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築轉換層施工質量控制控析

才智咖 人氣:3.02W

論文關鍵詞:高層建築;轉換層;結構施工

  論文摘要:本文介紹了高層建築轉換層的施工,並詳細地闡述了轉換層施工的質量控制措施。 
       
  1前言 
   
  現代高層建築是向更高、體型更復雜、結構形式更多樣、功能更齊全、綜合性更強的方向發展。然而在設計中,由於結構下部樓層受力較大,上部樓層受力較少,正常佈置時是下部剛度大,牆多柱網密,到上部漸漸減少牆,柱擴大軸線間距。為滿足建築物的功能要求,實現結構佈置,必須在結構變換的樓層設定轉換層,轉換層大致有樑式、桁架式、空腹桁架式、箱形和板式等。本文著重介紹結構轉換層的施工方法及其質量控制。 
   
  2鋼筋混凝土轉換層結構的施工 
   
  2.1轉換層模板支撐系統 
  工程中常用以下幾種模板支撐體系: 
  2.1.1 一次性支模 
  從轉換層底一直撐到底層地面或地下室底版,需要模板支撐材料,適用於施工現場可用的支撐材料較多,且轉換層位置較低的情況。 
  2.1.2 荷載傳遞法支模 
  將轉換樑(板)的自重和施工荷載通過支撐系統傳遞給若干層樓板。支撐樓板的數量應通過設計來確定。另一種方案是充分利用轉換層支撐柱的傳力作用;另一部分通過樓面設定的豎向支撐構成的樑下排架體系傳遞給下面若干個樓層。 
  2.1.3 疊合澆築法支模 
  應用疊合樑原理將轉化樑(板)分2次或3次澆築成型,支撐系統只需考慮承受第1次的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載,施工時應注意疊合面的處理,同時應對疊層澆築的轉換驗算。 
  2.1.4 埋設型鋼法 
  支撐。在轉換樑中埋設型鋼或鋼桁架,並與模板連為-體,以承受全部大梁自重及施工荷載,大梁一次澆搗成型,可節省模板支撐材料,轉換樑可採用鋼骨混凝土結構。 
  搭設模板支撐時,要求上、下層支撐在同一位置。當轉換結構下層空間可採用疊合澆注法或埋設型鋼法支模。設定模板支撐系統後,應對轉換樑(板)及其下部樓層的`樓板進行施工階段的承載力驗算。結構設計時,應綜合考慮轉換結構的施工方案,建立符合實際的力學分析模式,達到設計和施工的統一。 
  2.2 混凝土工程施工。 
  大體積混凝土轉換層施工時,應採取措施防止溫度裂縫: 
  2.2.1 根據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氣候及現場條件,預測監控混凝土在澆築後1個月內的各部位溫度的變化情況。 
  2.2.2 應採用以下方法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小於25℃,蓄熱保溫法,即常規保溫方法;內降外保法,即在大體積混凝土內部迴圈埋管通水冷卻降溫,在大體積混凝土轉換結構的上表面及面採取保溼措施;蓄水養護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後先灑水養護2h,隨後進行蓄水養護,蓄高度100。 
  2.2.3 水泥的選用: 採用水化熱低的礦渣矽酸鹽水泥或火山灰矽酸鹽水泥;摻用沸石粉代替部分水泥,降低水泥用量,使水化熱相應降低;摻入減水劑,減少水泥用量,使混凝土緩凝推遲水化熱峰值的出現,使升溫延長,降低水化熱峰值,使混凝土的表面溫度梯度減小。 
  2.2.4 施工方法:先施工轉換結構周圍結構或牆體,防止混凝土表面散熱過快,內外溫差過大;在夏季高溫氣候施工時,採用冰水攪拌,以降低混凝土的人模溫度;分層澆築混凝土,每層厚300~500mm,並在前一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後一層混凝土澆築完畢;採用疊合樑原理澆築轉換結構,可緩解大體積混凝土水化熱高、溫度過大對控制裂縫的不利影響。 
  2.3鋼筋工程施工 
  轉換樑(板)的含鋼量高,主筋長,樑柱節點區鋼筋密集。因此,正確地翻樣和下料,合理安排好就位次序是鋼筋施工的關鍵。 
  2.4預應力混凝土轉換層結構施工 
  施工時採取以下措施防止張拉階段預拉區開裂或反拱過大: 
  2.4.1 採用擇期張拉技術,即待轉換結構上部施工數層之後再張拉預應力,在此之前轉換結構下的支撐必須加強。 
  2.4.2 在預拉區配置一定數量的預應力筋用以反拱,該部分的預應力筋是使用階段不需要的。 
  2.4.3 採用分階段張拉技術,即逐漸施加預應力以平衡各階段荷載,但由於張拉次數較多,施工費用略高。 
   
  3轉換層施工的質量控制 
   
  3.1 模板安裝、拆除的質量控制 
  3.1.1 樑側模板的安裝 
  應採用30 mm×2.5mm的扁鐵作為拉片,其長度為樑截面寬度加2倍鋼模板肋高,兩端適當位置鑽孔;鋼模外側應用似8鋼管扣件夾具豎向夾住樑的模板,每根小橫杆上設定一付夾具,並用水平背杆將這些夾具橫向連通;樑、板支撐的部分橫向水平杆的端部應頂住樑的兩側模板,並與鋼管扣件夾具連線,以承受新澆築混凝土的側向壓力;為確保混凝土不漏漿,應採用塑料泡沫條或毛草紙對拼縫進行嵌縫;當樑、板的跨度不小於4000mm時。若無設計要求,樑、板底模應按全長跨度的2%起拱量起拱。 
  3.1.2底板模板的安裝 

高層建築轉換層施工質量控制控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