家所生活的年代和他們的經歷入手對此進行詳細的分析。笛福生活在17―18世紀的英國。在那個時期,資本主義在英國處於上升時期,資本主義體系已經建立而且逐漸加強。人們不可避免地傾向於新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而且從新的角度去觀察它們。資產階級革命之後一個全新的商業時代被建立。資本主義體系在很大程度上由政治民主、自由的經濟競爭和各種各樣的法律制度組成。簡單地說,人們特別關注和他們生活相關的政策和制度。《魯濱遜漂流記》真正的主人公是笛福,他的故事原型來自於他自己的經歷。作為一個商人和一個社會活動家,他和所有的政治集團保持著親密的聯絡。因此,他對社會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有自己的見解。笛福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但他更注重生意。他曾經坦率地說出自己的觀點:人不應該太在乎自己的宗教信仰而失去做生意的機會。笛福是一位密切關心現實和政治的活動家。

在《魯濱遜漂流記》中,作者展現的第一個因素是商業精神。我們可以歸納為愛冒險,不屈不撓,獵奇。在這部小說中,主人公魯濱遜出生在一個富有的商人家庭裡。他對航海極度沉迷,未徵得父母同意,便進行了第一次航行。在航行的過程中,他遇到了風暴。般被撞毀,但他九死一生。隨後,他又開始了第二次航行,去非洲做生意。在他第三次航行時被毛利人抓去做奴隸,他從主人的船上逃走,被一個路過的船相救。當他到達巴西后,他買了一個種植園,成為了種植園主。但是,他不滿足於現狀,又到非洲做奴隸貿易。在他進行海上航行的所有動機中,金錢佔首位而且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從表面看,魯濱遜遠離社會,在荒島上生活了28年,但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英國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速度。如馬克思所說,人類是真正的社會人。他不僅是群居動物,而且能夠獨立地生存於社會。對於一個孤立的人來說,很難想象他如何能夠承擔獨立於社會之外的任務。從魯濱遜身上,我們可以對英國社會有一個大概的瞭解。魯濱遜生活在17世紀晚期,生活在人類文明之中,突然地被置身於人類發展的原始階段。他開始經歷人類的發展歷史,在剛到荒島的早期,魯濱遜只食用那些天然的食物,比如說海里的海龜和島上的山羊。為了能生存下來,他從事的活動僅限於釣魚和打獵,或者是撿野果。而後,他開始飼養動物、從事農業。包括蓄養和馴化山羊、種莊稼、開闢植被。同時,他還做一些手工活。所有這些活動都是在人類生產力發展處於原始階段時最典型的活動。即使魯濱遜在荒島上生活了28年,他也沒有把自己同外界隔離開來,他仍然是一個社會人。無論在物質上或者精神上,魯濱遜都保留著文明人的特點。他與偶爾來到荒島上的野蠻人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魯濱遜拯救了一個孩子,起名叫星期五。他把自己看作是這座荒島的主人,在荒島上所有物品都歸他所有,星期五隻是他忠實的僕人。他們之間的關係表現出了英國人所特有的方式。從而也可以清晰地看出英國人的佔領心理。

英國荒島文學長時間的繁榮歸因於不列顛特殊的社會背景。英國荒島文學的發展表明文學是一個時代的精神和社會意識形態的表現。同時,文學形式的發展也經歷了一個從簡單到複雜,從不完善到完善的過程。受限於文藝復興精神的《魯濱遜漂流記》的現實主義精神取決於工業革命時期資產階級精神。在現實主義基礎上,作者笛福吸取了不同的現實主義流派所有的藝術特點,建立了自己的特殊文學形式。

結語

綜上所述,荒島文學的實質在於:荒島文學的形成與英倫三島的地理位置,英國的殖民與發展史以及英國人的冒險精神密切相關。荒島是現代社會之外的另一去處,是以相對發達的人類文明為參照系的具有獨特審美意蘊的文學世界。然而,荒島文學並非宣傳藉荒島來尋求逃避社會的處所。荒島只是一種載體,是表達主題的一種手段。它們或是表現人與自然的衝突,或尋求一種改造社會的手段,或宣傳作者的社會、政治和哲學觀點。荒島文學吸引讀者的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荒島的自由環境――遠離塵囂、遠離工業文明的獨立空間。這種自由的環境是每個人的內心追求。

參考文獻:

[1] 夏和順:《論英國荒島文學》,《衡陽師範學院學報》,1990年第2期。

[2] 樑異華:《魯濱遜和星期五》,《外國文學研究》,1981年第3期。

[3] 理查德克魯森,丁躍華:《〈魯濱遜飄流記〉考證》,《世界文化》,198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