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與經濟增長:基於實證的觀點

才智咖 人氣:3.13W
中國股市與經濟增長:基於實證的觀點
[摘 要] 本文利用各類指標,對1992年-2005年中國股市和巨集觀經濟的資料進行了實證研究,並利用銀行業的資料加以對比。結果發現,我國金融發展水平對巨集觀經濟的影響要遠遠強於股市的影響作用,而股市規模較小,也制約了對巨集觀經濟的促進作用,同時股市的活躍也有利於銀行儲蓄資金流向股市。
  [關鍵詞] 中國股市;經濟增長;銀行;巨集觀經濟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一直是經濟學中極有爭議的一個話題,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股票市場和經濟增長以及銀行發展由此引申的股市對經濟增長和銀行發展的影響;銀行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等問題也是最近研究的熱點。
  國外學者對股票市場的表現和巨集觀經濟變數的關係進行了大量的經驗研究。這些結論大多證明了股票市場和經濟變數之間存在相互的關係,但結論並不是完全一致。如Levine(1991)得出結論,認為股市流動性與銀行促進長期的經濟發展。而Binswanger(2002)對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美國經濟,用子樣本滾動迴歸方法研究發現股票收益率和實際經濟活動之間的關係不成立。國內學者也在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如於長秋(2003)選取了美國戰後1948年6月至1981年1月股市波動與經濟波動的資料,用布蘭查德模型理論分析,得出股票價格波動與巨集觀經濟波動存在相關性;王志揚、馬理(2004)選取了1994年至2002年我國GDP增長率與股票市場流動性增長率進行了相關分析和資料迴歸檢驗論證了當前股票市場與經濟的增長並不存在強關聯。
  從股票市場和經濟形勢各變數的研究結果來看,雖然我國股市只有短短的10多年時間,而且表面上經濟增長變化與股市行情變化各階段並不相符合,這也導致了中國股市並非為中國經濟晴雨表的一般論斷。但是我們發現上證指數和經濟變數絕對值卻存在著極強的相關性(劉建和、李濤,2006)。因此我們認為,中國金融體系與巨集觀經濟之間的關係有必要繼續進行實證研究。
  
  一、檢驗指標
  
  我們根據Levine等(1997、1998)形成了檢驗指標體系,再根據我國內地股市自身的資料指標特點,在本次實證中主要採取了以下三大類測算指標:
  1.增長指標
  (1)人均實際GDP增長指標(Output Growth):該指標(簡稱OG)通過對人均實際GDP值的計算得到,而實際GDP則是名義GDP值除以物價指數得到。在這裡的物價指數我們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來替代,並以1985年為基期,基期數為100。
  (2)人均市值增長指標(Capital Stock Growth):該指標(簡稱CSG)通過對人均市值進行計算得到。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內地股市中存在著相當大比例的非流通股,從而總市值與流通市值相當懸殊。由於實際股市中成交價往往只代表流通股股價,所以本文該指標中的市值即為流通市值。
  (3)儲蓄存款增長指標(Saving):這一指標(簡稱SAV)指的是儲蓄存款佔GDP值的百分數。儲蓄存款一般指私人儲蓄存款,在這裡筆者以我國統計指標中的銀行城鄉儲蓄存款來代替。
  2.股市指標
  股市指標主要指股票市場流動性與增長率之間的關係指標,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流動性指標,另一類則是容量指標。前者主要包括成交金額比率和換手率指標,後者在本文中主要選取了資本化比率指標。
  (1)成交金額比率(Value Traded Ratio):VT=總成交金額/GDP值。
  (2)換手率(Turnover Ratio):TO=成交量/流通股本。
  (3)資本化比率(Capitalization):Cap=流通市值(或市價總值)/GDP。和人均市值增長率指標一樣,在這裡因為考慮到一方面,股市行情主要反映二級市場流通股股價,而另一方面非流通股主要只以轉讓等方式進行流動,難以體現資本化狀態。因此資本化指標只考慮流通股市值,即流通市值。
  3.金融發展水平指標
  由於本文重點在於分析股市行情與經濟增長之間關係問題,而金融發展水平指標主要與銀行等金融中介相關,在這裡由於資料的時間問題,筆者只選取了部分指標進行對比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