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讓思考變成一種習慣

才智咖 人氣:1.55W


  【論文摘要】我國還處於由“應試”向“素質教育”轉軌階段,大學夢都是以分數來實現,我做為一名中學教師,深知農村教育的現狀,教師往往為了完成所謂的教學任務,急趕教學進度而忽視了對學生思考能力的挖掘。在課堂中,沒有留給學生足以遐想的時間和空間,教育出的學生都是固定的模式,而缺乏創造力,違背了教育規律。我們不僅要讓學生獲得一份知識的行囊,更要讓學生拾得一種善於思考的能力,才能讓我國教育走向健康的發展,培養出適應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型人才。

  【論文關鍵詞】生存危機;被遺忘了的思考;無限大;習慣
  
  “為學之道,必本于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思考是學習,的驅動力,是一件誘人而富有趣味的事。思考,能點燃學生學習的願望,能激發學生對知識不可遏止的嚮往。思考是一把鑰匙,是一把開啟學生智慧的鑰匙。然而,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思考卻正在遭遇著“生存”的危機。
  一種可怕的危險——被人遺忘了的思考
  一個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一個有生命力的課堂應當是一個能令人產生無限遐想的學習空間。在這裡學習的學生,不僅需要獲取一份知識的行囊,更需要拾得一種善於思考的學習能力。但我們卻時常忘卻了學生的需求,忘卻了教育的初衷。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常常為了趕進度而忽視了學生的思考,常常未等學生有思暇的餘地,便匆匆進入下一話題;常常用現成的答案來取代學生的自主學習,用教師的直面講解來代替學生的獨立思考。我們懼怕的是學生的思考會耽誤我們的教學時間,貽誤我們的教學進度,“哪有時間給學生思考?我講都講不完了。”因此我們不曾關注過坐在課桌後面的學生的學習狀態,我們的迴避造就了學生認為“學習不需要思考”的事實,認為學習只需將老師劃定的知識背熟即可,認為“不會沒關係,老師會講的。”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既失去了原有學習的興趣,也喪失了本該具備的學習能力。於是,每節課只是被動、麻木的欣賞著教師的“表演”而毫無所得。愛因斯坦曾說:“我們體驗到的一種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奧祕的感覺;誰缺乏這種情感,他就喪失了在心靈的神聖的顫慄中如醉如痴的能力,他就可以被人們認為是個死人。”多麼可怕的危險!

  思考的力量
  思考的力量無限大,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古今中外的學者無不提倡“學以思為貴”。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是思考的基礎,思考是學習的靈魂。思考,可以使智慧得到磨練,可以點燃勤學好問、渴求知識的火焰。思考,可以使各種知識資訊相互碰撞,產生智慧的.火花,並使故知發生轉化,達到創新的目的。只有讓學生擁有了思考的能力,才能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和創造者。在蘋果落地的一瞬間,正是生動的思考使得牛頓獲得了頓悟,概括出萬有引力定律。“發明大王”愛迪生認為:“不下決心培養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樂趣。”正因為把思考作為人生的最大樂趣,才使得愛迪生一生中產生了近2000項發明創造,成為人類世界的驕傲。
  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裡
  讓思考變成一種習慣,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裡,這是教育應當賦予學生的一種能力。那麼,怎樣才能使思考變成學生的一種精神需求呢?

  1.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
  “任何知識的來源,在於人的肉體感官對外界的感覺。”豐富的感性知識是學生認識世界的基礎,豐富的感性知識,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思考,有利於學生對理性知識的認識。沒有感知的思考是無力的,有了豐富的感性知識,學生的思考就有了生命的活力。生活是學生智慧的發源地,活動實踐是學生獲得感性知識的源泉,豐富感性知識的獲得離不開生活、離不開活動實踐。因此,我們既要通過課堂裡形象生動的講述、直觀的實際觀察等方式,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又要擴大學生學習、實踐、思考的空間,讓教學走出教室、走出學校、走向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活動中學習。“一切教學都應從具體開始,而以抽象結束。”所以,在豐富學生感性知識的同時,還必須引導學生將感性知識向理性知識昇華,只有獲得了正確的理論知識,才能使學生具備發展思考的能力。

  2.鼓勵學生多問幾個為什麼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後者僅僅是方法和實驗的過程,而提出問題則要找到問題的關鍵、要害。”問題的發現,既是思考的起點,又是思考的動力。要讓學生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就必須鼓勵學生多提問題。“為什麼向日葵的花盤總是朝著太陽轉?”“為什麼貓的眼睛在夜裡能看見東西?”……當學生在提出問題時,說明學生已不是作為一個冷漠的“旁觀者”,而是作為一個“勞動者”,發現了許許多多個“為什麼”。因此,教師要耐心啟發,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己動腦思考,自己尋找答案,讓學生養成在觀察中思考和在思考中觀察的習慣與能力,促進學生思考能力的發展。決不能對學生的“打破沙鍋問到底”感到厭煩和責備,因為這樣會將學生的思考“扼殺”在“搖籃”裡。

  3.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
  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的責任不僅在於傳授知識,更要授以方法,因為教人如何求得真理遠比傳授真理來得重要。正確的思考方法應該是實事求是,符合辨證唯物主義和規律的方法,即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以及判斷和推理等。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說過:“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不教。”即教的本質是為了學,學生的學是教的基礎。方法是學生實現學習任務的手段和途徑,“方法的知識是所有知識中最重要的知識”,方法對頭就會事半功倍。因此,教師要學生掌握和運用各種不同的思考方法,引導學生會學、愛學、樂學。

  4.創設適宜學生思考的問題情境
  思考的過程是一個“情境—探究—思考—發現—解決問題”的過程。創設問題情境,可以使學生形成懸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吸引學生積極動腦,主動學習。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探究的能力,發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因此,教師要多為學生創設一點適宜思考的問題情境,多一點思考的內容,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思考的空間。譬如:在課堂教學中開展“試一試”、“比一比”、“做一做”等活動,給學生營造一個寬鬆、又富有刺激的,讓學生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學習。我曾經看過一個生動的比喻:在教室的旁邊,還應當有一塊田地,讓學生在那裡從事智慧的、被某種思考所鼓舞的勞動。這塊田地可以是很小的,哪怕只是裝著泥土的一個小箱子。由此可見,生動思考的獲得,關鍵是要讓學生能夠同時看見、觀察和動手。

  5.為學生叫好
  孩子需要激勵,沒有激勵,就沒有自信,沒有自信,就沒有成功。“讚賞一個人的傑作比讚賞一個人的本身更有效。”因此,教師要學會欣賞學生,欣賞學生之所想,欣賞學生之所做。當學生有了第一次發現的喜悅時,不妨為學生的進步叫好—“真棒!”“教學不在傳授,而在激勵鼓舞。”新課程強調:“多鼓勵,少指責。”一個信任的目光,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句鼓勵的話語,對學生來說都是一種莫大的激勵。及時的肯定和鼓勵,不僅可以使學生從中看到自己的價值,更使學生增強進一步努力的信心。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成功更是成功之母。為學生叫好,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學生,你會發現:其實下一個愛因斯坦就在你的身邊!
  生活需要思考,學習需要思考,我們更需要思考。思考是一種興趣,思考更是一種樂趣。思考培養人的才能,思考塑造人的個性,思考鑄造人的靈魂。
  讓思考變成一種習慣,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裡!

試論讓思考變成一種習慣
TAGS: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