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教學插上思想的翅膀

才智咖 人氣:2.14W

摘 要:21世紀,是一個全球化、網路化、資訊化的知識經濟時代,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調整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如何能有效的運用資訊科技,優化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是目前教學實踐中研究的重點。

資訊科技教學插上思想的翅膀

關鍵詞:資訊科技 提高效率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探索規律的興趣,新課程標準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學生的情感與態度的培養。有效的課堂教學可以激發學習的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情感,學生能積極主動,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一年級學生是剛從幼兒園轉到國小學習,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寓數學知識教學於遊戲活動和故事情境中,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愉快,學得輕鬆、學得主動、學得深刻。

二、體驗知識形成過程,突破教學重點

數學知識是抽象的,但又是具體的;是靜止的,但又是動態的。教師呈現的空間是有限的,但知識反映的內涵是無限的。而體會知識的具體與抽象,靜態與動態,有限與無限往往是數學課的重點和難點。我們可以利用資訊科技完備的聲、像、動畫等網路資源突破難點,突出重點。

1、 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樂學"

國小數學由於學科自身嚴密的邏輯性和高度的概括性,使得知識自身缺少國小生比較感興趣因素。在教學中應結合教學內容的具體特點,合理選用或製作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融知識與趣味為一體,增強知識的.感染力,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面對枯燥的數學,我充分挖掘教材的興趣因素,運用多媒體具有圖象直觀、色彩鮮豔、動靜結合等特點,製作多媒體課件, 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產生一種樂學的情感,從而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如在講授"24時計時法的認識"時,我結合教學內容,密切聯絡生活實際和國小生的年齡特點,製作動畫課件,匯入新課。新課開始,隨著教師的匯入語:"小朋友喜歡看動畫片嗎,今天老師要帶大家一起來看《龜兔賽跑》,接著, 一幅幅逼真的畫面出現了,最後一幅畫是小兔3時到終點,烏龜2時到終點,裁判藍貓宣佈:"烏龜第一,小兔第二。"我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藍貓是看什麼來判斷誰得第一,誰得第二的呢?"根據學生回答我隨即板書、揭題。電腦有聲、有色,一下子把學生帶到學習的意境中去,學生看著畫面,聽著配樂,真正產生了樂學的積極情緒。

2、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易學"概念是國小數學教學中的難點,難在不少概念的推導過程學生不易理解,尤其是數學思維方法和思路,易導致學生死記硬背。如"迴圈小數"一課的教學,要領自身有的盡是抽象,難理解的術語,概念出現的"依次、不斷、重複"等這些術語對於學生來說都是第一次接觸,如果這節課用傳統的教學手段,一上課就出示例題讓學生作除法,然後觀察除法算式進行概括,學生會學的吃力、無味,而且不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探索能力的創新精神的發展,而這裡如果根據迴圈小數中存在的"迴圈現象"這一特點,把生活中的迴圈現象用多媒體特殊的呈現方式引進課堂,賦知識於情趣,效果則大不相同。

一開課就用電腦演示"春、夏、秋、冬"四季風景,配話外音並連續重複進行播放,並告訴學生這種現象叫迴圈現象,在數學知識中也存在著這種有趣迴圈現象,從而匯入新課"迴圈小數"。學生在欣賞風景的同時藉助於身邊的事對後面概念裡將要用到的"迴圈"現象有所感悟和理解,並對迴圈現象會產生好奇感,這時再出示除法式題,讓學生去試除、去觀察、去發現,歸結循小數的規律。這樣不但分散了教學難點,而且使學生對迴圈小數產生了奧妙之感,主動去探索發現迴圈小數的特點和規律。電教媒體在此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既節省時間,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教學方式無法替代的。

3、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會學"

國小數學教學,以從知識本位、能動本位,轉到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軌道上來。因此,課堂教學不僅僅是教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學習、善於學習。如我在教國小數學第一冊"9加幾"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湊十法的計算方法,我製作了動態演示湊十法的多媒體課件。螢幕上首先了現十個格子的盒子裡裝了9只乒乓球,盒子外面4只乒乓球,先讓學生看圖列算式,然後電腦示從4只乒乓球裡拿出1只裝進盒子裡,提問:"把4只乒乓球分成幾隻和幾隻?"緊接著提問:"盒子裡現在有幾隻乒乓球,你是怎麼知道的?"最後還可以藉助投影儀讓學生擺小棒來演示湊十法的運算過程。這樣,學生輕而易舉地學會了用湊十法來計算9加幾,並且在充分的掌握了算理之後,為今後舉一反三學習8加幾、7加幾等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三、資訊科技在實踐中得應用與創新意識的培養

由於身心發展的特點,國小生對處於動態物體的感知反應快、印象深。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正可以發揮其在教學過程中動像和靜像有機結合的優勢。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需要,化靜為動,動靜結合,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在具體操作上,可運用定格、慢放、加速、重複等手段,增、刪、變、調。顯示動像和靜像時,還應因材施教。低年級學生的機械記憶和形象思維佔優勢,主要顯示動像;高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有意記憶的能力較強,已不滿足於僅提供形象直觀的動態材料,而要適當增多一些起誘導作用且有抽象色彩的影象,這樣才能促使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學習狀況的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國小數學的合作探究教學,有助於營造一種創新的氛圍,鼓勵學生大膽進行探索,多渠道地進行交流,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即時反饋,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遺忘規律要求人們對所學知識要及時複習。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於多種因素的制約,教師難以全面顧及跟蹤每一個學生的課內複習鞏固情況。學生的課外複習有時又因為家長不恰當的"壓迫"而流於形式。計算機學習軟體特有的雙向交流的"反饋"功能則較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所謂"反饋",是指控制系統把輸出資訊的結果"返回傳入"以影響資訊再輸出所起的調節控制作用。在國小數學教學活動尤其是在複習過程中 ,雙向資訊交流活動所反饋的資訊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任務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於學習難點的解決。反饋越及時越有利於學習。在教學中,計算機可隨時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反饋給學生。總之,大力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