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論文(精選17篇)

才智咖 人氣:1.67W

在各領域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教育論文(精選17篇)

幼兒園教育論文 篇1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科學教育已成為當今世界上最熱門的話題,而遊戲又是科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幼兒進行全面教育的重要形式。所以遊戲在幼兒園中的地位居上,它既是幼兒身心發展快樂、自主的實踐活動,也是兒童所特有的一種學習方式,從遊戲中可以感知到幼兒的身體機能、言語、情感、想象等的發展,在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而本文論述了遊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教育活動,從追溯游戲的歷史到現在遊戲發展的形式對幼兒有這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幼兒的遊戲特點看出遊戲對教育的實質意義。提出了遊戲在幼兒園中所存在的問題,通過以上的問題和提出總結出了遊戲的指導和策略,以及概括出了遊戲對幼兒園基本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幼兒;基本教育活動;遊戲;重要形式

一、前言

古往今來,幼兒的遊戲流傳至今。從古書上記載,我國《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沒禮容。”描述了當代孔子在孩提時代做學習禮節的嬉戲。在2300多年前的西歐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理想國》中也曾描述了當時兒童的一種追逐遊戲。

近幾年來,各項公約、宣言已經把遊戲與娛樂規定為兒童基本權利,而1990年召開的國際會議通過了《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世界宣言》明確提出了“遊戲作為兒童的基本權利,不應當僅僅理解為娛樂與消遣的權利,應當把他看作為是幼兒的發展權。”

在21世紀的現在,對幼兒來說,遊戲就是生活本身要具有的。遊戲賦予心,賦予思想、情感和身體中,一個會玩遊戲的孩子是富有創造力,自由和快樂的,在不同的遊戲環境中,學習和發展,多年來科學家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研究了兒童的教育教學的活動關係,提出了各種遊戲的發展方向和理論依據,而幼兒正視這種教育的開端,遊戲就是幼兒生活和學習中溝通的語言,也是對幼兒進行全面教育的重要形式。

二、幼兒遊戲的特點與價值

幼兒遊戲是指幼兒運用一定的知識和語言,藉助各種物品,通過身體運動和心智活動,來反映並探索周圍世界的一種活動形式,也是對人的社會活動的一種觸及模擬。它是適合幼兒發展的獨特活動形式,這可以從幼兒遊戲的特點中體現出來。

(一)幼兒遊戲的特點

1、幼兒遊戲是自主的進式

遊戲是幼兒自願自主的活動,幼兒遊戲是出於自己的興趣和願望,由於遊戲形式、材料和過程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要求,因此幼兒對遊戲感興趣,主動進行遊戲,遊戲中沒有強制性,可以隨自己的意願更換遊戲、進行遊戲等,從遊戲中得到快樂並能充分發展。並能讓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不斷去深化,改造和創造新的遊戲形式,發揮自己的主動性,才是真正的遊戲。

2、遊戲帶給幼兒趣味性

遊戲中帶有趣味性,它帶給幼兒許多快樂,它不同於勞動,也不同於死板的學習,也不是達到物質目的的要求。它始終可以愉快地參與遊戲並獲得快樂,積極的遊戲結果為目的,所以遊戲是一種沒有負擔的活動,是人們享受精神快樂的過程。

3、遊戲在進行時有假想性

遊戲具有一定的假想性,它是以現實生活為一個側面標準,用遊戲的方式來表達出來,幼兒則把這種性質稱為“玩”,幼兒在現實社會中不能充當的,例如:媽媽、醫生、司機、售貨員等人物。也可以充當各種小動物,把幼兒園和日常生活中玩的積木、玩具,泥沙、座椅等物品當作針、汽車、菜餚等,把幼兒需要表達的情感和狹小的空間變成廣闊的天地。

4、遊戲具有社會性

遊戲是人類社會活動生活的產物,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社會活動,它受社會生產方式、觀念、習俗、道德一級自然環境的影響,表現在遊戲的種類、內容、玩法的變化而變化。

遊戲是對周圍現實生活的一種特殊反映,遊戲的各種形式上能體現出社會性。例如:遊戲的內容和主題是幼兒的真實生活的再現;遊戲的規則也是反應生活中的實際要求;遊戲中運用的玩具或材料也隨社會的變化而變化。

5、遊戲具有實踐性

遊戲在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中是一種非常具體、特殊的實踐活動。在遊戲中有動作、語言、角色、有玩具材料。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髮展特點,幼兒在遊戲活動中要身體力行、實際的練習遊戲才能發展自身的各種能力,在遊戲中,不斷地積累有關的社會生活的知識經驗,使自己逐步的走向社會。

(二)遊戲對幼兒成長的價值與教育意義

遊戲能有效地促進幼兒身體、認知、社會性和情緒情感等方面的發展。有人指出,遊戲對嬰幼兒來說,它的重要性僅次於母乳餵養和母愛,足見遊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價值。

1、遊戲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途徑

遊戲有利於幼兒社會性的發展。遊戲是幼兒從事社會性交往的主要形式,也是其社會性發展的重要途徑。遊戲可以幫助幼兒學習和掌握社會性交往的技能,有助於幼兒從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問題,有利於幼兒學習社會規則和道德規範,這會為幼兒未來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

2、遊戲對促進幼兒身體發育至關重要

在幼兒時期,幼兒的身體還處於生長髮育的階段,是每個部位關鍵的成熟時期。此時,就是鍛鍊幼兒身體機能的重要階段,對幼兒今後的發展也十分有利。教師平時的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幼兒“好動好玩”的特性,而遊戲就是活動身體的主要方式。在遊戲中,能給幼兒帶來愉快的心情。在遊戲過程中,能讓幼兒自主的進行遊戲,自住的去探索,必須親自動手,體驗把遊戲進行下去。讓幼兒的身體各個部位來完成,這樣遊戲對幼兒的身體進行了鍛鍊。

3、遊戲促進幼兒的心理髮展的健康

研究表明,現代社會中的幼兒有許多心理障礙的產生,導致他們無法在社會中學習,社交貧乏,幼兒時期他們的心理還處於初萌狀態,而更需要的是一種她們的方式來與外界的世界交流而之相對應的就是遊戲,所以幼兒必須通過遊戲互相交流才能更好的把順利完成。在遊戲中,幼兒的成功體驗多於失敗的體驗,這有利於使幼兒產生成就感,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另外,通過對漂亮玩具的認識和擺弄,通過在美化了和人性化了的環境中的遊戲,有助於培養幼兒對自然、對社會生活、對藝術的認識和感受能力,有助於培養幼兒的審美意識。角色遊戲還可以培養幼兒的同情心和移情能力,一些需要大肌肉群參與其中的遊戲還有利於使幼兒釋放他們的焦慮、憤怒和緊張等消極情緒。讓幼兒建立起良好的健康的情緒情感,才是幼兒心理健康的保證。在幼兒園中,以遊戲的方式來進行各個科目的教學,讓孩子以快樂、輕鬆的方式來學習從而減輕幼兒的負擔。

三、我國學前教育中游戲的缺失

著名的前蘇聯阿爾金稱遊戲為:“兒童的心裡維生素”幼兒遊戲具有許多的特性,而幼兒在幼兒園中不適宜單調的某種或某項教學,往往在幼兒園中,存在那種缺少活動性、趣味性的教學義務,幼兒對於那種需要長時間集中注意去聽授講課的方式不適應,所以在幼兒園中游戲在平常的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一)家長和教師對遊戲的偏見

在日常生活和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家長和教師無非想讓幼兒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而他們認為知識技能都是在課本、讀書、寫字上。把這些東西死板的教授與幼兒,傾向於國小化和成人化的教學。然而幼兒正出於心裡未成熟的階段,他們在學習的時候需要一種歡快,愉悅的場所,而遊戲就是幼兒表達心裡想法和學習的重要形式。

(二)幼兒在缺乏自主遊戲的經驗

幼兒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基本上都是由成人強加的逼迫性的活動,而幼兒的心理和生理還沒有成熟,幼兒在學習和遊戲時,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想要玩什麼,則麼樣玩,和誰一起玩,所以在知道幼兒遊戲時,我們需要用心去了解幼兒的想法,瞭解每個幼兒的興趣,他們能夠幼兒學會自主的探索去遊戲,所以要在遊戲中有決定權。要讓幼兒以自己的方式解決遊戲中出現的矛盾和糾紛。因此,要讓幼兒能自主的遊戲,讓幼兒主動控制遊戲,能在遊戲中學到更多的自主遊戲的方法和經驗

(三)把遊戲單純的工具化和模式化

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通常把教育的形式片面化。遊戲在教學活動中純粹的一種教學活動工具,教師為了能用這個方式來調動幼兒的興趣,所以採用了遊戲這個形式,讓遊戲成為了一種單獨的工具在使用。此外,我國青少年在形態發育上的一個重要缺欠是,身高、體重增長較多較快,但耐力、柔韌性等素質指標明顯較差,機能指標如肺活量也呈下降趨勢。這和近些年幼兒“玩”的不夠和“玩”的形式的不恰當不無關係。過去,幼兒們的遊戲大多是在室外並且是和小夥伴們一起進行的,所以其遊戲同時還有運動的功能。現在的遊戲和玩具只偏重於智力的開發,只強調動手動腦,一個人在家就能玩上一天,所以就更沒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了。有益智功能的大型玩具雖然色彩鮮豔、功能較多較好,對孩子很有吸引力,但卻不能滿足幼兒成長過程中對活動、運動及相互交往的需要。

四、在實踐中實現遊戲的價值和教育作用

承認遊戲是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基本需要並切實保證滿足幼兒的這種需要,已經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和現代社會發展的趨勢之一。改變目前我國學前教育中游戲缺失的狀況,充分發揮遊戲在幼兒發展中的作用,需要家長和幼兒教師的共同努力,需要家庭、幼兒園和社會的共同關注與全方位的配合。

(一)發揮遊戲對於幼兒在幼兒園中教育起主導作用

遊戲是輔助教師教學的方式,也是幼兒自己遊戲,探索世界的良好學習方式、幼兒園中游戲的方式有許多種,比如創造性遊戲中有:角色遊戲、結構遊戲、表演遊戲。而規則性遊戲中有:智力遊戲、體育遊戲、音樂遊戲。這幾種遊戲是幼兒園中常規的遊戲方式,幼兒在幼兒園中自主的選擇合適自己的遊戲,一般創造性遊戲通常都是讓幼兒自己發揮潛質,自己動手、探索發現事物的再造性,能在幼兒園裡通過遊戲的形式,把自己所想,所說,所要表演的都能表現出來。而規則性遊戲往往都是通過教師和幼兒的互動來進行的,

(二)幼兒園遊戲的多樣化

它們對幼兒身心發展都有積極作用,各類遊戲應恰當配合進行。遊戲的組織也要多樣化,可以是分散的、集體的、個人的或者是小組的。但是無論何種形式的遊戲,都應使幼兒真正的快樂起來,這是幼兒在遊戲中接受教育的前提條件。幼兒能在幼兒園裡用遊戲的形式發揮美的創造力以及學到社會經驗的積累,幼兒從接受教育開始,接觸外界的事物也多了起來,他們思想都還沒有成熟化,遊戲是幼兒的左右手,在他們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存在著,玩的性質滿足了幼兒好學、好問、好奇、好模仿的心理需求。身為教師必須掌握幼兒園裡教育幼兒的實際心理髮展特點和水平,根據實際需求選擇自己班上幼兒的遊戲,遊戲難度要適中,讓幼兒在遊戲中得到發展。

在幼兒園中針對幼兒年齡的不同特徵採取不同的指導方式,在幼兒園不同年齡班的幼兒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也可採取遊戲的方式進行學習指導,這樣能更好的讓幼兒在遊戲的愉悅中等到知識的汲取。幼兒園中游戲對幼兒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我認為,在幼兒園中教師可以採取多種教學方式以遊戲的形式教授與幼兒,在教學中貫穿“玩”為主要形式,讓幼兒在快樂中學到知識,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動的去遊戲,自己創造遊戲。

(三)幼兒園遊戲指導注重觀察

維果斯基曾在《教育論著選用》中一再強調:兒童教育的特點是這一年齡段的兒童,按照他們的大綱進行學習的,教師要做到按大綱來組織活動,這就需要仔細觀察兒童悉心研究幼兒,對於教師而言,要學會制定計劃、有目的、有計劃的直到有而開展遊戲,教師指導應該依賴於幼兒對遊戲的觀察,讓幼兒運用各種觀察法,教師並在旁邊給予指導,讓幼兒較好的開展遊戲。

幼兒的遊戲收到許多的因素的影響。,在幼兒園進行遊戲的時間安排、場地的選擇和利用、遊戲材料還有遊戲的準備一級教師對各類遊戲的直到水平等。遊戲有利於心理和身體各方面的發展,為了能更好的發展幼兒多方面的能力,有效的培養幼兒在遊戲上情感,充分發揮遊戲在教育活動中的作用。因此,教師因針對幼兒遊戲的各個環節進行認真的準備,並根據幼兒年齡的特點靈活的加以指導。遊戲在幼兒園基本活動中,幼兒紫遊戲中學會學習,獲得經驗,與人交往,所以,幼兒遊戲中不能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

(四)幼兒園遊戲發展的主動性

眾所周知,幼兒期是幼兒的“遊戲期”幼兒常常會在幼兒園中和日常生活中模仿教師和成人的動作、語言等。在遊戲中要讓幼兒出於自己的意願、選擇遊戲夥伴和決定使用的遊戲材料和活動方式,讓自己知道和誰玩,怎麼玩,教師應該積極的指導幼兒,幫助幼兒,擴充套件幼兒的知識經驗和語言的發展。

(五)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特徵指導遊戲

每個幼兒在幼兒發展期的心理髮展和身心發展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發展狀況指導幼兒在幼兒園遊戲,教師要注重幼兒的個別差異性,教室在幼兒園中對如何針對不同年齡班的幼兒在活動遊戲中的指導是一大困惑,為解決這一大困惑,要對各年齡班的幼兒的活動進行認真和深入的研究,繼而歸納出不同年齡階段幼兒對接受遊戲和特點進行指導。

參考文獻:

[1]黃人頌、學前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孫元濤,等、虛擬體驗:一種教育學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5(3)。

[3]李季湄、幼兒教育學基礎[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4]馮曉霞,朱細文、讓教師成為教學的主人[J]、學前教育,1999(9)。

[5]濯理紅、學前兒童遊戲教程[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8。

[6]劉炎、幼兒園遊戲教學論[M]、中國社會出版社,20001、5。

[7]林茅、幼兒遊戲論[M]、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12。

幼兒園教育論文 篇2

一、社會環境的差異

中國是典型的開發中國家,雖然近年來我們的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但是,人口眾多、資源分配不平衡等因素,導致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同樣,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平衡,也促使幼兒園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這些競爭最終落實在教育行為上,其直接後果就是家長和部分幼兒園(尤其是民辦幼兒園)拔苗助長,過早地開發孩子所謂的“智力”,幼兒教育體現出急功近利的特點,強調知識教育,卻忽視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在市場經濟大潮下,為了迎合家長們的需要,針對嬰幼兒的各類社會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家長們趨之若鶩,孩子們的快樂童年被取而代之的是永無休止的培訓、訓練和強化學習,於是厭學情緒來得更早了!德國是高度發達的國家,人口相對較少,資源豐富,社會競爭壓力相對小,人力資源的競爭還沒有體現在幼兒教育階段。德國非常重視早期家庭教育,認為家庭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具有無法替代的作用,為此,德國父母享有帶薪育兒假,而且育兒假時間長達兩三年,為父母全身心照顧孩子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德國的早期教育投入相對於適齡學前兒童人口數量而言是比較充足的,有完善的經費投入機制和監督機制,且各個幼兒園的軟硬體環境和教育理念都差別不大,絕大部分家庭都能實現就近入學,家庭承擔的學前教育經費只佔當地家庭經濟收入很小的一部分,家庭負擔相對較小。德國科技發達,生產方式已經完全實現了現代化,相比較而言,他們的“勞動力”是很稀缺的,對於各類職業不存在任何偏見和歧視,認為每一種職業都可以體現自我價值。因此,孩子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職業,父母不會因為孩子想選擇某種職業可能會“沒前途”而對孩子的選擇橫加干預,孩子們的想法和意見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重視和尊重。德國相關法律明確規定,幼兒園不得進行教育活動,即不得對幼兒階段孩子開展知識教育。幼兒園更加註重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發展,孩子在幼兒園期間都是沒有任何負擔地玩耍和娛樂,孩子們在幼兒園體驗著認識自然、認識社會和人際交往的快樂!

二、家庭教育的差異

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導致中國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集兩代人之力,全力“支援”幼兒階段的教育,這種支援體現在:儘可能地把孩子安排在好的、貴的幼兒園,以期孩子能得到更好的生活照顧和教育;不惜花費高額費用為孩子報名目繁多的培訓班,如繪畫班、泥塑班、音樂班、舞蹈班、閱讀班、英語班、手工班等,有的家長還利用週末時間為孩子在幼兒園之外報各種所謂的“品牌”培訓班,孩子們被折磨得苦不堪言。這些現象,一方面給父母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時間透支和精神壓力,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即嚴重剝奪了孩子童年的快樂時光。相對而言,德國雖然也是低生育率國家,但是現在很多家庭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孩子,加之家長所接受的都是德國“順其自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因此德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秉承了“順其自然”的傳統,並與幼兒園和學校教育理念保持著高度的一致性。在我們看來,他們撫養孩子的方式甚至有點“粗”,但正是這種“粗”的“順其自然”的早期家庭教育和家庭結構卻很好地培養了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獨立生活和善於思考的能力、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德國家長沒有把孩子作為學習的機器,而是希望孩子不論是遊戲、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只要自己喜歡就好,只要認真、盡力就值得表揚。這些都取決於德國人的兒童觀,德國人認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享有基本的權利,包括被尊重的權利、自主選擇職業的權利等,孩子們的興趣和愛好也會得到成人的尊重,他們不會因為自己的孩子選擇任何看似“低等”的職業而責怪孩子,相反,會給予最大的精神支援。當然,這與德國社會的平等的職業認同相關。

三、幼兒園教育的差異

在特定發展階段大環境的影響下,中德兩國的幼兒園在環境、師資、理念、管理、執行體制等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在這裡特別要指出的是兩國幼兒教育體制的差別。雖然中德兩國的幼兒教育都不屬於義務教育,但是在幼兒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和責任分擔機制上卻有著顯著的差別。在我國,相對短缺的幼兒教育資源與人們對幼兒教育的重視和需求日益加強的矛盾非常突出。雖然近期我們出臺了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的一系列檔案和相關政策,卻很難在短時間內從根本上解決入園難、入園貴、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優質教育資源短缺、幼兒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歸根結底,還要從幼兒教育的管理體制和投入機制上入手,做到標本兼治。由於我國在幼兒教育經費上的投入嚴重不足,部分公辦幼兒園的生存和發展壓力很大。加之經濟利益的驅使,部分民辦幼兒園的辦學、管理和收費都極其不規範,政府又缺乏相應完善的監督機制,導致幼教市場亂象橫生,直接造成的後果是上幼兒園難、上幼兒園貴,這些負擔都直接轉嫁給適齡幼兒的家庭,造成了一定的社會矛盾,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家園矛盾,增加了幼兒教師在家園合作工作中的難度。雖然德國的幼兒教育也不屬於義務教育範疇,但是德國對各種幼兒園,包括民辦園的經費投入都是一樣的,而且有專門的機構和組織對經費的投入和分配進行有效的監督,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幼兒園之間“地位”和“層次”的差別,幼兒園不用為“生計”和經費“發愁”,消除了幼兒園在執行過程中的後顧之憂。幼兒園針對家庭的收費一方面比較低,另一方面,收取的費用並不直接繳給幼兒園,而是交到專門的管理機構,然後再由該機構將這些費用轉到幼兒園,幼兒園並不直接與“錢”打交道,幼兒園的管理和執行變得相對單純,所有教師員工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如何促進孩子發展和快樂”上。總之,對幼兒收費制度的明確化、管理的程式化和法制化都使得幼兒園的管理和執行更加規範和合理,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良好的家園合作關係的建立。

四、小結

總之,除了投入機制和責任分擔機制之外,還有理念、管理、配套的社會保障機制等諸多因素共同促成了中德幼兒教育的巨大現實差異。

幼兒園教育論文 篇3

在幼兒園大班,合作遊戲是重要的活動,教師應認真分析大班開展合作遊戲的現狀,探索合作遊戲的指導策略,使合作遊戲更好地促進幼兒發展。

一、幼兒園大班開展合作遊戲的現狀分析

隨著大班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幼兒用語言與同伴進行溝通的能力逐漸增強。同伴關係的確立使幼兒在進行活動時開始有了合作。合作遊戲已成為幼兒園大班幼兒最為重要的遊戲活動,幼兒通過合作遊戲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逐漸產生合作傾向,合作水平有了較為顯著的提高。合作遊戲的開展對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於幼兒的個體差異,以及社會、老師、家長的影響,合作遊戲在開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1、幼兒缺乏合作意識

生活水平和質量的不斷提高,使一些幼兒像溫室裡的小花,家長的過度溺愛使幼兒從小到大沒有經歷過挫折與困難,這使他們變得不願與他人分享,霸道、任性等。對一部分家庭來講,當孩子犯錯誤時,即使父母不能原諒,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也都原諒,這會使孩子更理直氣壯地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這種隔代教育會使幼兒缺乏交往溝通的能力,不會與人合作分享,在遇到困難時不會自己主動解決問題,而是依賴大人的幫助。

幼兒園中大部分幼兒是獨生子女,他們較為缺乏合作意識,同伴與同伴之間不會相互溝通,在做某項團體活動時也不會進行分工。在合作遊戲中,當出現矛盾或發生爭執時,他們不會通過溝通解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幼兒會通過告訴老師尋求幫助,有的則會通過直接攻擊的方式企圖解決問題,而且當同伴遇到困難時也不會想到去幫助。一般來說,同伴關係還是比較和諧的,大家會主動合作完成活動,但也會出現不合作現象。當“個人的利益”受到威脅時,大部分的幼兒之間就會出現矛盾,他們認為只要是我得到的就是我的,誰都別想拿走,即使拿走,也要想辦法搶回來。在這種情況下,同伴之間沒有溝通,沒有合作,有的只是爭吵和哭鬧,從而導致合作的終止。

2、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不一致

對幼兒來講,家庭與幼兒園是影響幼兒各方面發展的兩個重要環境,兩者對幼兒的教育如果不一致,就會影響他們的發展。對於同伴之間的相處方式,教師總是教導幼兒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在幼兒園大班開展合作遊戲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幼兒之間鬧矛盾的情況,對於這些矛盾,家庭與幼兒園經常會出現不同的處理方式。當幼兒之間出現矛盾時,應教導他們相互溝通,友好相處,協商解決問題,學會處理矛盾。在這個問題上,家長和教師的處理方式一定要一致,如果處理的方式有差異,會嚴重影響幼兒的成長。

3、教師忽視個別指導

每個幼兒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特點,在合作遊戲中這種性格上的差異顯得尤為突出,教師若不考慮幼兒的個體差異,會使一些性格內向、不善於與人溝通的幼兒由於沒有得到教師的個別指導,無法掌握與人合作的技能,從而導致他們對於與人合作交往產生牴觸心理。

合作遊戲是一種團體活動,教師應引導每名幼兒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有些幼兒的性格較為外向,他們對於這樣的活動會顯得很積極;而有些幼兒的性格較為內向,這並不表示他們不喜歡參與,因為缺乏與老師及同伴的溝通,使他們不知道應如何融入到集體中,如何與他人進行合作。在合作遊戲的開展中,教師的指導作用尤為重要。教師應通過觀察,幫助每名幼兒找到融入集體與同伴合作的方法,使每名幼兒都能得到發展,而不是將幼兒統一歸為一類,那樣會導致一些幼兒對與他人合作和交往更加膽怯。

二、對合作遊戲的指導策略

合作能力是通過後天培養的。幼兒時期是培養合作能力最主要的啟蒙時期,大班是合作能力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對於幼兒來講,合作能力主要體現在一日生活中,在遊戲活動中能與同伴進行交流,分工合作,從而達到最終目標:在學習中,同伴之間合作溝通,共同達到教師提出的要求;在生活中,同伴之間相互幫助。幼兒教師作為幼兒遊戲活動的組織者與指導者,對於遊戲進行得是否順利和幼兒在遊戲中是否有收穫起著決定性作用。教師對幼兒合作遊戲的指導既指在幼兒園對幼兒合作遊戲活動的指導,也指對幼兒家庭教育的指導,所以合作遊戲的指導策略包括家庭教育指導策略和教師指導策略兩個方面。

1、家庭教育指導策略

(1)加強家長與教師的聯絡

對幼兒身心發展影響最大的環境是家庭和幼兒園,只有當幼兒園與家庭對幼兒的指導目標一致時,幼兒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家長對於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在三歲以前,幼兒主要是在家庭生活中通過模仿父母來學習成長。家長的言行以及家長對於事物的處理方式等被孩子模仿。到了三歲以後,孩子進入幼兒園,要按照幼兒園的規則和要求生活,這時如果家庭與幼兒園在幼兒成長方面目標不一致,幼兒就會無所適從。所以,教師要與家長經常溝通,爭取在教育目標上保持一致。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說,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都比較重視。大部分的家長希望孩子在幼兒園能夠表現好,學到很多東西,受到老師的喜愛。一些較為重視孩子發展的家長會經常與教師溝通,詢問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那些不重視孩子教育的家長,早晨將孩子送到幼兒園,晚上將孩子接走,不與老師溝通。教師與家長在沒有進行溝通的情況下,處理問題的方法可能會不同,很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利的影響。為了更好的幫助幼兒改正不良習慣,更好的融入到合作遊戲中,教師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使幼兒園與家庭教育目標保持一致。幼兒園與家庭的聯絡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教師可以製作家園聯絡手冊,每週將幼兒出現的問題寫在手冊中併發給家長,要求家長及時進行反饋;也可為家長制定家園觀察手冊,請家長配合,將孩子一週在家中生活以及遊戲方面出現的問題進行記錄,每週交給教師一次進行分析;將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作為一種家庭延伸活動,教師指定主題,由家長進行監督,目的是讓家長在活動中瞭解幼兒的合作能力,以及需要幫助幼兒改正的問題。

(2)指導家庭教育方法

大部分幼兒沒有經歷過挫折與困難,他們很容易產生不願與他人合作的心理,這會使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遭遇更多的挫折和阻礙。對幼兒來說,並不是只有在幼兒園中與同伴或老師的交往才能培養合作能力,家庭對於合作能力的培養同樣非常重要。教師在指導家庭教育方法時可以從兩方面入手:第一,要讓家長有與幼兒合作的意識,教師在家長會中應該向家長滲透合作能力對幼兒的重要性,告誡家長不要過度溺愛孩子,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學會自強,學會溝通,學會與人合作,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地適應今後的社會生活。第二,讓家長掌握與幼兒合作的方法。幼兒很多時候在完成某項活動時需要大人的幫助,這裡的幫助並不是指家長代替孩子把其未完成的事情做完,而是對孩子加以引導,參與到活動中,與孩子進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活動,讓孩子認識到通過合作可以更好地完成活動,從中還可以使幼兒感受到與同伴合作的快樂。教師還要指導家長經常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在某一階段的性格特點,並將這些資訊及時反饋給老師。

2、教師指導策略

(1)充分發揮榜樣作用

幼兒喜歡學習和模仿教師,教師的每一個動作或每一句話,都可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內容。所以,教師自身的榜樣示範具有極大的教育作用。教師的示範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教師之間的和諧相處對幼兒同伴交往的發展有著耳濡目染的影響,能對幼兒起到示範作用,所以教師應該注意協調自身群體的人際關係,為幼兒樹立正面的學習榜樣。第二,教師的榜樣示範也體現在與幼兒的合作過程中,在處理同伴間的矛盾時,教師應指導幼兒如何溝通,教師應參與合作遊戲,並正確運用合作技能,當好示範。

(2)將幼兒教育環境與合作相結合

環境的好壞會影響人的情緒,良好環境的創設對於幼兒遊戲的開展起著重要作用。開展合作遊戲的首要前提是使幼兒能夠對遊戲感興趣,讓幼兒主動參與到遊戲中。在為幼兒創設良好合作環境時,教師應做到三點:第一,應為幼兒創造與同伴合作交往的機會。在合作遊戲開展時能夠很好地與同伴合作的幼兒,能夠明確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麼,理解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這樣既加強了同伴之間的合作交往能力,又激發了幼兒對合作遊戲的興趣和熱情。第二,應為幼兒創設和睦、溫馨、信任、尊重及公平的合作環境。通過同伴之間的相互幫助以及教師的鼓勵,能使幼兒感受到集體活動的愉快。這樣和諧友好的合作氛圍會使幼兒產生更強的交往能力,樂於與同伴相助,與同伴溝通,與同伴合作。第三,應在一日生活常規中為幼兒準備適合培養同伴之間合作關係的玩具,比如橡皮泥、積木、拼圖等。幼兒通過玩玩具,有助於他們學會與他人分享、溝通和合作。教師應尊重幼兒遊戲的意願,選擇充足的遊戲場地,引導幼兒盡情享受遊戲帶來的快樂。

(3)藉助童話故事幫助幼兒培養合作能力

合作交往能力的意義對幼兒來講過於深奧,如何讓幼兒理解合作能力的意義,讓幼兒喜歡與人合作交往,是教師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要促進幼兒的發展,必須考慮幼兒每個年齡階段的特殊興趣和需要,童話對幼兒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拔蘿蔔》是大家熟悉的的童話故事:老爺爺在拔蘿蔔時自己無法將蘿蔔拔起,叫來了老婆婆,但還是拔不動,最後又來了好多小動物一起幫忙,大家團結合作,最後終於將蘿蔔拔起。在講故事的過程中,班主任和生活老師共同配合,將故事內容表演給幼兒看,能使幼兒更加直觀的掌握合作技巧,感受合作的快樂,理解合作的意義,使幼兒對合作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為今後開展合作遊戲奠定基礎。

(4)採用多鼓勵少批評的策略

幼兒在某項新能力形成的時期,如果不能掌握好,就會使他們產生牴觸或厭煩心理,會覺得自己根本就做不到而不想再繼續進行。在這時,教師給與適時的鼓勵,會增加幼兒的自信心,使他們相信自己能夠做到。教師通過參與遊戲,在遊戲中加強對幼兒的引導,適時給幼兒恰當的評價,多鼓勵,少批評,使幼兒更多地體會到合作帶來的快樂。通過合作遊戲的開展,能鍛鍊幼兒的合作能力,提高合作的水平。教師鼓勵的評價,能使幼兒增強自信,受到鼓舞,從而在今後能夠更加自覺地做出合作的行為。通過幼兒合作意識的加強,能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合作能力及體驗,使幼兒理解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應如何進行合作。

(5)將合作遊戲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常規之中

只是定期開展合作遊戲,不利於幼兒培養合作能力。合作遊戲應滲透到大班幼兒一日生活常規之中,讓幼兒在一日生活常規中培養和鞏固合作能力。生活、學習和遊戲中都應滲透合作,從而在一日生活常規中掌握更多的合作方法。應努力改變小組合作模式,不要讓幼兒侷限在小組或小範圍內合作。加強班級之間同伴的相互合作,加強同伴與同伴之間的聯絡,從點滴入手,培養同伴與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通過對合作遊戲的滲透,能使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共同解決問題,協調同伴之間的關係,學會同伴間進行分工合作。

(6)引導幼兒充分享受合作的快樂

同伴之間的交往使幼兒掌握了合作能力,教師適時的引導會使幼兒產生繼續合作的意願,通過同伴之間合作的過程,能使幼兒再次感受合作成功帶來的快樂。教師讓幼兒體會合作帶來的快樂主要有以下方法:第一,對幼兒共同合作產生的成果進行展示,讓幼兒感受合作成功的愉快心情。第二,在幼兒進行合作遊戲之後,請幼兒自己講述合作過程,講述自己是如何與同伴共同完成任務的。教師在幼兒講述之後及時給予表揚,充分發揮表揚與評價對於幼兒的鼓勵和促進作用。也要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通過對個別幼兒存在的問題進行觀察及指導,引導幼兒都參與到遊戲中,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喜歡與同伴交往合作。第三,當幼兒合作過程中出現矛盾時,教師應及時進行引導,以防止幼兒產生消極的合作情緒,鼓勵他們尋找到適合大家共同完成活動的方式,從而完成合作任務。

對於幼兒園大班的幼兒來講,語言能力的不斷增強和生活經驗的不斷豐富,都會使他們產生交往與合作的需要,而開展合作遊戲則能更好地促進幼兒合作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文新、兒童社會性發展[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2]張樹俊、巧妙引導幼兒與他人合作[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0(2)。

幼兒園教育論文 篇4

[摘要]教育機智是教師在面對突發教育情境時作出迅速、準確的判斷與及時、恰當的行動的能力,它具有豐富的教育內涵。本文根據活動觀察與相關分析,歸納出幼兒園教師教育機智的幾種表現:對幼兒敏感,有剋制的干預,理解幼兒,因勢利導,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巧妙創新以及臨場應變等。為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教育機智水平,建議教師重視活動前的準備工作,做有準備的教師;關注活動中幼兒的反應,做善於觀察的教師;重返關鍵事件,做善於反思的教師。

[關鍵詞]教育機智;幼兒園教師;教育情境

一、幼兒園教師教育機智的內涵

何謂教育機智?教育大辭典將其解釋為:教師在面臨複雜教學情況時所表現出的一種敏銳、迅速、準確的判斷能力。如教師在處理事前難以預料而又必須特殊對待的問題時,以及對待處於一時激情狀態的學生時所表現出來的能力。也有學者提出,教育機智是教師對突發性教育情境作出迅速、恰當處理的隨機應變能力。馬克思·範梅南則將教育機智看作是一種深切的關注,“它使我們能夠在與孩子和年輕人生活時充滿智慧地行動”。劉徽認為,“教育機智是在適當的時候,在適當的地方,對適當的人做出適當的行為,突出此時此地之感,關注課堂中的情境和時機”。由此可以看出,教育機智就是教師在面對突發教育情境時作出迅速、準確的判斷與及時、恰當的行動的能力,這種能力具有實踐性、情境性、創造性、不確定性等複雜的特徵。儘管這是教師瞬間的判斷和迅速作出的決定,但這種教育機智往往能夠成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捕捉問題、作出反應、取得令人驚喜效果的線索,儘管它可能是模糊的、不確定的,但卻能夠顯示出教師的某些教育風格或人格特質。因此,教育機智具有豐富的教育內涵。

基於以上對教育機智的認識,並根據幼兒園教育的特點,本研究嘗試對幼兒園教師的教育機智進行深入探討。眾所周知,幼兒身心發展的獨特性和幼兒園教育的保教並重讓幼兒園教師的工作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複雜性和情境性,在實際工作中會有許多轉瞬即逝的教育時機,常常出現種種複雜的教育情境,這些都需要幼兒園教師及時捕捉,及時應對。因此,對於幼兒園教師來說,教育機智可以說是一種必備的工作能力。

二、幼兒園教師教育機智的表現

1、對幼兒敏感

午睡結束了,小朋友們開始陸續穿好衣服、整理好床鋪從午睡室走出來。老師發現只有歡歡一個人還坐在床上沒有挪動,老師看了他一眼,觸碰到了他那有些內疚的眼神,老師頓時明白了什麼。等其他小朋友都走出去後,老師走到他身邊,貼在他耳邊悄悄說了幾句話,然後幫他換上乾爽的床單和衣服。歡歡開心地走出了午睡室,彷彿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

案例中的教師能夠留心並讀懂幼兒的眼神,反映出的正是教師對幼兒的一種敏感,這種敏感能夠幫助教師理解具體教育情境所包含的意義,並做出恰當的教育行為。這種敏感源自教師對幼兒發展特點的熟練掌握和對幼兒的細心觀察。正是通過觀察,教師捕捉到了幼兒難以用言語表達的資訊。基於這樣的敏感,幼兒園教師能夠對幼兒作出準確判斷(即幼兒經歷了什麼)和適宜的教育決策(即我需要為他做什麼)。

2、有剋制的干預

平平還在費勁地往上抬腿,老師知道他想翻過那道矮矮的護欄。他已經嘗試了好多次了,有一次都差點兒成功了,但也許他覺得有點危險,所以又退了下來。老師站在一旁靜靜地觀察著他。平平再次來到護欄旁,抓住扶手努力地抬起了自己的腿,然後屁股一扭便翻了過去。他回頭看了一眼老師,老師笑著走過去拍拍他的小腦袋。

何時該剋制?何時該等待?何時該干預?對於幼兒園教師來說,這是一種對教育機智的領會。在某些情況下,如幼兒在活動中變得躁動不安或做出了某些可能有危險的動作,這時教師就需要當機立斷,迅速作出反應,以直截了當的方式加以干預。在某些情況下,教師則可能需要關注幼兒的情感需求,給予他們及時的迴應。觀察發現,教師作出當機立斷和及時迴應往往是比較容易的,但如何給予“有剋制的干預”通常是她們覺得比較困難的。很多教師往往急於完成自己的活動目標,因而很多時候會不自覺地加快幼兒學習的程序。例如,當幼兒很費力地在做某件事或很努力地在表達一個意思時,教師似乎很難做到靜靜等待,通常她們會說,“來,讓老師幫你把衣服穿上!”“老師幫你把它畫的更漂亮些!”事實上,幼兒只有親身實踐,才能從中完成積極的自我建構。上述案例中教師選擇的是等待,目的是讓幼兒自己去嘗試、探索並最終體驗到成功感。教師的“觀察”“笑著走過去”“拍拍他的小腦袋”就是一種“有剋制的干預”。如果教師急於代替幼兒解決所碰到的問題,幼兒也許感受到的只是被教師控制的挫敗感、羞愧感和自己的無能為力。因此,幼兒園教師的教育機智應表現為一種有剋制的干預,既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給予支架性引導,又給予幼兒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進行自我探究、自我建構和自我成長。

3、理解幼兒

老師發現麗娜從早上被媽媽送到幼兒園開始,就一個人無精打采地玩著。老師知道麗娜的爺爺前兩天病得很厲害住院了,她和爺爺的感情很好。

老師:麗娜,你今天看起來很傷心,可以和老師說一說嗎?

麗娜:嗯,我想去看我爺爺。

老師:你在想爺爺。

麗娜:嗯,可是大人不讓小孩進醫院。

老師:你真的很想去看爺爺?你知道爺爺生病了卻不能去看他,你很難過?

麗娜:昨天晚上我奶奶哭了。

老師:這也讓你很難過、擔心,是嗎?

麗娜:(嘆了一口氣,但也放鬆了很多)是的。

老師:我們很愛的人生病時,我們都會很擔心,我想想,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我們的擔心減輕點?雖然你不能去醫院看爺爺,但你看,我們是否可以給爺爺做個特別的卡片,上面寫下你想跟爺爺說的話,然後讓大人幫你帶給爺爺,好嗎? 麗娜:好啊,老師您能幫我寫些話嗎?

(該案例選編自卡羅爾格斯特維奇的《發展適宜性實踐:早期教育課程與發展》一書。)

當幼兒知道有人理解或接受自己的感受時會產生欣慰感,隨之可能會有效釋放出焦慮、害怕、擔心等消極情緒。案例中的教師通過事先了解和觀察幼兒語言和非語言表達出來的情緒、情感,主動詢問並對幼兒的悲傷情緒給予了理解和同情,提議通過製作卡片寫上祝福的話幫助幼兒疏導不良情緒。這種引導幼兒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緒的做法,對幫助幼兒形成健康的情緒體驗和積極的個性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案例中的教師表現出來的教育機智既是一種對幼兒的尊重(允許幼兒表達自己的情緒),更是一種對幼兒的理解。

4、因勢利導

星期一,班上的孩子活動時往往會比其他日子顯得活躍,但現在看來很多孩子已經玩得很累了,因為我發現很多孩子不停地從一個區角跑到另一個區角“瞎逛”。雖然按照日程表,自由活動時間還沒到,但我決定提前讓孩子們收拾好玩具,進入到下一個活動環節。第二天,區角活動時間,孩子們大多在全神貫注地開展複雜的建構遊戲,我見機決定適當延長這一活動的時間,以便讓孩子們充分體驗和探索。

因勢利導是一種審時度勢,需要教師具有敏銳而專業的判斷力。案例中的教師通過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判斷出他們的學習狀態,在時間安排上給予了適當的引導與支援。因勢利導與靈活性密切相關。幼兒的一日生活和活動設計有一定的時間規定,但如果教師古板地按照時鐘來規定一日生活和活動的開始結束時間,那麼規定就會變成束縛幼兒發展的枷鎖。案例中的教師能根據活動過程中幼兒的需要對時間安排作出靈活變通,既減少幼兒的無效探究,也為幼兒的自主探究提供充裕的時間。這種尊重幼兒發展的特點並給予積極引導與支援的做法也是教師教育機智的重要表現。

5、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

戶外活動回來,孩子們依次盥洗完畢,開始端起飯碗香香地吃起飯來。突然,貝貝嗆了一口,一下子把飯和湯都噴了出來,噴得桌子上、身上到處都是。坐在貝貝旁邊吃飯的小朋友立馬大聲喊了起來:“老師,他吐飯了,哎呀,好髒。”主班老師趕緊走了過去,輕輕地拍打貝貝的後背,輕聲地對周圍的小朋友說:“貝貝可能不舒服才這樣的,沒有什麼髒的。”說完,老師迅速擦乾淨桌面,牽著貝貝的手去盥洗室清洗。回來後,其他小朋友都關心地問候貝貝:“好點了嗎?慢慢吃,你會好起來的……”

對於幼兒園教師而言,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幼兒的行為,也是一種教育機智。案例中的教師在貝貝出現突發情況後,給予了細心地照料,相信教師的這一行為會對其他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事實上,我們已經看到,其他幼兒在教師的影響下也開始關心起貝貝來。的確,教師個人的言談舉止以及對人對事的態度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

6、巧妙創新

濛濛最近情緒很不穩定,老師瞭解到濛濛新添了一個妹妹,媽媽的關注可能較多轉移到了妹妹身上,這也許讓濛濛有些嫉妒。第二天,老師在娃娃家新增了娃娃、奶瓶、尿片等玩具。濛濛抱起了娃娃說:“寶寶哭了,來,讓媽媽抱抱你。”在接下來的集體教育活動中,老師與幼兒討論起媽媽與新生兒這個話題來。

案例中的教師通過觀察,發現了該名幼兒有特殊的情感支援需要,由此特意為幼兒提供了相應的材料,以幫助幼兒調節自己的情緒情感,可以說,這種巧妙的創新為幼兒度過情感危機提供了支援。在幼兒園裡,類似的創新舉措不勝列舉,例如組織幼兒到戶外活動很容易出現隊伍混亂失控的情況,教師想出了一種簡單的手指遊戲來引導幼兒排隊,讓幼兒邊做手指遊戲邊行進。需要強調的是,教育機智並不等於教育技巧,技巧是偏“理性取向”的,關心的是怎樣做才能獲得最大效益,而教育機智則是偏“關心取向”的,關注的是幼兒需要什麼、學習什麼、怎樣學習等問題,體現的是一種人文關懷,並在這種關懷中產生富有教育意義、能夠吸引幼兒的教育行為。

7、臨場應變

上午,幼兒園臨時安排一些幼兒去體檢,主班老師帶走了部分幼兒,剩下的讓他們在區角里活動。這時,幾個孩子開始活躍起來,他們你追我趕,四處亂跑。這時候,蘇老師走進來了,她坐到圖書角的幾個孩子身邊,說道:“有個有趣的故事一直藏在蘇老師的腦袋裡,哪本書裡都找不到。我現在講給想聽的小朋友。”蘇老師於是開始惟妙惟肖地講起了故事。這時,那幾個四處亂跑的孩子也悄悄地圍了過來……

在活動過程中,即使事先做了充分的準備,也難免會出現一些難以預料的情況,這時,教師就需要臨場應變了,這也是教師教育機智的一個重要表現。案例中的教師在面對可能失去控制的場面時,通過機智的應變策略吸引幼兒並讓他們安靜了下來。從某種程度上講,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就像是一系列的“即席創作”,它要求教師不僅要承擔起作為幼兒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與合作者等基本教育角色,還要知道如何應對突發情況進行臨場應變,這無疑考驗著教師的專業素質。

同樣需要強調的是,幼兒園教師的教育機智並不侷限於上述幾個方面,而且這些方面往往也不是孤立表現出來的,事實上,它們通常是以一種整合的方式呈現出來的。

三、如何提升教師教育機智的水平

幼兒園日常工作中常常會出現許多具有教育意義的突發情況,如果幼兒園教師具備一定的教育機智,就有可能將這些突發情況轉化為寶貴的教育時機,為幼兒獲得必要的學習經驗提供支援。如果教師缺乏教育智慧,則這些突發情況就有可能影響幼兒活動的正常開展。因此,對幼兒園教師來說,如何機智地利用這些時機為幼兒的發展提供支援是一種重要的專業能力。結合對教師教育實踐的觀察以及有關教育機智的相關理論,筆者建議教師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機智。

1、重視活動前的準備工作,做有準備的教師

教育機智強調“即席創作”,它是一種“臨場天賦”,但這並不意味著不需要做好事先準備工作。事先準備與教育機智是預設與生成的關係,兩者可能會有衝突,但更應該是相互協調、共同促進。預設是為了更好地生成,事先準備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機智產生的前提條件。很難想象,一次毫無計劃的活動會怎樣展開,但可以預料到的是,教師多半會緊張忙於應付各種情況,對幼兒的真實反應會無暇顧及。因此,在開展活動前做好準備工作非常重要,包括根據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興趣特點進行合理的活動設計,根據活動計劃做好充分的環境、材料以及知識準備等,尤其是當面對一個相對陌生的內容時,活動設計更需要精心的準備。 實踐證明,活動前的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教師的視野就越寬闊,與幼兒的互動就越容易深入,也越能激發自己的靈感,從而產生教育智慧。需要強調的是,這裡的活動準備不是要求教師去做一個嚴謹的規劃,而是更提倡教師做一種願景式的活動計劃,這種計劃既能夠預設到活動的目標與方向,同時又充分考慮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法,以便在活動中能夠根據實際情況作出靈活應變。

2、關注活動中幼兒的反應。做善於觀察的教師

在一次觀摩活動中,一位特級教師談起了她對活動的看法:判斷一個活動精彩不精彩,不用看教師,只要看著孩子的眼神就知道了。這段通俗的話說明教師的教育機智、專業能力都會通過幼兒的反應表現出來。因此,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及時關注與敏銳觀察是產生教育機智的關鍵。一方面,幼兒的反應可為教師教育機智的“即時創造”提供真實的情境,尤其是幼兒的“意外反應”往往會激發教師的教育智慧。例如,在一次班級自由互訪活動中,教師發現班裡互訪的幼兒人數超出了預期,出現了擁擠、吵鬧的現象,她立即對幼兒進行了分組,與另一名配班教師一起,把幼兒分流到不同的區域,並以環形走動的方式帶幼兒參觀班級。另一方面,教育機智本質上表現為一種關心取向的師幼關係,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幼兒,體現出一種對幼兒成長的責任感,這種關注和責任感就是教育機智的表現。

3、重返關鍵事件,做善於反思的教師

教育機智是教師在活動情境中產生的即時反應,在真實的教育現場,教師通常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決策並採取行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沒有過多的時間去分析決策的依據。但“機智地行動要求教師找到情境中的線索”“認識到自己的特點和情境之間的關係,有助於教師更好地行動”。所以,我們提倡教師要重返關鍵事件並對此進行反思,例如關鍵事件為什麼會出現?幼兒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反應?我採取了什麼行動?行動的結果怎樣?我為什麼要這樣做?這與我的教學風格有關嗎?通過對關鍵事件的反思,教師能夠發現自身的教學特點,並可能由此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

總之,強調教師具有教育機智的重要意義在於它能引導教師在日常工作中以一種全身心投入的態度,以一種關心取向面對幼兒,關注並反思一日活動中的關鍵事件。只有充分認識到每一個教育情境都具有它獨特的意義時。教師才會自覺地運用教育機智,做出明智的教育決定,採取正確的教育行動。

參考文獻:

[1]顧明遠,教育大辭典(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16。

[2]查嘯虎,教育概論[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5:220。

[3][5]馬克思·範梅南,教育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M],李樹英,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4]劉徽,教育機智論[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幼兒園教育論文 篇5

安全工作是學校順利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作為幼兒園,安全教育更是幼兒園工作的重中之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說,幼兒的安全是一切發展的保障,只有在幼兒生命健全的基礎上才能保證其身心健康發展。我們的教育物件是年幼的孩子,由於他們安全知識的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的薄弱,加上他們對周邊事物的好奇,不能清晰地看到周圍環境中潛伏的危險因素,缺乏對行為結果危險性的預測,更不會正確、及時地應對各種突發的危險的事件,從而釀成嚴重後果。因此,對幼兒實施“安全教育”理當成為幼兒園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一線的幼兒教師,我們應當緊緊圍繞“珍愛生命, 安全第一”這一永恆的主題尋求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途徑。

從幼兒園安全教育的現狀來看,有些問題應引起我們的關注和思考。例如,認為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就是給幼兒上安全教育課;只關注幼兒在園內的安全教育,而忽視與幼兒安全和發展有直接關聯的家庭因素等;安全教育活動猶如“流行風”,不能有始有終地開展,有的則是“雷聲大雨點小”,沒有切實地開展。通過這些年的工作實踐,我認為可以採用以下幾個途徑:一。加大安全宣傳力度,提高師生安全意識根據各幼兒園的實際情況認真、有針對性地制定園安全教育計劃,定期對教職工進行安全教育,發放安全學習材料。同時可要求各年級制定每週安全教育計劃,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安全工作。利用班務會、教研活動、年級安全會議、校會和黑板報,對師生加強安全知識的宣傳。切實提高教職工對安全工作的認識,做到責任明確、措施落實。

一、安全教育滲透於一日活動中,提高幼兒安全防範意識

針對幼兒形象思維佔優勢和理解能力差的年齡特點,我們要求教師針對幼兒年齡特徵及認知水平,以五大領域為藍本,充分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制定安全教育計劃,利用每週的安全教育活動開展了豐富多樣的遊戲、情境表演、故事、訓練、實踐活動,把各種抽象、單調的自我防護知識有機地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中,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樹立起安全意識。通過長期、一貫的教育形成良好的班級常規,幫助幼兒習得自我保護的簡單知識和方法。

首先,開展寓教於樂的安全主題活動,實施安全教育的“釋疑解難”。孩子們對於身邊的事物,總是通過視覺觀察、觸覺感知、嗅覺體味等去認識,但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周圍世界太神祕了,以至於他們會不計後果地去嘗試瞭解,結果是顧此失彼。針對這一特性,我們應該寓安全教育於教學活動之中。對於小班幼兒以“靜聽”的方法為主,藉助一些故事中的動物形象深化其內容。中大班則採用“動靜相宜”的教學方法,通過認識常用安全標記如交通安全標記、用電安全標記、防火安全標記等,讓他們知道其危險性所在,並通過競賽和體育遊戲等形式加以鞏固,也可通過電視錄影資料,製作簡單明瞭的操作卡片,編一些朗朗上口、優美動聽的兒歌等,向幼兒講解和傳授一些生活中所必須的安全知識。總之用寓教於樂的教育活動,幫助孩子釋疑解難,達到給孩子解惑的目的。

其次,運用多種手段,強化安全教育氛圍。幼兒園安全教育的主體是天真活潑的孩子,開展安全教育活動離不開全體教職工以及孩子們的積極配合,這就需要制定有效的安全制度並建立起安全網路,形成安全教育有專人負責,教育過程人人盡責的良好氛圍。我園一方面必須強化教師安全教育的責任感,定期組織她們學習和討論,必要時可進行安全教育的說課、課堂觀摩和評比,對教學環境、安全設施等硬體也可進行安全性評估,找出不安全因素;另一方面在教育過程中,可納入考核機制,將教師的安全教學實績與個人收益掛鉤,以進一步促進安全教學質量。

再次,通過模擬預想、逃生演習,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在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的基礎上,不僅要讓孩子懂得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做了有危險,還應讓幼兒懂得當危險發生後,該如何去處理不安全問題。

每學期我們都會進行一次火災、暴風雨、地震、防踩踏等事件的逃生演習,讓孩子們掌握逃避自然危險的能力。讓幼兒根據所學的安全防護知識,拓寬思路,獨立思考提出各自的觀點和處理的辦法,逐漸形成一種安全意識,以及應對危險的能力等,達到防治相結合的目的,提高幼兒應急能力。

最後,應注重孩子情感安全教育。這也是我們從前忽略的問題,隨著大災難後對少年兒童的心理輔導,情感安全已成為安全教育的新焦點。國內外的學前教育家對此均有研究。由於幼兒會因為成人的擔憂焦慮而產生一種不安全感,因此教師要關注給孩子以情緒情感上的安全經驗。例如經常給孩子以擁抱、微笑或身體接觸等,給孩子確定的安全感,並確定自己是受關愛的;讓孩子瞭解一日作息的每一個環節,減少他們因無法預知而產生的恐懼;和孩子們討論可能使孩子害怕的災難等。教師與孩子們一起討論成人自己在面對災難時的害怕恐懼感覺,會給孩子以安慰,但是要讓孩子們感受到災難是可以控制的,幫助會及時到達等。結合自己的現實,力所能及地克服一些侷限,讓我們的安全工作和安全教育能真正地為了孩子,讓他們將來在面對危險時能從容不迫。

通過以上活動和教學形式,孩子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都將有較大提高,同時,有效的活動不僅使孩子在娛樂中增強安全意識,玩得更為開心,也使家長更為放心,老師教學更為寬心。

二、利用班務會、年級安全會,有針對性地做好安全落實工作

定期開展班務會,年級安全會,將安全工作落到實處。班務會由班主任、帶班教師、保育員組成,主要是由班主任小結半個月來的班級情況,然後教師、保育員針對班級出現的安全問題想出一些有效的建議和措施,不能解決的交予年級安全會議上討論;年級安全會議上由年級組長組織本年級的老師學習安全知識,分析案例,然後各班將班上出現的問題提出來,大家討論,尋求解決辦法。通過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有助於幼兒的安全意識,形成良好的班級安全常規。

三、加強家園聯絡,共創平安幼兒園

幼兒園的安全工作不僅僅只是幼兒園及教師的任務,家長和社群的參與也是必不可少的,與家長的溝通、社群資源的共享等都是幼兒園安全教育順利進行的前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試行)》中也提出:“家長是幼兒園教師的重要合作伙伴。家園配合,使幼兒在園獲得的學習經驗能夠在家庭中得到延續、鞏固和發展;同時,使幼兒在家庭獲得的經驗能夠在幼兒園的學習活動中得到應用。”

大力提高對家長的宣傳力度。每學期可印發安全教育材料,張貼在教室內、家園聯絡欄和板報中。其次,利用家園聯絡冊、致家長的一封信,通過家長會、家訪、電訪、網站等形式,經常性與家長聯絡、溝通,及時將幼兒園的一些安全要求告知家長,得到他們的配合。如請家長送幼兒入園時檢查孩子是否帶了不安全的物品,在參觀國小、消防隊、慶六一等大型活動前,家長在家要進行一些針對性的安全教育或參與到活動中等。這樣,家園同步會使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確保幼兒安全。

對於幼兒的安全教育應當成為幼兒教育系統工程中的一個重要專案,無論教師、家長或是幼兒時刻都不能放鬆安全這根弦,當“防微杜漸”,警鐘長鳴。

幼兒園教育論文 篇6

一、幼兒教育中性格存在的問題

1、幼兒不誠實的性格

幼兒不誠實性格的養成是由於幼兒缺少擔當、害怕被懲罰。幼兒的不誠實性格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一些家長為了使幼兒進行某種行為而隨意哄騙、許願但不兌現,導致幼兒對家長缺少信任,長此以往使幼兒自己也養成了不誠信的性格。另外,一些幼兒教師教育方法不當也會使幼兒說謊,幼兒做錯事後為了躲避懲罰而說謊的現象頻頻發生。

2、幼兒內向的性格

具有內向性格的幼兒不在少數。內向性格的幼兒不善於與人交往,對幼兒長大成年後進入社會極為不利。內向性格的幼兒寡言少語,不善於表達自己,遇到問題通常自己解決,不願意與人分享,長此以往對幼兒的身心健康極為不利。幼兒長大之後在團體合作中會表現得較為吃力,不易融入集體,對其未來發展具有較大的影響。

3、幼兒膽小的性格

一些父母經常在幼兒面前打架、吵鬧,逐漸使幼兒養成了膽小懦弱的性格。幼兒入園後一旦被其他幼兒欺負會加劇其膽小性格的發展。幼兒膽小性格並不利於幼兒今後的發展,也不利於與他人交往。因此,幼兒膽小性格是制約幼兒成長的問題之一。男孩子膽小、懦弱的性格使其缺乏責任感,沒有擔當意識。

4、幼兒衝動的性格

幼兒衝動的性格對幼兒的成長極為不利。衝動主要表現為對事情沒有進行全面的瞭解就下判斷而採取行為。很多事實證明在衝動時做出的行為大多是不正確的。幼兒的衝動主要表現為與他人相處不融洽時採取暴力等措施來武力解決。這種衝動的性格不利於幼兒學習知識,對其未來的發展極為不利。

二、幼兒教育中性格培養對策

1、幼兒誠實性格的培養

誠實指人的言行與內心保持一致,對幼兒進行誠信教育就是讓幼兒說真話,犯錯誤要敢於承認,不撒謊、不逃避責任。幼兒誠實性格是在後天的教育中形成的。“曾子殺豬”的故事廣為流傳,曾子為了保持與幼子之間的信任,用實際行動予以證明,值得各位家長學習借鑑。家長與幼兒之間的關係應該是真誠信任,唯有此法才能使幼兒得到正確的家庭教育。幼兒教師同樣需要對幼兒真誠,這樣才能贏得幼兒的信任,培養幼兒誠實的性格。幼兒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需要採用正確的教育方式,使幼兒敢於承擔錯誤。

2、幼兒外向性格的培養

外向性格的幼兒在處事風格上更加積極活躍,喜歡與他人交往,善於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痛苦與快樂。幼兒外向性格的培養需要有意識地進行。

(1)要注意幼兒的身體健康,幼兒身體和智力良好發展是幼兒養成外向性格的基礎,因此需要為幼兒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讓其攝入充足的營養,使其身體健康成長;

(2)要加強對幼兒的關心,幼兒內心是渴望被關懷照顧的,成人滿足幼兒此種需求會使其更加愉快、活潑,因此,在幼兒教育中幼兒教師和家長應更加註重對幼兒的情感關懷;

(3)採用正確的教育辦法,幼兒教師對幼兒進行集體教育時應注意觀察幼兒的性格特點,多與內向的幼兒溝通,幫助其融入集體,逐漸養成活潑的性格。

3、幼兒勇敢性格的培養

勇敢指不怕困難、為了目標勇往直前的精神。人的勇敢和自信心是克服一切障礙的基礎。幼兒勇敢性格的培養需要從小進行,家庭教育對幼兒勇敢性格的培養尤為重要,父母應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讓其在和諧的家庭環境中逐漸養成勇敢的性格。幼兒勇敢性格的培養,可以從在集體面前講話、表演方面進行。家長可帶領幼兒經常參加戶外活動,讓其選擇喜愛的體育運動等。在戶外實踐中,會遇到各種情況,幼兒跟隨家長一起克服種種困難,能使其逐漸鍛鍊堅毅勇敢的品質。第一,通過榜樣力量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培養。幼兒勇敢的性格在嬰兒時期就已經開始養成,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成人對幼兒的教育是通過榜樣的力量完成的,幼兒通過對成人行為的觀察,耳濡目染逐漸養成幼兒勇敢的性格。例如:幼兒的父母是一個勇敢的人,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對其父母言行的模仿,也逐漸也成為勇敢的人。另外,在教育方式上,幼兒家長和教師要注意採取正確的辦法,避免其在日常工作中隨意指責、嘲笑甚至恐嚇幼兒,對幼兒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避免幼兒養成膽小、懦弱的性格。第二,創造幼兒勇敢性格的培養機會。幼兒的良好性格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進行有意識地培養,勇敢性格也不例外。所以,家長和幼兒教師需要為幼兒創造一切培養勇敢性格的機會,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有意識地培養幼兒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的品質。第三,通過對文學作品逐步引導幼兒成為勇敢的人。幼兒教師和家長可以通過向幼兒介紹文學作品中勇敢的人物形象,向幼兒講解何為勇敢、何為魯莽。例如《西遊記》的講解中,家長可以將孫悟空的勇敢和豬八戒的魯莽結合,讓幼兒有一個形象的認識。

4、幼兒冷靜性格的培養

幼兒的健康成長需要擺脫衝動性格,逐步培養幼兒冷靜的性格。幼兒冷靜的性格在幼兒學習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幼兒大多好衝動,冷靜性格對幼兒是一種較高的追求,但對幼兒的成長有積極的作用。幼兒家長和教師要有意識地訓練幼兒靜心思考,使幼兒逐漸養成冷靜的性格。四幼兒教育中性格塑造的重要性綜上所述,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其性格的養成由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幼兒家長和教師對幼兒的影響尤為重要,因此家長和幼兒教師應為幼兒樹立正確的榜樣,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去感染幼兒逐漸形成良好的性格。本文從幼兒教育中性格培養現狀談起,進而從四個方面闡述幼兒性格存在的問題,即幼兒不誠實的性格、幼兒內向的性格、幼兒膽小的性格、幼兒衝動的性格。最後揭示幼兒教育中性格培養對策。幼兒良好性格的培養與幼兒教育息息相關,通過本文的探索旨在使更多的人關注幼兒性格塑造的重要性。

幼兒園教育論文 篇7

語言教學是幼兒園階段主要的教學科目,通過語言教學的開展,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提升。然而,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幼兒園大班在進行語言教學時存在“國小化”的問題,嚴重地影響了教學效果,也不利於幼兒語言能力的有效提升。好動、愛玩是大班幼兒的突出特點,遊戲教學正是充分融合了幼兒這兩大特點的教學方式,通過遊戲開展語言教學,可顯著地提升教學效果。

一、遊戲教學在幼兒園大班語言教學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1、遊戲資源比較少

大班語言教學中利用遊戲教學時,需要豐富的遊戲資源來支撐,但當前大部分的幼兒園中游戲資源都比較少,教師自主開發的意識也比較差,有限的遊戲資源使得語言教學中可採用的遊戲方式僅有幾種,幾次輪轉使用之後,幼兒缺乏參與遊戲的興趣,不利於教學的順利開展。

2、幼兒參與遊戲的時間有限

大班在利用遊戲進行語言教學時,教學時間為 20~25 分鐘,理論上來說,這其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應該歸屬於幼兒,但真實的狀況是幼兒參與的時間比較少。有的幼兒園僅在遊戲即將結束時才讓幼兒參與進來;有的直接在字、詞的講解中穿插遊戲,幼兒基本上無法參與,與遊戲教學的實質相背離。

3、過分強調遊戲的規則

大班幼兒的年齡比較小,對規則的理解能力有限,違背規則遊戲的現象經常發生。然而教師在進行遊戲教學時,過分注重遊戲規則的強調,從而導致在短短的遊戲中出現教師多次維持規則的行為,這不但影響了遊戲的連貫性,同時也會影響幼兒參與遊戲的興趣。

二、幼兒園大班語言教學中提升遊戲教學效果的措施

1、更新遊戲教學理念

在遊戲教學中,幼兒通過參與、體驗,獲得相應的知識,這是一種主體性的體驗,可提升幼兒感知的效果。教師利用遊戲進行語言教學的過程中,首要的便是秉持正確的遊戲教學理念,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在遊戲教學中,幼兒是遊戲的主體,處於核心的位置。設計遊戲時,要兼備知識性和趣味性,而且要明確自身的引導地位,進而在教學中有效地發揮引導作用,讓幼兒在遊戲中掌握語言知識,鍛鍊語言能力。

2、創造性地進行遊戲設計

與其他科目教學相比,語言教學具備可滲透性的特徵,語言即是人們生活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教學正常開展的重要支撐,任何一個科目的教學中,都存在語言教學。大班教師在進行語言教學時,要利用各種可以利用的機會實施語言滲透,提升語言教學的效果。教師在設計語言教學遊戲活動時,要堅持創造性的理念,在遊戲中增加語言因素,注重語言能力的發展。在語言教學遊戲中,角色遊戲、表演遊戲都可以被多次運用,而且不會讓幼兒有重複的感覺,而且在此過程中,還可以讓幼兒鍛鍊語言能力。在進行《小狐狸畫春天》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設計角色遊戲,在課前,教師準備好頭飾,包含小猴子、小熊、小刺蝟和小狐狸,課上教學匯入之後,教師請幼兒分別扮演小動物,表演他們迎接春天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加上自己的想象,並將自己的想象描述給其他小朋友,在此過程中,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遊戲中,同時語言能力及想象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鍛鍊。

3、增加幼兒園的遊戲資源

網路中包含海量的資訊,教師通過關鍵詞的搜尋,可以搜尋出多種遊戲方式。但遊戲方式畢竟有限,教師要開啟視野,以更為寬廣的思路開發遊戲資源。在開發資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打破採用“現成遊戲”的方式,通過自創的方式使得幼兒園的遊戲資源得到豐富。

4、遊戲中充分尊重幼兒

教師在進行遊戲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將大部分的時間留給幼兒之外,還需要在遊戲中充分尊重幼兒,堅持幼兒在遊戲中主體性的原則。幼兒語言遊戲教學中,存在的不確定性比較大,因此教師不應該刻板地遵守遊戲規則,而是要給幼兒留有適當的發揮空間,在合理的範圍內,尊重幼兒,實現在遊戲中教學。對幼兒不遵守規則的行為,教師應在合理的時間來引導,避免反作用,促使幼兒理解規則,並自覺遵守規則。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學的目的在於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能力,教學中,通過遊戲教學的運用,讓幼兒在玩遊戲中掌握語言知識,鍛鍊語言能力。在運用遊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地尊重幼兒的主體性,併合理地對幼兒進行引導,實現教學與遊戲並重的目標,顯著地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王鳳霞、幼兒園大班教學遊戲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22)。

幼兒園教育論文 篇8

摘要:

玩沙遊戲是我園課程活動的組織形式之一。不定性的流沙讓孩子們時刻期盼著走進沙池。他們在塑造、構建、挖掘、填充、染繪等活動中感受著沙子獨有的特性,學習玩沙多型別的技能。源於生活的操作材料往往更具有探索的價值,為此,在原有活動的基礎上,我們結合課程開展了與主題相關的一系列玩沙活動,這對孩子們來說更是一種新的嘗試、新的體驗。科學課程與玩沙活動的完美融合同樣體現出孩子們高度的自主遊戲精神。

關鍵詞:

課程、自主、玩沙、體現

一、自主探索,尋找沙子特性

有趣的主題“小問號”來自《幼兒園綜合活動課程》的大班下冊,小小的問號要求孩子們常思考、擅發問,激發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結合小問號強烈的疑問性,為進一步瞭解沙子的特性,我們設疑提問:“沙子是什麼樣的?”孩子們根據問題自主探索尋求答案。有的孩子用手輕輕地觸控,把沙子放在手心裡搓一搓、揉一揉;使用沙漏漏沙的孩子則靜靜地觀察著沙子慢慢地流動;還有來回提水的孩子也在仔細發現著什麼。他們根據內心所想,運用自己的方法找尋著沙子的特性。

多種感官共同參與的探索才是更深刻的。用眼直接觀察的孩子得出了沙子是小小的顆粒,放在手心裡揉搓時會發出微妙的聲音;沙漏工具的操作者知道了沙子很難抓緊,一不留神淘氣的沙子就會從指縫間溜走,原來是因為沙子有著高度的流動性;以水為中介觀察幹沙與溼沙的孩子發現了同種性質的材料在不同狀態下特性也會發生改變:幹沙的流動性強卻缺乏塑造性,而溼沙則恰恰相反,強大的塑造力取代了流動性。課程開始簡單地設疑,讓沙子的特性逐漸浮出水面,直接告知沙子的特性或過多幹預孩子探索的過程都不利於他們更好地觀察和思考,探索的道路自由而隨性、坎坷而堅定,只要能圍繞問題出發,自主試驗探究,答案終會有揭曉!

二、自主比較選擇合適材料

隨著陽春三月腳步的邁進,結合主題“我們在春天裡”,我們開始了春季植物沙畫製作活動,孩子們習慣性地拿起剪刀和雙面膠操作起來,他們艱難地把雙面膠剪成長條和小圓形狀,雙面膠的粘性大大增加了操作的難度。雙面膠旁邊的膠水卻無人問津,這種現象也是我意料之內的,全新的操作材料孩子當然顯得比較陌生,因為不清楚膠水可以用來幹什麼?怎麼用?於是,我輕輕地提點說:“可以嘗試用膠水製作!”結果有孩子放下了手中的剪刀和雙面膠,拿起了棉籤和膠水,但拿在手中遲遲不敢動手。見狀我詢問:“你們覺得今天老師提供的膠水有什麼用呢?”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其中一孩子說膠水也可以用來做沙畫。“如何用膠水做沙畫呢?”緊接著的提問又引起了一番討論,一個女孩說:“老師,我看到這裡有包棉籤,可能是用棉籤蘸膠水做的。”接著女孩的回答我簡單地進行了引導:“寶貝真聰明,就是這樣,把棉籤當畫筆,膠水當顏料,畫出柳樹,點上桃花,撒上相應顏色的彩沙。”孩子們聽了老師的引導趕忙嘗試,大部分孩子快速地完成了沙畫的製作。活動結束前我詢問孩子:“通過比較你們覺得製作柳條和點綴桃花時使用什麼材料比較合適呢?”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應該使用棉籤和膠水。一貫的思維定式和斥新的心理反映讓孩子在活動的一開始選擇了雙面膠,但是後來根據教師的兩個提問,孩子們能積極、熱烈地討論,並進行大膽的嘗試,通過自主比較他們明白了膠水在製作小面積的柳條和桃花瓣時更為合適!

三、自主分析,完成壘高任務

玩沙與課程的結合,讓小小的建築師也走進了沙池。建築師厲害是因為能造出高樓房,所以在沙池裡的小建築師同樣需要有建構高樓房的本領。為建構樓房我們準備了三個大小不同的楷體板切割而成的模型,孩子需利用模板嘗試壘高。

樓房構建需要大量的沙子和時間,聰明的孩子選擇分工合作,團結的力量下最大的楷體板模型很快就填滿了沙子,正當他們把第二塊模型放上去時,剛製作好的底部沙子即刻潰散。孩子們納悶了,站著不動了。我指了指已做好的樓房(活動之前老師事先做好的範本)暗示他們去觀察,他們來回幾次觀察後,小林好像發現了什麼,他說:“老師做得好緊的,中間都沒有洞洞。”“是啊是啊,連縫隙都沒有。”有孩子附和道。“我們這次要把沙子拍得結實些。”他們再次行動起來,這次所耗時間明顯久於之前那次,一次次的拍實終於穩固了底層的奠基。孩子們細心地觀察和嚴格的態度讓壘高的二層建構成功了。他們拿起第三個楷體板模型放在二層沙上繼續壘,悲劇發生了,“刷”一下二層樓全倒塌了,其他孩子看著那男孩手中拿的楷體板模型,他們立刻就明白了:男孩拿的楷體板模型比二層的大,沒有按照大、中、小的順序排列,無序亂壘當然會倒塌。再次調整後,他們終於在第三次嘗試中成功了,順利地完成了壘高任務,出色地建構出三層的樓房。雖然孩子失敗已有兩次,但是他們不氣餒,他們從失敗中自主分析,找尋原因,合理調整,終而取得成功!

四、自主裝飾,彰顯創新思維

針對大班孩子即將離開幼兒園升入國小的現象,我們結合主題《離別時刻》,在玩沙中也特意開展了留名念園的活動。孩子們懷著激動的心情開始用沙子製作自己的姓名了。在裝飾環節,因為有範畫,孩子們的思維受到限制,很多孩子模仿著範畫,雖然裝飾線條種類較範畫變多了,但是裝飾形式卻沒有太大變化。“老師,我不要拿修正液裝飾。”婷婷說道。“可以的,用你自己的方法裝飾。”我回答道。婷婷進入了她的裝飾環節,裝飾完畢後婷婷拿著作品過來給我看,她的名字沙畫讓我眼前一亮,她完全脫離了範畫的裝飾,她沒有用到修正液,整幅沙畫全用彩色沙子製作,她在名字周圍用相近顏色的彩沙繪畫上花邊,製作得既美觀又富有藝術氣息,遠看似三朵花,仔細看會發現內藏著姓名。婷婷的操作完全出於自己的想法,想法付諸實踐後,效果也意外驚人。這讓教師充分認識到範畫的毀滅性,無形中剝奪了孩子自主思維、自由想象的機會。

玩沙活動與科學課程的有機整合使得幼兒在獲得廣泛科學知識的基礎上,更協調了幼兒身體的各部位,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課程背景下的玩沙活動中,孩子的自主性必須得到充分的體現,教師要時刻清楚自己應處的位置,扮演好觀察者的角色,適時提醒,正確引導,做一個有技巧的輔助者!

幼兒園教育論文 篇9

【摘要】:幼兒正處在創造力的啟蒙時期,教師應更新觀念、重視在各種活動培中幼兒有真正的機會充分表達自己。是一種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積極主動、創造性反映現實生活的;通過角色遊戲活動,幼兒從中能獲得全面發展。因此,研究如何在角色遊戲中發展幼兒創造力。充分發揮孩子們在角色遊戲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孩子們的興趣和需要得到滿足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角色遊戲時開展角色遊戲中要以遵循幼兒教育的發展規律,來體現幼兒教育中的主體性,從而來實現幼兒教育的自身的價值。

【關鍵詞】:幼兒教育 主體性 角色遊戲

在知識和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對人的整體素質的要求超過任何代,這種整體素質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全面發展,而且具有高度的“主體性品質”:積極主動、獨立自主、富有創造精神。可以說,主體性教育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靈魂。角色遊戲就是通過角色扮演,模仿和想象,幼兒再現自己的現實生活經驗和創造自身的生活,其實體現了幼兒、教師、材料三向交流的可能性,為實現幼兒的主體性發展創造了自己學習的物質條件和形式,是幼兒主體性發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之一。

一、角色遊戲在幼兒主體性教育中的作用

(一)角色遊戲能激發幼兒的能動性,讓幼兒主動去學習

能動性是構成主體性的根本特徵,人的能動性是和動物消極適應環境的被動性相對而言。能動性表現在人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去改革客體,人是主觀能動的,幼兒也不例外。能動性強的幼兒往往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能作出積極的反應,主動地參與活動,從而提高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在角色遊戲中能充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就會去探索去創造。遊戲前讓幼兒自己去探討確定遊戲的主題,主動構思主題如何去延伸,再加上教師適時適度的指導,一次有趣的角色遊戲就能在幼兒積極主動的氛圍中開展下去。如:遊戲“超市”,就是在孩子們七嘴八舌的情況下產生的,他們本來對現實生活中的超市就非常好奇,很想像爸爸媽媽那樣去買東西,像服務吶喊那樣去賣東西。所以孩子們的積極性特高,主動為超市取名、佈置環境、制定工作人員職責等等,教師在一旁適當地給他們出謀劃策,他們玩得可開心了。那一次的遊戲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由此可見,角色遊戲能充分滿足幼兒的需要,從而發揮了幼兒的能動性,使幼兒保持高漲的學習情緒,促使他們不斷嘗試探索,獲得更多的成功,學習更多的知識。

(二)角色遊戲能促使幼兒的社會性,讓幼兒主動與人交往嗯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社會化是人所必需的,如果個體不接受社會,不學習和適應他所處的社會和文化所需求的規範、規則和方法,他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幼兒來到這個社會,就必然要學習這個社會和文化所要求的各種規範、規則和方法,學習這個社會的語言、思維和行為方式,包括如何稱呼他人、如何與他人交往、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對待事物、如何處理問題等。

角色遊戲是最能體現幼兒的社會性,角色間的交往在遊戲中是必不可少的。如:在快餐店中店員必須要主動去招呼顧客”,熱情大方地介紹有什麼吃的,這樣才能吸引顧客,開好店子。在遊戲過程,就連班上最不愛說話的幼兒,在這裡當顧客也都能大膽地說出自己要吃什麼,可見,幼兒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與他人交往的角色中,由此培養了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表達能力,以及主動交往能力。

(三)角色遊戲能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讓幼兒主動克服困難

我們把重視因勢利導、啟發想象、引導創造這項富有挑戰性的工作稱為誘導天使的靈感。一個輕鬆、活潑,富有啟迪性的氛圍,可引導幼兒的想象,產生創造的慾望。在幼兒園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利用角色遊戲是教師營建這種氛圍的關鍵,因為想象、創造是角色遊戲的特徵。在遊戲中多數是以物代物來滿足幼兒對材料的需求,替代材料越豐富,幼兒選擇餘地越大,想象、創造的空間也就越大。如餐廳的顧客”提出要吃牛排,在討論中幼兒提出可以用泡沫切成一塊一塊,塗上顏料來替代牛排,很快就解決了這一困難。又如:菜場的顧客要買“海帶,可正缺貨,於是孩子們自己想辦法,尋找合適材料(如紙條或布條)來替代或製作,由此激發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動性,同時又充分發揮了幼兒想象、創造能力。

二、角色遊戲影響幼兒主體性發揮的原因

考察當前的幼兒教育實踐,教育活動的主體問題並沒有很好地得到解決,這是影響幼兒主體性發揮的主要原因。不少教師嚴然以教育活動主宰者的身份出現,與孩子不是朋友關係、知心人的關係,而多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係、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係。在開展幼兒

角色遊戲的過程中,許多教師往往包辦代替,超出主導範疇,即由教師確定主題,分配好角色,講解各角色的玩法、規則,而在遊戲開展的過程中又過多幹涉,讓幼兒的思維隨教師走。結果,角色遊戲成為了教師導幼兒演”的表演活動,幼兒在遊戲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得不到發揮,這樣忽視幼兒主體性的活動,達不到其教育的作用。上述種種,突出地反映為孩子還沒有成為教育活動的主體,更沒有成為發展的主體。孩子的主體性是一種自身的自然存在,3至6歲是孩子主體性發揮與發展的黃金期。但決定其能否發揮與發展的關鍵因素是孩子的內因,沒有孩子主體地位的真正迴歸與自身自然存在的主體性的釋放,教師再怎麼賣力對教育活動進行發動”也是沒用的,教師的作用只是外因條件;教師如果取代孩子的主體地位(教師成為主體),視幼兒教育活動是一種我教你學”的過程,必將限制孩子主體地位的到位與主體性作用的釋放,其主體性的發展儘管有其可能性,但這種可能性難以真正成為現實。因此教師應該轉變觀念,樹立幼兒是遊戲主體的思想,在遊戲中更好地發揮幼兒的主動性,體現幼兒的主體性。

三、如何在角色遊戲中體現幼兒的主體性

(一)創設適宜的環境,提供開放的活動空間,促進幼兒主動參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角色遊戲區最重要的就是創造能鼓勵幼兒自由選擇、大膽交往、大膽表現的環境,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幼兒在遊戲中的自主性。在角色遊戲中,教師應是環境的創設者,條件提供者,觀察指導者。教師主要是通過創設環境,投放開放性的材料來影響孩子主動地學習。在環境創設時,我注重引導幼兒參與,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如在超市的遊戲生成後,教師就問幼兒:”我們可以在哪個位置開超市,需要怎樣佈置?”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出了許多建議,在活動室外的走廊裡。可以設一個入口,一個出口。還有收銀臺,如果人少就一個,如果人多就設兩個。等等,每次的遊戲環境創設時,教師總是讓幼兒說一說怎樣佈置新的遊戲環境,讓幼兒參與收集材料,參與制作遊戲材料,參與環境的創設,幼兒在實踐的過程中體會到自己是遊戲的主人,參與的積極性更強烈。有時我發現孩子們玩了幾次後,對原有的遊戲區興趣不大,於是在講評活動中,教師及時提出來,大家一起添置新的遊戲材料,幼兒對富有新意的環境總是表現出特別敏感而有興趣,他們對每個富有新意的事物,都想看看、聽聽、摸模、碰碰、問問,這時他們的思維活動與探索精神也處於最佳狀態,如果教師抓住時機,對幼兒進行啟發、誘導,幼兒就能主動地,不斷地創造遊戲。

(二)讓幼兒自由選擇,放手開展角色遊戲。

我們承認了“孩子是遊戲中的主體,那麼孩子在角色遊戲中的主體地位體現在什麼地方呢,我們縱觀幼兒遊戲的全過程不難發現在角色遊戲的過程中要確立幼兒的主體地位,就必須尊重幼兒的意願,真正實現五個自由,即:尊重幼兒選擇主題的自由、尊重幼兒選擇情節的自由、尊重幼兒選擇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兒選擇角色的自由、同時還要尊重幼兒自由地講評自己的遊戲,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兒這五個自由,遊戲才能變為孩子們自己的遊戲。

1、自由選擇主題:幼兒遊戲主題的來源往往是幼兒周圍生活中見過的或者體驗過的事和物,從熟悉的家庭或者幼兒園的生活,逐漸擴大到社會生活人和事,如從”娃娃家”到”照像館”、”圖書館”。教師在主題確定上要給幼兒選擇的餘地,平時多收集幼兒感興趣的主題,利用自由活動時間與幼兒交流,瞭解幼兒感興趣的遊戲主題,給幼兒自由選擇的機會。如:許多孩子喜歡去麥當勞吃漢堡、薯條。利用此機會,教師為他們新增設了快餐店的主題,收集了許多有關的遊戲材料,許多去過快餐店的幼兒就有了喜歡的新主題。大大滿足了幼兒主體選擇的權利。在角色遊戲中每個幼兒都能依據自己的意願選擇遊戲主題,大大滿足了幼兒主體選擇的權利,享受到個性自由的快樂,同時培養了幼兒的自我意識。

2、自由選擇情節:主題確定後,教師可組織幼兒討論遊戲怎樣玩,以此來發展遊戲情節,教師在幼兒遊戲過程中不要過多幹預,根據幼兒意願發展情節,如:娃娃家裡的媽媽總是在那裡做飯,教師見到後就讓媽媽去買菜,可是媽媽卻不願意,這時,教師就應尊重幼兒的意願,瞭解原因,根據幼兒意願發展遊戲情節。

3、自由選擇角色:在選擇遊戲的角色時,要體現按意願選擇角色,年齡小的幼兒可以問一問願意擔任什麼角色,中、大班幼兒則鼓勵幼兒自己商量分配角色。

4、自由選擇玩具:角色遊戲中的玩具就是遊戲材料,在選擇時,教師也要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意願自由選擇,如我班的何青松小朋友在一次醫院的遊戲中,突然萌發了 “做手術”的情節,因為沒有口罩,他將理髮店的毛巾當口罩,這是很有創意的想法,如果教師沒有觀察清楚而誤認為他亂拿別人的物品,就會抹殺孩子在遊戲中的主動性、創造性。

5、自由講評遊戲:孩子們在遊戲中會有許多開心的事情與出現的問題,教師要給予幼兒充分講述的自由與時間,每次遊戲結束後都可以讓幼兒分組講一講,特別是大班的小朋友,他們有自己的見解,可以解決簡單的問題,可以針對問題讓幼兒自由講述自己的遊戲,從而培養幼兒的自主性。

(三)堅持多樣的指導方式

合理運用遊戲的指導方式,是實現幼兒在遊戲中主體地位的需要保證,而教師在角色遊戲中的現場指導,應以幼兒的主體性為前提。有的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常運用遊戲外直接指導的方式,即以教師的身份指出遊戲中出現的問題,這種方法常使幼兒的遊戲出現中斷,影響幼兒在遊戲中的活動。教師可採取以角色的身份參與指導,更好地融入遊戲中,使教師和幼兒處於一種平等的人際氛圍中。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幼兒的主體性才能充分體現。如幼兒在開展”理髮店”的遊戲中,扮理髮師的幼兒常弄錯理髮順序,不知理髮前該做些什麼。為此,我扮成顧客去理髮,提示”理髮師”先幫我洗個頭,這樣剪的時候才不會疼。忘了圍圍布,就對”理髮師”說:“想個辦法別讓頭髮丟在衣服上。在我的提示下,幼兒很好地完成了理髮的過程。其效果比教師直接說步驟好得多。

其次,教師可根據幼兒個體發展的差異,適時給予隨機指導。觀察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鼓勵能力較弱的幼兒參與遊戲,幫助每位幼兒增強角色意識,突出幼兒遊戲中的主體地位。如:班裡的宣宣小朋友膽子小,不愛表現,每次開展角色遊戲時只抱布娃娃。於是,我鼓勵她

幼兒園教育論文 篇10

一、以教師為本,創設良好的人文環境

以教師為本,創設良好人文環境,就要做到對教師的真正尊重,管理人員不但要尊重教師的自主人格,也要尊重教師的每一點付出,給教師工作空間與心理空間多留一些自由,幫助教師工作得更舒暢,增強其教育能力與科研能力。其次,管理者的管理思路要及時通過不同渠道告知教師,取得教師的支援,而教師在工作與生活中的所思所想亦應及時反饋給管理者,尤其是對於幼教管理的意見建議更應及時下情上達。管理者要主動分析、及時聽取,儘可能營造出民主、自由、嚴肅的氛圍,讓管理活動變得融洽。第三,管理者需要與教師站在平等的地位對話,用人格魅力影響教師、感召教師。以教師為管理主體,將民主管理的精神發揚光大,提升管理成效,保證教師上課時有充分自主權,將上課的空間交給教師,使教師能夠在教育部門方針政策的指引下獨立完成課程模式選擇、課程內容安排與授課方法構建,發揮教師的創造性,讓課堂教學真正滿足幼兒所需。管理者要引導教師積極投身到幼教機構總體目標制定工作中來,與教師一同將總體目標分解成具體的年段、月段分目標,通過管理者、教師乃至家長的協調,把目標內化成所有教職員工的自我要求,從而達到分目標與總目標的一致性。

二、以幼兒為本,形成優美的物質環境

幼教管理的所有工作最終還是要指向幼兒,要保證所有工作都能最大限度地為幼兒服務,這也是人本化管理思路的核心理念,是幼教管理形式的存在意義,所以幼兒園工作一定要切實滿足幼兒的需求、家長的需求,充分理解並尊重幼兒人格尊嚴,使他們的基本精神訴求得到滿足,按照幼兒的心理與生理髮展特點實施專業化、個性化、科學化的“三化”教育。幼教機構的文化學習內容是豐富多彩的,而學習內容的載體因為受幼兒發展特點所限,多為集體形式的活動。管理者與教師應當在確保日常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多進行一些發展幼兒潛能、增強幼兒學習興趣的教學,除了組織種類各異的興趣小組,也可以設定一些所有幼兒共同參與的傳統活動,像旅遊、親子運動會、歌舞晚會之類。在具體的活動創設過程中,應當始終圍繞主題內容安排集體活動,形成可以對幼兒重點活動予以強大支援的物質環境,使幼兒能夠按照興趣傾向、智力傾向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由操作學習內容。通過師生間的交流合作解決幼兒的學習問題、生活問題,使幼兒的經驗得到增長、知識得到豐富,繼而讓發展速度各異、認知風格有別、個性需求多樣的幼兒都能得到合理化發展。關於物質環境的建立主要有兩點建議,其一是創設良好的公共環境,幼教機構的公共環境是教師、幼兒與家長最常去的地方,其裝飾影響力大,而且帶有管理展示的功能,所以管理者要格外用心於公共環境的創設,儘可能將本機構的最高水平展現出來,比如可以安排衛生宣傳欄、保健宣傳欄、作品展示欄等,用圖片或者照片的形式宣傳衛生保健常識、幼兒教育成就、教師科研成果等,特別要展示出本幼教機構獨特的活動場景。在圍牆上則可以安排多彩、明亮、生動、富於情趣的童話故事,讓幼兒園整體氛圍符合幼兒心理需要。其二是創設藝術化的活動室,幼教機構的活動室的佈置是物質環境建設重要組成部分,它有教育性、參與性、藝術性等多重功能,是達到幼教管理目標的必要手段,因此要按照幼兒興趣特點、年齡特點鼓勵幼兒參與創設,並充分利用家長資源,使家長幫助出謀劃策,尋求活動室環境創設的靈感,比如結合母親節活動主題,讓幼兒將媽媽的關懷、愛護用繪畫的形式展現出來,並加上媽媽的工作照片。

三、小結

人本化管理屬於教育管理科學當中的核心命題,用人性的觀點分析教育問題將會得出更有啟發性的結論。幼兒教師是把獨立性、引導性與創造性結合在一起的工作者,而幼兒是接受教育的最具潛能群體,以人為本的幼教管理思路革故鼎新,就是需要給教師以更多權利、給幼兒以更多機會,按照“人”的實際情況實現管理目標的高度整合化。

幼兒園教育論文 篇11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經濟方興未艾,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各國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是民族創新能力的競爭。教育是培養人才和增強民族創新能力的基礎,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教育興,民族興,因此必須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沒有教育事業的跨越式發展,就無法造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就難以提高全民族素質,難以提升國家的綜合國力,難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近年來,隨著黨中央、國務院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教育事業的發展取得了歷史性跨越,國民受教育程度和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二步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和知識貢獻。

一、愛崗敬業、獻身教育事業是師德的思想基矗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事業。人們常把教師比喻為紅燭、人梯、春蠶、鋪路石,意在表達教育這一職業的無私和偉大。所以,教師從自己執教之日起,就該對教師這一職業有充分的認識,才能徹底清除拜金主義.仕爵主義觀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獻給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業。

教師不僅僅是在奉獻、在燃燒,而且同樣是在汲取,在更新,在昇華。教師最大的樂趣就是照亮了別人,充實了自己。正是這種成就感、幸福感,激勵著千千萬萬的教師不辭辛勞地為教育事業獻身。

二、熱愛學生、教書育人是師德的核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你不愛他,他會愛你嗎?我們教師職業的價值,正是體現在一個個學生心靈的昇華上,教師的教育像涓涓的流水,滋潤著一個個個體的心田,從而產生了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完善人的人格:形成人的一定性格,培養人的良好品德。通俗地講就是,教師的教最終是為了不教,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學生獨立自主、自強不息的品質。這才是真正地教學生,愛學生,而不是簡單地教會他們認字、計算僅此而已。教師還要平等、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學生得到不斷的發展。

三、更新觀念、努力創新是師德的新發展

傳統意義的傳道、授業、解惑是對為師者業務職能的概括,今天教師的角色正在發生變化,從“傳道”者轉向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從“解惑”者轉向發現問題的啟發人,從“授業”者轉向解決問題的參與人。

目前,一些教師常犯“三多三少”的毛病:對學生現狀看得多,學生髮展看的少;知識要求多,能力訓練少;分數看得多,實際才幹看得少。這種育人的觀念與知識經濟對人才的要求距離甚遠。“育人”不能一般地理解為培養學生,而是應把它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和社會環境中認識。教師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以明日建設者的素質和德才要求,指導今日的教育教學工作。教師一定要目中有人,千萬不能“重術輕人”。任何一名教師都不可能把學生步入社會後幾十年中所需要的知識都傳授給他們,但如果學生具備了自學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探求新知的能力、動手實踐的能力以及創造的激情與精神,同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就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終生受益不荊

要讓學生從分數的奴隸變為學習的主人。要從以“教”為出發點轉變為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教為學服務,教不是統治學生學、代替學生學,而是啟發學生學、引導學生學。課堂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用武之地,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獲取知識、訓練能力、發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薰陶的場所。教師應是教練員,不是運動員,要讓學生運用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去學習、去實踐。

四、以身示範,情感育人

“學高為師,德高為範。”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著學校的校風和學風,教師的形象直接關係著學生素質的培養。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音容笑貌、板書筆跡等。因此,可以說教師道德素質比教師文化素質更為重要。師德才是教師的靈魂,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範,這才能真正為人師表

搞教育不能搞形式主義,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其階段性,不能強求一致,無法整齊劃一。而真正能夠給學生以偉大啟迪和深刻影響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細節。一個好老師受同學歡迎,其實並沒有什麼法寶,也許就是總能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及時的表揚,真誠地賞識他們。 我們的教師隊伍中,絕大多數責任心都很強,然而,僅僅有責任心是不夠的,變單純的“責任”為豐富的“情感”,去面對學生之間出現的各種情況。

教師要模範履行師德規範,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響學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從而成為一個有公民意識的人,一個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個真善美的人。高尚的師德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的、受益終生的。“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精神豐富、道德高尚的教師,才能尊重、陶冶學生的個性,而一個無任何個性特色的教師,他培養的學生也無任何個性特色”。這就要求教師自重、自盛自警、自勵、自強,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要學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在行動上為學生做出表率。

五、終身學習、不斷進取是師德的昇華

教師要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博學多才對一位教師來說當然很重要。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需要有一桶水。”然而,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背景下,教師更應該是一條清澈的,不斷流動的小溪,吸引著學生到你身邊來汲水。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為人之“道”。但知識絕不是處於靜止的狀態,它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每時每刻都在日新月異地發生著量和質的變化,特別是被稱作“知識爆炸時代”、“數字時代”、“網際網路時代”的今天。教師更不能滿足於先學於學生,而且要堅持繼續學習,堅持終身受教育,具有勇於創新、不斷進取的精神,與時俱進,不斷充實自己。

人民教育德為先,在工作中要始終牢記人民教師的神聖職責,以培育人才、發展先進文化和推進社會進步為己任,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絡在一起,並在深刻的社會變革和豐富的教育實踐中履行好自己的光榮職責。要向優秀教師學習,學習他們關愛學生、教書育人、辛勤耕耘、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對學生嚴格要求,耐心引導,指導學生“學會做事”,在實踐中增長才幹,在勞動中創造價值,在與人合作中學會生存和發展的本領,指導學生“學會學習”,通過導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會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抓住問題的關鍵,找出新舊知識的聯絡,促進知識和技能的遷移。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依法執教、愛崗敬業,認真貫徹教育方針,積極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工作中要為人師表、艱苦奮鬥、開拓創新,通過不懈努力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幼兒園教育論文 篇12

幼兒教育也越來越被社會和教育機構所認可,幼兒教育是對學齡前兒童的啟蒙教育,對幼兒以後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幼兒教育實際,對幼兒園教育的方法做下面一些論述。

一、培養幼兒的良好性格,提高幼兒情商

情商是一個人的為人處世能力,高的情商可以讓智力平平的幼兒創造出不平凡事業,低的情商卻可以使人變得平庸。幼兒的性格基本是在幼兒園時期初步形成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態度、家庭環境,幼兒的啟蒙教育等等,在內部和外部環境的作用下,幼兒會逐漸形成自己的性格特點。幼兒的每一個習慣,在養成以前的教育都是特別重要的,因此,對幼兒的初期教育要堅持原則,不能遷就幼兒,有利於性格成長的就要讓幼兒長期堅持,不良的習慣一有跡象就要堅決制止,逐漸地幼兒就會形成良好的性格特點。幼兒園階段的幼兒意志行為比較差,隨意性強,沒有明確的目標,往往是個人興趣或願望的需要。因此,要培養幼兒有一定的自制力,做事情先有目標,然後努力實現,並能為實現目標,克服幼兒控制意志差的良好品質。

二、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所謂習慣,就是人們在相同的模式下不斷的重複從而形成了模式化的行為方式。習慣的最大特點就是自發性,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就會發過來影響人的活動,學習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大大提高。研究發現,幼兒園和國小時期是人的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但是,一些家長總是認為孩子還小,對孩子的不良習慣進行縱容,讓孩子在飲食方面養成挑食的壞習慣,有的家長生怕孩子餓著,經常是在孩子後面追著喂,小孩子一般都是喜歡吃的拼命吃,不喜歡的一口不吃,家長為了迎合孩子,每天都做孩子愛吃的飯菜,使孩子養成了偏食的壞習慣,同時,也不能滿足孩子生長髮育所需營養的需要;科學合理的食材搭配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幼兒的教育,需要幼兒園和家庭共同努力,家長也應該在這一關鍵期多瞭解孩子的心裡特點,給予孩子各方面足夠的關愛。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在生活、學生過程中多陪伴孩子,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鼓勵和引導孩子正確的行為規範,幫助孩子形式良好的習慣。

三、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責任是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素質,也是人類發展和進步的源泉,所以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工作。這個需要幼兒園和家長共同努力。在幼兒教育中,老教師是幼兒學習和生活的指導者,老師應當以幼兒好朋友的角色,認真傾聽幼兒的心聲,正確引導幼兒熱愛學習和生活,與其他小朋友和諧共處,善於分享,讓幼兒在教育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責任心,對自己、家人和小朋友有明確的責任感。幼兒教師在對幼兒的教育中,要適當的鍛鍊幼兒的承擔能力。給予幼兒適合這個年齡段承擔的機會。教師可以佈置一些適合幼兒的作業,例如讓幼兒給別的小朋友分發玩具,共享自己的玩具用品,等等,教師也可以讓幼兒進行合作表演,大家一起做遊戲等集體的活動,在與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的交流互動過程中,讓幼兒在享受其他小朋友的快樂的同時,也要將自己的東西和快樂一起與大家分享,逐漸地培養起孩子的責任心。教師要在學習生活中,讓幼兒有主人翁的意識,在集體活動中正確的引導幼兒的集體觀念,要讓幼兒有參與和擔當的精神,分享大家一起活動的快樂,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看到自己的行為能讓大家快樂,孩子的信心就備受鼓舞,產生強烈的榮譽和使命感。

四、全面培養孩子生理、心理的健康發展

目前,大多數家長認為幼兒不生病就是健康,對幼兒的心理髮展不夠重視,甚至是漠不關心,這種傳統的觀念是片面的,這樣往往會忽視了對幼兒的心理教育,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全面抓起,給家長普及培養幼兒心理健康的作用和方法,在培養孩子生理健康發展的同時,也要重視孩子心理的發展,多關注孩子的心理活動,正確引導幼兒要有積極的心態。

在幼兒教育過程中,首先老師要保證孩子的生理健康,這個是幼兒學習和生活的基礎,讓幼兒養成放前邊後勤洗手,不挑食偏食,正確的鍛鍊身體,勞逸結合等等,使幼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在此基礎上,教師也要大力培養是兒童心理的健康發展,在教育過程中開發幼兒的智力,豐富幼兒的感情,讓孩子們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教師也應該全面掌握幼兒的心理特點,通過溝通和交流,掌握幼兒內心的需要,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和諧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和引導孩子能夠獨立和自主的完成一些簡單的小任務,讓幼兒的天賦得到充分的表現,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慢慢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

五、初步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

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在讓幼兒掌握基本的數字以後,可以通過數字,玩具或是食物的數量,適合的引導幼兒進行簡單的加減運算,讓幼兒通過基本的操作明白加減的初步規則,初步培養幼兒的思維意識,感知數學的規律性。這個階段的幼兒基本靠感知和操作來學生,在幼兒初步有了思維意識以後,教師可以適當增加難度,變換物品和數量,或是幾種物品混合操作,讓幼兒在腦海對數字的加減有初步的人生,教師在給予必要的引導和幫助,鼓勵幼兒進行獨立的思考,從而培養和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幼兒園教育論文 篇13

皮亞傑認為,遊戲是兒童的認識興趣與情感興趣之間的一個緩衝地區,意即,遊戲中既包含著兒童認知的需要,也包含著他們情感上的需要。《綱要》中這樣要求: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在生活、遊戲及各種有益的實踐活動中通過直接感知、行動和親身體驗獲得經驗的過程。違背幼兒學習特點和發展規律的超前教育和機械訓練不僅會剝奪幼兒童年的幸福,也不利於他們今後的學習和可持續性發展。通過這些科學理論指導,我堅信:幼兒園應以遊戲為基本活動。

回顧當下,反思我們的教育實踐,我們做到了以遊戲為主要活動嗎?

我們的教育觀念要改變,我們的教育方法要改變,我們的課程選擇要改變。帶著這樣的思考,我想從以下幾方面談談如何落實“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教育理念。

一、教師的角色轉變

1、一個教師要成為幼兒遊戲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就應該把自己變成孩子,從孩子的角度去想,有孩子的奇思妙想,有孩子玩的勁頭。

雖然我們不可能成為孩子,但只要我們有一顆愛孩子的心,想讓孩子快樂就一定能做到。

2、遊戲是孩子自發、自主、自由的活動,教師不要過多幹預,充當幼兒遊戲的合作者(平等參與幼兒遊戲,營造寬鬆和諧的人際環境和心理氛圍)、幼兒發展的評價者(觀察、理解和掌握幼兒的個體特點,因人施教)、幼兒經驗的擴充套件者(採用適當的方式方法豐富幼兒遊戲所需要的活動經驗)、幼兒需要的反應者(適時為他們搭建有效地支架,推動遊戲更好的發展)。

以娃娃家遊戲為例。娃娃家裡,幼兒正興致勃勃地玩著。教師則在一旁觀察遊戲情況。當幼兒總是無所事事地抱著娃娃時,教師轉身一變,成為抱娃娃的鄰居媽媽:“你好!我是隔壁丁丁的媽媽,我帶寶寶來串門。歡迎嗎?”孩子們高興地表示歡迎。“丁丁媽媽”問:“你今天要給寶寶做什麼好吃的?”幼兒停頓了一下,不知道如何回答?“丁丁媽媽”接著說:“我新學了XX菜,我家丁丁可愛吃了,我可以教你做。”就這樣,兩個媽媽將寶寶“哄睡”後,開始忙著做好吃的。娃娃家裡頓時活躍起來,又一項有意義的活動生成了。在這個遊戲中,教師在幼兒出現遊戲問題時,以角色身份介入,遊戲的情境沒有被破壞,還調動了幼兒遊戲的積極性。從提出問題到增加遊戲情節,都是在同等角色關係中自然完成。遊戲支架有效而有趣,推動了此項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幼兒的遊戲經驗。

二、遊戲與課程的相互交融。

(一)、遊戲與課程相互轉化的科學模式。

1、幼兒遊戲中自然生成課程(均權遊戲生成課程)。這樣的模式經歷了“幼兒自發遊戲→教師充實經驗→幼兒自主遊戲→教師充實經驗→幼兒自主遊戲→ 主題課程生成”的過程,它把“幼兒要學的”變成課程,通過幼兒自主遊戲,教師適時介入,幫助幼兒豐富經驗,支援遊戲更好開展。

如娃娃家裡,“媽媽”抱著寶寶著急的對“爸爸”說:“寶寶發燒了,我們要帶他去醫院。”可是,班級裡沒有設定醫院,寶寶無法去看病,只能在家裡隨便地“吃藥”。教師發現了,便將此話題拋給了所有小朋友。最後,大家一致認為要“開”一個醫院。可是,醫院該怎樣建呢?孩子們充滿好奇地希望得到答案。於是,有關醫院的主題活動生成了。老師組織小朋友到社群醫院參觀,通過談話活動,瞭解了去醫院就醫的基本過程。在這些活動中,幼兒表現得積極主動。當孩子們對醫院有了初步認識後,班級醫院就在師生共同努力下順利“開張”了,此時的醫院只有一個就診室和一個藥房。在後續遊戲中,出現了一個又一個問題,為了解決問題,圍繞“醫院”主題又開展了很多相關學習活動,家長資源也被充分利用。班級醫院越來越完善,從簡單的“診所”變成了功能豐富的“醫院”。孩子們在這裡玩得不亦樂乎,相關經驗也潛移默化地獲得。

2、老師預設課程,將“我要教的”滲透進遊戲中(均權課程萌生遊戲)。這種模式經歷了“老師設計課程與活動→孩子延伸並發展遊戲→老師充實遊戲與活動→孩子延伸並發展的遊戲→老師充實遊戲與活動→主題課程生成”的過程。幼兒在玩中逐步完成一些預設的內容,是主動的學習過程。

如“紙的一家”主題活動,教師預設了五大領域的相關活動,並將活動的材料投放到各個區角中,幼兒根據需要和興趣,充分地遊戲和感知,各項預定目標都在遊戲中達成。

(二)生活課程遊戲化

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從孩子入園就開始了,我們更應該關注一日生活中學習,所以生活課程非常重要。在生活課程中不都是老師說寶寶做,更加需要遊戲化。

如,餐前讓孩子們聞聞香味猜菜名,以此激起食慾,開展均衡營養的隨機教育。又如,通過毛毛蟲鑽山洞的遊戲練習冬天睡被筒,帶著遊戲情境,幼兒努力實踐,相關的生活自理能力獲得大大提高,教師的工作量也逐漸減輕,這是一個雙贏的活動。而在上下樓活動中,為了讓幼兒按照右行原則有序上下,在樓梯上貼上卡通腳印,不用老師過多提醒,幼兒就能夠開心地順著腳印上下。

只要教師有心,一個又一個小遊戲的開展,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解決生活活動的很多管理難題。

(三)集體教學的遊戲化

1、創設遊戲化的情境。利用遊戲化的情境能夠營造輕鬆自然的活動氛圍,使幼兒在不自覺中達到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的“滲透”與“融合”,使他們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之中。

如大班科學活動《對號入座》,根據教學需要,教師將活動室佈置成電影院,讓幼兒有如置身影院中,學習過程就像是一次實踐活動,效果顯而易見。

2、設計有趣的遊戲環節。遊戲環節的融入,既解決了寓教於樂的問題,又能讓孩子們通過遊戲體驗強化認識。

如大班社會《等一等》,前面三個環節都是讓幼兒圍繞故事進行等待,以此培養“等待”的良好意志品質。為了體現動靜交替的學習原則,讓好動的孩子們獲得一些積極情緒體驗,教師巧妙地結合“等待時可以幹什麼”而引出“大家可以邊玩遊戲邊等待”,師幼在音樂聲中玩了一個熟悉的遊戲,活動氣氛進一步被調動,孩子們在玩中瞭解到“還可以這樣等待”。

3、操作性活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最大限度地支援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因此,我們的集體教學活動要多創設操作性活動,讓他們參與實踐,親身操作,主動獲取經驗,提高能力。

三、區域遊戲最大限度滿足幼兒不同的遊戲需要。

區域遊戲因內容多樣、自主選擇、材料豐富深受孩子們的喜歡,它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幼兒的不同遊戲需求,也為教師提供了觀察幼兒、因材施教的機會和途徑。幼兒園應該充分利用園所環境和資源,以“創設班級活動區”為首要任務,創設能夠激發幼兒探索興趣、想象和思考的遊戲環境。

在組織與指導區域遊戲時,開始階段要體現幼兒自主選擇的理念;進行階段我們要充分觀察瞭解、提供適宜的指導和幫助,切不可過多幹預;結束階段就是收拾整理、分享交流經驗、總結和評價遊戲活動的過程,這一過程不能忽視,要體現師幼互動,讓幼兒從中獲得積極的遊戲經驗,為下一次遊戲做好準備。

孩子的童年是唯一的,遊戲是他們最好的活動,讓我們用遊戲點亮他們的童年世界,那該是件多麼美好的事情!

幼兒園教育論文 篇14

摘要:感恩是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對於一個人來說,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承擔起對父母、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讓幼兒學會感恩對其一生的發展很重要。通過多年的實踐.本文總結出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的有益經驗,使幼兒學會感恩,學會奉獻,學會回報,學會責任。

關鍵詞:幼兒 感恩 感恩教育

感恩是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古人說得好:“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施恩的人,未必圖報。但受恩的人,應心存感激。學會感恩,才能承擔起對父母、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

然而,自古以來,中國的父母一直把“一切為了孩子”看作是自己最大的人生目標。而當今物質條件極其富有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寶貝,這個最好吃,都給你吃!”“寶貝,這個衣服最漂亮,爸爸媽媽給你買!”“寶貝,你想要什麼,爸爸都滿足你”……而稍微沒有達到他們的要求就大哭大鬧。加之現在很多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家裡六個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圍著他一個人轉 ,這些小寶貝、小皇帝、小太陽的身上,很多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性格是“自私、霸道、任性”。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我們的教育有直接關係。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教育幼兒“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將無法彌補。”在幼兒期對其進行感恩教育,孩子的習慣容易養成,因此,在幼兒時期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應該怎樣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呢?

一、樹立正確的觀念,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洛克的《教育漫畫》中指出:“兒童的舉止大半是模仿出來的。”作為與孩子朝夕相處的教師和家長來說,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等都會在潛意識裡影響孩子,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為孩子模仿的物件,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為教師,除了組織正常的感恩教育活動以外,在平常的其它活動方面也應該樹立榜樣。如老師之間,師幼之間在文明禮貌用語上的使用。讓“你好”“謝謝”“不用謝”“請”“對不起”“沒關係”等禮貌語時常掛在嘴邊,對於小朋友對老師的幫助,要非常誠懇的對幼兒說一聲:“謝謝”,小朋友受到老師的尊重,也會不自覺的去尊重別的小朋友、父母或是老師。

作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孩子的的健康成長。父母對老人孝順,孩子長大後就對父母孝順。因此,家長可以利用節假日時主動帶著孩子回去看望老人,表達對老人的關心和想念。父母也可以讓孩子一起做做家務,一方面體驗勞動的快樂,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辛苦與艱辛,要讓孩子學會分擔,並感恩所得到的幸福生活。如到了4歲以後就可以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吃飯的時候擺好碗筷,幫父母打好飯,下班回家給父母提鞋子,讓孩子端杯水等等。同時家長還應該培養孩子主動對他人施恩的意識,如跟其它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要學會謙讓,引導他們樂於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還可以帶領比自己小的小朋友友好的一起玩耍,以此來培養他們的愛心和責任心。總之,生活在充滿感恩和愛的環境裡的孩子就更有愛心,責任心,就會感恩他人,感恩社會。

二、注重生活細節,並給予及時的鼓勵

鼓勵是孩子實現某種活動的催化劑。當孩子的感恩活動還處在萌芽狀態的時候,鼓勵是非常重要的。而幼兒感恩活動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就要求我們時常關注幼兒的生活事件,關注孩子們的言行,並做出正確的評價。如小朋友在午睡的時候,小惠小朋友裙子後面的拉鍊拉不下來,很是著急。這時,琦琦小朋友看見了,就過來主動幫助她把拉鍊拉下來,小惠非常高興的對琦琦說:“謝謝你”,琦琦說:“不用謝”。看見他們互相幫助而且還主動道謝,我對他們兩個小朋友在全班進行了表揚。從那以後,像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班就越來越多,如幫別人端飯,拿紙呀,互讓玩具呀,小朋友之間的爭吵少了許多,並且孩子之間的相互友愛之情正慢慢蔓延開來,不僅在班上,對侍家人也是如此,上學期的半日開放活動,我們班的張祥鎮小朋友見媽媽來了,就主動把小椅子抬到媽媽那裡,讓媽媽座。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們的觀察要仔細,對他們的行動做出肯定,這讓感恩活動才能持之以恆的繼續下去。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

我們都知道,遊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因此要重視遊戲對幼兒感恩教育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如在語言活動“蘿蔔回來了”這個活動中,我讓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對故事進行觸角扮演,體會故事中小動物們處處想著別人,感受愛和溫暖。在健康活動“為小企鵝搭房子”這個活動中,體會無家可歸的可憐,並克服重重困難幫助小企鵝,體會幫助別人後的快樂。通過各種遊戲活動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這樣的角色體驗能使感恩教育能夠在實踐層面上“活”起來,逐步培養幼兒感恩意識。

四、利用節日契機,誘發感恩行為。

我們要注重利用各種節假日,例如中國傳統節日三八婦女節、兒童節、重陽節、教師節、國慶節等這些節日都是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的契機。在節日時,給他們講講節日的由來,通過講一些感恩的故事豐富他們對這些節日的認識,深化他們對節日的瞭解。此外,還可以開展各類感恩主題活動引發幼兒感恩行為,例如在這些節假日裡,指導幼兒親自為教師、同伴製作卡片,或用圖畫來表達對父母、老師的感謝之情。這些節日活動的長期開展能潛移默化地讓孩子由關愛單獨的個人擴大到關愛個人所屬的集體和社會,為將來自發感恩行為的實現奠定基礎。

五、加強家園合作

在充分利用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同時,我們還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加強家園聯絡,使幼兒感恩教育雙管齊下,收到雙重教育效果。

首先,幼兒園通過各種渠道廣泛向幼兒家長宣感測恩教育相關知識,如利用家園聯絡欄向家長宣感測恩教育的意義,向家長髮放關於如何引導幼兒學會感恩的宣傳單,面對面的交流感恩教育的小竅門等等。做為幼兒教師,不僅只停留在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更應該成為幼兒教育專家,為家長在教育過程中排憂解難,你的幫助能為家長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讓家長信服你,那麼,你所宣傳的教育理念才會被家長認可,家長才會主動積極的配合你的工作。

其次,定期開展半日開放活動。每學期至少開展兩次半日開放活動,在活動中組織感恩特色主題的親子游戲。教師有意識的讓家長和孩子一同參與到一些感恩主題活動當中,從中共同體會感恩,學會感恩。

感恩教育是一個長期細緻的工作,需要教師、家長、社會堅持不懈的努力。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幼兒終生髮展,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

幼兒園教育論文 篇15

一、社會環境的差異

中國是典型的開發中國家,雖然近年來我們的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但是,人口眾多、資源分配不平衡等因素,導致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同樣,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平衡,也促使幼兒園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這些競爭最終落實在教育行為上,其直接後果就是家長和部分幼兒園(尤其是民辦幼兒園)拔苗助長,過早地開發孩子所謂的“智力”,幼兒教育體現出急功近利的特點,強調知識教育,卻忽視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在市場經濟大潮下,為了迎合家長們的需要,針對嬰幼兒的各類社會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家長們趨之若鶩,孩子們的快樂童年被取而代之的是永無休止的培訓、訓練和強化學習,於是厭學情緒來得更早了!德國是高度發達的國家,人口相對較少,資源豐富,社會競爭壓力相對小,人力資源的競爭還沒有體現在幼兒教育階段。德國非常重視早期家庭教育,認為家庭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具有無法替代的作用,為此,德國父母享有帶薪育兒假,而且育兒假時間長達兩三年,為父母全身心照顧孩子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德國的早期教育投入相對於適齡學前兒童人口數量而言是比較充足的,有完善的經費投入機制和監督機制,且各個幼兒園的軟硬體環境和教育理念都差別不大,絕大部分家庭都能實現就近入學,家庭承擔的學前教育經費只佔當地家庭經濟收入很小的一部分,家庭負擔相對較小。

德國科技發達,生產方式已經完全實現了現代化,相比較而言,他們的“勞動力”是很稀缺的,對於各類職業不存在任何偏見和歧視,認為每一種職業都可以體現自我價值。因此,孩子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職業,父母不會因為孩子想選擇某種職業可能會“沒前途”而對孩子的選擇橫加干預,孩子們的想法和意見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重視和尊重。德國相關法律明確規定,幼兒園不得進行教育活動,即不得對幼兒階段孩子開展知識教育。幼兒園更加註重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發展,孩子在幼兒園期間都是沒有任何負擔地玩耍和娛樂,孩子們在幼兒園體驗著認識自然、認識社會和人際交往的快樂!

二、家庭教育的差異

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導致中國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集兩代人之力,全力“支援”幼兒階段的教育,這種支援體現在:儘可能地把孩子安排在好的、貴的幼兒園,以期孩子能得到更好的生活照顧和教育;不惜花費高額費用為孩子報名目繁多的培訓班,如繪畫班、泥塑班、音樂班、舞蹈班、閱讀班、英語班、手工班等,有的家長還利用週末時間為孩子在幼兒園之外報各種所謂的“品牌”培訓班,孩子們被折磨得苦不堪言。這些現象,一方面給父母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時間透支和精神壓力,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即嚴重剝奪了孩子童年的快樂時光。相對而言,德國雖然也是低生育率國家,但是現在很多家庭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孩子,加之家長所接受的都是德國“順其自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因此德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秉承了“順其自然”的傳統,並與幼兒園和學校教育理念保持著高度的一致性。在我們看來,他們撫養孩子的方式甚至有點“粗”,但正是這種“粗”的“順其自然”的早期家庭教育和家庭結構卻很好地培養了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獨立生活和善於思考的能力、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德國家長沒有把孩子作為學習的機器,而是希望孩子不論是遊戲、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只要自己喜歡就好,只要認真、盡力就值得表揚。這些都取決於德國人的兒童觀,德國人認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享有基本的權利,包括被尊重的權利、自主選擇職業的權利等,孩子們的興趣和愛好也會得到成人的尊重,他們不會因為自己的孩子選擇任何看似“低等”的職業而責怪孩子,相反,會給予最大的精神支援。當然,這與德國社會的平等的職業認同相關。

三、幼兒園教育的差異

在特定發展階段大環境的影響下,中德兩國的幼兒園在環境、師資、理念、管理、執行體制等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在這裡特別要指出的是兩國幼兒教育體制的差別。雖然中德兩國的幼兒教育都不屬於義務教育,但是在幼兒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和責任分擔機制上卻有著顯著的差別。在我國,相對短缺的幼兒教育資源與人們對幼兒教育的重視和需求日益加強的矛盾非常突出。雖然近期我們出臺了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的一系列檔案和相關政策,卻很難在短時間內從根本上解決入園難、入園貴、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優質教育資源短缺、幼兒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歸根結底,還要從幼兒教育的管理體制和投入機制上入手,做到標本兼治。由於我國在幼兒教育經費上的投入嚴重不足,部分公辦幼兒園的生存和發展壓力很大。加之經濟利益的驅使,部分民辦幼兒園的辦學、管理和收費都極其不規範,政府又缺乏相應完善的監督機制,導致幼教市場亂象橫生,直接造成的後果是上幼兒園難、上幼兒園貴,這些負擔都直接轉嫁給適齡幼兒的家庭,造成了一定的社會矛盾,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家園矛盾,增加了幼兒教師在家園合作工作中的難度。雖然德國的幼兒教育也不屬於義務教育範疇,但是德國對各種幼兒園,包括民辦園的經費投入都是一樣的,而且有專門的機構和組織對經費的投入和分配進行有效的監督,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幼兒園之間“地位”和“層次”的差別,幼兒園不用為“生計”和經費“發愁”,消除了幼兒園在執行過程中的後顧之憂。幼兒園針對家庭的收費一方面比較低,另一方面,收取的費用並不直接繳給幼兒園,而是交到專門的管理機構,然後再由該機構將這些費用轉到幼兒園,幼兒園並不直接與“錢”打交道,幼兒園的管理和執行變得相對單純,所有教師員工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如何促進孩子發展和快樂”上。總之,對幼兒收費制度的明確化、管理的程式化和法制化都使得幼兒園的管理和執行更加規範和合理,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良好的家園合作關係的建立。

四、小結

總之,除了投入機制和責任分擔機制之外,還有理念、管理、配套的社會保障機制等諸多因素共同促成了中德幼兒教育的巨大現實差異。

幼兒園教育論文 篇16

[摘要] 幼兒環境教育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開展幼兒環境教育,可以從小培養孩子們的環境意識,是幼兒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介紹了幼兒環境教育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模式,認為進行滲透式教育是幼兒環境教育的最佳模式,並提出了進行幼兒環境教育的具體思路。

[關鍵詞] 幼兒 幼兒教育 環境教育隨著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的顯現,保護環境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行動。加強環境教育,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使自己的環境行為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規律這是保護環境的基礎。環境教育是一項終身教育,它始於幼兒階段。近年來,很多國家和地區在環境教育(尤其是幼兒環境教育)方面,做了許多積極的嘗試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擬就在學前教育中開展環境教育進行粗淺的研究和探討,以尋求切實可行的幼兒環境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開展幼兒環境教育的必要性“環境教育是整個國家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個新的學科領域,它不僅在提高全民族環境意識和培養專業人才方面做出了顯著的成績,而且為我國的教育事業注入極具活力的新鮮內容。”“我們必須大力發展環境基礎教育,在中國小和幼兒園普及環境知識,努力提高年輕一代的環境意識。”把環境教育納入學前教育體系,這一舉措具有現實和深遠的意義。一方面,一個人的環保意識和環保習慣需要從娃娃抓起,環保知識和環保能力需要從小培養;另一方面,現在的幼兒,將是21世紀的主人,他們當中還將有一批人會成為未來的決策者,其環境意識的強或弱,將直接關係到我國下世紀的建設和發展。如何讓他們認識到環境對人類生存的作用,從不知到初步有所知,做好其環境啟蒙教育工作,我們責無旁貸。

“環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包括環境意識在內)的基本手段之一。”只有提高全民族的環境素質,才能保障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順利實施。而環境素質的培養,最根本的是從教育抓起,尤其應當重視兒童的環境教育,使其適時學習環境科學知識,逐步樹立熱愛環境、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環境意識,具備一定的環保技能,養成自覺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這既是現代兒童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歷史和社會賦予他們的義務和職責。

二、幼兒環境教育的內容和基本模式幼兒環境教育就是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以《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為指標,立足啟蒙教育,使孩子們獲得初步的知識和技能,形成良好的環境道德觀、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幼兒環境教育因其物件不同,具有明顯的年齡特徵和一定的特殊性。必須以其生活實踐為基礎,使孩子們認識和熟悉他們的生存環境,瞭解一些與他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環境現象,啟發孩子們哪是好的,哪是壞的,哪是美的,哪是醜的,規範他們的環境行為,提高他們的環境修養,樹立良好的環境風尚。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美好的,必須加以正確的引導和美的薰陶,必須以正面教育為主,強調環境中美的事物和現象,使孩子們逐步體會到作為自然中的人,應當享有的權利和義務。讓孩子們從感性的認識和自身活動中積極、輕鬆、自然地接受環境教育並變為自覺的行動。

環境教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既包含自然科學又包含社會科學。結合幼兒教育的特殊性和我國國情采用滲透式模式進行環境教育是最佳途徑,可以潛移默化地深入幼兒的內心世界,更容易被接受,對孩子們的影響也更深入,這正可謂是“潤物細無聲”。

三、幼兒環境教育的具體思路1.創設環境教育的氛圍,發揮校園文化建設的隱性教育功能營造環境教育的氛圍,可以自然誘發孩子們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首先應當採取多項措施美化、淨化校園環境,如提高校園的綠化率、堅持垃圾分類等。同時,要循循善誘地教導孩子們整潔美好的環境來之不易,必須規範個人行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來關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環境,然後再由小環境推而廣之至我們生存的地球,提高幼兒的環境素質;其次,應當在教室、活動室、起居室裡精心佈置環境教育素材(如牆飾、板報、專欄等),使孩子們能隨時隨地接受環境教育。有條件的話,還可開闢一些環境教育園區,如種植植物、飼養小動物等,培養幼兒的愛心、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幼兒園教育論文 篇17

幼兒期是家庭教育之初,幼兒期的家庭教育應該如何進行?分享三歲幼兒教育方法及知識,告訴各位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最多變最可塑的時期。

幼兒期是最重要的教育時期

從1歲開始至滿3歲稱為幼兒期,這一時期是兒童智力的發展非常迅速的時期,是孩子的特殊才能開始表現的時期,也是個性、品質開始形成的時期。幼兒期個性的形成是以後個性發展的重要基礎。為了培養孩子在德、智、體幾方面茁壯成長,長大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才,家長應特別注意幼兒期的教育。

幼兒教育與幼兒健康同等重要

有些家長錯誤地認為只要孩子身體健康,不生病,就算完成了撫養的責任,而教育則是幼兒園,學校老師的責任。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三字經上說“養不教,父之過”,意思是說,對孩子的教育,家長有絕對重要的責任,而在早期的品德教育問題上,父親比母親列重要。近年來一些學者積極倡導“零歲教育”,試想,像這樣艱鉅的任務,除了父母,誰還能承擔呢?所以,父母一定要掌握些教育孩子的知識,對孩子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教育,使孩子樹立正確的思想、健康的意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使他們具備剛毅、正直、純樸、堅定的精神,聰慧敏捷的思維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從各方面均衡地發展,這樣長大後才能成為有用人才。

“3歲看老”並非無依據

人的大腦蘊藏著細胞總數大約為100億個左右,其中70~80%是3歲以前形成的。在這一時期主要形成言語、音感和記憶細胞,大腦的各種特徵也日趨完善。近年來,許多兒童教育家把1~3歲看做是早期兒童品性教育和智力開發的“關鍵年齡”,並引起社會和家長的普遍重視。所謂關鍵年齡是指人生學習效率最高的年齡階段。在此期間所實施的教育,可收到事關功倍的效果。有人說“三歲之貌、百歲之才”,意思是說3歲之前形成的才華能決定他的一生。並有“三歲定八十,七歲看終身”的說法,這是說幼兒時期所受的教育和養成的習慣,年至80歲還保留著。

幼兒期的孩子喜歡模仿也容易“學壞”

孩子在3歲以前的變化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這個時期,孩子在生理和精神方面的發育都比較快,如語言的發育,從發單音發展為能說較長的句子;從不會走路到獨立的行走。這些進步,都是從日常生活的實踐中學習而來的。因為孩子最喜歡模仿學習別人的動作,為此,如對孩子缺乏正確的思想教育和耐心的引導,就會出現許多不良的習慣。

幼兒期家庭教育的方法

1解釋和說理要對孩子講解每一項行為準則,使他知道怎樣做,還要結合孩子的理解水平給孩子講道理,要讓他聽懂。家長要有耐心,孩子在太興奮激動時,往往是聽不進道理的,應等他冷靜下來後,再用親切的口吻說道理。

2榜樣和示範家長可針對孩子的實際,講一些英雄模範的故事,把英雄模範的形象和良好的行為作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同時,要多為孩子提供具有樂觀、愉快、活潑的性格,勞動積極,辦事認真,對人熱情,善於關心和幫助別人的榜樣,包括以自己的上述行為為孩子作出榜樣。

3練習和實踐習慣的養成,有賴於反覆實踐。所以,在要求孩子達到某一項行為準則時,一定要讓他反覆練習、鞏固,並經常採取表揚的方法,促進孩子自覺地鞏固。

幼兒期家庭教育的特點

親切性

因為父母與子女是血緣關係,加之孩子年幼,活潑可愛,家長對幼兒有著天然的溫存、體貼之心,親切、輕柔的話語和動作。

生活性

孩子是隨著父母和家人在家庭生活中受教育的,家庭教育的過程是潛移默化,薰陶感染的過程。寓教育於生活之中是其特點之一。

啟蒙性

教給幼兒的東西,必須是周圍生活中能接觸到的、具體的、形象的、初步的、淺顯的東西,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複雜性

首先是指家長對孩子不僅有撫養的任務,還要通過教育,使幼兒在體育、智育、德育、美育諸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其次是指幼兒是有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他們在成長變化中,而家庭內外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有好的,也有壞的,要教育他們成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幼兒期的家庭教育不容忽視,孩子從成長之初,就應該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這樣對於他的成長是非常重要。幼兒教育和幼兒健康有著密切的聯絡,所以說幼兒家庭教育不能有半點的馬虎。